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中小学:
为了更好地保障儿童青少年身心健康,全面提升我县中小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根据省市级文件要求,决定在全县中小学校开展“正脊行动”。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充分认识儿童青少年脊柱健康的重要意义
脊柱是身体的脊梁、健康的支柱,它内联五脏六腑外接四肢百骸,是人体的结构中心和控制中心,人类有近85%的疾病来源于脊柱,它被称为人体的“第二条生命线”。但近些年来,受生活方式改变、学业负担过重、电子产品过多、运动时间过少、长期坐立行卧姿势不正确等各方面因素影响,导致儿童青少年姿态不良、肌能失衡、脊柱弯曲异常等问题多发频发。儿童青少年正处于生长发育高峰期,脊柱弯曲异常等问题又具有隐蔽性、潜伏性、延后性等特点,如果没有及时发现和干预,就可能加速发展引发严重脊柱畸形,从而影响身心健康和生长发育,严重者还可能影响心肺功能,带来终身的疾痛。因此,开展脊柱弯曲异常的早期筛查、早期干预,对于促进儿童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培养造就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二、科学定位“正脊行动”的目标任务
正脊行动旨在通过科普宣传、日常监测、定期筛查、精准纠治、优化教学等措施,引导全社会更加重视儿童青少年脊柱健康,推动学校进一步优化课程设置和教学安排,全面预防和减少儿童青少年脊柱弯曲异常发生率,为落实“五育并举”奠定健康基础。
——科普先行。建立健全脊柱弯曲异常防控科普宣传体系,营造全社会关心重视脊柱健康的良好氛围。
——定期筛查。建立健全儿童青少年脊柱弯曲异常定期入校筛查机制和全周期脊柱健康档案,跟踪监测生长发育和体质健康状况。
——系统防控。坚持医教结合、教体协同,分层分级、科学纠治,建立“个人-学校-家庭”和“教育-卫健-体育”多位一体的综合防控体系。
——家校协同。将知脊护脊知识融入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培养培训家长、教师基本监测技能,及时纠正损害脊柱健康的不良行为,为孩子创造科学的脊柱健康场景。
三、落实“正脊行动”的具体措施
(一)开展脊柱健康状况筛查。从2023年开始,用两年时间对全县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进行一次普查,此后建立相对固定的筛查机制。其中,2023—2024年连续对义务教育阶段1、3、5、7、9年级学生开展普查;从2025年开始,每年定向抽取脊柱弯曲异常率较高的2个年级(小学初中各1个)开展常态化筛查监测。
筛查工作可以委托公立医疗机构或具有相应资质的第三方机构承担。筛查结果通过数字化平台纳入学校及学生档案管理内容,与“浙学码”实现“一码归集、动态监测”。
(二)建立科学规范的干预和矫正机制。根据儿童青少年脊柱弯曲异常筛查结果,对无脊柱弯曲异常的学生,加强脊柱健康知识宣传教育,促进健康生活方式的养成;对于姿态不良及脊柱弯曲异常Ⅰ、Ⅱ度的学生,由学校开展日常干预为主,学校要确定其为关注对象,推送给班主任和每一位任课教师,关注、干预或纠正其不良姿态;对于脊柱侧弯Ⅲ度、脊柱前后弯曲异常的学生,学校应及时将筛查结果告知家长,正确指引至专业医疗机构进行进一步诊断和矫正治疗。要注意做好脊柱弯曲异常学生的隐私保护,让孩子和家长在正确认识脊柱弯曲异常及其危害的基础上,减轻心理负担。
(三)优化学校教育教学活动。学校要落实课堂教学常规,开齐开足上好体育健康课程,深入开展阳光体育运动。课堂教学期间要关注学生尤其是重点学生的坐立姿态,读写做到“一拳一尺一寸”,防止学生久坐或长期保持单侧边活动、不必要的承重、不良姿势等。鼓励推行课间“护脊操”等活动,进行颈胸腰椎及四肢关节的放松和锻炼。要将青少年脊柱健康教育和训练纳入体育课程内容,增加对称性背伸肌群锻炼和脊柱核心肌群的锻炼。中小学课后服务期间,要更多地设置户外活动课程,鼓励学生多跑多跳多运动。要根据学生生长发育情况及时调整课桌椅高度和座位,不得片面追求整齐划一。鼓励非寄宿制学校因地制宜增加平躺式午睡设施,避免学生“趴睡”情况。要继续为中小学生的书包“减负”,允许学生在教室暂存作业之外的学习用品和书籍。
