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3日,青田县学前教育“金名片”孵化研讨会在华侨幼儿园、高湖镇中心幼儿园举行。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常务理事、浙江师范大学教授王春燕及其专业团队、县教育局副局长詹鑫出席。县教研室副主任邹仙丽、各幼儿园联盟总园园长(副园长)及乡村自然教育共同体成员等90余人参加研讨。
上午,在华侨幼儿园。华侨幼儿园园长叶尚微以《乐享自然,幸福成长》为题,详细介绍了华侨幼儿园“自然+”课程。从体系建构、课程实施、课程评价三方面,形成了“自然而然,自上而下”的“自然+”课程体系,打造了以“快乐游戏、有爱生活、探索自然、拥抱世界”为目标的自然乐园。
县教研室教研员颜艳作《在自然中向上生长——青田县幼儿园“自然教育”的探索与实践》报告。针对如今自然生态教育所处的阶段、存在问题,以点到面,从多元实施模式——多维实施路径——多重实施策略,绘制了“乡村自然教育”的美好蓝图。
腊口镇中心幼儿园园长谢巧萍作《走出边界,回归自然——幼儿园自然教育场域的变革》报告。从起初无人问津、材料单一,到如今的多元互动、各具特色,自然角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调整与变革,自然教育场域也在不断改革中涟漪式的扩展。
唐笑老师带来的课程案例《麦子里面藏着“甜”》,植物角引发的讨论使幼儿对麦芽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生成了关于麦芽糖的探究项目。
朱冠豪老师带来的课程案例《从一粒种子开始,到一粒种子结束》。以追随儿童的问题为出发点,从种植地的选址与开发到玉米的种植与探究,最后获取经验的成长,始终以一个观察者,支持者的角色,助推活动的开展,助力幼儿的发展。
在听取完三个报告,现场游戏观摩以及两个课程案例分享后,王春燕及她的专家团队进行专业而有深度的点评。
专家们对于乡村自然教育的开展表示肯定。乡村自然教育契合了当下学前教育发展和自然教育的理念,以丰富的自然资源为基础和载体,恢复了当下幼儿与自然空间的联系,让幼儿从远离自然到亲近自然,从探索自然到热爱自然!
王春燕指出,着重盘点整个区域中的自然资源,契合自然课程,重塑乡村自然课程和教师观点,推进乡村自然课程的建设是乡村自然教育未来的实施方向和路径。利用有效的策略让孩子融入大自然中,在系统、科学的课程中去实现幼儿与大自然的链接。同时,作为教师,应将课程的内容、领域、活动形式有机整合,从而助推课程从碎片化向同整化发展。
下午,在高湖镇中心幼儿园。高湖镇中心幼儿园园长郑春柳以《田野里的四季——“乐在田园”课程的实施之旅》为题,从幼儿园田园课程建设、自然环境助推课程、畅想未来环境拓资源三个方面,介绍了园本课程的实施。
三位专家充分肯定了高湖幼儿园利用田园自然资源来创生课程,并就课程背景、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实施途径等方面进行了梳理和解惑。希望幼儿园能借助得天独厚的田园自然资源,将课程进一步进行梳理,从原有层面向更高层面提升,将《乐在田园》课程打造成一张“金名片”,最大限度地促进幼儿的发展。
朱冠豪老师分享了课程案例《从一粒种子开始,到一粒种子结束》。王春燕在点赞的同时,切实问诊、精准把脉,并以此为契机,与大家深入探讨了项目活动设计与实施的要点。她指出,教师一定要牢牢把握项目活动“儿童主导”“问题驱动”“持续探究”“整合学习”“成果展示”等特点,做好价值判断,珍视幼儿问题,为幼儿们的探究学习提供支架,时时刻刻看到幼儿的发展。
与会人员还参观了幼儿园田园实践基地,边走边看边指导,为田园自然课程资源的充分利用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