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回应广大公众对环保议题的深切关注,我们特别推出了“环保答疑”系列栏目。在这个栏目中,我们将对公众普遍关心的生态环境问题进行梳理与归纳,并通过问答的形式,为大家一一解答。
本期主题为“海水浴场水质”。让我们以这份问答为契机,共同提升环境保护意识,用实际行动守护好我们的绿水青山。
问题解答之“海水浴场水质” 暑期是亲子海边游泳的好时机。6月1日至9月30日每周一、周四,生态环境部会在官方网站(链接见文末)发布大连、秦皇岛、青岛、厦门、三亚等22个城市32个海水浴场的水质状况~ 网友 太贴心啦!请问具体监测哪些指标?这些指标要是指数出现异常,相关部门会采取什么具体措施来改善浴场水质呢? 感谢您对海水浴场水质状况的关注。目前海水浴场水质监测指标包括粪大肠菌群、肠球菌、漂浮物、溶解氧、透明度、石油类、色、臭和味、赤潮发生情况共8项。如果指数出现异常,相关管理部门会组织开展污染源溯源排查,针对性进行分析,并采取综合治理措施。 网友 对于漂浮物监测,具体是用什么方法,是人工还是科技手段?另外,不同城市海水浴场的透明度标准是统一的吗?如果有差异,又是依据什么来制定的呢? 漂浮物监测依据《近岸海域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 442.3-2020)和《海水浴场监测与评价指南》(HY/T 0276-2019),采用目测法进行监测。对于海水浴场透明度,目前主要依据《海水浴场监测与评价指南》(HY/T 0276-2019)来判定。一般来说,透明度大于等于1.2米时水质为优,0.5米-1.2米之间为良,小于0.5米时水质为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