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城市及交通现状分析
青田县位于浙江省南部,瓯江中下游,隶属于丽水市,地处丽水市与温州市交界处,介于东经119度47分—120度26分,北纬27度56分—28度29分之间。东临温州市的瓯海区、永嘉县,南连温州市的瑞安市、文成县,西接丽水市区和景宁畲族自治县,北靠缙云县,素有石雕之乡、华侨之乡、名人之乡的美誉。境内东西长62公里、南北宽61公里。全县总面积2493平方公里,丘陵低山有2228平方公里,占89.7%,河溪、塘、库124平方公里,占5%,平地132平方公里,占5.3%,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称。
青田县中心城区位于县域东部,由沿瓯江两岸的鹤城、温溪和山口三大组团组成,西与丽水中心城市相距约70公里,东与温州中心城市相距约50公里,距离杭州390千米,其中鹤城镇是青田县县城所在地,是全县政治、商贸、文化、教育、交通、金融中心。青田县以及中心城区区位如图 1‑1及附图J-01所示。
全县2011年实现生产总值135.6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较上年增长12.0%,GDP总量继续位列全市第一(市区除外)。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6.25亿元,较上年增长8.8%;第二产业增加值82.19亿元,增长12.5%,其中,工业增加值72.40亿元,增长13.8%;第三产业增加值47.18亿元,较上年增长11.6%。三产结构由上年同期的4.8:61.5:33.7调整为2011年的4.6:60.6:34.8,一、二产业比例分别下降了0.2和0.9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上升了1.1百分点。
青田一、二、三产业中,工业比重最高,主要工业为皮革、毛皮、羽毛(绒)和黑色金属(铁、锰、铬等)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占到青田工业50%以上的比重;农业比重最低,主要经济作物和特产有油茶、杨梅、柑橘、茶叶、板栗、药材等,有“中国杨梅之乡”称号;第三产业比重近两年增长较快,主要旅游景点有4A风景名胜区石门洞,道教第三十洞天太鹤山,中国石雕城等。
2011年全县人均生产总值按户籍人口计算为26452元(折合4095美元),比上年增长11.2%,按常住人口计算为40327元(折合6244美元),比上年增长12.4%。年末全县城镇集体以上单位就业人员2.53万人,全年全县新增城镇就业岗位1917个,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5%。近十年来,青田GDP总量、产业结构和人均GDP增长情况如表1‑1、图1‑3和图 1‑4所示。人均GDP增长比率最快的年份为2003年和2007年,分别是36%和32%,近十年平均增长率水平为22%,按常住人口计算,2011年青田人均GDP约4万元,高于全国3.5万元的平均水平,低于浙江省5.9万元的平均水平。
1.2 城市现状用地情况
青田县中心城区用地范围104平方公里,现状建成区面积约13平方公里,现状用地初步呈现三组团发展态势,由鹤城、温溪、山口-油竹构成的城市框架已初步形成。鹤城距离温溪约12km,距离山口约10km,距离油竹约6km,建设用地主要集中在组团内,以居住、商业为主,组团间分布有多个工业区,各组团现状尚处于较为分散、独立的局面。
老城区建成区面积约5.25平方公里,总体呈现沿江两岸发展,东西延伸布局形态。江北为传统的商业中心、行政办公中心与旧城区。江南以学校、医院、新建居住小区、公建为主。温溪(含港头、小峙、高岗、圩仁等)建成区面积约5.68平方公里,以工业、居住为主,工业用地分布于组团的南部与北部,中部沿瓯江北岸、横溪东岸为镇中心,以居住为主。油竹-山口组团建成区面积约3.02平方公里,油竹以学校、新建住宅、移民区为主,山口现状基本为村镇建设用地,分布有中国石雕城。
(1)对外客运通道
青田县中心城区的对外客运通道有铁路、公路,其中铁路承担较少的客货运量,经青田县火车可开往北京、上海、杭州、广州、汉口、南京、贵阳、温州、金华、丽水等多个城市,但总体的运量不大,年平均约为1000人/日。公路作为青田主要的对外交通方式,承担了青田绝大部分对外交通任务,主要公路有3条,分别为:金丽温高速公路、G330和S49,S49与金丽温高速公路连接,具体位置如图 1‑6所示。目前,金丽温高速公路在青田有青田东和青田西两个出入口,2013年将在青田东与青田西之间建成另外一个高速公路出入口。
(2)长途与城乡客运
青田县对外客运公司主要有青田茂源长运有限公司、顺达客运有限公司、泰源运输有限公司3家企业。其中青田茂源长运有限公司承担了大部分的对外旅客运输。青田县城现有1个长途客运站和1个城乡客运车站,城乡客运站为青田客运东站,位于鹤城东路上,主要承担青田与丽水、温州及县内各乡镇之间的旅客运输任务,平日发送旅客7274人,春运日发送旅客8728人,该车站将在“十二五”期间搬迁至戈岙湾。长途客运站为青田客运南站,位于瓯江南岸的水南,邻近火车站和站前广场,主要承担青田与县域外及部分城乡旅客运输任务,平日发送旅客1074人,春运日发送旅客1289人。温溪车站主要承担至沙埠、圩仁、山洞口、尹山头等地城乡客运,山口车站主要线路为往青田、方山等地的城乡客运。
青田县现状城乡客运共39条线路,2012年平日城乡客运总量为12255人次,春运日城乡客运量为15672人次,主要城乡客运量分布在温溪、山口、黄放口和阜山方向,如图 1‑8所示,客运情况详见表1‑2和表1‑3。
运输方式 | 日平均客运量(人次) | 日春运客流量(人次) |
铁路 | 1000 | 1702 |
公路城乡客运 | 12255 | 15672 |
注:1、数据来源于青田县运管局
2、城乡客运包括组团间公交运营模式下的客运
起点 | 终点 | 车辆数 | 类型 | 座位数 | 发车间隔 | 营运时间 | 票价 | 日客流 | 日春运客流量 |
(分钟) | (元) | (人次) | (人次) | ||||||
青田东站 | 山口 | 16 | 公交 | 858 | 5月10日 | 5:50—22:00 | 3 | 1419 | 1702 |
青田东站 | 小口 | 4 | 公交 | 208 | 20-25 | 6:50-17:00 | 8 | 339 | 500 |
青田东站 | 温溪 | 17 | 公交 | 583 | 5月15日 | 7:00-17:20 | 3.5 | 1508 | 1809 |
青田东站 | 黄放口 | 17 | 普通 | 418 | 20 | 6:00-20:30 | 8 | 2025 | 2346 |
青田东站 | 小峙 | 7 | 公交 | 246 | 10月25日 | 6:10-21:00 | 4 | 712 | 812 |
青田 | 汤洋 | 14 | 普通 | 266 | 15 | 6:50-20:30 | 8 | 1050 | 1836 |
温溪 | 港头 | 5 | 普通 | 104 | 20 | 5:00-6:00 | 2 | 621 | 716 |
洲头 | 亚泰 | 5 | 普通 | 95 | 8 | 6:00-8:00 | 1 | 795 | 905 |
青田南站 | 阜山坑边 | 7 | 普通 | 210 | 40-50 | 6:35-16:40 | 8 | 542 | 651 |
青田东站 | 彭括 | 1 | 公交 | 48 | 60 | 6:35-17:05 | 3.5 | 49 | 64 |
1.3.2 城市道路
(1)组团间通道
青田三大组团经过多年发展形成组团内部结合地形的自由式路网+组团间联系通道的两套路网系统。其中组团内部路网依山就势,各个组团自成系统,组团间路网主要过境公路S49、G330、S57组成。
(2)组团内部道路
老城区现状道路总体沿瓯江两岸带状分布,结合三座桥梁,道路总体布局呈现“8”字形,受用地条件限制,内部主干路、次干路和支路都为一块板双向2车道道路,双向机动车道宽度为8米左右,道路等级不明显,普遍处于支路标准,而且存在断头路和道路变窄导致的瓶颈。
温溪现状道路沿瓯江北岸分布,道路总体布局呈长条带状,城区内主要由纵向的两条道路安定西路-安定东路、温中街与横向5条道路金中街、处州街、繁华南路、温东路、意尔康街构成。油竹-山口组团现状道路网络基本依托现有公路布局。青田县中心城区现状道路汇总如表 1‑4所示,青田县中心城区道路网指标如表1‑5所示。
表
1‑4青田县中心城区道路现状
路段名称 | 道路类别 | 总长度(m) | 机动车道宽度(m) | 人行道宽度(m) | 红线宽度 | 起点 | 终点 |
新大街 | 主干路 | 394 | 12 | 3 | 20 | 临江东路 | 鹤城东路 |
临江东路 | 主干路 | 1784 | 8 | 2 | 16 | 新大街 | 鹤城东路 |
江南大道 | 主干路 | 802 |
|
| 24 | 火车站 | 330国道 |
鹤城中路 | 主干路 | 948 | 8 | 2 | 16 | 龙津路 | 西门街 |
鹤城东路 | 主干路 | 1708 | 8 | 2 | 20 | 龙津路 | 临江东路 |
鹤城西路 | 主干路 | 843 | 8 | 2 | 20 | 西门街 | 丽水方向 |
鸣山路 | 次干路 | 250 | 10 | 5 | 20 | 临江东路 | 鹤城东路 |
校场路 | 次干路 | 300 | 10 | 5 | 20 | 临江东路 | 鹤城东路 |
马鞍山路 | 次干路 | 412 | 10 | 3 | 16 | 临江东路 | 鹤城东路 |
圣旨路 | 次干路 | 480 | 12 | 3 | 18 | 新大街 | 上店街 |
伯温西路 | 次干路 | 1200 | 8 | 2 | 16 | 330国道 | 火车站 |
伯温东路 | 次干路 | 2264 | 8 | 2 | 16 | 江南大道 | 石郭下村 |
龙津路 | 次干路 | 476 | 7 | 4 | 16 | 临江东路 | 鹤城东路 |
体育馆路 | 支路 | 200 | 7 | 2 | 12 | 临江东路 | 塔山路 |
少年宫路 | 次干路 | 444 | 7 | 2 | 12 | 龙津路 | 新大街 |
宝幢路 | 次干路 | 446 | 8 | 2 | 12 | 临江西路 | 新大街 |
上店路 | 次干路 | 335 |
|
| 20 | 西门街 | 圣旨路 |
西门街 | 次干路 | 246 |
| 3 | 20 | 鹤城西路 | 临江西路 |
江桥路 | 次干路 | 277 | 6 |
| 12 | 鹤城西路 | 西门街 |
横街 | 支路 | 210 |
|
| 12 | 鹤城西路 | 临江西路 |
塔山路 | 次干路 | 968 | 7 | 2.5 | 20 | 鸣山路 | 鹤城西路 |
临江西路 | 主干路 | 1034 | 6 |
| 16 | 新大街 | 西门街 |
泰观路 | 次干路 | 236 | 7 |
| 20 | 江南大道 | 伯温西路 |
金中街 | 次干路 | 369 | 10 | 4 | 18 | 安定西路 | 江边 |
处洲街 | 次干路 | 543 |
|
| 24 | 温溪二中 | 江边 |
繁华南路 | 次干路 | 458 | 8 |
| 16 | 安定东路 | 江边 |
繁华北路 | 次干路 | 520 | 8 |
| 16 | 安定东路 |
|
温东大街 | 次干路 | 479 | 7 |
| 16 | 安定东路 | 江边 |
安定东路 | 主干路 | 1343 | 8 |
| 24 | 金中街 | 处洲街 |
安定西路 | 主干路 | 928 | 8 |
| 24 | 处洲街 | 330国道 |
注:数据来源于《青田县城市道路网专项规划》(2011-2020)。
4、城市道路网评价
n 青田县道路网与经济发展不匹配:总体来看路网仍停留在小城镇水平,但是城市社会经济发展迅速,小汽车发展较快,低水平的路网规模严重制约了青田县城市交通与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
n 道路网密度偏低:青田县现状道路网密度为1.76km/km2,规范要求的最低值为4.0km/km2。较低的路网密度严重制约了交通的循环和畅通,多数支路巷道不能满足通机动车的条件。
n 道路面积率非常低:即使考虑将过境公路纳入统计,青田县城的路网面积率也非常低,仅6%左右,难以达到规范所要求的低限8%,城区道路级配不合理,主干道和支路比重严重不足,次干道相对较多,主干道(鹤城路)路幅太窄且断面宽度差异很大,最宽的断面有15 米,最窄的仅达8 米,由此造成不同断面的通行能力差异很大,而产生交通瓶颈。
