(2024年5月31日在青田县第十七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次会议上) 青田县人民政府 县人大常委会: 我受县人民政府委托,向县人大常委会报告青田县2023年度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工作,请予审议。 一、国有企业国有资产 (一)国有企业国有资产总体情况。截至2023年12月末,我县国有资产总额达674.17亿元,同比净增加260.37亿元,增幅62.92%。合计负债总额436.65亿元,同比净增加180.28亿元,增幅70.32%。合计所有者权益237.51亿元,同比净增加80.11亿元,增幅50.9%。总资产周转率0次,流动资产周转率0.01次,与上年持平,存货周转率0.3次,比上年增加0.1次。国有资本权益总额237.06亿元,同比增加79.67亿元,增幅50.62%,其中:国家、国有单位直接或追加投资48.68亿元,无偿划入25.06亿元。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率97.5%,比上年增加1.3个百分点。全年县属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累计实现营业收入26.61亿元,较2022年度增加15亿元,同比增加129.20%;累计净亏损3.71亿元,同比亏损增长129.01%。 (二)国资国企改革发展情况。一是红色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党建工作格局更加成熟。全面理顺县属国企党组织关系,形成“县委统一领导、县委组织部门牵头抓总、国资办党委具体指导和日常管理、有关部门密切配合、企业党组织履职尽责”的工作格局。设立国企纪检监察室,以更高站位、更大力度、更实举措深化清廉国企建设,完善县属国企廉洁风险防控机制。加强国企基层党建工作,实行年度述职评议制度,通过量化考核和结果运用,打造“党建体系强、党建品牌优、党建阵地实、党建形象好和党建成果佳”的国企党建工作格局。服务大局担当更加彰显。除国控公司和进口商品城公司外,其他5家头部国企承担着保障项目建设的重要功能。2022年国企承接建设项目194个,数量上占比65.5%,投资额占比65.87%。2023年国企类投资项目154个,总投资额74.2亿元,集中在城乡建设、制造业及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交通工程、农林水利工程等十余个领域,包括小溪水利枢纽工程、乌坦山建设项目、小峙区块新建工程等县重点项目,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贡献“国企力量”。二是“1+4+X”监管机制基本定型。“1”即“一套制度”。目前已建立覆盖重大事项管理、经营业绩考核、内控制度建设、出资人职责界定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涵盖七大类共46项制度的《青田县国有资产监督管理规章制度汇编》。“4”即“四项机制”。目前常态化监管机制已建立,专职监管员监管范围从单一的财务监管调整为对国企全方位监管。下一步要继续推动国资办专项检查监管机制、国企内审机制、巡察审计监督机制三项监管机制落地。“X”即“专项领域监管制度”,是指在上述监管制度的基础上,根据具体实际需要制定的若干其他政策。比如聚焦国有资产划转注入不规范问题,先后出台《青田县国有资产注入、划转负面清单》《青田县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办公室关于进一步规范国有资产划转的通知》,提出“十个不准”明确资产划转“白名单”。聚焦国有企业资产评估不统一问题,出台《青田县县属国有企业资产评估项目核准、备案工作指引(试行)》,要求县属国企国有资产评估项目实行核准制和备案制。聚焦国有企业公务用车管理审批冗长问题,出台《县属国有企业公务用车管理暂行办法》,优化国有资产资源配置,提升企业公务用车管理水平。三是企业市场化融资能力稳步增强。构建国企融资“一盘棋”格局,由国资办统筹、国控集团具体实施全县国企流贷资金的调度使用。探索了模式多样、成本合理的多元融资渠道,除传统公司债外,还发行了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离岸债、小微企业增信集合债等多个债券品种,充分发挥股权和债权、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的作用。