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政协农业农村委:
您们提出的《关于发展农遗良品产业的建议》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完善农业发展政策体系,推动农遗良品提质增值,根据新时代农业发展需要,不断完善农业发展扶持政策。壮大主导产业,实现转型发展新突破。我们在稻鱼产业、杨梅产业、油茶产业提质增效、扶持产业发展和示范基地创建等给予补助(高效生态政策)。
二、构建区域品牌矩阵与多渠道营销网络,提升市场影响力。以“青田青”区域公用品牌为核心,打造“1+N”品牌集群。统一设计品牌标识,推动稻鱼米、山茶油等纳入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提升品牌溢价能力。组织企业参加国际农交会、侨博会等活动,设立海外专柜(如依托RCEP合作平台),并利用直播电商、跨境电商等渠道拓展销售。青田的“农遗良品”可通过京东、邮乐购等线上平台触达全国消费者,线下则在大中城市开设直营店,形成“线上+线下+海外”立体网络。
三、建设综合产业平台与物流体系,破解集群与物流瓶颈。加快欧洲食品产业园等三大园区建设,吸引加工、冷链物流企业入驻,形成产业集群效应,推动园区内企业分工协作,实现原料供应、加工、仓储、销售一体化。完善交通基础设施,优化冷链物流布局,降低运输成本。引入数字化物流管理系统,整合县域内分散的农产品资源,对接大型物流企业开展集中配送。
四、强化科技与人才支撑,激发产业创新活力。联合科研机构研发稻鱼共生系统生态优化技术,提升产量稳定性;推广智能农业设备(如物联网监测系统),实现精细化管理。扩大已试行农遗传承师认证制度,培育“土专家”;引进电商运营、品牌策划等专业人才,构建“龙头企业+合作社+新农人”协同体系。建设农业大数据平台,整合生产、加工、销售数据,为农户提供市场预警和决策支持,推动“订单农业”模式,降低市场风险。
五、创新农文旅深度融合模式,发展乡村生态旅游。依托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金字招牌,打造“世界农遗公园”IP,建设一批以稻鱼共生为主题的稻田画观光、渔趣体验工坊、稻鱼文化研学基地,形成集农事体验、科普教育、休闲度假为一体的文旅集群。举办“稻鱼共生文化周”,融入青田鱼灯舞非遗展演等特色活动,开发限定文创产品(如田鱼造型饰品、稻壳纤维帆布包)。开辟高端康养民宿集群,开发“稻田疗养”主体课程。举办稻鱼文化节、农耕体验活动等,吸引更多游客前来观光旅游,带动当地餐饮、住宿、交通等产业发展,实现农文旅的深度融合,促进农民增收。
承办人:陈光泽
联系电话:0578-6512073
青田县农业农村局
2025年5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