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县(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莲都、开发区分局,局机关各处(室、局)、局直属各事业单位:
为认真贯彻落实《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完善早发现早制止严查处工作机制的意见》(自然资办发〔2021〕33号)和《浙江省自然资源厅印发关于采取长牙齿的硬措施打造最严格的耕地保护体制机制创新省二十条措施的通知》(浙自然资发〔2023〕2 号)精神,扎实推进驻局纪检组监察建议指出问题整改,围绕违法占用耕地“零新增”目标要求,现就在自然资源系统构建“全链条、一件事”综合管控机制,“零新增”遏制新增违法占用耕地行为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目标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耕地保护重要论述精神,聚焦耕地保护这一“国之大者”,坚持“源头严防、过程严管、后果严惩”,围绕“前端主动服务、中端严格监管、全程闭环管控”,着力构建自然资源“全链条、一件事”综合管控机制,推动末端执法向前端审批、监管、服务延伸,实现审批事项、监管事项与执法事项有效衔接,努力实现日常管理“先于发现、先于执法”工作效能,坚决守住耕地保护红线。
二、主要内容
(一)加强审批服务,强化前端疏导,源头防范违法占用耕地行为
1.充分发挥国土空间规划战略引领、刚性管控、全域统筹、底线约束的作用,积极推进乡镇级国土空间规划和村级村庄规划编制,并在乡镇级国土空间规划中安排不少于10%的规划新增建设用地规模,重点保障农村产业和公共基础设施项目空间需求。(规划处、用途管制处,第一位为牵头处室,下同,县〈市、区〉局依据业务职能对照落实)
2.加强用地计划管控和指标调控,每年度预留不超过5%的城乡建设用地规模机动指标,每年度安排不少于5%的新增建设用地指标,有效保障农村产业和公共基础设施项目用地需求。各地要强化农村用地需求计划管理,每年年初会同农业农村部门及乡镇(街道)开展一次农村用地需求排摸,并在编制土地利用年度计划时同步安排乡村产业和基础设施项目用地计划。要认真落实农民建房建设用地使用应保尽保要求,农民建房指标实行“年度核销、随报随批”。同时,要强化农村用地合理布局,充分考虑农民建房等农村用地项目进出道路等用地需求,并结合村庄规划依法办理农转用报批等用地手续,防止出现“农房用地合法、周边违法占用”问题发生。(用途管制处、规划处)
3.充分利用省域空间治理数字化平台,从源头上统筹协同做好项目空间规划的布局与落实,通过开展空间适配,提前知晓项目占用耕地、生态保护红线、历史文化保护点、风景名胜区等情况,通过立项前发现、研判、协调空间布局矛盾,有效指导项目优化选址选线,及时发现并化解存在的问题。强化交通、能源、水利等重大项目用地服务保障,提前介入、主动靠前服务,提前做好先行用地上报审批、临时用地选址报批等工作,避免因用地报批滞后导致“未批先用”等违法用地行为发生。重大基础设施和线性工程项目在选址选线阶段应同步谋划临时堆场、临时进场道路等临时用地使用安排,并提前开展权属等资料收集、勘测定界、占用永农论证等前期报批准备工作;临时用地涉及占用生态保护红线的,应同步开展用地论证。(用途管制处、权益与利用处、规划处、生态修复与耕地保护处)
4.围绕建立“多审合一”数字化协同管理模式要求,进一步强化项目报批、审批环节的违法用地问题审查。各地负责审批行政许可事项的内设业务处室(科室、单位,下同)要与执法、耕保等相关处室建立内部会审、协同推进和信息共享机制,在农转用报批、用地选址、现场踏勘、用地审批等业务工作中发现的违法用地等行为的,要及时劝阻并及时推进处置。同时,严格落实有违法行为的项目“一票否决”要求,在违法行为未消除前,不予办理相关行政许可手续。(用途管制处、规划处、权益与利用处、行政执法队)
(二)严格批后监管,强化过程管理,切实防止在批项目违法占用耕地行为
5.认真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和规范事中事后监管的指导意见》要求,负责审批或指导实施行政许可事项的内设业务处室(单位)要按照“凡批必管、凡管必严”要求,加强审批项目全过程动态监管。各地负责审批行政许可事项的内设业务处室要加大批后监管频次,及时预警制止在批项目违法占用耕地行为发生。对日常监管中发现的问题,要第一时间采取有效措施及时予以制止,并限期整改到位;对涉及违法行为且不限期整改到位的,要及时移交执法部门立案查处。
突出涉耕临时用地批后监管,严格落实临时用地恢复责任。临时用地使用期满,要以书面形式通知并督促临时用地使用者及时退出占用的土地并在规定(约定)时限内履行土地复垦义务,确保复垦后的耕地“数量不减少、质量不降低”。涉及临时用地使用的建设项目申请竣工验收时,应同步退出临时用地占用的土地;对临时用地未按时退出仍在使用的,原则上不予发放竣工验收核实意见书。建设项目用地单位未在规定时限内履行土地复垦义务的,要对其超出复垦期限未完成土地复垦行为进行立案查处,且不得受理新的临时用地申请。(权益与利用处、生态修复与耕地保护处、用途管制处、行政执法队)
(三)突出严管严控,强化闭环管控,“零容忍”遏制违法占用耕地建设行为