2023年,全县国有企业通过各渠道融资182.99亿元,其中净新增贷款96.69亿元;截至12月31日,全县国有企业融资余额合计251.28亿元。全年国企融资资金年化综合成本4.36%,比上年下降34个BP。 二、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总体情况 (一)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总体情况。截至2023年末,我县共有214家行政事业单位,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总额为211.35亿元,其中流动资产39.32亿元、非流动资产171.77亿元、受托代理资产0.26亿元。非流动资产中,公共基础设施净值132.57亿元、固定资产净值27.76亿元、在建工程8.99亿元、长期股权投资0.85亿元、无形资产净值0.6亿元、其他非流动资产1亿元(我县2023年度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数据尚未经省财政厅核定,待最终审核完成后进行调整)。从分布结构看,我县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主要由公共基础设施、流动资产、固定资产、在建工程、其他资产及无形资产组成,分别占比62.73%、18.60%、13.13%、4.25%、1%、0.29%。 (二)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重点工作。一是高效完成公路水路、水利基础设施入账工作。县财政局、县交通局、县水利局等部门根据上级有关要求,围绕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改革的总体目标和任务,结合我县实际扎实推进公路水路基础设施、水利基础设施入账工作。截至2023年底,我县登记存量公路水路公共基础设施资产入账(入库)资产信息卡片数量共计3340张,资产原值总和为124.41亿元,公路水路总里程为2826.63公里;我县登记存量水利基础设施资产登记入账(入库)资产信息卡片数量共计603张,资产原值总和为7.91亿元。二是切实开展国有房产确权工作。根据《青田县国有房产划转及确权登记工作方案》,我县为无证国有房产开辟了“确权”绿色通道。截至目前,我县共有212处国有房产办理确权登记手续并补办产权证,已办证房产建筑面积合计23.96万平方米,土地面积合计21.43万平方米,解决了一大批国有房产在财务账与资产账上有价无证、有账无价问题,弥补了国有房产无证使用、无证出租的缺陷,增强了国有房产的合法合规性,切实保障了政府国有资产的应有权益。三是有效转变国有资产处置模式。与丽水市廉合产权交易有限公司达成合作,实现交易模式从“线下”到“线上”的转换,有效破解了传统资产交易定时定点、原始资料遗失不全、竞价环节存在串标风险的弊端,处置方式转变后,交易竞价全程留痕,国有资产处置更加便捷、高效、透明。自2022年9月至今,我县共处置国有资产转让、租赁263笔,处置金额0.44亿元,包括店面租赁183笔、旧车转让72笔、房产转让4笔、废旧物资处置4笔。四是推动全面开展资产盘点工作。为全面规范和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推进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财务管理相结合,确保单位国有资产做到账账、账卡、账实相符,县财政局(国资办)于2023年11月组织开展全县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盘点工作,要求各单位于2024年5月前完成资产盘点工作。2024年6月,县财政局(国资办)将组织力量对全县资产盘点工作情况进行抽查检查,确保资产盘点工作落地落实。 三、国有自然资源总体情况 (一)国有自然资源资产基本情况。根据2022年度全国国土变更调查成果(数据截至2022年12月底,2023年变更调查数据正在上报自然资源部核查中,现自然资源和规划管理工作均使用2022年数据),全县土地资源247713.04公顷,其中耕地17273.87公顷,园地9062.32公顷,林地197691.58公顷,草地877.28公顷,湿地329.80公顷,城镇村及工矿用地6590.03公顷,交通运输用地2842.12公顷,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8864.25公顷。 