n 过江通道规模不足:鹤城内过江通道间距介于1.3~2.1km,超过了一般主干路的间距,温溪组团仅一座过江通道。通道多属早期建成、桥面窄、混行严重,通行能力低;桥梁两端高差大,引桥部位疏解能力较弱。
n 道路分布不均匀,而且存在不少断头路,不能形成有效的通车网络系统。目前,鹤城机动车可通行道路主要分布在新大街以东,而新大街以西区域为旧城区,小街小巷凌乱,无法组织交通。此外,不少道路都是断头路,造成交叉口大部份都是T 型的,不能形成有效的道路网络系统。
n 路内停车场较多:道路的主要功能是行,而非停,过多的路内停车场影响了道路的通行。
n 道路建设不规范,路面不完整的情况比较常见,很多路段无人行道,且路面质量很差,给行车和安全都带来隐患。
年份 | 汽车 | 摩托车 | 农用车 | 挂车 | 合计 |
2012 | 21821 | 32037 | 153 | 61 | 54072 |
2011 | 18413 | 31296 | 153 | 57 | 49919 |
2010 | 15102 | 30592 | 149 | 52 | 45895 |
2009 | 12112 | 29649 | 144 | 47 | 41952 |
2008 | 10618 | 28458 | 140 | 37 | 39253 |
2007 | 8961 | 26627 | 139 | 42 | 35769 |
注:资料来源于青田县交警大队,范围为青田全县
近五年来,青田县汽车保有量以年均19.5%的速度增加,至2012年5月青田县汽车保有量为21821辆,汽车千人拥有率为65辆/千人,高于中国二、三线城市汽车千人保有量约50量的平均水平。摩托车保有量处于较高水平,至2012年5月摩托车保有量达到32037辆。
停车场类型 | 社会公共停车场 | 配建停车场 | 路内停车场 | 总泊位数 |
泊位数(个) | 95 | 209 | 466 | 770 |
所占总停车位比例(%) | 12.33 | 27.14 | 60.52 | 100 |
根据相关研究,城区停车设施需求总量应达到:公共停车泊位占机动车拥有量的10%~15%,配建停车泊位数占机动车拥有量的60%~65%。按此计算可知,目前城区的社会公共停车泊位从发展来看还有一定的缺口,而配建停车泊位数量则远远不够,同时,路内乱停车现象严重,过多的路内停车影响了道路的通行。
小客车 | 大客车 | 小货车 | 摩托车 | 自行车 | 三轮车 |
42% | 2% | 2% | 10% | 12% | 32% |
(2)交通负荷分析
(1)路段
经调查,高峰时段鹤城东路(新大街—鸣山路段)交通负荷较大(达0.83),服务水平为D 级,主要是因为该路段人力三轮车较多,占道现象严重,造成机动车停车延误较大;临江路的鸣山路至新大街路段交通负荷为0.71,服务水平为C 级;新大街、鹤城中路和江南大道交通压力较小,服务水平为B 级。
表 1‑10城市道路及交叉口服务水平评估标准
服务水平 | 路段负荷度范围 | 交叉口负荷度范围 | 交通运行状况 |
A | <0.4 | <0.60 | 十分畅通,基本无延误 |
B | 0.4—0.6 | 0.60—0.75 | 比较畅通,有少量延误 |
C | 0.6—0.75 | 0.75—0.90 | 不甚畅通,有一定延误,但可接受 |
D | 0.75—0.90 | 0.90—0.95 | 拥挤,车流接近不稳定,延误较大,但还能忍受 |
E | 0.90—1.0 | 0.95—1.0 | 十分拥挤,车流不稳定,延误很大,无法忍受 |
F | >1.0 | >1.0 | 阻塞,车辆时开时停 |
表 1‑11 老城区主要路段服务水平
交叉口名称 | 交通量(pcu/h) | V/C比 | 服务水平 |
鹤城中路(西门街-新大街) | 908 | 0.59 | B |
鹤城东路(新大街-鸣山路) | 1421 | 0.83 | D |
临江东路 | 1106 | 0.71 | C |
新大街 | 1192 | 0.48 | B |
江南大道 | 822 | 0.53 | B |
(2)交叉口
经调查,鹤城路—新大街和临江路—新大街2 个路口负荷度最大,其路口负荷度分别为0.98和0.96,服务水平为E级,拥堵严重;鹤城路—鸣山路路口负荷度为0.83,服务水平均为D级,导致这几个路口负荷度很大的主要原因是非机动车影响,由调查可知:这三个路口高峰小时非机动车流量尤其是人力三轮车流量非常大,这也是导致路口高峰时段拥堵的主要原因,同时路内停车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通行能力。其余几个主要路口如鹤城路—校场路、鹤城路—学士路和临江路—校场路三个路口的负荷度相对较小。
表 1‑12 老城区主要路口服务水平
交叉口名称 | 交通量(辆) | V/C比 | 服务水平 |
鹤城路-新大街 | 1769 | 0.98 | E |
鹤城路-鸣山路 | 979 | 0.83 | D |
鹤城路-校场路 | 1033 | 0.66 | C |
鹤城路-学士路 | 1113 | 0.71 | C |
临江路-新大街 | 1799 | 0.96 | E |
临江路-校场路 | 1075 | 0.69 | C |
为缓解部分道路交通拥堵,提高道路系统总体运行效率,交通管理部门在老城区5条道路部分路段实施了单向交通组织(公交车可双行),如图 1‑19所示。
鹤城东路(龙津路-鸣山路) |
少年宫路 |
居民出行特征能够体现城市交通发展现状,本次居民出行数据主要来自《青田县城市道路网专项规划》(2011-2020年)。通过居民调查可以看出,青田县的居民出行可以划分为两大类:步行(63%)与综合交通工具(37%)。目前城市居民出行以步行和自行车为主体,步行的出行距离和出行目的地也很集中,都聚集在三个组团的中心附近,三组团间相互融合程度低,交换出行还很少,机动车出行比例较低,总体体现了典型的小城镇的居民出行特征。
表 1‑13 青田县中心城区居民出行方式构成
出行方式 | 步行 | 公交 | 小汽车 | 三轮车 | 摩托车 | 非机动车 |
百分率 | 63% | 6% | 4% | 4% | 1% | 22% |
调查数据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回家、上学、上班人群中出行特征很明显,出行目的为上班(学)和回程的比例占日出行比例高达86%,其它出行目的(公务、购物、娱乐)占一定比例(14%)。
| 线路 | 车型 | 品牌型号 | 外轮廓尺寸 (m) | 车辆数 (辆) | 座位数 (座) | 载客量 (人次) | 标台数 (辆) | ||
鹤城镇内 | 1路 | 大型普通客车 | 金龙牌 | 7.6*2.3*3.2 | 8 | 19*8 | 50 | 8 | 20 | 65 |
2路 | 大型普通客车 | 宇通牌 | 7.7*2.3*3.2 | 8 | 19*8 | 50 | 8 | |||
3路 | 中型客车 | 金龙牌 | 7.3* 2.3*2.7 | 6 | 14*6 | 30 | 4 | |||
三组团之间 | 青田东站—山口 | 大型普通客车 |
|
| 16 | 858 |
| 16 | 45 | |
青田东站—小口 | 大型普通客车 |
|
| 4 | 208 |
| 4 | |||
青田东站—小峙 | 大型普通客车 |
|
| 7 | 246 |
| 7 | |||
青田东站—彭括 | 大型普通客车 |
|
| 1 | 48 |
| 1 | |||
青田东站—温溪 | 大型普通客车 |
|
| 17 | 583 |
| 17 |
按老城区8.5万人口计算,20台标准车,折合为2.35标台/万人。按中心城区15.5万人口计算,65台标准车折合4.3标台/万人,均低于《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50220-95)规定的小城市6.7~8.3标台/万人标准。
序号 | 首末站名称 | 线路 | 位置 | 用地情况 | 调度方式 | 场地类型 | |||||||||||||||||||||||||||||||||||||||||||||||||||||||||||||||||||||||||||||||||||||||||||||||||||||||||||||||||||
1 | 塔山下 | 1、2 | 塔山路鹤城东路交叉口处 | 占用交叉口转弯处约70平方米用地 | 塔山路鹤城东路交叉口处有一岗亭调度,每6分钟响铃一次 | 开放 | |||||||||||||||||||||||||||||||||||||||||||||||||||||||||||||||||||||||||||||||||||||||||||||||||||||||||||||||||||
2 | 湖口头 | 3 | 加油站旁 | 占用道路边约40平方米用地 | 49省道掉头 | 开放 | |||||||||||||||||||||||||||||||||||||||||||||||||||||||||||||||||||||||||||||||||||||||||||||||||||||||||||||||||||
3 | 戈岙湾小区 | 3 | 平演隧道东出口,老49交叉处 | 占用道路边约27平方米 | 49省道掉头 | 开放 | |||||||||||||||||||||||||||||||||||||||||||||||||||||||||||||||||||||||||||||||||||||||||||||||||||||||||||||||||||
4 | 青田客运东站 | 青田东站—山口、小口、小峙、彭括、温溪 | 涌金街—鹤城东路交叉口以北、新世界大酒店附近 | 与长途客运站共用 | 客运场站内掉头 | 封闭 | |||||||||||||||||||||||||||||||||||||||||||||||||||||||||||||||||||||||||||||||||||||||||||||||||||||||||||||||||||
5 | 温溪车站 | 青田东站—温溪 | 温溪车站 | 与温溪客运站共用 | 客运场站内掉头 | 封闭 | |||||||||||||||||||||||||||||||||||||||||||||||||||||||||||||||||||||||||||||||||||||||||||||||||||||||||||||||||||
表 2‑3 青田县城城市公交线路平均站距
表 2‑6现状老城区公交线网各项技术指标一览表
表 2‑7青田县中心城区组团间现状公交线路一览表
注:资料来源于青田县运管局,山口、温溪、小峙、小口、彭括为城乡客运公交化运营,尚未划入城市公交范畴 表 2‑8青田县现状老城区公交运营各项技术指标一览表
根据表 2‑9青田县现状老城区公交客运量情况表表 2‑9所示,2011年青田县老城区3条公交线路总客运量约为653.65万人次,平均每日总客运量约为1.79万人次,其中1、2路平均每日客运量都约为7900人次,3路平均每日客运量约为2100人次。1、2路每辆车日载客量约为990人,3路每辆车日载客量约为350人。 2.4 出租车发展概况 |
根据青田县交通局方面提供的资料,青田县中心城区现有127辆出租车,日客运量21504人,平均每辆车日客运量为169人/日。拥有率为0.71辆/千人,配置标准较高,超过《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50225-95)中规定的:“城市出租汽车规划拥有量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小城市每千人不宜少于0.5的标准”。
青田县城市总体规划对青田的城市性质定位如下:
(1)城市性质:中国侨乡,休闲宜居滨水山城。
1)华侨名城:由侨乡经济所带动的一系列石文化展示与创意、国际文化交流与商贸会展、侨民投资、消费与生活休闲等城市功能发展和城市景观特色塑造;
2)休闲:以城市整体经济发展与国际消费理念所带动的新型休闲功能发展,如城市休闲、休闲度假、旅游休闲、康体养生等;
3)宜居:突出生态居住、品质居住建设,居住环境改善,打造生活品质之城;
4)滨水:改善城市一江两岸的滨水环境,融合城市公共服务功能,体现滨水城市特色;
5)山城:合理利用城市周边的低山缓坡地,注重山、城的融合,形成特色城市空间。
(2)职能定位:欧陆风情,山水家园。
1)鹤城:城市政治、商业、居住中心;
2)温溪:城市经济中心;
3)油竹-山口:以文化、体育等社会事业和居住、养生、休闲。
(1)发展方向
1)整体紧凑发展:通过整体紧凑发展,改善组团之间联系,有效疏解鹤城、温溪老城压力,形成较为完善的城市结构。且有利于城市交通、市政等设施配套及周边土地的开发建设。
2)沿江相向发展:鹤城坚决向东发展,与温溪向西拓展、油竹的紧凑开发相呼应,形成各片区沿瓯江、四都港相向发展态势。