(四)强化家长监督干预的责任。充分利用各类家校协同机制和家长学校平台,加强儿童青少年脊柱健康教育,提升关心重视孩子脊柱健康的意识。教育引导家长要督促孩子养成正确坐立行卧姿势,控制每天的视屏时间和学习时间,加强户外活动和体育锻炼。家长要为孩子提供营养均衡、有益于骨骼健康的膳食,促进脊柱健康发育。要培养培训家长基本的脊柱弯曲异常观测方法,努力做到早重视、早发现、早干预。
(五)健全教医体协同机制。卫健部门要根据国家卫健委《儿童青少年脊柱弯曲异常防控技术指南》等文件,细化完善我县的技术方案;各级医疗机构要配置专门力量用于儿童青少年脊柱健康的宣传教育、干预与矫正等工作;疾控部门要把儿童青少年脊柱弯曲异常纳入学生常见病监测和防控范畴。引导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儿童青少年脊柱健康工作。体育部门要组织更多的资源和活动,吸引儿童青少年参与体育运动和各类锻炼;同时要安排力量指导学校开展针对脊柱健康的各类活动。
(六)进度安排。按照省政府办公厅“能快则快、能早则早、能多则多”的总体要求,抢时间、争主动、快推进,抓紧谋划启动实事相关工作,推动民生实事快速落地见效。
1.3月底前,制定公布本级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正脊筛查方案;确定参与筛查的学生名单。
2.4月底前,完成本级筛查人员专业技术培训。
3.6月底前,面向全体义务教育阶段学生集中开展一次青少年脊柱健康知识普及宣传活动;完成全年20%的筛查指标任务。
4.9月底前,完成全年60%的筛查指标任务。
5.10月底前,全面完成2023年度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正脊筛查指标任务。
6.11月底前,形成2023年度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脊柱健康筛查工作报告,相关部门对民生实事任务核验通过。
四、完善“正脊行动”组织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儿童青少年脊柱健康工作领导小组,教育局局长任组长,3部门单位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各相关科室长和全县中小学校长为组员。在教育局教育科设办公室,教育科长兼任办公室主任。统筹协调“正脊行动”的实施。
(二)开展科普宣传。教卫体等部门要协作一致,建立脊柱健康知识的科普和宣传体系,提高全社会的脊柱健康意识和自我检测能力。组织编写各类脊柱健康科普资料供学校选用。用好“5·21世界脊柱健康日”等时间节点,积极组织科普宣传活动,扩大影响力和覆盖面。
(三)优化培训指导。分层分类开展中小学校医、教职员工等培训,不断提升通过基本仪器早期识别和干预儿童青少年脊柱弯曲异常的能力,构建维护儿童青少年脊柱健康的“第一梯队”。
(四)筹措落实经费。 “正脊行动”作为重要的民生工程和“立德树人”的重要举措,财政将保障相应的工作经费(根据前期测算,学生正脊筛查约20元/人)。
(五)深化评价应用。脊柱健康状况既反映了儿童青少年的体质状况,也反映了一个学校的义务教育质量,还从一个侧面反映出“轻负高质”“五育并举”的落实成效。各校要综合应用儿童青少年脊柱健康状况筛查成果,挖掘分析相关数据,指导学生健康成长。
青田县教育局 青田县卫生健康局
青田县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
2023年3月31日
(此件公开发布)
青教〔2023〕21号青田县教育局等3部门关于组织开展全县儿童青少年“正脊行动”的通知.wps
青教〔2023〕21号青田县教育局等3部门关于组织开展全县儿童青少年“正脊行动”的通知.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