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仁庄镇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2年工作回顾
2022年是新一届镇政府履职起始之年,也是仁庄发展迎难而进、赶超跨越的不平凡之年。一年来,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县委、县政府和镇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在镇人大的监督支持下,镇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县委提出的“八个新战略”要求,紧紧围绕“毓秀侨源、共富仁庄”战略目标,按照镇第十八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攻坚克难,奋勇争先,经济社会保持平稳健康发展。
主要做了五个方面工作:
(一)我们坚持以农业为基础,在稻田里守望,稻鱼共生血脉赓续。充分借力华侨之乡、稻鱼之乡的资源优势,擦亮“稻鱼共生”金字招牌,加速传统农业转型升级。深化与浙江大学科研合作,持续推进“稻鱼五统一”品牌化建设,探索推行稻鱼鳖共生、稻溪鱼共生的生态种养模式,全年完成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项目约135亩,新增“稻鱼共生”种养面积520亩。引进筱勤合作社、莲头悯农中药材基地、小令果蔬种植基地等规模化农业大户,增强农业产业多样性、发展统筹性、结构整体性。积极探索“华侨+企业+合作社+侨眷+低收入户”共富模式,打造集群化生产,一体化营销的“稻鱼共生共富工坊”,带动罗溪、小令“一亩田万元钱”,实现村集体增收20万元/年,通过示范、培训、讲座等形式带动镇内300余户生产,户均增收4000元/年,增收总值120万元以上,村集体经济水平明显提升。
(二)我们坚持以生态为优势,在山水间修复,城镇面貌焕然一新。常态化开展花园乡村检查,接续开展月评比,探索推行家禽散养整治,细化奖励与惩罚机制,激发各村居综合环境治理积极性,推动城镇环境焕发新光,全年累计获评县级“红榜村”3个;完成公厕环境提升,制作安装45套公厕制度牌、105块垃圾分类宣传牌;探索推行农村生活垃圾“三级桶长制”,应庄垟村获评年度省级高标准农村生活垃圾分类示范村称号;推进美丽城镇建设,聚焦重点任务、重点区域,连续75天开展大型环境整治活动,累计出动865人次,清运垃圾200余吨,整治乱堆乱放点位153处,荣获浙江省2022年度美丽城镇荣誉称号。完成全年镇村级河长巡河任务,对14位村级河长,3位镇级河长,实施镇级一个月两次,村级一个月三次的考核制度;加强环保宣传力度,制作完成《仁庄江畔,“共富”风景款款来》“五水共治”成效宣传片,并组织开展五水共治夺鼎攻坚宣传月活动;持续推进 “美丽河湖”“创国卫”等工作,加大日常河道水田巡查管理力度,水环境保护取得阶段性成效。
(三)我们坚持以项目为突破,在土地上开辟,乡村振兴接续奋进。紧盯优质项目招引,优化完善镇村项目储备库,共储备项目190个(镇级项目6个,村级项目184个)。本年度成功引进总部企业2家,预计2023年度可增加税收250万元;落地稻鱼共生产业园区、莲头村农业开发、冯垟村休闲农业旅游发展、孙山村畜牧养殖开发等四个项目合计投资额共1900万元;洽谈项目3个,预计总投资额达到15亿元;今年以华侨、稻鱼两张金名片积极争取、细心谋划、稳步推进“侨乡大花园”EOD项目,旨在完善基础配套设施,提升城镇风貌,改善人居环境,提升文旅软实力,其中“稻花鱼乡、共富侨源”田园综合体建设工程涉及总投资2.8亿元,囊括风貌改造、环境整治、路网提升及田园综合体建设的4个子项目均已完成可研编制;“古韵侨源、华侨小镇”文旅产业提升项目涉及总投资2.15亿元,其中230省道沿线风貌提升、镇区环境综合整治、环镇区美丽河湖及绿道等3个实施类子项目均已完成可研联审程序。
(四)我们坚持以民生为根本,在群众中服务,民生福祉殷实增进。动态调整低收入人群,全年新增低收入人群20人,走访调查核减174人,全年针对低收入户特色产业直补项目补助67户,共计14.9万元;特色产业帮扶购买田鱼1265斤、村集体帮扶购买鱼苗2700斤,合计共15.86万元。退役军人优抚工作高标准完成,建档立卡、发放优待证371人次。积极开展无偿献血、孕前优生检测、妇女“两癌”和高龄人群“胃癌”免费筛查工作;全镇各民生领域工作稳步加强,高标准完成农医保、浙丽保征收工作,农医保参保人数12453人,覆盖率达95.45%,浙丽保参保人数11634人,指标完成率93.63%。仁庄镇垃圾中转站进场施工,集镇道路网工程完成初设批复,全年共完工三居里爿垟至屿山、东坪至垟坑、石砻至坑头垟、五次岭古道、朱庄山古道等五个道路修建工程和冯垟保供水主体工程;扎实推进“一事一议”项目建设,其中新彭村下彭山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已完工、小令村原碾米厂修缮提升加工仓储项目即将完工。“大搬快聚富民安居”工程全面提速,超额完成县下发任务数量。石砻、莲头、雅林文化礼堂等省级民生实事项目提前完成建设任务并投入使用;全镇21个村(居)均完成15分钟文化圈建设;全年开展“月是故乡明·喜迎二十大”诗词朗诵会、侨联“轻骑兵”送文艺“大餐”进侨乡,五鱼节、“电影下乡”、“全民阅读”等文化活动237场次,其中诗歌朗诵会、侨联送文艺活动分别荣登浙江日报、人民日报海外版。开展移风易俗、文明劝导等志愿服务活动97次,参与人数近5000人,有效补足居民精神需求,推进仁庄精神文明建设,打造文明新风尚。
