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政务公开 >政府信息公开 >政府信息公开 >部门 >青田县科学技术局 >规划信息
首页
青田县科技局2021年工作总结和2022年工作思路
索引号: 002652221/2024-128710 发布机构: 青田县科学技术局 发布时间: 2024-01-29 15:12:21

今年以来,青田县科技局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市科技创新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的中心工作,坚持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以推进产业转型升级为重点全面落实赶超奋进任务,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科技支撑,助力“十四五”发展开好局、起好步。青田县科技局荣获2019-2020年度省科技特派员工作成绩突出单位。

一、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2021年,实现规上企业技术开发费9.15亿元,同比增长20%,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3.5%;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15.7亿,占规上工业增加值31.33%;实现高新技术产业投资2.36亿元。

二、主要工作举措及亮点

1.强化引导,创新政策体系不断完善 

一是加强科技创新规划。在系统总结“十三五”以来创新驱动发展成绩和不足的基础上,分析评估“十四五”期间面临的新机遇新挑战,联合发改局出台《青田县科技发展“十四五”规划》。二是加强科技政策奖补。聚焦推进研发投入破零倍增,研究科技创新奖补新政,制定出台了《关于<关于促进科技创新创业的若干意见>的补充意见》,深挖科技企业创新潜能。持续推广应用科技创新券,发放科技创新券117万元,使用30.04万元兑现科技政策奖补资金1059.14万元。三是加强科技金融扶持。进一步做大做强科技贷总量,新增中国银行、浦发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三家科技贷合作银行,降低科技企业贷款利率,4家科技型中小微企业推荐科技贷款授信额度共1000万元

2.强化载体,创新平台建设不断推进

一是推进鞋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建设。以起步、意尔康等行业龙头企业为依托谋划鞋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建设具体方案,推进鞋业数据中心、研发中心、设计中心及人才培训中心建设。赴龙泉、缙云等地考察学习综合体建设及运营,与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温州职业技术学院、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陕西科技大学等开展合作对接,寻求共建创新载体入驻综合体,推动产业创新资源集聚。二是推进企业研发机构建设。鼓励支持企业建立各类科技创新机构,不断提升研发机构建设水平。落实符合条件的省级企业研究院申报单位1家(浙江青山钢管有限公司)、省级高新技术企业研发中心申报单位4家(钢一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浙江真邦实业有限公司、青田保俐铸造有限公司、浙江科能阀门有限公司)。三是推进众创空间、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有效整合资源,集成落实政策,强化创新创业孵化服务。 成功创建级众创空间1个(由青田县鹤金山海投资开发有限公司营运的青田石雕小镇众创空间);申报市级众创空间2个(由浙江电创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营运的电子信息众创孵化园、由青田县侨乡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营运的青侨众创空间)、市级科技企业孵化器1家(由青田起步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营运的起步科技企业孵化器)。

3.强化主体,县域创新能力不断提升 

一是发展壮大高新技术产业。深入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工程和小微企业“小升高”计划,按照高端、高质、高效的发展要求,筛选出一批符合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方向的后备企业,实现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化发展。2021年度完成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推荐申报25家;完成申报高新技术企业23家(其中新申报12家,复审11家)二是加强产业关键技术攻关。筛选一批科技含量高、市场潜力大、带动作用强的重点项目申报各类科技计划,发挥科技项目的带动作用,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下达2021年度第一批县级科技计划项目87项,补助资金675.5万元,浙江青山钢铁有限公司申报的“电磁阀用高饱和磁化强度、易切削软磁不锈钢关键技术研究及其产业化”项目和浙江丰和渔业有限责任公司申报的“青田县千峡湖水库碳汇渔业及水生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与示范”项目被列入2022年度浙江省“尖兵”“领雁”研发攻关计划项目申报省级新产品试制计划项目97项,实现技术成果交易额1.58亿绿水股份有限公司承担实施的“超大规格污泥脱水卧式螺旋卸料沉降离心机组”项目荣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三是着力提升研发经费投入。开展规上企业研发费用归集能力提升服务,引进专业第三方机构,深入企业开展研发费归集辅导,实现企业研发费应统尽统。落实研发导向的科研项目申报机制,优先支持研发投入强度大的规上企业,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2021年,实现规上企业技术开发费9.15亿元,同比增长20%;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15.7亿,占规上工业增加值31.33%。

