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汤垟乡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定不移实施“八八战略”,按照省、市、县重点工作部署要求,加压奋进,笃定前行,全力推进“侨乡南境、美丽花园”建设,奋力打造跨越式高质量发展先行示范!
一、2023年工作总结
(一)担当笃行抓党建、优作风,在服务中心上展现新作为。
思想理论武装入脑入心。紧紧围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主线,深入开展党的二十大精神、习近平总书记来浙考察重要讲话精神等主题宣讲活动,通过“集中+自主、线上+线下、单独+片区”等模式,持续强化理论武装,开展“滩坑溯源示范带现场学习”活动,进一步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充分发挥“青言青语”宣讲团、“侨主播”、“侨乡帮”等力量,采取“理论+政策+文艺”等接地气的方式,开展理论宣讲50余场次,上门入户宣讲800余次,推动党的创新理论深入人心,家喻户晓。基层党建工作全力推进。迭代升级“1+3+N”网格智治队伍,圆满完成重点时期的舆情化解、平安维稳工作;创新推出“四进四出”立体化考核机制,科学量化党建工作指标,每月晾晒评比、每季度评出“金牛奖”和“蜗牛村”,全乡上下“比学赶超”氛围更加浓厚;打造干坑村先锋数字街区,让老街焕发新的生命活力;全面推进“三清”行动,完成全乡156名党员档案清查;完成7个村“清账”专项行动,梳理出村级财务问题清单40条,并全部整改到位;创建“驻村交流日”工作制度,每月开展工作经验交流,提升驻村工作实效;扎实推进党员发展工作,新接收预备党员5名,其中35周岁以下3名,本科以上学历2名;新申请入党24人,其中中35周岁以下11人,本科以上学历3人,基层党组织增添更多新活力。全面从严治党纵深推进。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和“一岗双责”责任制,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始终做好“三重一大”事项集体研究决策,教育引导全乡党员干部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进一步压实主体责任,增强拒腐防变意识;全年发出纪检监察建议2份,提醒谈话5人,运用“第一种形态”批评教育2人,立案处置3人;落实乡村两级纪检监察干部10人教育整顿工作,开展每周研学会34次,内容涵盖集中学习、主题党课、业务培训、警示教育等,开展集中检查6次,进一步营造了风清气正的干事创业氛围。
(二)砥砺奋进抓项目、促共富,在强村富民上迈出新步伐。
集体经济量质齐飞。高质量完成消薄工作,7个行政村都已完成经营性收入15万元目标,其中2个村经营性收入超50万元,增收渠道较去年呈现出更多元化、更稳定势态;乡强村公司利润取得历史性突破达189万,同比增长85%,利润增速全县前列;积极主动争取上级资金,首次实现乡自持物业增收模式的突破,完成丽水万达广场商铺购置,通过物业租金每年增收超20万元;通过屋顶光伏项目、汤垟电站收购等形式,实现每村分红4.5万元;拓宽“甜蜜蜜”蜂业、五加皮、自酿白酒等农产品销售渠道,实现养殖户+村集体+强村公司三方共赢局面;推动园地光伏、厂房光伏等项目落地,拓宽集体经济增收渠道。大干项目热火朝天。完成建设四都港生态堰坝改造、洪口大桥扩建、中蜂养殖基地、高标准农田等基础设施项目,香坪至西天坑角联网公路工程顺利完工并通过验收,居民生活环境得到质的改善;开工建设侨乡南境花园、华侨邻里中心、古道探寻等EOD子项目,塑造了“侨乡大花园”EOD项目全县首个招投标、首个开工的良好态势;另外新青岱线至老青岱线公路提升改造工程顺利开工,农村饮用水提升、横路山公路修复、仁塘坑村庄环境改造、新建港源水村公厕等一批民生实事项目建设如火如荼;干坑村迂潭高端民宿基本完成政策处理工作,快速完成新八源水库淹没区全部20户77人实物调查签字,新八源水库移民工作取得开门红,为新八源水库项目加快推进打下良好基础。双招双引翻遍家底。招才引智方面,完成技能人才培育取证82人,引进高校毕业生46人,其中全职大学生13人,硕士研究生5人,博士研究生3人,并成功签约全职青年博士1人;招商引资方面,完成产业项目招商任务两个并落地,完成2个总部企业招商任务。