(五)我们坚持以稳定为前提,在社会里守护,城镇建设平安稳定。落实常态化防疫机制,落实8小时值班值守制度,在各村设立卡点,发宣传单10000余份,张贴告知书、倡议书、温馨提示宣传标识6000余张,悬挂标语100余条;落实疫苗“应接尽接”要求,60岁以上人群疫苗接种率90.29%。同时向高龄独居老人等重点人群发放防疫物资3500余份,完善农村疫情防控与健康服务“五包一”责任体系。常态化开展森林防火巡查、河长制、林长制、松材线虫病治理等工作;建立由村到镇的维稳信息畅通机制,成立镇级巡防队伍进行每周巡查;深入开展平安大巡防活动,全年累计开展专项检查21次,发动500人次参与,发现风险隐患点256处,并已全部整改;全面开展房屋安全隐患排查,共计排查登记5148户,完成10户低收入户危旧房治理,完成农村民房消防安全建档立卡统计三类人员共计223户333人,完成60周岁以上独居老人安装独立烟感报警器471户。发动多方力量高效化解矛盾,持续深化“红田鱼调解室”,将矛盾化解在萌芽阶段,发挥村居干部、老党员、调解员的工作热情,全年共调处矛盾纠纷43件;落实重点人员“领导包案”责任制,由镇领导亲自牵头,镇、村干部协同负责,强化组织领导和研究化解措施,全年办理完成信访案件129件,化解信访积案2件。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取得的成绩得之不易,是县委、县政府和镇党委坚强领导的成果,也是全镇人民不畏艰险、众志成城,心往一处想、力往一处使的成果。在此,我谨代表镇政府,向全镇人民,向人大代表,向关心支持仁庄建设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在推动仁庄建设高质量共同富裕样板乡镇,打造“侨乡风情旅游带”的过程中还存在不足:稻鱼共生产业发展基础并不扎实,劳动力欠缺、农田资源集约化程度不高,农业、旅游业和文化产业整体连贯性不强;华侨资源调动利用不够充分,侨资侨智回流受限;城乡风貌维护提升欠缺主动作为;集体增收、村民致富缺乏领雁人才;干部队伍素质提升仍需深化推进等等。
二、2023年主要工作安排
2023年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局之年,是仁庄厚积薄发,赶超跨越的关键一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落实中央、省市决策部署和县委工作要求,忠实践行“八八战略”,坚毅笃行“丽水之干”,锚定建设“四县一地”目标,为奋力打造高质量共同富裕的世界青田,高质量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青田篇章作出仁庄贡献。
为实现上述目标,必须把农村人居环境美起来,把服务群众意识挺起来,把城乡人力资源用起来,把强村富民任务担起来,将仁庄打造成乡村共同富裕示范地,农文旅融合发展的侨乡风情旅游目的地和世界青田可观可感现实图景的重要窗口。
重点抓好五方面工作:
(一)农旅融合发展,优势产业“老树抽新芽”。打造传统农业品牌化。坚决依托自然资源优势,加快推动仁庄由传统农业大镇向现代化农业强镇迈进。扎实推进应庄垟稻鱼共生种质资源生态保护园和垟坑、莲头稻鱼综合种养基地建设,夯实稻鱼共生产业根基。坚持“品牌强农”路线,以愚公农场等企业为龙头,打造仁庄稻鱼米品牌,通过农业产品标准化、品牌化、专业化,增加其附加值,强化产业带动和示范作用;推动传统农业现代化。积极构建以“生态农旅”产业为引领,多种业态融合发展的“1+3+X”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注重“互联网+”元素融入,结合新彭村“抖音宣传共富工坊”,努力将品牌农产品转化为旅游地商品,向外推广工坊产品,打响“稻鱼米”、“满田红”等品牌,引导“稻鱼共生”向“稻鱼共赢”、“稻鱼共富”转变。促进农旅融合整体化。主动把握旅游需求与农业现代化、产业化发展的“融合点”,全方位融合华侨、农耕、古村、红色等文化元素,坚持以农促旅、以旅兴农,依托本土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培育旅游产品、设计旅游路线、提升旅游品位。加快农旅消费升级,大力发展高端住宿业、特色餐饮业、康养旅游业,打造夜间经济系列品牌,唤醒“日经济”、激活“夜经济”。谋划建设旅游集散中心、星空露营基地等项目,打破仁庄“单打独斗”旧局面,实现全域旅游新业态。
(二)项目接续推进,乡村振兴“细枝结硕果”。重点项目扎实落地。精准谋划罗溪侨领故居村、下垟欧式南法村建设。加速推动五源坑花园乡村村庄环境整治、镇区交通路网提升及基础设施等工程完成初步设计,力争五源坑花园乡村外立面改造、230省道仁庄段景观节点打造、亮化及环境整治、环镇区美丽河湖及绿道、镇区环境综合整治等EOD项目开工建设;极力争取集镇道路网二期、农光互补光伏电站等项目工程完工。政策处理稳步推进。青文高速、新八源水库和县第二水厂等重点项目落地仁庄,要举全镇之力攻坚政策处理,把政策向群众传达到位,解决群众后顾之忧;要紧“钉”项目建设目标任务,千方百计破解遗留问题,以勇猛奋进之姿,跑出重点项目政策处理“加速度”。招商引资打开格局。实时跟踪,精准谋划已经有意向的水上乐园、青都乐园二期等重大项目;创新招引方式,拓宽招引路子,要用好仁庄侨元素,“以侨为桥”,借力旅居侨胞资源向世界推介仁庄好项目;坚持“两条腿走路”,既招大引强,也要集中谋划一批基础设施类小项目,丰富项目类型,优化项目结构。要对项目资源库内的项目土地资源、资金、环境承载等方面做到心中有数,更要把各种能够运用和调动的资源或优势组织起来,有针对性地、见机行事地进行组合运用,以政策集成的最大力度实现最优招引效果。
