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政务公开 >政府信息公开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部门 >青田县科学技术局 >规划信息
首页
青田县2020年度科技工作总结和2021年科技工作思路
索引号: 002652221/2021-119180 发布机构: 青田县科学技术局 发布时间: 2021-11-09 10:29:35

2020年,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和上级科技管理部门的正确指导下,青田县科技工作紧紧围绕年初制定的各项任务指标,严格按照481050确定的各项工作目标,全面深化科技创新改革,全力打好科技创新组合拳,各项工作有序稳步推进田县科技局荣获全省科技信息工作先进单位被市委、市政府评为“创新引领”工作突出贡献集体。

一、2020年工作回顾

(一)持续加大科技奖补力度出台《关于应对疫情支持科技创新发展的举措》修订《青田县科技人才创业创新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充分调动科研人员、企业技术力量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2020年,青田县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科学技术支出22911万元,占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3.37%强化科技政策扶持,兑现科技奖补资金1031.07万元;发放科技创新券417万元,使用329.7万元;为13家科技型中小微企业推荐科技贷款授信额度共3490万元,其中有8家企业获得科技贷款共2060万元

(二)持续强化创新平台建设加快推进省市县长项目、省重点工程起步科创园建设,着力培育建设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不断推动产业创新资源要素集聚青田鞋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成功列入省级创建名单。大力推进企业研发机构建设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新增省级高新技术企业研发中心3家(青山钢管、阀门、多迪斯泰),省级企业研究院1家(卓业能源)。积极推进众创空间建设,打造农业农村领域星创天地,申报省级星创天地1个(浙江碧丰现代农业星创天地)。

(三)持续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深化科技合作与交流,赴上海、杭州、嘉兴、宁波等地开展科技合作对接与平湖市科技局、宁波梅山海洋科技文化促进局签订了山海协作科技联动工作合作协议;清华大学长三院杭州分院、中科院宁波材料研究所、中国兵器研究院宁波分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高校院所开展科技合作交流,与中国兵器科学研究院宁波分院、浙江万里学院签订了院地、校地合作协议。促成超达铸造、卓业能源等企业与中国兵器研究院宁波分院签订框架合作协议;青山钢铁公司与中科院宁波材料所合作实施“海洋工程用钢腐蚀性能评价项目”;球豹阀门与上海电机学院合作实施“高服役寿命凸模研制”项目;优奈尔生物科技公司与江南大学合作实施“茶油化妆品的开发”项目等。加强技术成果交易,通过网上技术市场签约项目45项,技术合同总成交额3338万,科技成果竞价(拍卖)1项。全年实现技术交易额6975.49万元。

(四)持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深入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工程和小微企业小升高计划,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8家,通过复审企业12家,通过认定省科技型中小企业23家。强化科技攻关,组织实施县级科技计划疫情防控项目11项,下达2020年度县级科技计划项目95申报省级以上科技计划项目166项,获省级以上科技计划项目立项125项其中科技部“科技助力经济2020”重点专项1项(绿水股份有限公司实施的“超大规格高效污泥脱水离心机”项目),省重点研发计划竞争性项目26县绿色技术应用专项1项青田县瓯青机械有限公司承担的“油茶鲜果后熟及脱蒲干燥工厂化处理关键技术研究与装备研制”项目),省级新产品试制计划项目123项(第一批42项,第二批81项);争取上级科技经费1652万元1-12月,全县规上工业企业技术开发经费投入7.54亿元,同比增长10.18%;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13.59亿元,同比增长4%,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32.4%;高新技术产业投资额4.42亿元,占综合投资比重5.06%。

(五)持续加强科技兴农惠民。加强科技扶贫,联合省农科院青田技术转移中心深入章村乡、温溪镇等乡镇开展科技助农增收送服务活动,组织40余名科技特派员深入农村开展助农复产技术指导,帮助农民解决实际问题,促进乡村振兴。全年组织实施各级科技特派员项目25项、省团队科技特派员结对服务项目配套2项。做好第七批市级科技特派员入驻,实现32个乡镇(街道)省市科技特派员全覆盖。加强科技宣传普及,组织开展送科普电影下乡、科普宣传进社区等活动,进一步营造创新创业良好氛围。

二、2021年工作思路

2021建党100周年,是实施“十”规划开局之年青田县科技工作将紧紧围绕省、市科技工作及县中心工作的总体部署,加快完善科技工作体制机制,增强服务科技创新能力,在推进县域经济高质量绿色发展和丽水“两个较快增长”中发挥科技应有作用。

主要工作目标:力争企业技术开发费较上年增长10%,全县R&D经费投入占GDP比重达到1.9%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上年增长10%,实现技术市场交易额4000万元,新国家高新技术企业8以上、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15家以上,新增省级企业研发机构2家以上;新增市级众创空间1个,省级星创空间1个;列入省级以上科技计划项目50个以上;争取实现省市领军型创新创业团队零突破。

围绕目标重点实施六大行动:

(一)立足产业发展实施创新平台提质增效行动

一是加快推进起步科创园建设。启动园区厂房建设,引进一批具有发展潜力的初创型科技企业和重大科技项目落户青田力争完成年度投资额2亿元,形成鞋服产业发展集聚区二是全力推进鞋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建设。依托鞋产业龙头企业,整合资源要素,力争6月底前完成综合体检测中心、研发中心、设计中心建设,年底前完成华侨经济总部大楼29楼综合体展示中心、孵化中心、数据中心建设启动科创园综合大楼建设。三是大力推动阀门产业服务中心建设积极融入浙西南科创中心布局,支持与引导行业龙头企业联合国内外有实力的检测机构组建阀门产品质量检测中心,建立健全阀门产业创新公共服务平台。四是着力推动企业研发机构建设。优化企业研究院、研发中心等创新平台布局,鼓励引导起步股份建设省级重点企业研究院,青山钢铁建设新型钢铁材料研发机构,指导钢一管业、瑞兴阀门、真邦实业等企业申报省级高新技术企业研发中心,安特仪表、青山钢管申报省级企业研究院,打造具有行业影响力的研发平台,全面推进产业转型升级。

(二)立足自立自强实施创新能力全面提升行动

一是推进创新主体倍增提质。深入实施新一轮科技型企业双倍增行动,研究制定支持企业创新发展的举措,进一步加大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型企业培育力度,着力壮大科技企业群体。二是推进重点领域科技攻关。改进科研项目组织管理方式,通过择优委托等方式提升科研攻关工作的精准性,在优势产业、特色农业、社会民生事业、生态环境保护、生命健康重点领域加大科技攻关力度,力争一批重大重点项目列入省级以上计划。三是推进研发投入持续增长完善研发投入奖补机制,落实研发投入税收优惠政策撬动引导企业加大产品研发、技术改造、工艺引进等创新投入,实施企业研发投入月通报季分析制度,召开企业研发投入统计培训会,指导企业提高R&D经费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

(三)立足双招双引,实施科技人才集聚引育行动

一是打造人才科创飞地积极落实人才科创飞地政策,实现青田人才科创“飞地”筑巢杭州、上海,谋划设立海外创新孵化平台,实现多层次互补共赢、多方位创新交流、多领域对接协作。二是打造创新创业孵化平台。支持有条件的企业申报省市级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持续推进侨乡众创空间、安特科技企业孵化器、易梦科技众创空间、石雕小镇众创空间建设,着力培育农业星创天地,全力打造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科创园区”科技创新创业孵化链条。三是打造人才科技项目孵化中心。人才科技项目孵化中心,做好项目筛选、运营管理。持续推进“无人控制系统”孵化项目(二期)实施,实现无人控制系统的多场景产业化应用。

(四)立足融合发展,实施扩大科技开放合作行动

是深化国际科技合作。依托侨乡优势,鼓励支持企业海外孵化器和海外研发平台,推动国外各类创新要素向青田汇聚,科技成果应用于生产。深化国内科技合作。积极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加强与上海金山区交流合作,落实青田县与清华大学长三院杭州分院、中国兵器研究院宁波分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高校院所战略合作协议的落地落实,支持行业领军企业联合科研院所、高校等组建产学研创新中心、科技成果转化基地等,真正建立起以技术创新为纽带的稳定的、长期的校地合作关系。三是深化技术成果交易。持续推进青田科技大市场、浙江省网上技术市场青田分市场建设,推进技术交易线上线下融合,加快形成一站式技术转移和成果转化产业化的创新服务链。

(五)立足创新引领实施科技惠民兴农服务行动

一是加强科技支撑乡村振兴。用好用活科技特派员人才队伍,探索建立科技特派员项目保险制度,为科技特派员推广应用新品种、开展创新创业活动提供保障。强化科技特派员绩效评价管理,建立特派员派出单位回访机制,激励科技特派员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中发挥智力支撑作用。大力培育农业科技企业,推进农业创新载体建设,加快农业科技进步二是加强科技支撑民生改善。加强民生领域重大创新平台建设,围绕人口与健康、资源与环境、公共安全等领域,实施一批科技惠民项目。深化科技领域“最多跑一次”改革,高效务实开展“三服务”,不断提升科技服务绩效三是加强科技宣传与普及结合防震减灾宣传周、科技活动周活动,扎实开展科普下乡活动,真正做到面对面为广大农民群众提供高效、贴心的科技宣传服务,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加强与省市县新闻媒体的合作,进一步提高科技工作显示度、透明度。

(六)立足顶层设计,实施创新生态环境优化行动

是编制科技发展规划。有序推进青田县“十四五”科技发展规划编制科学谋划今后五年全县科技进步与创新工作谋划一批重大项目、重大平台、重大改革、重大政策二是完善科技政策体系。深入实施人才科技新政20条,贯彻落实相关配套实施办法和细则,谋划出台科技新政,真正使政策落地落实、发挥效用。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完善以成果转化为导向的科技立项与成果评价体系三是深化科技金融结合。创新科技保险、科技贷等科技金融服务,扩大科技贷业务合作银行,放大“科技贷”杠杆效应,为科技型企业广引“金融活水”,助力科技企业不断壮大


附件: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