3)周边控制发展:以鹤城、温溪相向沿江带状发展所带动的用地空间为发展主体,以各组团相关联外围的用地空间为补充适度发展。
(2)空间发展策略
1)组团联动
通过公共设施搬盘,引导新区开发建设,疏解鹤城办公、商业、高品质居住、休闲娱乐等功能,减轻鹤城发展压力。改变一城三组团相对独立、分散发展的格局,形成鹤城、温溪、油竹-山口三大片区,引导三大片区相向发展,以坦下新区、温溪新区、东堡山文体创意区及油竹生态工业区等相对紧凑的用地发展构筑沿江带状一体化城市,缓解鹤城城市压力,提升温溪、油竹、山口城市品质。
2)三维空间拓展
通过对五条交通廊道的梳理,整合国道与省道,在城市外围形成过境通道,释放瓯江两岸沿江空间,结合滨江历史文化资源及特色景观空间,塑造城市滨水特色。
城市空间向山坡地拓展,并针对其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以及用地条件、交通区位条件等制约因素,进行特色化开发,以丰富城市休闲度假等功能和缓解城市用地紧张局面。
3)山水城景观协调
通过城市空间沿江上山展开,以及城市滨水景观和空间视廊景观空间等建设与控制,促进青田中心城区与周边自然山水景观的融合。
4)侨乡特色提升
针对青田县情和城市建设情况,侨乡特色品质空间的塑造有利于引导城市新区建设和城市整体品质的提升,通过对坦下新区、温溪新区、东堡山文化创意街区、油竹生态工业区等建设空间的品质化打造,提升侨乡特色,引导城市发展,促进县域人口集聚,带动老城人口与功能的疏解,加快老城改造和功能提升。
5)东堡山特色景观
东堡山位于鹤城、温溪、油竹-山口之间核心位置,为青田中心城区内部独特景观资源,通过东堡山山体的景观塑造和特色功能开发,以及东堡山内部地下空间的有效利用,既能丰富城市功能、拓展建设空间、优化景观特色,又能有机的联系鹤城、温溪、油竹-山口等重要功能区块。
(3)空间结构
中心城区空间结构紧密结合山水环境和景观特点,形成“二江三岸七节点,若干个外围特色区块”的布局结构。
1)鹤城西段:通过综合改造,传承传统空间形态和街巷格局等延续青田文化脉络,形成以城市休闲、商业、文化为主体功能的商业休闲街区。
2)瓯江两岸:利用G330公路和S49公路改造外迁的机会,建设滨江绿带,并注入部分特色餐饮、休闲娱乐等功能,成为城市休闲公园。
3)坦下新区:鹤城向东拓展,在坦下、圩仁之间缓坡地建设坦下新区,承接鹤城部分办公、商业等设施,建设高品质居住区,打造城市休闲功能,形成以行政、商务办公、商业休闲、品质居住为主体的城市新区,形成鹤城与温溪之间的重要城市功能区。
4)油竹新区:依托油竹现状发展基础向北拓展建设油竹新区,主要发展无污染工业,形成生态功能新区。
5)温溪新区:温溪向西拓展,在沙埠、洲头之间空地建设温溪新区,以现代商业休闲公园建设带动周边居住区开发,建设温溪地区的商业、办公、文体、休闲等公共设施,形成高品质城镇新中心,展示温溪城市新形象,进而缓解鹤城商业服务功能。
6)东堡山休闲公园:依托良好的自然环境、景观资源等基础和中心区位优势,发展集佛文化、养生度假、生态居住、康体健身、生态农业等功能于一体的城市休闲公园。
7)围绕温溪老街及其南侧的榕树群,划定古榕树群保护区,整体保护古榕树及其关系紧密的老街建筑,并对周边街区进行有机更新和旧城改造,建设古榕树休闲街区。同时,利用驮滩江心洲独特地貌特征和良好的生态环境优势,与温溪古榕树群保护区隔江相望,建设集餐饮娱乐、水上体验、休闲度假等于一体的综合性生态休闲岛。
温溪站场 |
油竹站场 |
S57 |
S49 |
近期G330国道鹤城段仍走瓯江大桥和水南,S49省道仍走老G330国道线,其中鹤城至温溪段加快拓宽改造。远期G330国道水南段、S49省道老城区段、S57省道石郭至油竹段改为城市道路, S57省道改在四都港东侧过油竹与G330国道相接。
表 3‑2 青田县过境路线设置
方向 | 近期过境线路 | 远期过境线路 |
东西 | S49、G330 | 新S49-戈岙湾新建桥梁-G330 |
南北 | S57 | 新S57 |
(2)公路站场规划
“十二五”期间规划新建县级客运站一个:青田汽车客(货)运东站;新建七座农村乡镇客运站,计划投资2990万元;同时计划新建三座物流中心。
青田汽车客(货)运东站从鹤城东路搬迁至戈岙湾,建筑面积达6500平方米,客运能力约为0.7万人/日,投资0.60亿元。
七座农村乡镇客运站分别为:腊口站、山口站、温溪站、高湖站、北山站、阜山站和祯旺站。
三座物流中心分别为:温溪物流中心、船寮物流中心和腊口物流中心。
(3)“十二五”期间,中心城区公路重点建设项目
1)高速公路县城出口工程:2010年开工建设,共计划投资0.65亿元。项目的建成将大大改善县城车辆上下高速时的行车服务水平。
2)49省道青田县鹤城过境段改建工程:路线基本上与金丽温高速公路平行布设,设戈岙隧道至戈岙湾青田污水处理厂北边,设风门亭隧道至景山小区北边丹山门外,设新建岭隧道跨水碓坑、设锦屏山隧道穿锦屏山、青田变电所至终点青田县樟树湾接49省道,路线全长约5公里,为二级公路,2010年开工建设,计划2012年建成投入使用,计划投资2.47亿元。
3)高速青田互通至县城公路改建工程:起点位于在青田县县城城头49省道处,途经樟树湾加油站,终至青田县北岸村与金丽温高速公路青田互通出口相接,二级公路,路线全长1.3公里,2011年开工建设,2013年建成投入使用,计划投资0.44亿元。项目的建成将为青田县经济发展,改革开放及发展外向型经济和区域经济创造条件,以进一步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4)330国道青田鹤城过境段改建工程:二级公路7公里,2015年开工建设,2017年建成投入使用,计划投资3.2亿元。
金丽温高铁客运站 |
金丽温高铁 |
《青田县域总体规划》(2006-2020年)、《青田县城市道路网专项规划》(2011-2020年)中都对城市道路分两个层面进行了规划。第一层面为各片区之间规划的城市片区间道路,主要依托G330、S49、S57等过境公路及其老线形成,规划结合过境公路改线同步建设东堡山瓯江大桥和东堡山隧道,各片区间基本形成两个以上通道。第二层面为各片区内的干路和支路,其中跨江通道在规划大桥之外,可利用三溪口及高岗拦水电站工程中的拦水坝组织跨江交通联系。
利用拦水坝组织过江交通 |
(1)老城区
1)规划形成2条主干道:鹤城东路-S49省道、江南大道-G330,3条次干道:临江路、伯温西路-伯温东路、新大街-太鹤大桥。
2)鹤城与水南间通道:在现状瓯江大桥、太鹤大桥、塔山大桥的基础上,规划于校场路和火车站附近各新建一座跨瓯江步行桥,两座步行桥可以提供公共空间,同时分担周边三座桥梁的交通压力。
3)根据《青田县城区交通组织管理规划》(2009-2020),中远期城区道路网建设与改造如下:
n 改造鹤城西路、鹤城中路和鹤城东路,作为鹤城内生活性干道;
n 打通临江西路连接临江东路并按临江东路标准改造;
n 加快规划改建道路的建设,完善城区路网;
n 待49 省道改线后,将现有过境公路作为城区内的交通干道,打通校场路与过境公路,形成过境公路双向通行;
n临江路由西向东单向和鹤城路由东向西单向组织,使城区交通更加有序的运作。
4)根据《青田县城区交通组织管理规划》(2009-2020),近期城区道路网建设与改造如下:
n 打通塔山路(鸣山路—龙津路段),理顺塔山路全线,形成老城区第三条东西向道路,减轻鹤城路和临江路的交通压力;
n 对规划路段上横石条街进行改造建设,减轻城区西片区对新大街的交通压力;
n 加快城区西片区规划道路的建设,主要是上店街,增加西片区的东西向道路。
(2)温溪组团
1)规划形成2条主干道:安定东路—安定西路、温溪大桥,8条次干道:纵向温中西路-温中东路、临江北路及横向6条道路。
2)鹤城与温溪间通道:规划由330国道和49省道承担组团间联系。
3)温溪段原规划驼滩大桥桥梁位置主要为解决过境交通,《青田县城市道路网专项规划》建议调整桥位如图 3‑12所示,从温东大街接入驮滩,向南连接沈岙。
1)规划形成2条主干道:四都港西侧道路、青岱公路,4条次干道:3横1纵。
2)鹤城与山口油竹间通道:保留石郭隧道、新建东堡山隧道。
3)山口油竹与温溪间通道:总体规划由57省道+330国道+温溪大桥组成。同时《青田县城市道路网专项规划》建议预留坦下大桥的线位。
(1)技术路线
预测未来城市土地利用对交通的需求量及具体落实到公共交通系统下的客运量,是制定公共交通规划方案,
改善服务水平的基础和前提。出行需求与诸多因素有关,最主要与城市经济文化的发展、居民生活水平、国家交通政策和城市布局形态有关。
表 4‑1 我国不同规模城市居民人均出行次数
城市分类 | Ⅰ | Ⅱ | |
城市规模/万人 | >500 | 100~500 | <100 |
人均出行次数/[次·(人·d)-1] | 2.219 | 2.560 | 2.780 |
(3)公共交通客运结构预测
公共交通方式比重是城市公共交通服务水平的集中体现,直接反映了乘客出行对公共交通的依赖程度。在城市未形成规模之前,公共交通的出行比例很难有较大提高。随着城市化水平、公共交通服务水平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公共交通方式比重总体而言是呈增长趋势。
根据青田城区客运交通结构研究,未来城市客流交通方式可分为:步行、非机动车、公共交通、摩托车、小汽车及其它方式。各交通方式所承担的客流比例综合考虑青田的交通发展战略、居民出行距离、居民出行心理需求和各交通区之间的客流交通的分布情况等因素确定。
根据研究,未来城市居民出行的交通方式结构主要由两种因素而形成:
其一,居民按现状选择惯性进行选择,影响居民出行选择的主要因素是出行距离;
其二,在一定距离范围内由于公交服务水平提高,吸引力增强,使一部分步行和非机动车出行者转向选择公交方式。根据国内资料分析,中小城市居民步行可接受的合理距离一般为1~2公里,自行车出行可接受的合理距离一般为4公里及以下,公交则主要为中长距离服务,合理距离一般为8~15公里。城市发展规模越大,居民对公交的依赖性也越高,在规划期内城市客运的机动化和公交化是必然的趋势。
根据《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50220-95(1995),参照国内同等规模城市公共交通规划指标,结合青田组团布局特点,以建设高标准、现代化的公共交通系统为目标,青田中心城区公交分担率的主要指标应满足如下要求:
注:老城区(包括鹤城老城、水南、戈岙湾、北岸、湖边村、石郭等围合而成的建成区5.25平方公里,约8~9万常住人口)
(4)城市公共交通客运总量预测
公交客流需求预测技术思路:首先根据青田以往居民日平均出行次数及经济发展状况预测得到居民平均出行次数,再根据规划人口及规划出行结构得到公交客流需求。预测流程如下:
综上所述,根据前述的居民出行总量及公交分担率预测结果,2015年和2020年青田中心城区的公交出行总量预测如下表所示。
4.2 公交线路数预测
根据规划人口、规划建设用地规模、线网密度等指标计算规划年公交线路需求数。
线网总体规模的合理性表现为满足乘客的总要求和提高线网系统的通行能力,与城区的面积、线路重复系数、运营车速等有关,不同区域应区别对待。
(1)规划公共交通线路的总长度
规划公共交通线路总长度的计算公式见下式。
L =ρ*γ* A
式中:L——规划公共交通线路总长度(km);
ρ—规划公共交通线路网密度(km/km2);
γ—重复系数;
A—建设用地面积(km2);
(2)规划线路平均长度
公共交通线路平均长度与城市规模、平均乘距等有一定的关系。公共交通线路过长、过短都不利,线路过长则行车时间较难保证,准点率下降,沿线客流不容易均匀,使平均载客量降低;线路过短则需要增设首末站,增大居民的换乘次数,给乘车带来不便。平均长度一般为8~12km。
(3)规划线路总条数
规划的线路总条数根据下式计算。
N=L/ l
式中:N——规划的线路总条数;
L——规划线路总长度(km);
l——规划线路平均长度(km)。
根据计算,2013、2015年、2020年规划公共交通线路条数如下表所示。
表 4‑5 规划公交线路条数计算表
年份 (年) | 人口 (万) | 建设用地 (km2) | 重复系数 | 平均线网密度 (km/km2) | 线路总长 (km) | 平均长度 (km) | 线路数 (条) |
2013 | 8.5 | 5.25 | 1.8~2.0 | 3~4 | 42~60 | 8~11 | 4~6 |
2015 | 17.82 | 15.32 | 1.6~1.8 | 3~4 | 98~118 | 10~12 | 9~11 |
2020 | 20.04 | 17.82 | 1.8~2.0 | 4 | 148~158 | 10~12 | 12~14 |
因此,按照需求计算,启动阶段2013年需要公交车辆36~66标台,2015年需要公交车辆126~165标台,2020年需要公交车辆228~294标台,总体规模比规范要求数偏高。规范要求数与实际需求数对比如下所示:
表 4‑8 公交车辆规范要求数与实际需求数对比表
对比规范要求数与实际需求数,启动阶段2013年考虑发展阶段与现状基础取60标台,近远期考虑经济效益与服务水平,在需求测算范围内取值,近期取145标台,远期取235标台。
(3)公交客运量、线路条数、车辆数综合对比
将本次规划计算确定的公交客运量、线路条数、配车数以及平均每条线路、每辆车承担客运量情况对比如下:
表 4‑9 公交各项规划指标一览表
根据《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城市出租汽车规划拥有量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大城市每千人不宜少于2辆,小城市每千人不宜少于0.5辆,中等城市可在其间取值。
(1)按照规划近期2015年人口数,1~1.2辆/千人拥有率计算,则规划期2015年拥有量为172辆~206辆。
(2)按照规划远期2020年人口数,1~1.2辆/千人拥有率计算,则规划期2020年拥有量为200辆~240辆。
(1)坚持“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公交规划要从各个方面充分考虑居民公交出行的便捷性、舒适性以及换乘的方便性,使公交具有更大的吸引力;
(2)坚持“公交优先”的指导思想,贯彻落实公交“两定四优先”原则,尽可能为公交发展提供良好的条件,包括用地优先、投资优先、税收优先和路权优先等;
(3)贯彻落实国家节能减排战略,努力实现城市交通领域的节能减排。
青田县中心城区城市空间发展最大特征表现在外围组团城市化进程较快,老城区居住、商业环境得以提升。从空间布局上看,老城区与外围组团的交通联系趋于紧密,这种交通联系要求快速、直达,在交通方式上主要依靠公共交通和私人机动车相结合,形成辐射式的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缩短老城区与各组团之间的时空距离。
因此,确定青田县中心城区公交发展的总体目标为:在老城区建立相对独立的功能完善、服务水平高的公交客运体系的同时,搭建与周边各组团、联系紧密的邻近乡镇之间高效快速、换乘方便的多层次公交服务体系,全力改善公交系统服务水平,提高公交系统的竞争力。
基于以上需求,分别提出青田县中心城区各阶段公交发展目标:
(1)启动阶段(2013年):
政府收购现状私有化运营的公交车辆,以现有公交线网为基础,着重优化线网结构,扩大公交覆盖密度,提高线网的可达性,老城区内形成一个相对独立、公交设施基本完善、线路走向基本合理的常规公交系统。更新发展各种车型公交车辆,加强城市公共交通行业管理力度,提高公共交通服务水平和管理水平。
n 公交线路:数量达到4~6条,线路总长度达到42~60km,线路平均长度约8~11km,重复系数为1.8~2.0,公交线网密度总体不小于3km/km2。
n 公交场站:规模达到1.2公顷,其中首末站约0.5公顷,停保修场约0.7公顷。
n 公交车辆:数量达到60台。
(2)近期(2015年):
着重开发完善各类场站设施,构建鹤城组团、温溪组团、山口-油竹组团之间相互沟通的辐射公交网,以实现满足各组团乘客不同出行目的的多种层次的公交线路网络,组团内部根据用地开发实际情况建立规模合适,走向合理公交网络体系。
n 公交线路:数量达到9~11条,线路总长度达到98~118km,线路平均长度约10~12km,重复系数为1.6~1.8,公交线网密度总体达到3~4km/km2以上。
n 公交场站:规模不小于2.9公顷,其中首末站约1.1公顷,停保修场约1.8公顷。
n 公交车辆:数量达到145标台。
n 出租车:拥有量控制在172辆~206辆。
(3)远期(2020年):
中心城区建立起换乘合理、方便快捷、安全舒适、稳定可靠、运营良好、功能完善、服务水平高的现代化公共交通综合系统,搭建与周边联系紧密的邻近乡镇之间高效快速、换乘方便的多层次公交服务体系,实现城市公交与城乡公交、铁路、长客等其他交通方式的良好衔接换乘。
n 公交线路:数量达到12~14条,线路总长度达到148~158km,线路平均长度约10~12km,重复系数为1.8~2.0,公交线网密度总体达到4km/km2以上。
n 公交场站:规模不小于4.7公顷,其中首末站约1.4公顷,停保修场约3.3公顷。
n 公交车辆:数量达到235标台。
n 出租车:拥有量控制在200辆~240辆。
n 三轮车:应严格控制保有数量并严格管理其日常运营,尤其是三轮摩托车、电动三轮车。可将其定位为公共交通体系的延伸与补充,它们的主要功能应作为:城区内短距离点对点出行工具,尤其是片区内较窄道路,公交无法到达区域,三轮车作为公交出行的补充。
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应作为城市交通政策的核心组成部分,并通过一系列的对策措施加以落实,通过制定合理的交通政策,协调城市各种交通方式的功能和作用,对内构建可达性好,满足居民出行需求的公交网络,为乘客提供层次多样、覆盖良好、安全、可靠、经济的公交服务,对外努力实现城乡公交一体化。为此制定以下发展策略:
(1)公共交通优先、优化、优秀
公交优先:公共交通优先措施就是从政策、体制、资金、建设、管理、经营、服务等各个环节给予优先保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应该采取全面的优先措施。确立公共客运交通在城市日常出行中的主导地位,从立法、决策、规划、投资、建设、运营和服务等各个环节,给予公共交通以优先发展地位,为公共交通发展提供优先条件。政府职能部门建立完善的法规体系和组织机构,制定和推行相关标准和投资策略,积极引导个体机动化出行方式向集约化公共交通方式转移,促使城市客运出行结构趋于合理。
公交优化:青田中心城区公交线网主要为连接各组团之间、组团与换乘枢纽之间、组团与邻近乡镇之间以及组团内部之间的功能完善、相对独立的系统,为此应根据乘客的不同出行目的建立多层次的公共交通系统,提供高效的公交服务体系,最终形成一个分层分级的覆盖面广、通达性好的公交线网,引导城市合理交通方式结构的优化,构建以片区级公交和片区内公交系统为主、出租车为辅的“快速、方便、舒适、低污”的公共交通体系,同时应重视与高铁站、对外重要长途车站等枢纽节点的公交联系。
公交优秀:公交优秀主要体现在公交服务水平与质量上,而公共交通是城市居民出行的主要交通方式,是城市的流动名片,公交服务水平体现城市文明程度,代表城市品位,青田作为 “中国华侨名城”,需要建立一套场站配套齐全、线网覆盖到位、票制票价合理、车辆环保舒适、运营组织科学的城市公交体系,形成企业内部机制完善、运作规范、科技领先、绩效良好的管理体系,形成公交企业“行公为民”的核心价值理念与文化体系,提高公交优质服务,确立公交在市民出行中的主体地位、提升公交运营效能、吸引力及市民满意度。
(2)公共交通推动城市化与城乡一体化
青田未来跨组团出行特征较明显,现状已形成多条公交走廊,今后坦下、温溪新城、金丽温高铁的建成,公交将推动青田老城区与邻近组团、乡镇的交通联系。同时,未来城乡间人流出行日益频繁,需要建立城乡公共交通客运网络,加快城市化进程,以城市带动农村,建立城乡公交客运资源共享、畅通有序的客运服务体系,支撑城市与乡村整体化的协调发展。
(3)加强公交配套设施建设
1)道路与场站建设:公交线路的良好发展需依托较完善的路网体系及场站设施。应根据规划发展、百姓需求,及时规划、建设、完善城市路网、农村联网公路,并在道路资源方面向公交倾斜。同时,根据线路发展,优先预留公交基础设施建设用地,重点保证大型交通枢纽、商贸中心、市场、居住小区、教学区、风景旅游区等地的公交基础设施的建设用地。
2)换乘设施建设:多样化的交通方式协调发展需要高效便捷的换乘系统的支撑,因此要注重在主要客运走廊的衔接点以及客运交通枢纽等客流集散点布设换乘枢纽,合理分配这些枢纽点的公交运力,做好与高铁、长客等交通方式的衔接、协调和组织,方便乘客停车与换乘,提高换乘效率,以达到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的最优化组合。推进区域公共交通的一体化发展,就是要以走廊与枢纽、衔接点为核心,建立层次分明、枢纽衔接、多种交通模式(含公共交通)一体化协调发展的公共交通运输组织模式。
3)站点建设:在城市主要交通干道上,建设港湾式停靠站,配套完善站台、候车亭等设施。按照“满足群众需求,不干扰正常通行”的原则,合理规划、科学设置公交车和出租汽车停靠点。
4)交通设施建设:在道路通行和交通管理上给予公共交通一些专营权,改变公共交通与个体交通在“争夺”道路资源时的不利处境,保证公共交通车辆对道路资源的优先使用,具体的有建设公共交通专用道,路口渠化与信号优先、逆向专用线路等。
5.5 规划指标
规划指标以战略目标为指导,根据国家有关要求,未来城市客运交通发展趋势,参照既有类似规划的相关指标来确定公交各项指标。
公交分担率
本次规划建议:
启动阶段2013年青田常住人口公交分担率6%~10%以上;
近期2015年青田常住人口公交分担率10%~15%以上;
远期2020年青田常住人口公交分担率15%~20%以上;
公交线网密度
公交线网密度体现了居民使用公交的方便程度,同时要与道路网密度相适应。考虑到青田用地人口的规模,新城区的发展等因素的变化,本规划建议公交线网密度总体达到3~4km/km2。
公交平均候车时间
启动阶段2013年线路高峰时发车间隔不超过8分钟。
近期2015年线路高峰时发车间隔不超过4分钟,组团间不超过6分钟;
远期2020年线路高峰时发车间隔不超过6分钟,组团间不超过8分钟;
平均运营车速
启动阶段2013年平均运营车速不低于17km/h;居民平均出行时耗在30分钟左右。
近期2015年平均运营车速不低于18km/h;居民平均出行时耗在35-40 分钟;
远期2020年平均运营车速不低于20km/h;居民平均出行时耗在30-35 分钟;
站点覆盖率
各期中心城区300m公交站点覆盖率分别达到50%以上;
各期中心城区500m公交站点覆盖率分别达到90%以上;
平均站间距
各期老城区和组团内平均站间距在400m以内,组团间不超过600m。
现状青田公交为私有化运营,线路走向、站点布置、车辆型号、场站设施等建设处于较为散乱的局面,存在着冷僻线路无法开通、车辆更新不及时、场站用地严重不足,站点间距不合理等一些问题。启动阶段2013年的工作重点为政府收购现状私有化运营的公交车辆,通过制定公交专项规划,以目标为导向,充分考虑市民、代表的呼声,以实际客流需求特征为基础,在老城区内初步建立起一个相对独立、公交设施基本完善、线路走向基本合理的常规公交系统,同时更新发展各种车型公交车辆,加强城市公共交通行业管理力度,提高公共交通服务水平和管理水平,改善居民公交出行条件,提升乘坐舒适度和满意度。
基于此,启动阶段建设重点为:
(1)改善提升老城区内现有的3条线路服务水平,在现有线网上,考虑居民出行要求、市民代表意见,结合重要的客流集散点如学校、火车站、医院、商业中心等,增加、优化、提升线网覆盖率、可达性,改善偏远地区居民出行条件。
(2)根据线路走向与城市用地功能,合理确定公交首末站、枢纽站、停保修场的位置、规模,满足车辆调度组织、停放的基本需求,改变现状路口掉头、车辆夜间随意停放、换乘设施缺乏等现象。
(3)更新一批老旧车辆,合理确定启动阶段的车型,与老城区道路通行条件相符,与青田侨乡地位特征相符,与客流需求规模相符,通过车辆性能、乘坐环境的提升,提高运行效率与乘坐舒适性、满意度。
(4)根据新增线路走向,科学设置中途停靠站,增加人性化的候车设施,提高公共交通系统的吸引力水平。
2013年启动阶段线网方案青田共有公交线路5条,均为组团内部线路。启动阶段更侧重老城区内部线路的优化提升,从下表可以看出,2013年的规划线网评价指标基本都在合理的范围以内,这说明2013年的线网布局是基本合理的。
表 6‑3 启动阶段公交线网评价表
总体指标 | 单项指标 | 建议合理范围 | 现状数据(老城区) | 2013年线网指标(老城区) |
线路网评价指标 | 运营线路总条数(条) | 4~6 | 3 | 5条 |
运营线路总长度(km) | 42~60 | 28.7km | 57.9km | |
运营线网总长度(km) | 24~33 | 14.8km | 25km | |
重复系数(线路长度/线网长度) | 1.25~2.5 | 1.94 | 2.3 | |
公交线网密度(km/km2) | 3-4 | 2.82 | 4.7 | |
平均非直线系数 | 1.2~1.4 | 1.56 | 1.40 | |
线路平均长度(m) | 8~11 | 8.85 | 11.6 | |
公交站点评价指标 | 平均站距 | 300~500 | 381 | 405 |
300公交站点服务面积率 | >50% | 75% | 85% | |