(三)生态显著提升,城乡风貌“枯树开红花”。一心巩固提升生态环境。巩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成果,加大辖区范围保洁力度,高标准完成毛山山塘、严坳头山塘综合整治、四都港水电生态化改造等工程。打好“河长制”“林长制”组合拳,全面抓好秸秆焚烧、非法采砂、松材线虫病等“绿水青山三大治理”工作,水清岸绿初见新容。一键加速建成花园乡村。进一步细化花园乡村创建专班工作制度,强化奖惩机制,探索实施花园庭院、花园田园等系列花园细胞工程,严格执行长效化机制,常态化开展督导和红黑榜晾晒,缓解乡村发展与生态宜居需求间的矛盾。一盘统筹规划村庄发展。合理布局各村功能定位,提炼莲头西班牙风情、罗溪红色爱国文化、应庄垟花样侨家、仁庄历史文化古村等特色内涵,加快推进差异化、精品化打造各村村容村貌,实现一村一韵,千方百计变美丽生态为美丽经济,实现“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相得益彰。
(四)百姓安居乐业,民生福祉“绿树渐成荫”。加强民生保障。高质量完成林山、新彭、小令、石砻、孙山等12个村保供水工程建设,切实解决吃水难问题。提前谋划部署小额保、农医保、浙丽保等工作,摸清底数,持续宣传,落实民生保险全覆盖。规范现有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管理,解决侨胞子女入学难问题。聚焦五保、低保、残疾人等特殊群体,不断提高政策兜底保障水平,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健全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机制,持续发挥社会保障功能。推动文化下乡。强化文化礼堂、新时代文明实践站、15分钟品质文化圈等阵地效能,常态化组织“红田鱼小课堂”等志愿服务,继续开展“五鱼节”,“我们的节日”,“送戏下乡”等文化活动,培育浓厚文化氛围,进一步推动中国式现代化乡村精神文明建设。创建景区乡村。充分利用媒体、标语等多种形式加强宣传,动员全镇力量参与建设美丽乡村,并借此契机乘势而上,紧紧围绕建设标准,巩固精品村、A级旅游村等创建成果,力争新增A级景区村3个,2A级景区村1个,做好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工作,全力打造具有侨乡文化风情的侨乡花园。
(五)社会平安稳定,政府效能“根深催叶茂”。多方参与化解矛盾纠纷。完善城镇矛盾纠纷化解调处中心功能,持续发挥五级网格架构和“红田鱼调解室”等服务载体功能。进一步探索矛盾纠纷调处“1+6+X”体系建设,加大对矛盾纠纷的排查和调处力度,确保矛盾纠纷“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发现得早,解决得了”;压实责任巩固安全生产。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检查活动,抓好日常消防、项目建设等重点领域隐患排查治理;加大农村宗教管理力度,确保宗教领域和谐稳定;落实好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全面提升社会舆情研判能力、应急应对能力。提能铸魂打造仁庄铁军。坚持包容审慎,鼓励担当作为,营造今日事今日毕的实干氛围。拿出敢碰硬的真功夫,干出实打实的新业绩。坚持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筑牢廉政风险“防火墙”,对违纪违法问题零容忍,坚决惩治侵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充分发挥政府法律顾问作用,严格履行重大行政决策法定程序,加强行政执法监督,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全面推进政务公开、信息公开,拓展政务公开广度与深度,自觉接受镇人大监督,高质量办好人大建议议案,更加注重办理成果转化。
各位代表!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未来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持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统领,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镇人大的监督支持下,忠实践行“八八战略”,砥砺奋进,坚毅笃行“丽水之干”,求是挺进、跨山问海,奋力谱写仁庄新时代追赶超越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