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口人大:代表进校园 助力培养“龙”的传人
发布时间:2024-06-13 11:01:26 来源:青田 作者:

6月5日,在端午节来临之际,腊口人大县、镇两级人大代表为保护和传承非遗文化,充分发挥人大代表桥梁作用,进校园开展助力板龙文化非遗传承“舞”进校园活动。看着学生们在大课间有模有样的舞起他们亲手制作的小伴龙,代表们在为非遗“牵线搭桥”的第一个项目取得了大大的收获。这是腊口镇人大代表为了深入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传统文化,努力推进了了一个让石帆村与石帆学校共同谋划“非遗进校园”项目。石帆村有着延续了三百多年的板龙文化。石帆板龙始于清朝康熙年间,是市、县级非遗项目,素有“青田第一龙”的称号,入选青田县第一批非遗目录。因石帆板龙需要纯手工制作,村里现今拥有此项技艺的人较少,且仅有两位老人能够独立完整制作板龙。多年来也没有再出过龙,2024年龙年,石帆板龙时隔12年重启巡演,受邀参与“龙腾侨乡 潮玩青田--2024非遗闹元宵主题活动”,重新起活了板龙文化。

石帆村人大代表王必新在过年帮忙村里糊板龙的时候就感慨石帆板龙没有传承人。于是将问题反映到人大联络站。新年一过,在腊口人大“牵线搭桥”下,腊口镇政府与学校共同谋划“非遗进校园”项目。以“龙年、石帆板龙”为契机,在“快乐星期三”拓展课活动中开启了“非遗传承--龙行天下”课程。由石帆学校聘请石帆村的专业板龙团队参与指导、授课,优质的资源整合让非遗项目从传播、鉴赏层面逐渐向实践的技艺、技能传承延伸,让“非遗进校园”迈向一个理论与实际深入融合的新阶段。石帆学校校长黄和平兼镇人大代表说:““非遗传承--龙行天下”课程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可选择性课程和主动学习平台,既丰富了校园特色课程建设,又浓厚了学生的学练氛围,不仅有助于学生近距离接触非遗、认识非遗、参与非遗、保护非遗,实现了文化教育、实践教育的有机衔接,更让非遗项目——板龙得到了继承与发展。”非遗项目进入校园又是人大代表双岗建功的一个成果缩影。

 
青田县人民政府办公室主办 青田网技术支持 【网站地图】
备案序号:浙ICP备08001658号-1  未经许可 不得转载
网站标识码:3311210001 联系方式:0578-6829101

浙公网安备 3311210200006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