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田县2020年上半年经济运行情况分析
青田县发展和改革局
2020年7月21日
今年上半年,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世界经济下行风险加剧等严峻挑战,全县上下认真贯彻落实上级党委、政府的决策部署,积极开展“争先创优”行动,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积极成效。
一、上半年经济运行基本情况
上半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7.4亿元,下降2.8%。随着疫情得到有效控制,我县工业经济逐月回暖,消费、投资等潜力进一步释放,预计全年经济运行将呈现“低开缓走、缓中有增、增中有压”的基本态势。
图1:2016年以来青田县季度GDP增速情况
(一)从产业层面来看,经济总体保持平稳。农业平稳增长。上半年,农业增加值增长1.9%。稻鱼米、杨梅等主导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新建“五统一”稻鱼米基地1000亩、杨梅示范基地12205亩、良种油茶种植面积8000亩。农产品品质不断提升,培育农转旅商品5个,完成培育农转旅商品9个,实现农转旅商品销售额2.3亿元。工业经济降幅收窄。上半年,全县规上工业增加值下降8.5%,降幅较一季度收窄9.8个百分点。分行业看,1-6月不锈钢、鞋服、阀门三大主导产业产值分别下降4.1%、33.2%、15.2%。全县上半年工业用电量达3.9亿千瓦时,下降11.7%。服务业总体平稳增长。上半年,服务业增加值增长3.8%,成为拉动全县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1-6月限上批发业、限上零售业销售额分别增长41.2%、0.2%;受疫情影响,上半年全县旅游地接待人数0.41万人次,下降92.6%;旅游业恢复缓慢,对住宿餐饮业的拉动力不足,加上去年同期基数较大等因素影响,1-6月限上住宿业、限上餐饮业分别为下降54.9%、55.9%;金融业保持平稳增长,上半年,全县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余额分别增长15.2%、18.2%;房地产销售情况较好,1-6月商品房销售面积增长15%;营利性服务业主要依靠浙江邦芒实业公司的强力拉动,实现129.5%的增长;公路运输总周转量下降14.1%;邮政业务总量下降12.7%。
![]() |
![]() |
图2:2016年以来青田县重点工业企业监测指数变化情况
图3:2016年以来青田县规上工业增加及服务业增加值增速情况
(二)从需求层面看,需求潜力进一步释放。出口形势向好。上半年,全县实现出口总额30.2亿元,同比增长9.5%,6月当月增速281.8%。消费市场逐步恢复。上半年受统计口径调整等因素影响,我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9.2亿元,同比下降7.2%,限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6亿元,同比下降26.2%,但消费总体呈恢复态势,尤其是侨乡进口商品城表现亮眼,1-6月客流达量15.1万人次,实现销售额13.6亿元,同比增长36%。投资增长趋缓。上半年,我县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4.8亿元,同比下降0.8%。其中,房地产投资表现抢眼,增长28.6%;项目投资下降20.9%,项目投资中的制造业投资下降33.7%。从结构性指标来看,1-6月民间项目投资、交通投资、高新技术产业投资、生态环境和公共设施投资增速分别为-3.5%、-34.3%、-8.8%、-43.9%。上半年,我县全力以赴抓项目推进,市重点建设项目完成投资10.7亿元,完成投资计划的51.3%。项目要素争取卓有成效,完成城建领域老旧小区中央预算内资金申报,拟争取资金3494万元;完成第二批专项债申报,到位专项债4.5亿元;大搬快聚工程获三大国有银行项目贷款19亿元,拟争取专项债5.0亿元。