(三)精建细管优环境、提品质,在十化十美上取得新突破。
拆违控违合力推进。开展“省级无违建乡”回头看行动,拆除违法建筑1095平方米,其他违建处置1072平方米,总完成率108.4%;严控新发违建,落实乡村两级常态化巡查和在建房屋“四到场”制度,全年无新发违建发生;召开“三改一拆”专题会议培训4次,发表宣传报道18篇,营造良好氛围,为迎接亚运会保驾护航。人居环境持续改善。开展“十化十美”环境卫生整治行动123次,发动党员干部群众2000余人次,共清理乱堆放300余处,拆除乱搭建18处,人居环境全面提升;制定保洁员“乡村考评+满意度测评”双评价考核方案,将人居环境纳入村庄发展大比拼评价指标,每月开展人居环境村级互帮互查,同步开展群众满意度测评,营造美丽花园人人参与的良好氛围。南境花园续写新篇。和美乡村创建工作全县排名前列,全年3次评获县和美乡村红榜村;开展美丽村居擂台赛,七个行政村每月进行比拼晾晒;坚持“微改造、精提升、网红化”思路,继续巩固小佐精品村、金鸡山麓垟寮城堡村、百花盛放小庭院等创建成果,为美丽乡村塑造美丽蝶变。
(四)倾情投入抓普惠、强保障,在民计民生上增添新福祉。
特殊群体保障有力。新申请低保5户6人,累计临时救助12人次4.765万元,完成全乡193户298人低收入农户“两不愁三保障”工作;落实低收入农户特色产业直补资金31户10.5万元;完成84人大搬快聚工作,居民生活水平得到新的提升;新建儿童庇护中心1处,成立汤垟乡残疾人之家1处,已有20人到站庇护,设有辅助性就业区、作业区、文娱活动区等,辖区残疾人生活更有保障。公共服务供给有力。发挥侨乡优势,用心用情做好华侨服务,汤垟乡侨史陈列馆获评2022年度省“四星级侨胞之家”;新建“共富驿站”3处,将快递进村落到实处;广泛动员华侨乡贤筹集教育关爱基金2.5万元,首次举办暑期关爱华侨留守儿童艺术科技夏令营,定期开展“情暖童心”兴趣班活动,呵护汤垟留守儿童健康快乐成长;完善便侨服务站、支部书记工作室“两大场所”,畅通联系服务群众渠道,为群众累计代办实事3527件;隆重举办“FUN 肆趣浪鸭·夏日嬉水狂欢”第一届嬉水狂欢节,多形式举办元宵节、端午节、重阳节等“我们的节日”系列活动5场,开展“迎亚运讲文明树新风老少同乐”等文艺汇演3场,全乡群众文化获得感明显增强。移风易俗推进有力。有序推进汤垟乡生态公墓项目建设,整治违规翻建、新建坟墓4座;多渠道、全覆盖开展丧葬陋习改革宣传,全面铺开“两报告、五带头、六禁止、六不超、六免费”政策落实,丧葬陋习整治政策知晓率排名全县前列,建立形成了齐抓共管、层层落实的工作格局。
(五)上下协同抓整治、保平安,在基层治理上展现新作为。
平安建设扎实有效。高标准开展“党群连心·网格走亲”温馨敲门行动,高效推动基础排查和暖心服务工作,保证了杭州亚运、“两会”等重点时期“零上访、零事故、零案件”;深化矛调中心建设工作,新聘用专职调解员1人,成功调处各类矛盾纠纷71起;全力做好森林防灭火工作,连续10年森林火情零发生;高位推进松材线虫病除治工作,验收合格率达96.52%,全县排名第5。社会治理夯基垒台。坚持“控增量、减存量、防变量”原则,持续推进信访案件化解,受理信访件46起,已办结回访46起,成功化解1起涉农民工工资群体赴省信访案件;建立重点人员包保专班,从严落实重点信访人员“一日三见面三报告”稳控措施,社区矫正及安置帮教工作扎实开展;有力开展执行案件出清专项行动,聚力执结一批历史积案,案件出清率全县前列,群众司法公正感受度明显提升,切实担起维护社会平安稳定的重大使命。乡域智治成效凸显。以“七张问题清单”为主抓手,实施基层党建“放大镜”工程,抓好数字党建、数字侨务乡域样板创建工作;发挥“基层智治系统”穿针引线作用,实现线上线下打通融合,群众大小事及时关心解决,形成“千条线拧成一股绳”整体智治新格局。