500公交站点服务面积率 | >90% | 86% | 95% |
启动阶段共规划了5条线路,其中1~3条线路为现状基础上的优化、完善、延伸,中途站设置侧重对现状站点的整合、提升。4、5路为新增线路,既经过老城区中心,也涵盖外围地带,中途站点设置侧重新增、完善。按照8.3节的相关设置原则,经现场调查确认,启动阶段共新增中途停靠站42对,取消现状间距过近(100~150m)或不合理的中途停靠站3对,为2路车的塔山小学门口站、塔山路站,3路车的人民法院站。新增中途停靠站后总平均站距约405m。
表 6‑5 启动阶段中途停靠站规划一览表
| 站点数 | 线路长度 | 平均站距 | 站点名称 |
6.6 启动阶段车辆规划 |
根据公交车万人拥有率指标与需求测算,车辆启动阶段需求数为60标台,与现状相比有显著提高。
在车辆结构上,逐渐淘汰现有低档次车型,选用环保高档型燃油车辆,加气站建成后应选用天然气(CNG)公交车,并且将燃油车辆逐步通过“油改气”的方式改为天然气动力车。
在车型选用上,建议启动阶段老城区内部仍采用现有的7.3~7.7m车型(载客量约50人)。一方面对现有的车辆需进行重新检测评估,及时淘汰不符合技术标准、安全要求、乘坐规定的车型,补充新车。另一方面对仍符合营运要求的车辆进行更新提升,提高车辆乘坐的舒适度。
序号 | 建设项目名称 | 占地面积(㎡) | 内容 | 规模 | 综合单价 | 备注 | 估算投资(万) | 合计(万) |
1 | 湖边首末站 | 1000(40m×25m) | 填方 | 15000m³ | 30元/m³ | 高度按15m计算 | 45 | 75.8 |
挡墙 | 540m³ | 200元/m³ | 10.8 | |||||
围墙 | 250㎡ | 300元/㎡ | 高度按2.5m计算 | 7.5 | ||||
路面硬化 | 1000㎡ | 75元/㎡ | 厚度按20cm计算 | 7.5 | ||||
候车亭及站台 | 1个 | 3万/个 |
| 3.0 | ||||
其他 |
|
| 调度用房等 | 2.0 | ||||
2 | 油竹停保修场地 | 4200(70m×60m) | 填方 | 8400m³ | 30元/m³ | 平均填方深度按2m计算 | 25.2 | 97.2 |
围墙 | 350㎡ | 300元/㎡ | 高度按2.5m计算 | 10.5 | ||||
路面硬化 | 4200㎡ | 75元/㎡ |
| 31.5 | ||||
维修工间、办公用房 | 600㎡ | 500元/㎡ |
| 30 | ||||
3 | 戈岙湾首末站 | 600 | 路面硬化 | 400㎡ | 75元/㎡ |
| 3.0 | 8.0 |
候车亭及站台 | 1个 | 3万/个 |
| 3.0 | ||||
其他 |
|
| 调度用房等 | 2.0 | ||||
4 | 人民医院首末站 | -- | 港湾化 | 1个 | 3万/个 | 西侧为深港湾停靠站,站台长度60m,渐变段长度前后各15m,港湾深度3.5m,涉及路面硬化、管线迁移、人行道铺装等 | 3.0 | 8.0 |
候车亭及站台 | 1个 | 3万/个 |
| 3.0 | ||||
其他 |
|
| 调度用房等 | 2.0 | ||||
5 | 湖口头首末站 | -- | 候车亭及站台 | 1个 | 3万/个 | 利用现状场地增设站台、候车设施 | 3.0 | 5.0 |
其他 |
|
| 调度用房等 | 2.0 | ||||
6 | 火车站首末站 | -- | 港湾化 | 1个 | 6万/个 | 道路西侧建设为港湾停靠站,尺寸可根据现场实际确定,东侧利用现有小车位停靠,共涉及路面硬化、停车位取消、管线与树木迁移、人行道铺装等 | 6.0 | 11.0 |
候车亭及站台 | 1个 | 3万/个 |
| 3.0 | ||||
其他 |
|
| 调度用房等 | 2.0 | ||||
7 | 党校换乘站 | 500 | 候车亭及站台 | 1个 | 5万/个 | 该站台设施按高标准设置,为换乘提供便利,站台可停靠泊位不少于2个 | 5.0 | 5.0 |
8 | 田步垟首末站 | -- | 候车亭及站台 | 1个 | 3万/个 | 现状人行道上增设站台、候车设施 | 3.0 | 5.0 |
其他 |
|
| 调度用房等 | 2.0 | ||||
9 | 小口首末站 | -- | 候车亭及站台 | 1个 | 3万/个 | 现状人行道上增设站台、候车设施 | 3.0 | 5.0 |
其他 |
|
| 调度用房等 | 2.0 | ||||
10 | 石溪首末站 | -- | 候车亭及站台 | 1个 | 3万/个 | 现状人行道上增设站台、候车设施 | 3.0 | 5.0 |
其他 |
|
| 调度用房等 | 2.0 | ||||
| 总计 |
|
|
|
|
|
| 225 |
(2)中途站建设(2013年12月完成)
表 6‑7 启动阶段中途站建设投资估算表
序号 | 建设项目名称 | 建设内容 | 规模(对) | 综合单价 | 备注 | 合计(万) |
1 | 现有中途停靠站更新 | 更新站台、候车设施 | 36 | 3万/个 |
| 216 |
2 | 现有中途停靠站港湾化 | 路面硬化、树木、管线迁移、人行道铺装等 | 1.5 | 3万/个 | 新大街中行门口、华侨广场靠江南大道西侧 | 9.0 |
3 | 新增中途停靠站 | 站点设置 | 42 | 0.3万/个 |
| 25.2 |
新增站台、候车设施 | 3万/个 |
| 252 | |||
| 合计 |
|
|
|
| 502.2 |
(3)车辆购置(2013年12月完成)
表 6‑8 启动阶段场站车辆投资估算表
序号 | 建设项目名称 | 规模(辆) | 综合单价 | 备注 | 合计(万) |
1 | 现有车辆收购 | 22 | 50万/辆 | 初步按每辆车收购价+补贴金额50万元计,经检测合格继续使用 | 1100 |
2 | 新增车辆 | 38 | 26万/辆 |
| 988 |
3 | 车辆保险费用 | 60 | 1.5万/辆 |
| 90 |
| 合计 |
|
|
| 2178 |
(4)办公管理
表 6‑9 启动阶段管理、办公投资估算表
序号 | 建设项目名称 | 人数(人) | 年薪 | 合计(万) |
1 | 管理人员 | 3 | 10万/人年 | 30 |
2 | 办公人员 | 15 | 4万/人年 | 60 |
3 | 驾驶员 | 120 | 6万/人年 | 720 |
4 | 保养、维修人员 | 6 | 6万/人年 | 36 |
5 | 办公费用 |
|
| 80 |
6 | 场站、中途站设计费用 |
|
| 50 |
合计 |
|
|
| 976 |
上述四项合计启动阶段投资估算共为3880万元,其中场站建设占比5.7%,中途站建设占比12.9%,车辆购置占比56.2%,办公管理费用占比25.2%。启动阶段投资量大,主要为车辆购置费用,有必要由政府主导制定资金筹措与投入计划,建立完善公交多元化投入机制,投融资应以政府投入为主,按照“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的主线,政府应采取独资或控股的方式,尽快成立城市公交企业,将公共交通发展纳入公共财政体系,统筹安排,重点扶持,城市公用事业附加费、基础设施配套费等政府性基金要用于城市交通建设,并向公共交通倾斜。
加快换乘枢纽建设,建立布局合理、整体优化的公交线路网络,优化老城区线路布局,增强老城区与邻近组团的公交联系,更新发展各类公交车辆,提高公交服务水平,提升公交形象面貌。
(1)结合戈岙湾新汽车客运站、高铁车站等一批客运枢纽站的建设,促进公交枢纽体系的尽快形成,加快公交换乘枢纽、公交首末站的建设,加强城区公交系统与高铁车站、城乡客运、长途客运系统及旅游客运交通之间的衔接。在居住区和大型公建规划中应保证公交设施用地,大型居住区内部主要道路应考虑通行公交并建设首末站,近期无法满足首末站建设要求的,应积极开辟周边土地,提供公交调度组织场地。
(2)提高老城区公交服务水平与公交线网覆盖范围,通过公交线路的调整及优化,减少公交覆盖盲区,提高公交服务水平,增强公交系统相对于个体机动交通系统(小客车、摩托车)的竞争力,提高城市综合交通效益。
(3)支持三个组团开发建设,延伸和建设组团间的线网,初步建立与城乡公交分工明确、衔接合理的城区公交系统。
(4)通过引进一批高标准的公交车辆,逐步淘汰老、旧、破的公交车,彻底改变公交车原有形象,提高车辆的载客率及舒适度,人流量大的线路优先采用高标准、高载客率的车辆7.2 近期线网规划
结合近期用地建设规划、开发重点及公交需求特征,近期共规划11条线路,其中1~5路为老城区内部线路,6~9路为组团间通道(兼顾山口-油竹、温溪组团内部联系功能),10路为油竹组团内部线路,11路为温溪组团内部线路。至2015年,线路总长124.2km,平均长度11.3km。
1号线
火车站—江南大道—瓯江大桥—鹤城西路—鹤城东路—塔山大桥—江南大道—火车站 | 8.5 | 调整原1、2路构成的经瓯江大桥-太鹤大桥的小环线为经瓯江大桥、塔山大桥的大环线(双向对开)。该线为老城区中心最为主要的公交走廊,将主要的公建如火车站、汽车站、广场、医院、学校等与居住区串联起来,在火车站形成与其他交通方式的衔接换乘。联系水南、江北客流需求,同时满足跨江出行需求。线路走向与原1路车基本相同,不改变居民出行习惯。 | ||
2号线 | 戈岙湾车站—49省道—鹤城东路—塔山路—校场路—鹤城中路—新大街—太鹤大桥—江南大道—人民医院(回程为人民医院—伯温东路—江南大道—太鹤大桥—新大街—……—戈岙湾车站) | 6.9 | 太鹤大桥以东区域为老城区最为重要的商业、行政办公、公建区,为解决1路环线部分点对点之间绕行距离过长问题,在客流最为繁忙区域增开2路半环线,增强过江公交联系,同时,满足平演、戈岙湾等老城区外围地区与江北、水南医院、火车站的联系,此外,2路车首末站设在戈岙湾车站,方便跨组团线路与老城区内部的换乘。线路走向与原2路车基本相同,不改变居民出行习惯。 | |
3号线 | 湖口头—49省道—鹤城西路—圣旨街—新大街—临江东路—塔山大桥—石郭隧道—石锦路—规划一路—田步垟 | 12.9 | 将原3路车南端首末站从戈岙湾车站调整至田步垟,扩大3路车的服务覆盖范围,主要解决江北沿线客流,油竹、田步垟与老城区之间的客流,方便湖口头、石郭、油竹、田步垟与老城区中心的联系。 | |
4号线 | 石溪—溪口村—沙湾—北岸—49省道—瓯江大桥—水南公路—秦观路—江南大道—火车站—江南大道—石郭党校—石郭隧道—石岱路—57省道—油竹大桥—小口 | 16.5 | 联系石溪、北岸、湖口头、老城区、水南、石郭、油竹、小口几大区域,同时解决江南一线包括水南村、石郭等地的内部径向出行,方便石溪、北岸、湖口头、油竹、小口等地与水南医院、火车站的联系。 | |
5号线 | 湖边—330国道—水南公路—秦观路—江南大道—伯温东路—人民医院—江南大道—太鹤大桥—临江东路—49省道—戈岙湾车站 | 13.1 | 联系湖边村、水南、老城区、戈岙湾几大区域,主要解决330国道沿线村庄与老城区中心、水南火车站、医院的客流出行需求,同时方便水南地区的径向出行,与4路车形成S型配对,方便换乘。 | |
5号线(区间) | 姜处—规划十五路—330国道—水南公路—秦观路—江南大道—伯温东路—人民医院—江南大道—太鹤大桥—临江东路—49省道—戈岙湾车站(回程为戈岙湾车站—49省道—临江东路—太鹤大桥—伯温东路—……—330国道—湖边—规划十六路—姜处) | 16.5 | 采取区间线路运营,主要解决姜处及周边村庄的客流需求,发车间隔根据远期客流实际情况确定,一般为正线线路的3~5倍。车辆可与正线线路统筹分配。 | |
6号线 | 火车站—江南大道—塔山大桥—49省道—安定西路—安定东路—温溪车站 | 15.4 | 最为主要的跨组团公交线路之一。联系鹤城组团、温溪组团、温溪新城、坦下新城及两大组团之间的工业区,在戈岙湾枢纽可换乘2、5路车联系老城区中心。 | |
7号线 | 戈岙湾车站—平演隧道—塔山大桥—石郭隧道—57省道—矿区路—山口永安街 | 10.6 | 该条线路远期将作为联系鹤城组团、东堡山生态区、石雕城、山口油竹组团,该线为鹤城组团与山口-油竹组团之间的最便捷公交通道,可通过戈岙湾枢纽换乘进入老城区中心。
近期考虑到中湖大桥、东堡山隧道尚未建成,线路走向为戈岙湾车站经平演隧道、塔山大桥、石郭隧道、57省道至山口。远期线路改走中湖大桥、东堡山隧道、57省道至山口。 | |
8号线 | 油竹车站—石锦路—规划九路—规划一路—彭括大桥—青岱公路—330国道—温溪大桥—49省道—规划十路—温中西路—温中东路—温东大街—亚泰皮革厂 | 15.2 | 该条线路远期将作为油竹、小口组团与温溪组团的联系通道,沿线经田步垟工业区、彭括村、温溪新城、温溪老城、高岗等地,解决两个组团间的客流需求,同时兼顾油竹、温溪组团内部联系功能。
近期考虑到四都港东侧道路及温中西路等道路尚未建成,污水厂周边区域尚未开发,因此近期线路经由四都港西侧道路及49省道至亚泰皮革厂。远期线路走向为油竹车站-四都港西侧道路-四都港东侧道路-温中西路-温溪污水厂。
