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晓云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加强稻鱼共生系统农产品碳标签推广应用的建议》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关于“提升公众认知”方面:稻鱼共生系统是一种资源复合利用系统。系统中,水稻为鱼类提供庇荫和有机食物,鱼则发挥耕田除草、松土增肥、提供氧气和吞食害虫等功能。研究表明,这种生态循环系统可大大减少了对化肥农药的依赖,增加系统的生物多样性,保证农田的生态平衡。这种以稻养鱼,以鱼促稻的模式,充分利用了各种自然资源,是种养业有机结合生产模式的典范,受到了国内外主流媒体的广泛关注。特别是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大会在青田举行,获得新华社、人民网等主流媒体全程跟踪报道,传播量超 3.37 亿。如2023年央视《农业遗产里的中国》、《农耕探文明》等栏目来青专题拍摄,《农业文化遗产专题片---青田稻鱼共生系统》也于2024年在欧洲华文电视台播出,向世界讲述了青田稻鱼故事。为更好的系统展示稻鱼共生系统,2022年于8月完成了青田稻鱼共生博物馆建设并对外开放。该博物馆二层“青田稻鱼共生系统”主展区,通过农遗概念、地理特征、生态特征、技术特征、景观特征、经济特征、文化特征等方面介绍系统发展历程,于2023年被评为浙江省五星级乡村博物馆。2024年碳标签授权发布后,青田稻鱼共生博物馆在二层主展区展柜中展示了青田稻鱼米、稻田鱼的产品碳标签评价证书及碳标签。博物馆及农遗公园运营方通过常态化组织、承办亲子研学等各类活动,丰富研学线路和课程,优化博物馆讲解服务,提高公众对农遗文化、绿色低碳的认知,从而推动低碳生活理念的形成、强化。
二、关于“创新销售模式”方面:青田县农业旅游发展投资有限公司多管齐下,稳定原有供应渠道和消费群体,建立了高效的客户服务体系,不断优化服务内容和方式,提升客户满意度。借助产业优势与海外华侨资源优势,进一步创新营销机制,积极拓展营销渠道,加强线上线下资源整合,线上重新规划淘宝、抖音平台运营机制,拓宽销售边界;线下,建设提升青田县农遗良品馆与杭州展销店,增强消费者实体体验。拓展商品外沿,适时调整产品策略,提升青田粉干干厂、侨乡农品城建设,从单一生产环节向附加值更高的环节延伸。优化产品包装,在稻鱼米包装袋上印制碳标签,进一步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品品牌优势,提升稻鱼米品牌竞争力。
三、关于“加强科技支撑”方面:基于对稻鱼共生效应、机理和关键技术的长期研究,为了更好地保护农业文化遗产,同时促进水稻稳产、田鱼增效和生态环境保护,县农业农村局联合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上海海洋大学水产生命科学院等制定实施山区稻鱼共生技术规程、青田田鱼等县级地方标准,合理稻鱼共生水稻种植和田鱼养殖密度之间的比例,规范肥药的施用。加强产学研合作,建设示范基地,制定产业补助政策,谋划保护发展规划,推动系统保护发展条例出台,以推广稻鱼共生种养模式和技术,推进相关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另制定了主要农作物化肥定额实施方案,发布了主要农作物配方肥推荐目录,制定配方肥补贴政策,大力推广配方肥应用。近年来完成了水稻等主要农作物统防统治面积3.3万亩,创建零化学农药示范区、省级农作物绿色防控(农药定额)示范区,绿色防控覆盖率达到55%以上。每年组织开展减肥技术培训和稻鱼种养技术培训,2024年召开相关技术培训5期,发放施肥建议卡2000余份。
丽水市生态环境局青田分局争取了省减污降碳协同试点项目,重点实施稻鱼共生系统方法学、减排量、碳标签开发等三大项目,创新出台了全省首个农业领域碳减排量核算方法,牵头编制了《基于项目的温室气体排放量评估技术规范 稻鱼共生》地方标准,为省级制定此类农产品生命周期方法学的碳足迹核算和评价活动提供方法参考。
承办人:单婵
联系电话:0578-6802252
青田县农业农村局
2025年4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