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政协对县教育数字化改革绩效民主评议的意见

发布时间: 2023-06-09 16:41:25     文章来源:青田
领导照片:

根据县政协常委会的部署,今年11月,县政协组织评议组对县教育数字化改革绩效进行民主评议。评议组召集相关单位召开评议会,听取县教育局工作情况汇报并座谈,发函征求有关部门和乡镇(街道)的意见建议,走访有关单位,结合日常工作,对县教育数字化改革绩效进行全面、深入的了解。评议组认为:近年来县教育以创教育“两县”和教育现代化工作推进为抓手,全面实施数字化综合评价改革,研发“青田县数字化综合评价系统”,建立“用数据说话、靠数据决策、依数据执行”的评价机制,取得了良好的工作成效。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面临巨大工作挑战。现将评议情况报告如下:

一、主要工作成效

(一)多方联动,构建高效融合的教育评价模式

一是上下协助,凝聚共建合力。县领导高度重视、专题研究、亲自推动;市大花园建设发展中心、县委改革办、县发改局、县大数据中心等部门多次进行专业指导;教育局实行每周一碰头、一月一督查工作制,不断推进应用建设,截止,目前,已召开57次专班会议。二是突破壁垒,实现数据共享通过自建应用场景,联动公安、民政、卫健等13个部门,贯通“教育魔方”“全国教师信息管理系统”等15个系统,归集学生、教师、教学等32类2.5万多项数据,累计采集1800多万条数据,实现跨层级、跨部门、跨系统数据共享;三是数字赋能提高评价效能教育局针对学生、教师、学校出台了学生学业质量绿色评价、校长职级制改革、高级教师考核、新教师培养、学校发展性评价等八项制度,形成较为完善的评价体系以开展学校发展性评价为例,参与人数从150多人减少到10人、时间从30多天减少到1天,所需档案盒从42个减少到0个,实现考核“线上”走、数据“线上”跑、结果“线上”看。

(二)一屏掌控,打造数智驱动的教育治理新格局

一是推动教育均衡发展。通过课堂教学开放共享系统,农村教师可以进行线上听课,向城里教师学习取经,不断提升自身业务水平,城里教师可以为农村学生开展线上授课,形成师资共用、资源共享、课程共研的教育均衡发展模式。县域教育水平全面提升,教育现代化监测指数提升21名,实现“四连进”。二是推进“两个”优化。通过汇集课堂教学开放共享系统应用场景的数百万数据,形成课堂教学评价,对教师课堂教学行为进行无感监督,倒逼课堂效率和教师行为规范,实现课堂优化;借用数字平台,进行作业统筹安排,掌控学生作业情况,严控学生作业量,把控学生作业质量,实现作业优化,促进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升,2022年,高考成绩再次取得重大突破,全县特控线上线人数比去年增长9.2%,预测2023年万人比可以达到省中上水平,2024年青中有望超缙中。三是共建平安校园。通过校安巡查系统,实时查看监督校园安全情况和学生文明行为,及时发现并消除安全隐患,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2022年8月起发现问题隐患158处。

(三)一览无余,创新科学有效的教师发展新模式

一是开展分层分类评价。校长、高级教师、新教师进行分层分类评价,通过课堂展示、教学共享、清廉青教等9个应用场景,对接全国教师信息管理系统、公安数据系统、中国人民银行征信系统等多跨场景13万余条数据,形成教师德、能、勤、绩、廉五维评价画像。二是凭借数据制订教师培养计划。通过“学校管理智慧眼”,可以查询到每位教师的基本信息、个人荣誉、工作经历、教学成绩和课堂教学情况等内容。通过不断逐级叠加评价,形成校级、县级教师数字评价结果和教师发展指数,为制订教师培训计划和区域教师交流提供决策辅助。三是搭建数字学习平台。通过整合各资源平台,打通之江汇等教育平台,建立教师数字学习档案,开辟教师数字学习空间深入分析教师学习行为与需求特征;开展星级教研组评比、课堂评比、学科综合素养测试等活动,借助“教师数字画像”进行考核评价。2021年,全县获评“绿谷名教师”1160人,位居全市首位。

