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青田县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及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法治思想,充分发挥法治建设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引领作用,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青田提供了法治保障。现将2024年度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一、主要举措和成效
(一)聚焦政治引领,筑牢法治建设根基。笃学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推进习近平法治思想“八进”专项行动,县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专题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县政府常务会专题学法4次,确保法治建设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发展。高位谋划法治政府建设,召开全县全面依法治县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审议《2024年法治青田建设工作要点》,压实法治建设责任,确保党政主要负责人落实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及时更新县依法治县委员会及其三个协调小组,率先成立涉外法治工作协调小组,强化协调推动法治工作。优化法治工作机制,持续跟踪依法行政质效,一审行政诉讼败诉率降至6.5%。
(二)聚焦营商环境,提升法治服务效能。在企业综合服务中心设立法治服务专区,全年受理涉企法务事项276件。设立产业合规中心,编制产业合规工作推进方案,着力推广2023年编印的《青田县咖啡产业风控法务指引》,推动出台《山茶油产业风控法务指引》,《山茶油产业链一类事》被列为市级2024年涉企法治服务“一类事”改革揭榜挂帅项目。持续推进涉营商环境法规制度“立改废释”专项行动,修改涉及营商环境行政规范性文件1件、决定废止13件。设立华侨资金解冻服务窗口,并将22个华侨账户纳入“白名单”管理,为侨胞提供更加便利的服务。
(三)聚焦依法治理,提升依法行政质效。全县开展行政规范性文件全面审查工作,共审查116件政府文件,提出合法性审查意见970余条,创新推出“答疑驿站”解答行政规范性文件疑问。依法公开重大行政决策目录,完成县政府重大行政决策事项目录编制。提升行政执法效能,创新“1+X”区域执法模式,2024年投诉平均处置周期由7.26天缩短至3.24天。出台《关于进一步明确行政主管部门与行政执法部门相关职责边界的指导意见》厘清职责边界,印发《青田县行政执法“综合查一次”优化提升工作方案》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全年开展“综合查一次”1877户次,减少企业干扰户次1008次,同比增加35.87%,综合查一次率达26.09%,排名全省第24,全市前列(全省平均为16.14%,丽水市平均为20.18%),亮码检查率100%,位于全省前列。
(四)聚焦普法目标,推进多元普法工作。持续深化公民法治素养提升,面向涉侨群体和侨企,出台《青田县涉侨群体法治素养基准》,制定16条基准,细化为96个基准点,助力涉侨群体及侨资企业全面掌握涉侨法律知识,该典型做法在全省普法工作培训会上作经验交流发言。针对宗教群体,在全市率先创新开展“政治法治教育”(普法一刻钟)法治宣传活动。针对涉侨群体,编制涉侨法律常识口袋书,常态化开展“法治护航、双招双引”法律沙龙活动。针对未成年群体,开展“流动少年宫进校园”活动、推进“律小司”网络普法品牌升级至2.0版本,拍摄未成年主题《女孩追星反被.......》微视频进行宣传。深入推进第四个“宪法与浙江”主题宣传月,在全社会营造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浓厚氛围。
(五)聚焦高质服务,提升法治满意度。推动15分钟公共法律服务圈建设,实施“1名村(居)法律顾问+N名法律明白人”专项行动,选拔2925名“法律明白人”,调配29名律师、9名法律服务工作者,实现村、社区全覆盖。优化公证服务,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办理公证案件20702件,其中远程视频办理3695件,“最多跑一次”占比86.9%。设立县级外国人签证点,开设出入境记录查询专窗,进一步便捷群众法律需求。以“集市法庭”“礼堂法庭”等形式开展“行走的法庭”巡回审判年度活动116次,把“法治课堂”搬到群众家门口。持续推进司法体制机制改革,涉侨司法保护被列为浙江检察机关高质量发展十大项目。聘请涉外首席法律咨询专家17名,在涉外矛盾纠纷调处、涉外便民服务等方面为华人华侨提供更充分的法律服务,《司法护侨涉外纠纷“一站式”多元化解》入选省涉外法治改革“揭榜挂帅”项目。
二、存在的问题
尽管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法治政府建设仍存在一些短板,主要包括:一些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工作、解决问题的能力仍有待提高;法治建设有短板,行政复议、行政诉讼案件发案量依然偏高,一审行政诉讼调撤率偏低。
三、2025年工作思路
2025年,青田县将持续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及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与习近平法治思想,推动法治政府建设取得新突破,重点开展以下工作:一是推进法治政府建设,落实法治任务,确保各项工作落实,夯实基础。二是强化法治人才队伍建设,引进与培训法律人才,提升审查与执法人员的专业素质。三是加强部门协作,优化协调机制,推动部门联合,形成合力。四是完善法治营商环境,深化企业法律服务,促进合规建设,保障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