| |
9号线 | 火车站—江南大道—330国道—规划一路—彭括大桥—青岱公路—高岗—330国道—港头—小峙 | 14.9 | 沿330国道沟通小峙、港头、高岗、彭括、田步垟工业区、前仓、魁市、石郭与水南、火车站,解决老城区与瓯江南岸几大工业区、沿线村庄的客流需求。 | |
10号线 | 小口—规划二十二路—油竹大桥—石岱路—规划九路—规划一路—规划一桥—青岱公路—规划十一路—田步垟 | 6.1 | 该条线路远期将作为联系油竹和温溪组团的第2条线路,由于四都港的分隔,彭括地区两岸用地难以通过一条线路实现联系,因此考虑增加该线,与8路构成s型配对,满足公交覆盖率要求,兼顾油竹、温溪组团内部联系功能。
考虑到小口东附近区域尚未开发,而高岗、温溪与油竹联系可通过8号线解决,因此10号线近期仅开通小口(侨旺小区附近)至田步垟线路,作为油竹组团内部线路。远期北端再做延伸,从小口东经田步垟至温溪车站。 | |
11号线 | 洲头—温中西路—处州街—安定东路—温东大街—温中东路—意尔康街—安定东路—亚泰 | 4.1 | 现状洲头—亚泰线路为温溪内部城乡公交线路,南端停靠在洲头桥边,北端停靠在温中东路-意尔康路口。该线为温溪与小峙之间的组团内部线路,沿线联系洲头、温溪新城,经过了温溪的医院、镇政府、学校等主要客流集散点,主要解决温溪组团内部客流需求。
考虑到近期污水厂附近区域、温溪新城均尚未开发,近期线路走向为亚泰—洲头,北端首末站设于亚泰(亚泰皮革厂附近),南端首末站设与洲头(桥头附近),与现状洲头—亚泰城乡公交线路走向相同。远期南端延伸至新垟,北端延伸至温溪污水厂。 | |
合计 |
|
| 124.2 |
|
根据场站规模需求与近期线网规划,确定2015年公交场站建设的重点为:各线路的首末站、组团间的换乘枢纽站,以便尽快形成组团内外接驳良好、层次分明、换乘方便的公交线网体系。
结合青田用地现状与目前公交场站实际用地,保证近期公交场站用地规模是当务之急,也是落实公交优先政策,大力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的重点。有条件进行改造的首末站应按照规范保证公交车辆调度用地面积,条件确属困难暂时无法进行改造的首末站应保证临时首末站建设用地,结合道路条件改善调度回车等设施,消除安全隐患,重要的换乘节点在规划建设时应考虑公交车场的需求,保证公交节点换乘站的建设用地。
近期场站根据青田用地开发的最新进展、线路优化、站点覆盖率的要求及上述原则进行了规划,建议青田县相关规划及建设管理主体在今后的控规编制、城市设计等环节,依据本规划充分考虑布置公交场站用地,为公交的优先发展创造基础条件。
7.5 近期车辆规划
根据公交车万人拥有率指标与需求测算,车辆近期需求数为145标台,与现状相比有显著提高。
在车辆结构上,逐渐淘汰低档次车型,在天然气加气站未建成前选用环保高档型燃油车辆,加气站建成后应选用天然气(CNG)公交车,并且将燃油车辆逐步通过“油改气”的方式改为天然气动力车。
在车型选用上,老城区内部仍采用现有的7.3~7.7m车型(载客量约50人),近期组团间长距离线路建议采取8~10m级别车型(最大载客量约80人,组团间线路布置上已考虑不经过太鹤大桥)。
(1)线网布局层次
从功能定位方面讲,规划公交线路可分为三个层次:
层次一:以服务铁路客运站、城际客运站与城区联系为主,促进青田中心城区与青田县域、周边县市一体化联系,远期公交线路可以辐射至周边县市特别是有条件的邻近组团与乡镇,主要的公交形式为快速的骨架线路。
层次二:主要起城市各个大型组团之间、大型组团与邻近重要乡镇之间联系通道作用的骨干线路,以服务新老城日常交通出行为主,以此支撑城市用地向着规划的结构方向发展。主要的公交形式有常规公交骨干线。
层次三:主要起各个组团内部及相邻组团联系通道作用的线路,以服务组团内部交通出行为主,线网尽可能多覆盖客流集散点,尽可能吻合客流出行需求。
从线网形态方面讲,老城区结合城市用地及交通需求特点,环线及径向线构成了骨架公交线路,组团、新城区结合城市用地及路网特点,以自由式为主。从线路长度上讲,整个城市的公交线网以可跨越城市或者组团的直径线为主。
(2)组团内线网布设原则
青田中心城区具有“二江三岸七节点,若干个外围特色区块”的城市空间结构布局特征,其中鹤城组团是城市发展的重点区域,温溪组团、山口-游竹组团是城市未来发展重点方向。
根据城市及区域空间布局,结合城市规划提出的用地布局结构,提出以公交场站枢纽布局决定常规公交线网布局、建立环线同径向线相结合的线网结构。在青田老城区内部、组团内部以及老城与各组团之间形成便利的公交联系,同时将青田的居住区、商业区、行政机关、对外交通枢纽、文化娱乐中心联系起来,形成高效、协调的公交线网。
1)公交线路走向要考虑青田较偏僻社区、小区群众的出行需要,合理布局,尽量满足乘客要求。根据客流分布情况,主要线路布置在客流集中的交通走廊上,并联系城市各客运枢纽点及客流集中的重要场所,尽可能组织直达运输,使乘客换乘次数最少,实现公交线网的良好覆盖率。
2)线路长度一般应当以经济运程为宜,线路走向与主要客流一致,线路分布均匀和客流分布协调,消除公交线路空白区,对今后城市空间的布局要有良好的伸展性和适应性。
3)公交线路的布局应结合道路网的规划建设,在城市支路一级的道路上也应安排公交线,以解决公交线布置过于集中在主次干道而导致的线网密度偏低、站点服务半径过大等种种问题。
4)远期较集中的居住区和工业区之间的远距离就业出行,是日常公交主要乘客,规划着重考虑他们的出行要求,并以此作为布线依据。
5)公交首末站要尽可能靠近大型客流集散点,减少居民出行的平均车外时间,提高公交吸引力。改善新建小区的出行条件,逐步解决交通不便地区居民出行。
6)公交中间站,换乘站应尽量布置在大型的对外交通集散点、商业中心附近,方便居民和游客的出行、换乘。
(3)组团间及对外公交线网布设原则与系统目标
在现有空间布局下,组团间及城乡公交长距离出行要求公交网络发生转变,公交系统的层次增加、方式丰富和功能细分,使不同公交服务层次、方式之间的衔接成为公交系统效率发挥的关键,公共交通组织由原来以线为主转向以“点(枢纽和衔接点)”代线,公交枢纽成为决定城市公交运行效率的咽喉,公共交通需围绕衔接点组织,形成围绕衔接点各司其职的模式。
因此,推进组团间线网、组团内线网、城乡公交、对外城际交通的一体化融合,就是以枢纽与换乘点为核心,建立层次分明、多种交通方式一体化协调发展的组织模式,从而实现多个地域的公交设施、不同层次的公共交通工具在区域内的融合和协调发展。通过枢纽站内换乘及同台换乘,初步实现以“枢纽、换乘站点”为核心的一体化公交网络。
对于温溪组团、山口-油竹组团与老城区及各组团之间的联系,考虑跨组团公交走廊、骨干线路的布设,组团间线路与老城区内部线路的衔接主要采取枢纽换乘的形式,减少公交线路过多地进入到老城区中心,形成组团间、组团内两套层次分明、衔接合理、换乘方便的系统。对于温溪、山口-油竹组团内部公共交通线路,考虑到这两个组团建设面积、开发规模相对较小,路网布局较为简单,主要采取跨组团线路直接进入组团中心,串联组团内部各个客流集散点的方式架设,远期也可结合实际发展情况、用地开发情况,开通少量组团内部线路。
(4)规划公交线网一览表
根据前述的城市产业经济、土地利用布局、线网发展模式,结合青田的公交客流需求特征,规划青田远期公交线路如表 8‑1及附图J-014所示。
1号线
火车站—江南大道—瓯江大桥—鹤城西路—鹤城东路—塔山大桥—江南大道—火车站 | 8.5 | 调整原1、2路构成的经瓯江大桥-太鹤大桥的小环线为经瓯江大桥、塔山大桥的大环线(双向对开)。该线为老城区中心最为主要的公交走廊,将主要的公建如火车站、汽车站、广场、医院、学校等与居住区串联起来,在火车站形成与其他交通方式的衔接换乘。联系水南、江北客流需求,同时满足跨江出行需求。线路走向与原1路车基本相同,不改变居民出行习惯。 | ||
2号线 | 戈岙湾车站—49省道—鹤城东路—塔山路—校场路—鹤城中路—新大街—太鹤大桥—江南大道—人民医院(回程为人民医院—伯温东路—江南大道—太鹤大桥—新大街—……—戈岙湾车站) | 6.9 | 太鹤大桥以东区域为老城区最为重要的商业、行政办公、公建区,为解决1路环线部分点对点之间绕行距离过长问题,在客流最为繁忙区域增开2路半环线,增强过江公交联系,同时,满足平演、戈岙湾等老城区外围地区与江北、水南医院、火车站的联系,此外,2路车首末站设在戈岙湾车站,方便跨组团线路与老城区内部的换乘。线路走向与原2路车基本相同,不改变居民出行习惯。 | |
3号线 | 湖口头—49省道—鹤城西路—圣旨街—新大街—临江东路—塔山大桥—石郭隧道—石锦路—规划一路—田步垟 | 12.9 | 将原3路车南端首末站从戈岙湾车站调整至田步垟,扩大3路车的服务覆盖范围,主要解决江北沿线客流,油竹、田步垟与老城区之间的客流,方便湖口头、石郭、油竹、田步垟与老城区中心的联系。 | |
4号线 | 石溪村—溪口村—沙湾—北岸—49省道—瓯江大桥—水南公路—秦观路—江南大道—火车站—江南大道—石郭党校—石郭隧道—石岱路—57省道—油竹大桥—小口东 | 20.1 | 在近期线路的基础上,两端分别延伸到石溪村和小口东。 联系石溪村、北岸、湖口头、老城区、水南、石郭、油竹、小口几大区域,同时解决江南一线包括水南村、石郭等地的内部径向出行,方便石溪、北岸、湖口头、油竹、小口等地与水南医院、火车站的联系。 | |
5号线 | 湖边—330国道—水南公路—秦观路—江南大道—伯温东路—人民医院—江南大道—太鹤大桥—临江东路—49省道—戈岙湾车站 | 13.1 | 联系湖边村、水南、老城区、戈岙湾几大区域,主要解决330国道沿线村庄与老城区中心、水南火车站、医院的客流出行需求,同时方便水南地区的径向出行,与4路车形成S型配对,方便换乘。 | |
5号线(区间) | 姜处—规划十五路—330国道—水南公路—秦观路—江南大道—伯温东路—人民医院—江南大道—太鹤大桥—临江东路—49省道—戈岙湾车站(回程为戈岙湾车站—49省道—临江东路—太鹤大桥—伯温东路—……—330国道—湖边—规划十六路—姜处) | 16.5 | 采取区间线路运营,主要解决姜处及周边村庄的客流需求,发车间隔根据远期客流实际情况确定,一般为正线线路的3~5倍。车辆可与正线线路统筹分配。 | |
6号线 | 火车站—江南大道—塔山大桥—49省道—安定西路—安定东路—温溪车站 | 15.4 | 最为主要的跨组团公交线路之一。联系鹤城组团、温溪组团、温溪新城、坦下新城及两大组团之间的工业区,在戈岙湾枢纽可换乘2、5路车联系老城区中心。 | |
7号线 | 戈岙湾车站—中湖大桥—东堡山隧道—规划5路—香安街—57省道—矿区路—山口永安街 | 10.2 | 联系鹤城组团、东堡山生态区、石雕城、山口油竹组团,该线为鹤城组团与山口-油竹组团之间的最便捷公交通道,可通过戈岙湾枢纽换乘进入老城区中心。
近期考虑到中湖大桥、东堡山隧道尚未建成,线路走向为戈岙湾车站经平演隧道、塔山大桥、石郭隧道、57省道至山口。远期线路改走中湖大桥、东堡山隧道、57省道至山口。 | |
8号线 | 油竹车站—石锦路—规划九路—规划一路—彭括大桥—青岱公路—330国道—温溪大桥—49省道—规划十路—温中西路—温中东路—温东大街—安定东路—污水厂 | 14.6 | 为油竹、小口组团与温溪组团的联系通道,沿线经田步垟工业区、彭括村、温溪新城、温溪老城、高岗等地,解决两个组团间的客流需求,同时兼顾油竹、温溪组团内部联系功能。
近期考虑到四都港东侧道路及温中西路等道路尚未建成,污水厂周边区域尚未开发,因此近期线路经由四都港西侧道路及49省道至亚泰皮革厂。远期线路走向为油竹车站-四都港西侧道路-四都港东侧道路-温中西路-温溪污水厂。 | |
9号线 | 火车站—江南大道—330国道—规划一路—彭括大桥—青岱公路—高岗—330国道—港头—小峙 | 14.9 | 沿330国道沟通小峙、港头、高岗、彭括、田步垟工业区、前仓、魁市、石郭与水南、火车站,解决老城区与瓯江南岸几大工业区、沿线村庄的客流需求。 | |
10号线 | 小口东—规划二十二路—油竹大桥—石岱路—规划九路—规划一路—规划一桥—青岱公路—规划十一路—彭括大桥—规划二路—江滨路—规划一路—330国道—高岗—温溪大桥—49省道—规划十二路—规划三路—临江北路—处州街—温中东路—繁华北路—安定东路—温溪车站 | 17.5 | 联系油竹和温溪组团的第2条线路,由于四都港的分隔,彭括地区两岸用地难以通过一条线路实现联系,因此考虑增加该线,与10路构成s型配对,满足公交覆盖率要求,兼顾油竹、温溪组团内部联系功能。
考虑到小口东附近区域尚未开发,而高岗、温溪与油竹联系可通过8号线解决,因此10号线近期仅开通小口(侨旺小区附近)至田步垟线路,作为油竹组团内部线路。远期北端、南端均再做延伸,从小口东经田步垟至温溪车站。 | |