(三)从质量效益层面来看,发展质量不断提升。一是财政支出结构明显优化。上半年,我县财政收入增长乏力,共实现财政总收入16亿元,同比下降13.5%;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0.2亿元,同比下降8.8%,其中税收收入同比下降18%。与此同时,我县严格控制和压减一般性支出,分别压减非重点、非刚性的财政支出、日常公用经费、三公经费超过10%、5%、5%,压减各类一般性支出5800万元。二是惠企政策落实有力。1-6月,共办理各类结构性减税和税收优惠累计3.7亿元,共办理出口退税8971万元,减少60%,有力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产业转型升级进一步加快。上半年,我县购置工业机器人33台,列入2020年浙江省“四个百项”重点技术改造示范项目计划项目6个,申报市级智能化技术改造示范项目14个。
(四)从社会层面来看,民生福祉不断改善。基本民生保障有力。上半年,我县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8091元,同比增长3.5%;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2712元,同比增长4.5%。城镇新增就业岗位1831个,登记失业率为1.3%,继续保持较低水平。社保覆盖面持续扩大,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达96.8%。大搬快聚富民安居工程扎实推进,到6月底实现搬迁2296人。社会事业发展稳健。不断健全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成为全市第一个开通核酸检测工作的县,县人民医院、县中医院PCR实验室建设有序推进。不断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全面优化教育资源供给,补齐船寮、海口等四个乡镇学前教育短板。社会治理水平增强。坚持“无信访积案县”三年攻坚目标,化解信访积案41件。深入开展扫黑除恶、“净网2020”等专项行动,上半年共破各类刑事案件181起,同比上升19.1%。安全形势总体稳定,累计发生各类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同比下降38%,未发生较大以上安全生产事故、重特大森林火灾和其他自然灾害事故。
二、关于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当前,我县经济发展面临许多困难和挑战,既有新冠肺炎疫情等突发不确定因素,也有长久以来存在的结构性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工业经济运行困难。一是企业产能尚未完全恢复。二季度重点工业企业监测显示,影响产能恢复的主要因素是市场需求不足。我县60家监测企业中,仍然有28家企业产能恢复不足90%,其中5家企业产能恢复不足50%;55家企业手持订单可供生产时间不足6个月,其中16家企业手持订单可供生产时间小于1个月。二是水电产业产值缺口大。年初以来,受天气不佳、同比基数大等因素影响,水电产业产值明显减少,1-6月我县水电产业产值下降35.1%。三是工业企业线下销售不足。当前,国内外消费市场未完全恢复,尤其是我县意尔康、起步、展风、侨联等龙头鞋服企业线下门店销售额大幅下降,去库存压力非常大,连带影响整个鞋服产业链。
(二)住宿餐饮恢复较慢。受疫情影响,春节期间我县各酒店餐馆、农家乐、民宿基本处于停业状态;疫情形势逐步得到控制之后,由于消费者心理趋于保守以及出省出国受到限制,外出就餐、旅行住宿的人数与往年相比大幅减少,特别是乡村休闲旅游业客流量明显下降;同时,去年同期基数较大也给今年经济增长带来压力。多重因素导致我县1-6月限上住宿餐饮业营业额均为负增长,情况不容乐观。
(三)投资增长压力大。1-6月我县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趋缓,后续增长压力较大。一是项目进度偏慢。330国道温溪至船寮段改建工程、秋炉石雕综合体等新建项目受审批程序繁杂、设计方案修改等原因,前期进度缓慢,开工率较低。二是在库项目存量不足。我县今年储备项目开工时间主要集中在9月后,6-9月份在建项目偏少,对整年投资贡献率低,加上下半年投资基数大,预计下半年投资增速将进一步下降。三是企业投资意愿不高。我县工业体量大但是产业规模偏小、产业层次偏低,今年受大环境影响,企业的投资意愿和能力下降,尤其是房地产投资、制造业投资等在库项目存量不足,后续增长乏力。
三、下半年趋势与对策建议
总体来看,当前我县经济稳中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工业经济稳步回升,服务业总体保持平稳增长,但是疫情的负面影响还未完全消除,经济发展仍然面临许多困难和挑战。下半年我县经济增长压力较大,要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需付出更艰苦的努力。