我县境内已发现矿产39种,共160处矿床(点),其中非金属矿90处、金属矿70处。全县查明资源储量的矿产资源有叶蜡石、高岭土、钼、铅、锌、矿泉水、萤石、辉绿岩等13种,探明资源量2.05亿吨。2023年,全县持证采矿权35家、探矿权4家。 (二)国有自然资源资产管理情况。一是服务大局,保障发展迈出新步伐。着力加强国土空间规划管理。深化运用“三区三线”划定成果,编制中心城区和七个片区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方案,形成总规项目库,精准分配规划指标。优化县域用地布局,委托重庆团队搭建“南北上山”路网,拉大城市建设框架。实施全域国土空间重塑利用行动。新增出让工业用地1014亩、连续两年超千亩,争取省下达建设用地计划指标1246亩,创青田产业空间破题之最。消化批而未供1653亩、供而未用土地458亩,为县域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土地要素保障。高质量发展绿色矿业。成功组织承办浙江省叶蜡石矿绿色勘查与开发产业转型提质学术研讨会,为青田进一步优化叶蜡石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做优做强石雕产业指明发展方向。优化资源开发推动共同富裕。编制了青田温泉小镇项目概念性招商方案,参加浙江省文化和旅游产业项目招商大会,为温泉项目招商引资贡献力量。黄垟乡峰山村1094亩土地获评全国天然富硒土地,系全市唯一,为革命老区发展共富项目探出新路。二是履职尽责,保护资源展现新作为。耕地保护深入人心。完成“田长制”六项配套制度出台,“两非”问题闭环处置数526个,闭环处置率100%。高质量完成耕地功能恢复8373亩,落实土地整治类耕种管护约15000亩,耕地占补平衡系统库指标三年来首次实现扭亏为盈。着力推进耕地质量提升,整治耕地面积2133亩,超额完成市级任务。生态修复深入推进。打赢青田县瓯江流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与修复工程“收官战”,完成年度投资1.6亿元,年度工程完成率96%,资金执行率全市第一,努力以更友好的自然环境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执法监管持续加强。对标违法占用耕地“零新增”目标,全面梳理2022年5月以后新增违法占用耕地情况,26个点位均完成整改。成功承办全省自然资源行政处罚案卷质量评查工作培训班,参评卷宗获评优秀案卷,局执法队获评2022年自然资源执法工作十佳队伍。做好自然资源领域行政诉讼应诉、行政复议应复工作,年内尚未发生败诉情况。三是夯实基础,资源管理再创新成效。数字赋能成效显著。青田县自然资源动态监管系统获评省自然资源厅2022年度全省自然资源系统改革创新优秀案例。持续做好省域空间治理平台2.0的承接贯通工作、信息数据归集及“青田国土一张图”应用,为执法监察和重大项目选址落地提供参考。基础工作扎实推进。完成2022年度国土变更调查成果验收、2023年度调查成果上报,完成国有水流、森林和矿产资源登簿前的主体工作,更新汇交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成果,为617宗集体土地办理集体土地所有权注销或变更登记。积极调处祯埠镇尖山村与海口镇海林村等5宗林权纠纷工作,助推县政府重点项目建设。地理信息数据有序更新。完成44平方公里城市地下市政设施普查,建立数据库;完成全县2493平方公里1:2000比例尺地形图数据更新和天地图融合,结合自然资源基础地理信息进行全域重大要素更新;落实好全县79个测量标志点的维护和巡查工作。 四、存在问题困难 (一)国有企业资产管理方面。一是监管力量和制度还有短板。财政局下属国资中心作为股级事业单位,监管对象为正科级国有企业,国资监管存在“小马拉大车”的现象。制度建设仍存在“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滞后性,国企领域容错纠错机制缺失,企业干部在改革探索过程中难以放开施展拳脚,改革创新动力激发不够。二是干部队伍建设还有不足。国企干部队伍稳定性有待提升,干部队伍人员流动性大、招人难留人更难的局面还没根本性改善。各一级国企内设纪检室人员配备还未完全到位,纪委书记“单兵作战”模式仍未改善。三是国企深化改革还有不少难点。资产资源盘活与转化注入工作受上级政策限制,开展难度大。