4.强化合作,科技成果转化不断加快 

一是推动创新资源对接。依托高校院所科技成果资源,全面梳理合作需求与合作项目,开展“科技企业高校院所行”对接活动,组织7家企业单位赴西安开展科技合作对接交流,促成意尔康、起步与陕西科技大学在技术难题联合攻关、博士后工作站人才引进等方面达成初步合作意向,卓业能源、青山钢管、兴核智能控制与西安交通大学核科学与技术学院在金属材料及阀门装备等领域开展合作对接,促成卓业能源与中国石油集团石油管工程技术研究院在锆-钢双金属复合钢管研发的合作。二是推动创新载体共建。鼓励支持企业联合国内外大院名校共建创新载体,集聚高端创新资源,加速创新成果转化浙江青山钢铁有限公司与中国计量大学、绍兴康健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等单位共建的“高性能软磁不锈钢创新联合体”完成省级创新联合体申报。三是推动科技山海协作。赴嘉兴、宁波开展合作交流对接,与平湖市科技局签订了山海协作框架协议,与梅山保税港区海洋科技文化促进局签订了梅山-青田山海协作科技联动工程合作协议,促进了两地在人才与技术上的联动发展。

5.强化招引,科技创新人才不断集聚

一是大力开展招才引智。参加第十九届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大会,学习先进城市人才工作经验,提升人才服务水平。赴合肥开展科技“双招双引”工作对接,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先进技术研究院及合肥中人科技、安徽通灵仿生科技等企业对接洽谈合作项目,推进我县在合肥“双招双引”工作。聘任省科技特派员郑精武为我县“双招双引”大使,成功引进浙工大3位专家入驻起步、绿水分离、汉特姆等企业博士后工作站。举办2021青田“科技资本·数字生态”院士论坛暨中关村项目路演活动,通过搭建高端学术交流平台,围绕青田县如何开展科技创新进行交流研讨,为培育、集聚高层次人才贡献力量。二是加强引才计划申报。成功入选“绿谷精英和创业创新团队引领计划”27项组织青山钢铁有限公司的高性能模具钢技术创新团队入围省领军型创新团队实现全市零的突破三是推进科创飞地建设。全面落实“人才科创飞地”引才政策,探索异地研发孵化,驻地招才引智。浙江越影科技有限公司在杭州未来科技城丽水数字经济发展大厦建立了400平米的科创研发飞地;在杭州白塔产融园建设科创飞地,目前已成立了高端阀门协同创新中心,实现了企业地招才引智。四是加快人才项目落地。加快推进绿谷精英引才计划A类项目“无人控制系统”孵化项目实施,启动实施项目二期,小舟山大尖山景区内进行无人控制观光车试运营

6.强化服务,科技兴农惠民不断实现

一是加强科技特派员工作。创新科技特派员工作机制,全率先推行“科技特派员项目保险”制度,为首批参保科技特派员项目全额补助保费4.9万元,降低了科技特派员创新创业风险。组织省农科院科技特派员专家团深入白浦村、章村乡、万山乡等乡镇开展科技助农增收送服务活动,有效推广了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助推了乡村振兴。组织实施省市个人科技特派员项目32项,省团队科技特派员项目2项。二是加强科技宣传普及工作。结合科技活动周、防震减灾宣传周、安全生产月,开展送科普电影下乡、科普知识巡讲等系列活动,充分利用电视台、报纸、短信等媒介开展科普宣传,进一步扩大宣传覆盖面,激发了广大群众学科技用科技的热情。开展集中科技宣传活动12场次,播放科普宣传视频32场次,发放宣传资料及纪念品2万余份三是加强科技管理数字化。按照“最多跑一次”要求优化办事流程,最大程度地实现网上办事、数据共享。累计办理最多跑一次事项132项,网办率达100%。开展数字化改革工作业务梳理,推进部门核心业务数字化,初步完成数字政府微门户(科技创新)建设及应用场景的谋划,提升了科技服务水平。成功点亮上线了党政机关整体智治系统科技局专题门户,实现科技业务数字化、工作进度可视化、数据信息共享化。

7.强化作风,科技干部素质不断加强

一是加强党史学习教育坚持把党史学习教育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深入开展“六个一”党员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我为企业解难题、我为基层减负担”专题实践、“永远跟党走”主题宣传教育等活动,提升了党员干部政治意识、担当意识与责任意识。组织开展党史专题集中学习12场次二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认真学习贯彻中央、省市县纪委全会精神,强化干部廉洁自律意识,在科技项目申报评审、立项审批和结题验收等关键环节,邀请派驻纪检组参与监督检查,夯实了项目验收廉政建设“最后一公里”。三是加强改进工作作风。结合党史学习教育专题实践活动,持续深化“三服务”,引导党员干部争当“了不起”科技店小二,不断增强服务能力和工作水平。集中走访服务科技型企业60余家,帮助企业群众解决实际问题100余