(一)积极开展“争先创优”行动。贯彻落实省市“争先创优”行动总体部署,按照“季目标、月评比、专班干、重激励、争高分”的要求,努力夺取经济社会发展高分报表。一是精准发力,落实专班制度。综合协调各专班工作,督促工作专班任务分解细化落实。实行例会制度,协调解决各专班间的难点问题。二是强化晾晒,做好数据监测。围绕经济运行月度综合评价指数(MEI),做好各专班相关数据的收集上报工作,通过数据对比找准发展短板,加强整改力度。三是加强管理,制定考核办法。将干部在“争先创优”行动中的表现作为党政领导干部考核评价和选拔任用的重要标准。对考核落后、省市排名末位的专班和单位开展专项督查,及时督促整改。
(二)促进工业经济稳步回升。紧盯全年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的目标,确保目标如期完成。一是落实政策,解决企业发展难题。强化实施“战疫20条”“稳企28条”等一系列惠企政策和“夜班追产”行动,深化“金融助企直通车”专项服务等各项保障措施,提高“企业码”领码率,解决企业生产经营难题,特别是做好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帮扶工作。二是挖掘潜力,加快培育新增动能。扎实推进工业企业小升规(新上规)培育工作,落实专人精准对接,推动企业早升规早入库。抓好小微园区培育,加快起步科创园、中瀚小微园、小河坑小微园等重点项目建设。三是数字赋能,促进工业经济转型升级。大力实施数字经济“一号工程”,加快新基础设施建设,以“5G+”“智慧+”“信息化+”助推企业“两化”融合。加快推进我县重点技术改造示范项目,加大企业技术改造力度,促进传统制造业改造提升和新兴产业发展。
(三)激发消费市场活力。一是发展生态服务业,优化消费供给。深入实施旅游发展五年行动计划,推动文旅、景旅、商旅、农旅、城旅“五旅”融合发展,构建“两石两湖,一江一城,六镇六带”全域旅游发展格局,加大力度协调千峡湖开发问题,加快旅游产业培育步伐。打好特色“侨”牌,继续高水平办好第三届侨博会。二是完善基础设施,改善消费环境。加快保税物流中心(一期)、侨乡农产品精深加工仓储园区等项目建设,完善物流仓储、通关报税、品牌溯源等配套服务。加快农村物流体系建设,力争实现农村物流网络节点全覆盖,促进农村电商发展,解决农产品销售问题。三是培育新业态新模式,开拓消费渠道。大力发展线上经济,开展“百网万品”拓市场行动,在淘宝、微拍台、青田在线等平台举办直播带货、直播义拍等活动。抢抓发展机遇,加快培育“夜间经济”“地摊经济”等消费新热点。
(四)促进投资扩量提效。充分发挥投资后发优势,“抢时间、补增量”,全力扩大有效投资。一是加快项目谋划。聚焦基础设施、央企合作、民间投资等领域补短板,精心研究、科学筹划,高水平编制“十四五”重大项目库,做好做实项目储备。二是加快重大项目建设。抢抓土地审批权下放试点、地方专项债券、新开工项目用能等国家政策机遇,谋划推动一批重大产业项目、数字类项目落地。加快推进“2+6”清单重大项目、省市县长项目、新基建等项目建设,不断提高项目建设进度。三是加快投资审批改革。开展新开工重点建设项目“每周过审”绿色通道工作,按照审批事项“周梳理、周对账、周通报”的要求,加快推进项目前期,确保一批项目提前开工建设。
(五)全力保障民生事业。一是不断增加居民收入。深入实施农民增收计划、低收入农户增收计划、集体经济薄弱村消除三年行动计划,推进“飞地消薄”“飞地消困”项目建设,扎实推进大搬快聚富民安居工程。推动农村电子商务、来料加工、民宿经济“新三宝”蓬勃发展,鼓励农民就近创业。二是不断发展社会事业。深入实施教育高质量发展五年行动计划,推进船寮幼儿园、温溪五小、职业技术学校二期等项目建设。扎实推进“健康青田”建设,加快县域医共体建设,实现省级卫生乡镇全覆盖。创新侨乡特色“养老管家”服务模式,搭建一支专业化、复合型的“养老管家”队伍。三是不断强化社会治理。健全社区管理和服务机制,提升社区软件和硬件设施。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严厉打击违法犯罪活动。强化安全生产责任,深入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严格食品药品监管,营造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提升传染病防治能力。落实“外防输入、内防反弹”防控要求,坚决防止疫情反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