国企承接行政事业单位社会性服务业务还需各有关单位形成共识。木材公司、地产公司等僵尸企业的清理工作还需合力推进。 (二)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方面。一是部分单位国有资产管理责任履行不到位。个别单位履行管理主体责任意识不强,“重资金轻资产、重采购轻管理”现象依然存在。部分单位内部资产管理和财务管理相对分离,未能按要求开展每年的资产盘点工作,存在账账不符、账实不符、账卡不符的情况。二是现存产权不明、争议资产较多。我县行政事业单位已将无争议并已确权的国有资产进行全面监管,但水利、教育、医疗等部分单位的部分固定资产由于建设手续不全、土地权属不清、建设情况复杂等历史原因,无法明确产权,未纳入国有资产监管范围,导致了部分国有资产闲置、被侵占等现象。三是个别在建工程未及时转列固定资产。由于资产所属单位工程项目管理不规范、财务制度执行不到位等原因,我县个别在建工程资产未及时转入固定资产,涉及金额较大,未能有效增加政府固定资产总额,未能及时体现国有资产应有价值,降低了资产实际效益。 (三)自然资源资产管理方面。一是耕地保护形势严峻。本轮国土空间规划核定我县耕地保护任务24.9万亩、永农保护任务22万亩,全市最多,耕地保护压力大。二是项目用地难以保障。新一轮国土空间规划中,我县新增城镇建设用地仅5538亩,新增其他建设用地3000亩,较难满足工业平台拓展等需求。三是土地基金供应不足。中心城区高价值地块政策处理推进难度大,影响出让金收取。近两年土地市场疲软,后备高价值土地匮乏,土地基金难以保障。 五、下一步工作安排 (一)国有企业国有资产管理方面。一是锚定目标,全力以赴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强化改革任务落实。《青田县深化国资国企改革任务清单》提出七大类共33项改革任务,为2024年乃至更长时期的国企改革工作指明方向。截至目前已完成16项改革任务,合计占比48.5%,下一步将督促各牵头单位加快落地落实。做强做大产业类国企。目前我县国企大多为城投类国企,通过充分整合现有的进出口贸易、侨博会、建材贸易等资源,谋划打造一家产业类AA级国企,有利于打破城投类国企融资受限的局面,深入实施“经营”主体改革。谋划打造一家AA+级国企。AA级国企融资需要AA+级国企担保,而市内仅有的3家AA+国企担保额度难以争取,省担保公司额度有限、无法满足我县国企融资需求。适时打造1家AA+级国企,形成产业类平台与AA+平台两架马车并驾齐驱的格局,有利于我县国资国企长久健康发展。启动“压减”专项行动。重点聚焦功能重复、亏损严重、无实质化运转的公司,下决心清理退出一批、优化整合一批,结合我县实际情况制定第一批压减计划表并督促各国企按计划落实,2024年底前要完成压减30家企业,推动国企精简高效发展。二是重塑机制,坚定不移提升国资监管效能。建章立制强化政策保障。根据经责审反映问题结合我县实际情况,目前计划2024年出台制度13项。截至5月15日,已完成出台《青田县代建模式政府投资项目资金拨付暂行管理办法》《青田县国资国企审批事项清单(第一批)》等11个文件。系统联动实施综合监管。一方面加强与审计、纪检监察、巡视等外部监督力量的有效衔接,形成资源共享、全面覆盖、多维立体的“大监管”工作格局。另一方面开展国企领域突出问题专项纠正行动,针对制度建设与执行、队伍建设等七方面共12个问题进行专项纠正,进一步规范企业的经营管理。三是审慎探索建立容错机制。鼓励国企干部“敢闯敢闯”,除国企混改外,在国企投融资,尤其是培育产业过程中的项目投资、项目融资、市场化运作等方面,由县纪委监委、县国资办共同探索制订适配国企的容错情况补充条款文件,推动国企更加积极深入参与市场竞争。三是苦练内功,提升市场化运作能力。加快市场化主体转型。国资办指导各县属国企进一步明晰功能定位,按照“边界清晰、各有侧重、互促发展、服务全县”的原则,以项目代建、工程总承包、委托经营等方式参与地方社会公共事业和项目建设,减少同质化竞争。提升对外投资效益。推动各国企根据《青田县县属国有企业投资项目后评价管理指导意见(试行)》严格落实尽调审核、重大项目投资后评价等职责。做大做强国企股权投资母基金,以实业为基础,以资本为重要手段,通过股权投资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强化经营管理能力。各国企要加强经营管理领域内控制度的建设与落实,并开展试点工作,形成可复制推广的机制。例如,国控集团要打造公开透明的融资决策机制,力争保障融资总量同时降低融资成本;交投公司要试点建立包含项目前期、发包、施工、竣工验收、审计结算等关键节点在内的项目全过程监管机制(包括对子公司项目的监管)。 (二)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方面。一是严格落实资产盘点工作。督促各行政事业单位对占有使用的国有资产建立台账、分类明细账和固定资产卡片,做到账账相符、账卡相符、账实相符。要对资产盘点工作建章立制,确保全县所有行政事业单位每年至少开展一次资产盘点清查工作,全面规范和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二是积极推进市政基础设施入账工作。积极推进存量市政基础设施入账,确保政府会计准则制度在市政基础设施领域全面有效实施,进一步全面完整反映市政基础设施“家底”,为国有资产集中统一管理和城市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保障。三是加快推进全县行政事业单位在建工程转固工作。各项目业主单位、行业主管单位以及其他相关部门,应在合法合规的前提下,加快推进在建工程竣工决算工作,及时转列固定资产。无法竣工决算的在建工程应按照《政府会计准则第3号-固定资产》条例,以暂估值转列固定资产,待竣工决算后进行价值调整,扩大有效固定资产规模。四是加快推动公物仓建设工作。按照“统一管理、优化配置、整合盘活、调剂共享、节约高效、廉洁规范”的原则并结合我县实际情况,拟于2024年下半年开展我县行政事业单位公物仓建设工作,推进我县国有资产共享公用和调剂使用,加快我县节约型机关建设进程,进一步提高国有资产的使用效益。五是扎实推进争议资产确权工作。由各行业主管部门牵头,资产属地乡镇配合,对存在争议资产、产权不明晰资产进行全面梳理排摸,并按照“谁管理、谁使用、谁负责”的原则,制定具体的整改措施和整改时限,保障政府及其相关部门合法权益,确保国有资产不流失。六是积极探索无形资产创建转换工作。加快推进农业、林业、文广旅体等相关部门对我县“青田田鱼”、“稻鱼米”、“青田杨梅”等农林业产品和“青田咖啡”、“青田洋货”“青田西餐”、“青田石雕”等文旅产业品牌商标的创建认定和价值转换工作,以及归属我县的文物价值评估工作,打造一张张具有青田特色的“金名片”。 (三)自然资源资产管理方面。一是推进国土空间规划落地实施。力争县级国土空间规划于2024年6月底前获批复实施,推进乡镇级总规编制工作。有序开展详细规划编制及控规局部修改工作,加快老城区块、司法局区块、工会区块、青田西入口区块等城市更新地块规划编制。持续贯彻“东西延伸、南北上山”重要战略部署,推动东山、水南后山、东堡山等重要上山区块的详细规划编制。推动各类专项规划编制和报批,提升城市公共服务能力和基础设施水平,并通过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实施监督信息系统,深入推进“多规合一”。二是着力项目用地全要素保障。用足用好省厅要素保障20 条政策,积极谋划推进重大基础设施、重大产业、民生等项目用地科学合理、节约集约,积极争取省重大产业项目计划指标奖励或预支;加大力度推进存量土地盘活、存量土地处置及土地综合整治、永久基本农田集中连片整治等工作,争取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奖励500亩以上。深度挖掘各类存量空间,坚持以存量撬动增量,深化全域国土空间重塑利用。加快油竹街道彭括后山区块、腊口乌坦山二期、东源门前山等区块出让,大力推进工业平台建设,出让工业用地1000亩以上。全面推进企业投资项目工业用地“标准地”出让制度,落实土地利用全程监管,不断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三是加强耕地保护和生态修复力度。全面压实“田长制”责任,不断深化“耕地智保”场景应用。完善新增违法违规占用耕地“三倒查”机制和“全链条、一件事”执法监管体系,对违法占用耕地实行“零容忍”,实现“零新增”。全力做好耕地流出整改工作,全年开展至少3000亩耕地功能恢复任务,不折不扣落实耕地进出平衡、占补平衡。年度实施 1个跨乡镇、2个单乡镇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力争今年完成投资10亿元、永久基本农田集中连片整治2000亩、高标准农田建设4786亩、建设用地复垦31亩、低效建设用地整治盘活204亩。谋划打造一批具有青田辨识度的山区土地综合整治特色场景,促进共同富裕现代化基本单元建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