(四)一站生成,形成全面发展的学生培养新路径

一是生成学生“五育雷达图”。常态开展智慧教学,收集上传学生课前、课中、课后过程性评价数据,构建学生德、智、体、美、劳五育数字成长画像,全方位分析周、月、学期、学年的横、纵向发展变化,立体呈现学生在校表现、活动参与、获奖荣誉等情况,目前,学生成长画像智能模块已在全县61所中小学、幼儿园普及使用,形成学生个体数字画像5万余份二是建立一源输入多元使用应用机制联动公安、民政、卫健等13单位共享省、市、县、校四级基础信息数据,搭建“智安校园”“智慧食堂”“体质健康”等21个应用模块,无感采集智慧巡课、网阅等13个应用系统数据,集成打造汇聚学习活动、运动竞赛、身心健康等信息的个人动态数据库,立足客观数据生成学生在校动态画像。截至目前,累计采集评价数据1763万余条,为家长智能推送学生成长信息10万余份。三是建立学生个人成长档案。学校结合校情,多场景、多维度自建学生评价体系,开展常态化数据采集,全面掌握学生发展状况,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反馈评价,从而建立学生个人成长档案,助力学生个性化发展。如作业在线管理场景中,通过“自主作业、拓展作业、公示作业”等环节数据,推进“作业四化”。

(五)一网通办,开创有效沟通的家校共育新局面

一是搭建家校“一对一沟通”平台针对留守儿童难题,通过家校“一对一沟通”平台,与家长全面共享学生评价数据。家长也可以反馈孩子在家阅读、体育活动、家务劳动等情况,教师根据反馈情况跟进教育,形成家校共育的闭环。二是家校协同解决问题。通过数据详细诊断自动抓取异常指标进行红色预警,智能推送教育跟进建议,学校、家长线上线下协同解决问题,形成家校共育合力。三是有力破除升学档案流转障碍。融通学生幼儿园至高中阶段成长数据,形成在校各阶段动态轨迹画像,家长可即时查询、一键下载,以“数据跑路”换“师生跑腿”。上线以来,绑定家长账号6万余个,月均访问量达4.34万人次,日最高访问量达2.75万人次。

(六)开拓进取,创立赋能教育的数字改革新成果

随着教育数字化改革的不断深入,获得省级教育试点3项(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试点、义务教育阶段作业改革实验区、教育大脑建设试点),形成了理论成果、制度成果、实践成果和地方数据技术标准共20项。其中,省级教育理论实践成果8项(在省教育领域数字化改革第29期工作动态头条刊发,“教育智慧眼”应用被列为省厅数改案例),形成教育评价制度12项,应用获得省教育厅高度评价和肯定。

二、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数字化设备还需不断完善。前期,已投入近1200万,完成了所有学校数字化评价应用和课堂教学开放共享系统的全覆盖,目前部分学校还未配齐电子班牌和门禁系统;人工智能教育设备和师资力量相对比较落后,还跟不上其他县市。

二是平台应用模块还需不断升级。平台应用模块数相对比较全面,但在模块使用方便性、易操作性和系统高效融合等方面还需不断迭代更新升级。

三是应用系统使用还需不断深入。目前,数字化综合评价系统在义务教育阶段已全面推广,深度使用,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但由于幼儿园和高中阶段的一些特殊原因,还未深入全面使用。

三、评议意见和建议

(一)压实责任,持续推进专班工作机制。进一步明确专班工作职责,统筹数字化评价改革工作,持续推进一周一碰头、一月一督查工作制;学校坚持“一把手”负责,加强力量配备,落实好本校数字化评价改革的主体责任;建立健全工作推进机制,实施项目建设表格化、清单化、项目化管理机制,实行“一个专项、一个专班、一套方案、一抓到底”,紧扣时间节点、倒排时间计划,把任务细化到周到天,把责任落实到岗到人。

(二)加大投入,实现数字化教育领域深度覆盖。再投入1500万专项资金,用于建设电子班牌、门禁和应用平台升级电子班牌做到全县班级全覆盖,所有学校完成安装门禁系统;推进建设局长、科室长、校长、班主任等角色六大工作平台应用;将数字化评价系统逐步在幼儿园、高中阶段全面推进使用,加快实现县教育领域数字化全面应用。

(三)加大宣传,营造社会关注教育的浓厚氛围。利用好青田教育和各校微信公众号、视频号等平台,广泛宣传教育数字化改革成果等系列教育重点工作;利用《青田教育》专刊,每半月刊发一期教育数字化改革信息简报,汇报任务落实情况和工作进展,吸收宣传各校典型做法和经验介绍;积极争取在更高级媒体平台宣传我县教育,努力扩大宣传覆盖面和影响力,积极营造全社会关心、关注、关怀教育的浓厚氛围。


【关闭窗口】  
主办单位:青田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青田县委员会 【网站地图】
地址:浙江省丽水市青田县鹤城中路33号 办公室电话:0578-6834213 邮政编码:323900
备案序号:浙ICP备08001658号-1 网站标识码:3311210001

浙公网安备 3311210200006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