与此同时,人民武装、民族宗教、档案、统计、应急等工作得到加强;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残联、侨联开展工作;红十字、卫健、关心下一代、老龄等事业健康发展。
二、存在突出问题
(一)党员教育管理不够有力。党建责任压力传导力度强度不够,提升支部战斗力的举措不多,流动党员的管理比较薄弱,掌握乡村干部思想动态不够全面。在教育培训提升党员干部能力上方法不多,学习方式单一,缺乏个性化、针对性、吸引力。
(二)农村人才发掘培养不足。全乡党员数量少,党员队伍“老龄化”严重,在后备干部发现选拔、培育使用工作上缺少科学规划,部分行政村的年轻优秀后备干部存在“断层”。大学生等高素质人才外流严重,真正能适应如今信息化、市场化的专业技术人才稀缺,难以满足如今乡村振兴的高要求。
(三)集体消薄项目结构单一。汤垟各村已有的消薄项目还是以固定资产、资源租赁等常规类型为主,合资合营、引资联营、股份合作的经济实体较为缺乏,“小而散”“救济式”的特点较为明显,在项目谋划上缺乏创业精神和敢于担当的勇气,没有造血功能强、带动效应突出,具有首创性、标志性的消薄项目。
三、2024年工作安排
2024年,汤垟乡将继续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进一步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全力贯彻落实好中央和省市县决策部署,动员全乡上下突出重点抓关键,用心施策破难题,在新征程上续写好“八八战略”汤垟新篇章。
(一)固本强基,纵深推进,握好党建统领“方向盘”。
强化学习固根基。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作为全乡党员干部思想建设的根本任务,以学铸魂、以学促干,确保主题教育蹄疾步稳扎实推进;持续保持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考察浙江重要讲话精神学习宣传热潮,通过干部夜学、主题党日、支部书记例会等形式,学懂弄通、学以致用,为实现乡村振兴提供强劲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建强堡垒提战力。积极响应县委“侨头堡·青田红”强基示范行动号召,对标“五强”“五星”评价指标,逐村过筛、整乡研判,明确创评工作主体责任,认真落实激励引导机制,为踏实苦干、敢于担当的党员干部撑腰鼓劲,把抓重大任务落实作为党员干部能力的磨刀石,着力增强基层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抓好队伍优作风。严格按照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要求,狠抓全乡党员干部廉洁自律工作,进一步细化党风廉政、意识形态职责任务,不断增强党员干部抵御各种诱惑、风险能力,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底线;不断夯实党员队伍建设,把好关口、畅通出口,进一步优化党员队伍结构;发挥好“四进四出”考核体系的指挥棒作用,激发全乡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热情,争当移风易俗、森林两防、项目推进等各项事业的“排头兵”。
(二)克难攻坚,大干项目,跑出乡村振兴“加速度”。