11号线 | 新垟—规划二十一路—330国道—温溪大桥—安定西路—规划十三路—规划十四路—温中西路—处州街—安定东路—温东大街—温中东路—意尔康街—安定东路—污水厂 | 10.5 | 现状洲头—亚泰线路为温溪内部城乡公交线路,南端停靠在洲头桥边,北端停靠在温中东路-意尔康路口。远期向南延伸至新垟,向北延伸至污水厂。该线为温溪与小峙之间的组团内部线路,沿线联系洲头、温溪新城,经过了温溪的医院、镇政府、学校等主要客流集散点,主要解决温溪组团内部客流需求。
考虑到近期污水厂附近区域、温溪新城均尚未开发,近期线路走向为亚泰—洲头,北端首末站设于亚泰(亚泰皮革厂附近),南端首末站设与洲头(桥头附近),与现状洲头—亚泰城乡公交线路走向相同。远期南端延伸至新垟,北端延伸至温溪污水厂。 | |
12号线 | 山口永安街—名师路—57省道—规划一路—规划六路—石锦路—规划五路—江滨路—规划一路—规划二桥—青岱公路—规划十七路—彭括 | 11.0 | 油竹-山口组团内部线路。考虑到未来山口与油竹、彭括等地的联系需求加大,增开山口经油竹中心、东堡山东侧至彭括村的线路,一方面山口客流可经油竹枢纽站换乘前往老城区,减少经7路车通过戈岙湾车站的换乘,另一方面,提高田步垟工业区西片的公交覆盖率。 | |
13号线 | 温溪大桥头—规划十八路—规划十二路—49省道—规划十九路—温中西路—规划二十路—双岙大桥头 | 7.1 | 温溪组团内部线路。解决温溪北片区西岸、东岸村的居民出行,同时为远期温溪新城内部服务。 | |
14号线 | 塔山下—鹤东小区—祠堂背—景山小区—新建岭小区—龙津路—龙东路—塔山路—塔山下 | 4.40 | 解决景山小区、鸣山小区、新建岭小区等后山地区的居民出行,考虑到后山道路坡大、路窄、弯多,建议通过小环线(长度5km以下)、小公交(车长6m以下)、单向循环的方式,提高老城区覆盖率。 | |
合计 |
|
| 167.1 |
|
综上,至规划期末2020年,共规划14条公交线路,总长167.1km,平均长度11.9km。其中1~5路及14路为老城区内部线路,12路为油竹-山口组团内部线路,11、13路为温溪组团内部线路,6~10路为组团间通道(兼顾山口-油竹、温溪组团内部联系功能)。
单项指标 | 建议合理范围 | 现状数据(老城区) | 2020年线网指标(中心城区) | |
线路网评价指标 | 运营线路总条数(条) | 12~14 | 3 | 13 |
运营线路总长度(km) | 148~158 | 28.7km | 167.1km | |
运营线网总长度(km) | 64~118 | 14.8km | 80.6km | |
重复系数(线路长度/线网长度) | 1.25~2.5 | 1.94 | 2.1 | |
公交线网密度(km/km2) | 3-4 | 2.82 | 4.0 | |
平均非直线系数 | 1.2~1.4 | 1.56 | 1.38 | |
线路平均长度 | 10~12 | 8.85 | 11.9 | |
站点评价指标 | 平均站距(m) | 300~500 | 381 | 490 |
300公交站点服务面积率 | >50% | 75% | 80% | |
500公交站点服务面积率 | >90% | 86% | 95% |
(1)公共交通首末站
公共交通首末站即每条线路的起点和终点站。首末站应紧靠客流集散点、周围有空地、道路使用面积较富裕、人口较集中的居住区、商业区或中心区附近,使一般乘客位于以该站为中心的350米半径范围内,最远在700~800米半径范围内。首末站的设施与用地规模应根据营运线路条数、配车数、高峰发车频率、候车乘客数量以及站的等级来确定。首末站通常由停车坪、回车道、生产调度及生活性建筑、候车廊、简单维修位及绿地等组成。
(2)公共交通枢纽站
三条以上公共交通线路共用的首末站或者与其它交通方式换乘的首末站应设成公交枢纽站。城市中客流较多的地方常有若干公共交通线路通过,这些交通集散点上换乘的乘客多,为满足高峰小时客运负荷的需要,也应设公共交通枢纽站。应设公共交通枢纽站的地方为:长途汽车站、轮船码头、大型居住区、市区内的客流中心等。枢纽站亦需要配备调度办公等设施用地。
公共交通首末站、中心站、枢纽站的规划主要从两个角度出发。一是从用地规划角度,需在不同级区划出适当范围,建设永久性的站点设施。二是从公共交通运营角度加强乘客转换方向的调查,做出预测,以尽可能少的用地组织尽可能多的乘客,缩短换乘时间,提高公交运营效益。
(4)停保修场
停车场的功能是为运营车辆下班后提供合理的停放空间和必要的设施,并进行低级保养和小修的场地。保养场承担营运车辆的高级保养任务及相应的配件加工、燃料储备、存取等功能。修理厂的主要功能是承担公共交通车辆的大中修任务,其规模根据运营车辆确定,年大中修车辆(在修、保修)按全部车辆的10%计,一般城市宜建一、二个大修厂。
停车场、保养场与修理厂可合并成停保修场,提供大部分公交车夜间停放场所及营运车辆的维修保养任务及材料、燃料的储备和发放。停保修场集行政管理、停车、维修保养等功能于一体,需有较大规模和功能齐全的设施。
序号 | 场站名称 | 场站性质 | 位置 | 规模(㎡) | 说明 | 与总规或相关规划比较 |
1 | 油竹车站 | 停保修场兼枢纽站 (公交总站) | 油竹组团内,万基瓯郡南侧 | 9000 | 规划为公交总站(含办公、调度中心等设施),同时为停保修场兼油竹组团的枢纽站 | 不变 |
2 | 温溪大桥头 | 停保修场兼枢纽站 | 温溪组团内,温溪大桥头西南侧 | 10000 | 主要功能为公交停保修场地 | 本规划新增 |
3 | 温溪车站 | 枢纽站 | 现状温溪车站 | 5000 | 现状温溪车站作为公交枢纽站 | 不变 |
4 | 戈岙湾车站 | 枢纽站 | 戈岙湾汽车长途站西侧 | 3000 | 结合长途客运站设置换乘枢纽,对内衔接城区公交系统,对外联系组团公交与城乡公交 | 不变 |
5 | 火车站 | 枢纽站 | 高铁车站站门口(含汽车南站部分用地) | 2000 | 枢纽换乘站定位建设,为高铁、城乡公交与城区公交衔接提供良好换乘条件,利用广场周边用地(结合广场改造)及汽车南站搬迁后的部分用地 | 本规划新增 |
6 | 北岸停车场 | 停车场 | 北岸互通桥下空地 | 6000 | 通过互通桥下场地平整,作为公交专业停车场 | 本规划新增 |
7 | 石郭党校 | 换乘站 | 党校门口 | 500-700 | 利用党校门口空地,适当加大常规中途停靠站的规模,如增设候车廊道,停车泊位加至3个以上,使山口、小口、油竹等组团线路可在石郭换乘进入老城区、水南,减小换乘距离 | 本规划新增 |
8 | 瓯江大桥头 | 换乘站 | 瓯江大桥桥下,49省道路边 | -- | 利用瓯江大桥桥下路边空地,增设小型的换乘站,方便石溪、北岸、湖口头等线路在此换乘进入水南或老城区 | 本规划新增 |
9 | 石溪 | 首末站 | 石溪村最北边,规划区边界 | 1500 |
| 本规划新增 |
10 | 双岙大桥头 | 首末站 | 温溪双岙大桥头边 | 1500 |
| 本规划新增 |
11 | 小口东 | 首末站 | 小口东端,高铁桥边 | 1500 |
| 不变 |
12 | 污水厂 | 首末站 | 规划温溪污水厂附近 | 1500 |
| 本规划新增 |
13 | 湖边 | 首末站 | 湖边村老铁路桥南侧江边空地 | 1000 |
| 本规划新增 |
14 | 湖口头 | 首末站 | 湖口头加油站附近空地 | 500-700 |
| 不变 |
15 | 人民医院 | 首末站 | 江南大道路边 | -- | 江南大道路边建设深港湾(约3~5个泊位)组织调度 | 现状调整 |
16 | 山口永安街 | 首末站 | 山口永安街南端 | 500-700 |
| 本规划新增 |
17 | 田步垟 | 首末站 | 名典鞋业附近 | 500-700 | 利用路边空地 | 本规划新增 |
18 | 姜处 | 首末站 | 姜处村与湖边村交界处 | 500-700 |
| 本规划新增 |
19 | 彭括 | 首末站 | 彭括村南端 | 500-700 |
| 本规划新增 |
20 | 新垟 | 首末站 | 新垟村学校附近 | 500-700 |
| 本规划新增 |
21 | 小峙 | 首末站 | 青山钢铁厂附近,330国道北侧绿地内 | 500-700 |
| 现状鹤城—小峙城乡公交首末站 |
22 | 塔山下 | 首末站 | 塔山公园下,塔山路-鹤城东路交叉口 | 500-700 |
| 现状1、2路车首末站 |
8.3 公交中途站规划
(1)布置原则
1)尽可能向居住小区、商业区、学校聚集区等城市功能区延伸,提高公交可达性,增加公交服务水平。
2)最大化的减少停靠站对道路交通造成的干扰。在保证乘客安全、方便乘客换乘、满足公交车安全停靠和顺利进出的前提下,要尽量降低对道路、交叉口交通的影响。
3)在交叉口附近设置的停靠站间的换乘距离应满足同向换乘不宜大于50m、异向换乘和交叉换乘不宜大于150m、任何换乘方向的换乘距离不宜大于250m的要求。
4)根据乘客出行需求、公交车辆的运营管理、道路系统、交叉口间距以及安全等多种因素合理选择站距,一般要求平均站距在500~600米之间。
(2)停靠站形式
停靠站点的形式依据道路断面特征和道路隔离带的布置形式可分为港湾式、侧式或岛侧式、岛式。由于港湾式公交车站可以大大减少由于公交车进站停靠而对其它行驶中的车辆所造成的延误影响,提高安全性,因此在城市交通性主干道上或新建的城市主干道上,公交停靠站不宜占用车行道,应设置成港湾式停靠站,市区港湾式停靠站长度应至少有两个停车位,如果一条道路上设有多条公交线路时,为方便搭乘应尽可能合站,若候车乘客多,小时发车频率超过80次,在同一站址可分设两处停靠站,两站相距不超过50米。
为了避免对其他公交车产生干扰,常常压缩线路停靠站的最外侧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将停靠站处的非机动车道相应向后退至少3米,公交港湾式详细设计可参考《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规划与设计规范》(DB 33/ 1056-2008)。
ü 对于一些交通压力大有条件设置,而又尚未设置港湾式公交车站的路段,建议今后结合城市改造逐步增加港湾式公交车站,对于新建城市干道应设置港湾式公交车站。
ü 港湾式公交车站的设置要规范,满足功能要求,具体宜结合各条道路及车站功能定位,在道路规划和改造中进行深化设计。
(3)站距
中途站应设置在重要客流集散点。根据青田的城市特点,规划建议在城市集中建成区内公交线路的站距以300~400m左右为宜,在城市沿道路带状发展及其它非集中建成区内可提高至400~600m,甚至更大,不超过800m。总的原则,是既保证公交的运营效率,又要尽可能地保障其服务水平,扩大公交服务覆盖范围,方便居民出行。
(4)中途站站设施
规划建议中途站设计与青田的人文景观相结合,增加候车亭、座椅,改善车站信息,以及增加相关青田旅游指引信息等人性化设施,远期公交站台还应配置公交智能信息系统,显示车辆到站时间、距离等信息,提高公共交通系统的吸引力,构建符合青田城市定位的公交配套设施。
8.4 公交车辆规划
(1)车辆数量
根据公交车万人拥有率指标与需求测算,车辆远期需求数为235标台,与现状相比有显著提高。
(2)车辆结构
今后公交车辆的发展要根据线路客运量以及客流特点、线型结构、道路条件等因素,从运营的经济性和节约道路资源的角度,按“以人为本”的理念,实行环境友好型、科技创新型公交设施发展策略,优化运营车辆的结构比例。应当逐渐淘汰低档次车型,重点发展绿色环保型公交专用车辆,向外观艺术化,配置人本化,技术信息智能化,动力环保化方向发展,进一步提高公交车辆的排放标准,逐渐达到欧4以上。
天然气汽车在世界上已有70多年的历史,根据燃气汽车使用天然气的不同形态,分为压缩天然气(CNG)汽车和液化天然气(LNG)汽车。CNG是把天然气加压至200个大气压,是超高压储存。目前全国各大城市大多选择CNG作为车用燃燃料,如常州市,目前已有70%的出租车使用CNG(压缩天然气)作为车用燃料,取得了明显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无锡市自05年投运第1座加气站,目前已运营6座加气站,有600多辆公交车,2500余输出租车和400辆社会车辆使用CNG作为燃料,按目前油价气价测算,每辆出租车一天可以节约成本100元左右。
LNG是将气田生产的天然气净化处理,再经超低温(-162℃)加压液化后形成的液化天然气。相对CNG而言,LNG由于同样燃烧值所占体积要大大减小,用作汽车燃料更适于作较长途运输,其一次充气的行驶里程(300~800公里)较CNG汽车(100~200公里)远得多。湛江LNG公交已经启运,海南省于2009年4月宣布全面推广LNG汽车,杭州LNG城市公交已有57台,并计划三年内通过报废车辆新增发展300台至500台LNG公交车。从运行实践看,相对于CNG汽车,LNG汽车最大的特色就是安全性、环保性。LNG发动机的噪声只有柴油发动机的36%。LNG发动机排放的氮氧化物只有柴油发动机排放的25%,碳氢化合物和碳氧化合物分别只有30%和12%,颗粒物的排放几乎为零,LNG已被认为是今后燃气汽车的发展方向。
