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海拔800多米的青田县季宅乡下庄村红花油茶基地里,一株株红花油茶果实饱满成熟,陆续进入采摘收获期。
油茶基地负责人陈雄康正带领村民采摘油茶果。“出伏之后,就进入采摘期了。果子还在树上,茶油已经预定了一大半!”望着一片丰收的致富林、“黄金果”,他自豪地说。
令人难以想象的是,在8年前,这些红花油茶树都被荒废,零星地掩藏于茂密的树木茅草之中。
“小时候我们就知道父辈们在村后山顶上种有红花油茶苗,但一直以来疏于管理,没有产生效益。”说起这些红花油茶树,村民陈凤华记忆犹新。
2014年,心怀家乡情结的陈雄康与陈凤华,在乡里的发动下,放下外地生意,结伴回乡担任村两委干部,投身建设家乡与乡村振兴的事业中。
由于地处青田缙云交界处,位置偏远,经济落后,村貌较差。“当时牛粪遍地,垃圾围村。”陈雄康与陈凤华一方面着急改变村容村貌,另一方面也苦苦思索发展什么产业,让村集体有收益,让留守村民能增收。
“红花油茶是山茶树中的珍稀苗木,在整个油茶树中只占1%的比例。”陈雄康说,红花油茶不仅更富观赏性,而且榨出的油品质更好,可以说是林中珍宝。
“将荒芜的红花油茶树从杂乱林草中抢救出来,让其产生效益,培育富民强村产业!”说干就干,陈雄康与陈凤华成立合作社,说动在家村民,一起徒步登山,开荒育苗。
起初,留守村民半信半疑地跟着干。还没干多长时间,就要合作社结算工资。“他们是怕基地没有效益,开不出工资。”陈雄康说,当时拿出自己在外做生意赚的钱,爽快地给大家结了工资。“后来大家逐渐信任我们了,劳务工资都是年底一次性结算。”
只过了两年,300多亩的原始红花油茶开始挂果,榨出的第一桶油亮晶晶、黄灿灿的,大家笑得合不拢嘴。由于产品稀有、品质优良,被称为“东方的橄榄油”的红花山茶油在春节前就被一抢而空,价格是普通山茶油的三倍。
近年来,下庄村油茶合作社迅速扩大种植面积,目前红花油茶已超过了800亩,如果按一棵树算,效益近2000元,一亩红花油茶林,可产出1.5万元。
在林业农业科技人员的帮助下,下庄村还发展“林下经济”,在油茶基地套种药用植物黄精。“一亩林地可种植4000余株黄精,产量可达400公斤左右,每亩可增加收益5000多元。”陈雄康说,这样一亩山地一年的收益可达2万元,怎么也想不到昔日的荒山坡能变成现在的“金土地”。
合作社基地扩大了,每年为村集体带来10余万元的收入,也让留守在家的60多位村民成了“产业工人”。村民陈玉康说,在基地劳作一年收入4万多元,加上自家的油茶和稻鱼米收入,年收入超过10万元。
红花油茶树,成了富民强村的“摇钱树”。而关于红花油茶产业链延伸的文章,才刚刚起步。季宅乡党委副书记留晶磊说:“作为‘浙南油库’振兴计划中的重要一步,红花油茶农旅融合的精彩篇章值得期待。”
由于红花油茶的观赏价值与特殊功效,上海林清轩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就主动上门签约山茶花原料供应协议并挂牌原料基地;青田县农旅投公司也正在研发“直饮油”产品;借鉴欧洲咖啡加入橄榄油的经验,山茶油咖啡尝试推向市场;拟建于高山上、设计前卫时尚的“油茶咖啡屋”项目也已立项;乡村民宿迎来一拨拨考察的投资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