6.健全完善自然资源执法巡查制度,充分发挥乡镇(街道)综合执法整合合力和田长制作用,进一步落实耕地保护领域违法违规问题发现、制止、报告、处置、移交、登记等全过程闭环管理措施,提高执法巡查处置的覆盖面和时效性。各地要建立违法线索统一受理处置机制。行政执法机构负责统一接受通过信访反映、群众举报、舆情关注、动态巡查、随机抽查等方式及卫星遥感、无人机巡查、铁塔探头监测等耕地数字化监管手段发现移送的违法线索,并负责做好登记交办、案件查办、跟踪督办等工作。(行政执法队、生态修复与耕地保护处、权益与利用处、用途管制处等)
7.围绕构建“人防”+“技防”的耕地保护新格局,进一步编牢织密耕地保护的“天罗地网”。充分运用铁塔探头、卫星遥感、无人机航摄等信息化技术手段和“耕地智保”“天巡地查”“浙农田”等数字化建设应用场景,着力构建耕地保护全生命周期、全流程覆盖的耕地数字化精准监管体系。各地要积极发挥田长制作用,实现耕地人防全面覆盖,落实耕地保护责任到村、到人、到地块;要严格落实违法行为“发现在初始,遏制在萌芽”的要求,做到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制止、第一时间处置,切实将新增违法违规占用耕地行为消除在萌芽状态;要建立耕地巡查处置“零报告”制度,由乡(镇)级田长办每半月汇总向县田长办上报村级田长和巡查员耕地巡查及初始萌芽问题处置情况。
村级巡查员在日常巡查或铁塔监测推送疑似问题图斑核查中发现违法占用耕地行为的,要立即制止违法行为,督促当事人限期整改到位,同时将相关整改情况上传“耕地智保”应用场景。对当事人拒不停止违法行为或拒不进行整改的,要逐级上报村级田长、乡级田长,由乡级田长督促当事人限期整改、消除违法状态;对限期拒不整改的,乡级田长要将违法问题上报执法机构。执法机构要组织基层自然资源所等力量经现场核查后,在 10 个工作日内作出立案或者不予立案的决定。对违法行为轻微并及时纠正、没有造成危害后果,或者违法状态已消除的,经批准后可以不予立案。(生态修复与耕地保护处、行政执法队)
8.全面落实违法占用耕地溯源倒查要求,建立新增违法违规占用耕地情况抄告和督办制度。对新增违法违规占用耕地的,各地在推进处置的同时,要将相关违法情况抄告给所在乡镇(街道)田长办,就本区域的不规范履职情况予以警示提醒并与相关考核挂钩;对通过倒查反映的问题,县级自然资源部门要及时开展约谈,并对重大违法行为进行挂牌督办,限期整改销号。对田长制运行过程中,村级田长及巡查员长期不履职、巡查轨迹长期不规范、发现问题长期不处置不闭环等问题比较突出的乡镇(街道),由市级田长办实行提级督办,限期销号。对违法占用耕地情况突出县(市、区),市自然资源局将采取“公开晾晒”、警示约谈等工作措施,并对相关县(市、区)自然资源局实行年度考核“一票否优”。(生态修复与耕地保护处、行政执法队)
9.加强自然资源调查监测与执法监察工作协同。各地在年度变更调查发现的疑似违法占用耕地线索,要在第一时间将相关信息推送给执法机构和田长办,并交办属地乡镇(街道)立即落实整改措施,力争在变更调查数据“一上”前消除违法状态,以违法前原地类举证上报,减少违法用地问题数量;上年度已确定为违法新增建设用地,不能当年完成整改并恢复为上年数据库地类的,在本年度完成整改后,要及时纳入日常变更,上报变更成果数据。(调查确权登记处、行政执法队)
10.认真落实自然资源卫片执法“统筹协调”“动态评估”“溯源分析”三项制度,抓早抓实做好卫片执法。各地要按照“月清、季核、年度评估”的工作要求,对卫片执法发现的违法行为要早核实早整改。该查处的,尽早查处;该拆除复耕的,尽早拆除复耕;能完善用地手续的,尽早完善,确保在年底前处置到位,消除违法状态。同时,做好动态评估和溯源分析,举一反三健全完善长效措施。(行政执法队、相关行政许可处室)
11.严厉打击违法占用耕地行为,坚决落实新增违法行为“零容忍”要求,特别是对乱占耕地建房、违建别墅、挖湖造景、违建“大棚房”、违法侵占占用永久基本农田等违法行为,要重拳出击、动真碰硬、重典问责、形成震慑。要坚决杜绝有案不立、有案不查和无正当理由不予立案或者拖延立案问题。对应立案不立案、应查处不查处的,市自然资源局将通过挂牌督办、公开通报、直接立案等方式,加大立案结案督办力度;每年将通过以案说法、集中曝光违法违规案件等方式,进一步提高社会警醒度,营造良好社会氛围。(行政执法队)
三、工作要求
全市系统要充分认识耕地保护“严起来”的形势,进一步加强系统内部协作配合,共同形成自然资源保护监管合力,决不走先开发再保护、先破坏再修复、先违法再整改的老路。各县(市、区)局要坚持问题导向、底线思维,围绕“前端审批服务、中端过程监管、全程闭环管控”要求,进一步细化落实信息共享、定期会商、协同作战等各项具体措施,进一步明确责任主体和工作流程,细化建立自然资源综合管控共同责任机制,切实做到守土有责、守土尽责,坚决遏制新增违法违规行为。要围绕违法占用耕地“零新增”目标要求,以消除违法占用耕地状态为主要标准,切实加大巡查管控和整改处置力度,全力实现“当年”(自然年度内)发生的违法占用耕地“动态清零”,“历年”存续的违法占用耕地状态尽快消除。同时,要加强涉耕违法形势分析与研判,从案件查处中发现前端审批、监管的管理和政策制度滞后问题,及时健全制度,改进管理,落实措施,坚决守住耕地保护红线。
丽水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2023年7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