但是,由于LNG在超过-162℃时就会大量损耗,需要超低温储存,其运输成本比CNG高,因此生产成本也相对较高,最终到用户的气价也相应增加。鉴于经济性的考虑,目前只有少部分有LNG气库但又没有天然气管道输送的城市如湛江、海口、深圳、惠州等在投入使用。
青田天然气管道(CNG)近期将开通,天然气加气站用地已在油竹控规中预留。考虑车辆的运行成本,LNG的推广与CNG相比难度有所增加,青田天然气汽车推广工作和国内大部分城市一样可考虑选择CNG,近期与启动阶段在加气站未建成前所选用的燃油车辆,远期也应逐步通过“油改气”的方式改为天然气动力车。
随着LNG储藏技术的不断更新,运输成本一定会逐渐降低,同时,LNG具有的单位体积热度值更大的独特优势,与CNG相比将更有利于在公交车辆上使用,建议远期在条件成熟后公交车辆逐步选用LNG。
(3)车型选用
车型选用上,考虑到老城区内部道路标准低,尤其是受限于太鹤大桥道路线型指标(最小半径25m,最小宽度6.8m),建议老城区内部仍采用现有的7.3~7.7m车型(载客量约50人),在老城区受道路宽度、坡度等条件限制的部分路段(如后山)可采用6m小型公交车辆运营,远期组团间长距离线路建议采取8~10m级别车型(最大载客量约80人,组团间线路布置上已考虑不经过太鹤大桥)。公交车辆配置标准及类型可参考表 8‑5。
8.5 出租车规划
(1)功能定位
作为城市客运交通补充方式之一,出租车不应成为大众上下班主要出行工具,其服务对象应是高收入阶层以及特殊目的的居民出行。随着公共交通网络的不断完善、公交服务水平逐渐提高,应引导居民选择公交出行,出租汽车所承担的客运比例将呈下降趋势。
(2)控制保有数量
出租车是目前道路占用率较大的工具,其使用的增长与减少都会对未来青田县交通产生重大影响,未来青田县出租车发展尤其是数量应纳入控制。应制定严格的企业标准,实行规范化经营和管理,控制出租汽车保有量。规范出租汽车行业的市场准入制度,制定严格的经营条件(如场地和服务标准等),淘汰不合格车辆,实现出租汽车的规范化与标准化经营。
根据《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城市出租汽车规划拥有量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大城市每千人不宜少于2辆;小城市每千人不宜少于0.5辆;中等城市可在其间取值。根据4.6节计算,2020年规划期末出租车拥有量为200辆~240辆。2015年拥有量为172辆~206辆。
(3)提高服务水平
青田现状尚无专门的出租车服务区和营业点,出租车均采取路抛制进行营运。鉴于青田“中国侨乡,休闲宜居滨水山城”的城市性质定位,本规划建议采用“路抛制与营业站相结合”的模式,提高出租车的运营服务水平,改善出租车经营环境,进一步提升青田的城市形象。
1)通过现代科技手段实施有效管理,改变现有运营方式,降低出租汽车空驶水平,提高运营效率。为出租汽车全面安装GPS 系统,在建立区域出租汽车调度站的基础上,逐步建立全县出租汽车指挥调度系统,开展出租汽车的多种约叫服务,提高服务水平,同时采取有效措施降低出租汽车司机劳动强度,防止事故发生。
2)考虑结合公交枢纽站设置出租车服务区,以满足出租车维修、清洗、加油、找零,出租车司机吃饭、如厕等需要,规划每处用地面积约500m2~600m2。
3)考虑结合长途汽车站、公交枢纽站和城乡客运站、宾馆、商场和饭店等公建设施设置出租车营业点,以提高出租车的服务水平,并减少对城市交通系统运行的干扰。
4)在高铁车站、长途汽车站、公交枢纽站和城乡客运站为出租车规划公交换乘候车场地。
5)在饭店、宾馆和商业等公建建设中,建议参考《浙江省城市建筑工程停车场(库)设置规格和配建标准》规划设置出租车候客位。
城市公共交通作为一种与公众生活息息相关的重要公共服务,是城市社会经济生活和居民出行的重要保障。在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的过程中,应正确处理政府与企业的关系,理顺相关体制及机制保障因素,向社会大众提供优质、满意的公共交通服务。在满足经济可行性的前提下,应始终将为社会服务的公益性目标放在首位。据此基本思想,结合青田实际情况,提出以下公交相关保障措施。
完善城市公共交通设施用地制度,优先安排城市公共交通用地。政府应在城市总体规划、城市综合交通规划和各专项规划中确定相关的城市公共交通设施用地。应按照城市公共交通规划要求,将公共交通场站和配套设施纳入城市旧城改造和新城建设计划。
城市公共交通规划确定的停车场、车辆段、保养场、首末站、调度中心、控制中心、换乘枢纽等设施用地,符合划拨用地目录的,可以以划拨方式取得,将公共交通场站作为新建居住小区、开发区、大型公共活动场所等工程项目配套建设的一项内容,实行同步设计、同步建设、同步竣工、同步交付使用。重要的城市社区应当保证公交接入,服务于弱势群体的经济适用住宅、廉租住宅尽可能靠近公交线沿线选址,重要的公交走廊沿线应也成为开发建设的重点地区。属于公交场站用地或已投入使用的公共交通场站设施未经规划部门批准的,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占用或改变用途。对未按规定配套建设公共交通场站等公共交通设施的建设项目一律不予审批、验收。
对符合公共交通车辆通行条件的居住区,应设置公共交通线路及相应的站点。在城市主要交通干道上,建设港湾式停靠站,配套完善站台、候车亭等设施。按照“满足群众需求,不干扰正常通行”的原则,合理规划、科学设置公共汽车和出租汽车停靠点,通过对现有候车站点的改造,增设人性化候车设施,建设符合青田城市定位,具备青田侨乡特色公交站点,提升公交服务品质与地位。
在加快公交站点建设的同时,应重视乘车环境的改善,通过推进公交车辆环保化,不断提高车辆技术水平,提高公交车辆的舒适度,增加公交的吸引力,改善公交车车辆服务水平。
老城区内交通拥堵问题日益突出,越来越迫切需要通过更好的公交服务条件来分担出行量。在道路通行和交通管理上给予公共交通一些专营权,改变公共交通与个体交通在“争夺”道路资源时的不利处境,保证公共交通车辆对道路资源的优先使用,具体的有建设公共交通专用道,优先单向、逆向专用线路和在城市主干路上建设港湾式公交停靠站等。
对交通实行区域差别政策及道路设施与机动车协调政策。由于目前老城与组团之间的交通量及客运需求相对还较小,但随着温溪新城、坦下新城、油竹-山口组团的建设及配套的不断完善、青田新老城区的区域协调发展以及人口的聚集、金丽温高铁的建成,机动车交通及客流需求会同步快速增长,这就要求充分考虑按照公共交通优先的原则,在具备较好道路条件的客流较为集中的主通道上充分考虑较大型公交车辆的通行条件与优先权,保证公交的服务水平,使公共交通优先的政策逐步深入人心。
青田由于受地形条件限制,干路网密度较低,在临江东路、江南大道等干路上远期布设有多条公交线路,密度较高。江南大道、G330(远期为城市主干道)等其它新建道路路幅相对较宽,应设置公交港湾停靠站(建议部分公交线路密集的城市干路,港湾式停靠站长度宜同时满足2辆公交车停靠的要求)。对于老城区的干道,今后要尽可能结合城市更新,通过调整公交停靠站形式、位置及长度,增辟港湾式公交车站,使公交车辆进出站顺畅,提高客运效率,减少公交运行对于城市交通的影响。
总之,青田的城市交通需要从规划、建设、管理、运行等各个环节尽可能保证公交优先发展,保障公交路权。
表 9‑1不同等级公交线网要素控制
线网等级 | 运营制式 | 主要分布区域 | 客流要求 | 运送速度 (公里/小时) | 服务半径 (km) | 备注 |
主干线网 | 轨道 | 城市主要客流走廊,包括主副城联系以及各分区内部客流通道 | ≥10万人次/日 | 30~40 | 30~40 | 共同构成覆盖城市主要客流走廊的主干网络 |
快速公交 | ≥3万人次/日 | 20~30 | 15~25 | |||
常规公交主干线 | 对轨道及快速公交未覆盖的客流通道的补充,可由公交专用道保证系统目标 | ≥1万人次/日 | 18~22 | 10~15 | ||
次干线网 | 常规公交 | 位于各分区内部次一级客流通道上 | ≥5000人次/日 | 15~20 | 10~15 | 点对点直达客流服务为主 |
补充线 | 小区巴士等功能较弱的公交 | 位于主要客流集散点周边区域 | <5000人次/日 | 15~20 | 8~10 | 重点考虑驳运 |
旅游线网 | 旅游专线 | 景区及连接景区的通道上 | — | 15~20 | 10~15 | 客流不做主要控制要素,可达性要求大于客流 |
(6)除了直接的财政资金投入,政府还应通过减免营业税、燃油税、车辆购置税、设施使用费等方式,间接对公共交通企业进行补贴。
加强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的专业化分工。对于出租车回归其本身定位,对于摩托车、三轮车加以控制、合理引导。严厉打击黑车非法载客现象,大力提倡公共交通,引导城市交通向健康、良性的方向发展。
运营管理是实现公交服务标准的重要保障。运营管理既是公交运营者的管理问题,也受到其它外部环境的影响,需要公交运营者和相关部门的配合。改善青田公交运营管理的具体建议如下:
(1)制定青田县城市公共交通管理条例,对行车作业计划(包括行经路线、停靠站点、首末班车时间、配备车辆数、车辆发车时间间隔)的编制、调整、公众的监督与受理投诉、运营统计规范化、车辆维护检修标准、票价票据规定、治安防范管理制度,客运安全事故应急预案、从业人员的教育、培训、劳动安全保护条件、安全生产管理办法、驾驶员守则、服务质量与考核办法、乘客损害赔偿责任、主管部门监督检查制度等等内容在制度上予以规定,确保公交运营管理的科学、规范、安全、有序
(2)建立公交服务管理、考评、质量体系,通过定期与不定期的检查考核,切实提高公交企业服务质量与满意度。
(3)提高高峰时段发车间隔,加强对途中公交车的控制,以提升公交服务水平,缩短乘客候车时间。可引入智能公交技术,如GPS等手段,进行公交车的高效调度,提高服务质量和生产效率。
9.5 票制票价
票价是影响我国居民出行方式选择的重要敏感因素,公共交通面向各行各业、千家万户,必须确立和坚持低票价的政策。要兼顾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考虑公交企业经营成本和群众承受能力,科学合理地核定公共交通票价。发挥客运价格的导向和杠杆作用,继续保持低票价和低成本的优势,最大限度地吸引客流,提高公共交通工具的利用率。各种公共交通方式之间也要建立合理比价关系,实现优势互补,提高整个公共交通系统的运行效率。
城市公共交通价格属于政府定价范畴,既要保证经营者的合法利益,又要维护乘客的权益。国内外的经验表明,经营者的利润在15%左右比较适当。在保本微利的原则下,建立公交企业的“价值补偿和利润保障”机制,政策性亏损部分,政府应当给予财政补偿,鼓励企业改善经营体制,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目前,青田公交已实行学生、60-70岁老人半价、70岁以上老人免费的政策,建议公交优惠政策向更多的人群倾斜,如制定学生月票、普通通勤月票等优惠政策,以鼓励更多居民选择公交出行,提高公交分担率。
现状公交尚未采用射频IC卡收费系统,将来可以应该考虑改进收费系统,利用IC卡电子计费,提高公共交通车辆进驻站效率,为市民购付票提供方便,也有利于提高公交经营企业现金流动速率。远期希望能够再进一步发展多功能化的IC卡支付系统,包括:引进以包括地面公交、出租汽车等为对象的通用票款支付系统,以及包括购物功能在内的综合卡。将来,如果能引入公共交通车站周围的设施、商场购物等通用IC卡,这不仅可以增加公共交通的利用,而且还会促使车站周围设施的有效利用,从而促进城市的TOD开发。在这方面日本、香港的票款预付卡等实例很多。
表 9-2 东京的公共交通票制
分类 | 内容 | 备注 |
不同轨道交通间的通用车票 | 地铁、私铁(郊外)和公交汽车的通用车票。 | 正在研究IC卡的多功能化。 |
IC卡的定期车票 | 仅供JR(国铁)线路使用,是非接触式的自动记录卡。 | 有购物功能,正在研究利用互联网或移动电话可以购买座位票的功能。 |
综上,在城市公共交通系统规划以及设施建设中,不仅要研究硬件设施的建设,还要引进先进的软件设施,采用行之有效的票制票价制度,促进公交事业发展,从而实现城市交通及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根据不同阶段公交线路的发展,应及时采取各种宣传手段,针对不同层次、不同对象、不同领域的群体进行宣传引导,鼓励、吸引更多的人选择公交出行,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