掀起大干项目新热潮。抢抓EOD、文青高速、新八源水库等项目机遇,以“强执行、不过夜”的作风,按时完成政策处理工作,确保投资几十亿的重点项目无障碍施工,推动古道探寻、侨乡南境花园等项目尽快落地见效,通过道路桥梁建设、绿道古道修建、附属设施提升等内容,补齐汤垟基础设施短板,助力汤垟农旅融合发展。明晰产业发展新脉络。以便民服务中心、欧陆乡村风情文化馆为载体,让侨乡民众在家门口感受“沉浸式侨韵集镇”魅力,提升全乡公共服务现代版、数字化水平;以全县高端民宿新标杆为目标,全力以赴扫清项目前期障碍,精雕细琢打造总投资超7000万元的东瓯秘境民宿及配套游乐园设施,IP引领、以点带面,打通生态产业价值转化通道。谋求增收致富新突破。立足自身资源禀赋,因地制宜发展中蜂养殖、生态农牧养殖、山泉酿酒、油茶种植等特色产业,调动干部群众能动性、华侨乡贤影响力,通过农品包销实现增收渠道多样化;全方位重塑谋划新业态、好项目,通过电站扩容提升、兴办物业实体、光伏发电分红、联村抱团发展等形式来运营好强村公司,以持续增收的好项目激活集体经济“一池春水”。
(三)深耕细耘,融合发展,绘就南境花园“新画卷”。
厚植花园乡村底蕴。对标对表“十化十美”创建要求,探索“党组织统领、党员带领、群众认领”新模式,激发党员群众参与动力,常态化组织开展全域洁美行动,巩固“省级无违建乡”创建成果,丰富“小佐精品村”、“垟寮城堡村”文化内涵,开展美丽庭院、景观节点大评比,串珠成链、连线成景,打造新时代侨乡南境花园乡村典范。深挖气候资源潜力。依托金鸡山新评定的全国“天气气候景观观赏地”资源,作好市人大专题调研后续文章,积极协调争取市县气象局、县招商中心、林业局等政策和项目支持,打造集云海观赏、休憩体验、气象科普、应急救援等功能于一体的“悬崖云中咖啡机车驿站”,试点探索气候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新路径。推进文旅融合发展。扩大狂欢嬉水节品牌影响力,以“颜值高、创意好、人气旺”为目标,开发运营好汤垟天然泳池,配合咖啡长廊、天然浴吧、水上冒险等附加项目,打造侨乡夏日首选打卡点,全力以赴办好办优“第二届嬉水狂欢节”活动,强化宣传,浓厚氛围,走出一条“以水美村、以水富民”的新路子。
(四)倾力倾情,普惠兜底,铺就民生服务“幸福路”。
强化民生“保”的功能。积极推进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和社会优抚,持续开展低收入农户“探访关爱”、“幸福清单”送达行动,畅通困难群众申请救助渠道,加大对困群众救助力度,兜住兜牢困难群体民生底线;发挥文化“润”的作用。继续做好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站、15分钟文化品质生活圈的服务功能,扎实推进农村文化礼堂社会化运行,健全志愿者服务队伍,做实各类志愿服务活动,加强对留守儿童、空巢老人、残障人士等特殊群体的温馨走访,通过点亮“微心愿”,传递党和政府关怀。激发服务“进”的动力。深化开展“办公在村、服务到人”行动,落实村干部常态化值班坐班制度,深化群众办事“最多跑一次”,对年老体弱、行动不便的群众提供特色服务,力促政务服务质量全面提升、服务环境持续优化,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纳米”。
(五)履职尽责,护航大局,凝聚乡村智治“战斗力”。
打好除险保安“主动战”。以“万无一失、一失万无”的高度警醒,主动定期开展山塘水库、道路交通、在建工程等领域大排查大整治行动,细化森林防火、安全生产、防汛防台等各项举措,强化应急队伍建设和执勤战备,做到隐患问题早发现早处置早解决,坚决防范和遏制安全事故发生。打好平安建设“阵地战”。统筹全乡网格力量,扎实开展风险隐患大排查大整治行动,不断深化干群关系,齐心协力消除各类安全隐患,为全力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保驾护航;扩大“雪亮村居”建设覆盖面,打造乡域范围内的“天罗地网”,深化“平安村”、“平安网格”创建,筑牢平安建设防线。打好基层智治“升级战”。依托“基层智治系统”,全流程闭环开展隐患排查、矛盾化解、治安防范等基础工作,升级“智慧门户”干坑样本,将气象预警、应知应会、积分管理等内容推送至家门口,提升乡村发展和基层治理的精细化、智能化水平,持续探索数字赋能乡村治理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