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政务公开 >政府信息公开 >政府信息公开 >宣传系统 >青田县卫生健康局 >民生信息 >医疗
首页
夏季出行要防蚊,带你了解“登革热”
索引号: 002652686/2024-131257 发布机构: 青田县卫生健康局 发布时间: 2024-06-13 11:54:47

登革热,一个听起来或许有些陌生的名词,却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悄然肆虐,成为全球公共卫生的一大挑战。作为一种由登革病毒(Dengue virus)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它通过特定种类的蚊子——主要是埃及斑蚊和白纹伊蚊叮咬传播,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甚至危及生命。

登革热主要由“花蚊子”传播



登革热的全球分布




登革热广泛分布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影响着全球超过100个国家和地区,尤其是东南亚、南亚、拉丁美洲以及部分非洲和太平洋岛国。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人口流动频繁,以及城市化进程中的环境卫生问题,登革热的地理范围正在逐渐扩大,威胁到更多人群。所以两周内自登革热流行区(东南亚、南美洲等地区)返回的市民,如果出现发热、皮疹或全身酸痛等症状,请立即到正规医院就医并告知旅居史,避免延误病情导致重症。

我国的登革热疫区主要集中在南方的省份和部分沿海地区,这些地区由于气候条件适合登革热病毒的主要传播媒介——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的繁殖,从而导致登革热疫情较为常见,如海南省、广东省、云南省等。




病毒与传播


登革病毒属于黄病毒科,登革热主要由“患者→伊蚊→其他人”的途径传播。人与人之间一般不会直接传播疾病。被感染的蚊子叮咬人时,病毒随之进入人体血液,开始繁殖并引发一系列免疫反应。登革热的流行通常与气温、湿度以及蚊虫密度密切相关,因此,这些疫情多发生在每年的5月份到11月份,高峰期集中在7月至9月的夏秋季节
图片




症状与诊断


登革热的症状多种多样,轻者可能只有轻微发热、头痛、肌肉与关节痛;重者则会出现剧烈头痛、全身关节痛、肌肉酸痛,持续高烧(可达40°C)、面、颈、胸部潮红。甚至出现眼结膜充血、浅表淋巴结肿大、牙龈等无端出血等症状,甚至发展成登革出血热(DHF)登革休克综合症(DSS),这两种情况可导致严重的出血、低血压乃至死亡


典型症状可以归纳为:
突发高烧+三红征+三痛+皮疹


预防与控制


如不小心感染了登革病毒,也不用过于惊慌。登革热患者一般预后较好,经及时治疗后,基本可以康复,但也有少数患者会发展为重症甚至死亡,请大家务必科学防范。


如何有效预防登革热?

避免蚊虫叮咬是预防关键


防蚊小贴士:

1.穿着长袖衣物和长裤:尽量减少皮肤暴露,选择浅色、宽松的衣物,因为深色衣服更容易吸引蚊子。

2.使用驱蚊剂:在皮肤或衣物上适量涂抹含有DEET(避蚊胺)、Picaridin(派卡瑞丁)或柠檬桉油等有效成分的驱蚊剂。注意按照产品说明使用,特别是儿童使用时要特别小心,选择适合其年龄的产品。

3.安装纱窗纱门:在家中安装纱窗和纱门,可以有效阻止蚊子进入室内。

4.使用蚊帐:睡觉时使用蚊帐,尤其是婴儿床和卧床,确保蚊帐无破损且四边完全贴地。

5.环境管理:定期清理家中及周边积水区域,如花盆底盘、雨水桶、废旧轮胎、水槽等,因为这些是蚊子繁殖的理想场所。保持环境整洁,减少蚊子的滋生地。

6.使用电蚊拍或蚊香:在室内可以使用电蚊拍消灭蚊子,或者点燃蚊香(注意通风,避免长时间吸入)。

7.黄昏和黎明避免外出:这两个时间段是蚊子最活跃的时候,尽量减少在这段时间的户外活动,或者穿着防护衣物。

8.旅行时注意:前往已知有蚊媒传染病的地区旅行前,了解目的地的疫情情况,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如接种登革热疫苗。



附件: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