2021年我县科技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薄弱环节,主要是: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全社会科技投入需进一步提升;高新技术产业总体规模偏小,高能级创新平台需进一步完善;高层次科技人才缺乏,招才引智力度需进一步加大。对这些问题,我局将着力采取更加切实有效的措施加以解决。

三、2022年工作思路

2022年县科技局将紧紧围绕省、市科技工作及县中心工作的总体部署,以更大力度推进科技体制改革,增强服务科技创新能力,完善科技创新治理体系,推动项目、基地、人才、资金一体化高效配置,在推进全县经济转型升级中发挥应有作用,为建设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提供科技支持

主要工作目标:力争全县R&D经费投入占GDP比重达到1.5%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0%,完成技术市场交易额4000万元,新认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2家、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30,新增省级研发机构1家。

1.立足产业优势,全力打造高能级创新载体。持续推进起步科创园建设,引进一批具有发展潜力的初创型科技企业和重大科技项目落户青田。全力推进浙江省青田鞋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建设,健全产业创新公共服务平台,形成产业发展集聚区和创新资源洼地推动阀门产业服务中心建设,支持与引导国内外有实力的检测机构或龙头企业组建阀门产品质量检测中心。优化企业研究院、研发中心等创新平台布局,打造具有行业影响力的研发平台,全面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深入实施新一轮科技型企业双倍增行动进一步加大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型企业培育力度,着力壮大科技企业群体。

2.立足要素集聚,不断增强创新驱动能力持续推进科技孵化器、众创空间、星创天地、海外孵化中心建设,打造创新创业生态高地。持续推进青田科技大市场建设,加快形成一站式技术转移和成果转化产业化的创新服务链。完善高层次人才引进机制,持续加强创新创业人才引育,加强领军型创新创业团队建设,加快“无人控制系统”等科技人才孵化项目实施。积极打造科创飞地平台,实现青田人才科创“飞地”筑巢杭州、上海,谋划设立海外创新孵化中心,实现多层次互补共赢、多方位创新交流、多领域对接协作。

3.立足融合发展,全面提升科技竞争实力。深化产学研合作与交流,持续推进青田县与清华大学长三院杭州分院、中国兵器研究院宁波分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高校院所战略合作协议的落地落实,真正建立起以技术创新为纽带的稳定的、长期的校地合作关系。支持行业领军企业联合科研院所、高校等组建产学研创新中心、科技成果转化基地等,推动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汇聚,科技成果应用于生产。鼓励支持企业协同高校院所共建创新联合体、知识产权联盟,提高科研能力和科技成果孵化转化成效,形成“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全链条孵化体系。

4.立足顶层设计,精准完善科技政策体系。贯彻落实《关于促进科技创新创业的若干意见》《青田县科技发展十四五规划》及其相关配套实施办法和细则,谋划出台科技新政,真正使政策落地落实、发挥效用。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完善以成果转化为导向的科技立项与成果评价体系创新科技保险、科技贷等科技金融服务,扶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

5.立足科技惠民,充分激发创新创业活力。用好用活科技特派员人才队伍,充分发挥科技特派员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中的智力支撑作用。大力培育农业科技企业,推进农业创新载体建设,加快农业科技进步加强民生领域重大创新平台建设,实施一批科技惠民项目。深化科技领域“最多跑一次”改革,高效务实开展“三服务”。加强科技宣传与普及,进一步提高科技工作显示度,提升科技创新贡献度

6、立足创新要素,加快完善分配激励体系。鼓励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应用科技成果和专利技术创办科技型中小微企业的,知识产权等无形资产入股比例可达70%以上。完善技术要素参与股权投资和收益分配机制,支持科技人员到企业转化职务创新成果。完善项目组织管理和绩效评价方式,赋予科研人员更大的经费支配权和技术路线决策权。建立以科研能力和创新成果为导向的科技人才评价机制,形成鼓励创业创新的分配激励体系。提高科研经费中的间接费用比重,其中用于人员激励的绩效支出占扣除设备购置费后直接费用的比例,最高可提高到25%。探索推进数据要素参与分配机制,推进公共数据共享开放,提升社会数据资源价值。


附件: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