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政务公开 >政府信息公开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宣传系统 >青田县文广旅体局 >规划信息
首页
【简明问答解读】《青田县文化体育和旅游融合发展“十四五”规划》
索引号: 002652651/2023-126765 发布机构: 青田县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 发布时间: 2023-12-12 11:52:27

、编制背景

“十四五”时期是青田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绿色发展的攻坚期,全面厉行“丽水之干”担纲“丽水之赞”,忠实践行我省“八八战略”,开启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新征程的关键期。站在全新的历史节点上,青田县聚焦“重要窗口”、聚力青田实际,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多元融合文化、旅游、体育强省战略,紧紧抓住“26县旅游业跨越式高质量发展”“共同富裕”“微改造、精提升”“一带三区”等重大战略机遇,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为指引,紧扣建设“美丽青田、幸福侨乡”战略目标,大力实施“旅游+”发展战略举措,以“中国石都·世界青田”为品牌引领,确立“出国去旅游,不如来青田”的形象定位,加快建成“一江一城,两石两湖,六镇六带”全域旅游发展格局。因此,制定青田县文化体育和旅游融合发展“十四五”规划既是为认真谋划“十四五”时期青田县文化体育和旅游发展的具体举措,根据《青田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纲要目标任务分解实施方案》,结合青田县文化体育和旅游融合发展实际,制定本规划。该项工作列入2021年度全县重大决策事项清单内容,特提交县政府常务会议研究通过。

编制过程

根据《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下达“十四五”专项规划编制计划的通知》要求,20201230日通过竞争性磋商竞标方式,确定浙江水利水电学院中标单位,参与编制《青田县文化体育和旅游融合发展“十四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浙江水利水电学院在做好基础调查、信息搜集等工作基础上,加强与市文化旅游规划、青田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纲要以及国土空间、公路交通等专项规划的衔接,20218月完成《规划》(初稿)。20218月至9月,《规划》(初稿)先后发至各有关单位和网络公开平台,开展意见建议征集。根据收集到的意见建议,修改完善形成《规划》(送审稿)。930日,由发改局组织召开评审会,在采纳与会单位和专家组意见后形成《规划》(报批稿)。11月10日完成法律顾问和司法局合法性审查,并经局班子会议研究通过

  三、主要内容

《规划》(报批稿)主要内容如下:

(一)发展定位。《规划》明确“十四五”时期发展定位: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为指引,紧扣建设“美丽青田、幸福侨乡”战略目标,大力实施“旅游+”发展战略举措,以“中国石都·世界青田”为品牌引领,确立“出国去旅游,不如来青田”的形象定位,全面实施青田新时代文化工程、全域旅游规划和体育强县战略,加快打造与浙江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省,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相适应的新时代文化高地、体育强县标杆和旅游强县示范区。将青田建设成为东海岸艺术浪漫侨乡、电子竞技未来产业集聚区、中国欧陆风情旅游目的地、长三角健康养生福地和山区加快跨越式发展先行区。

(二)发展目标。《规划》提出:一是文化自信充分彰显,文化形象更加鲜明,群众文化生活丰富充实;二是继续提高全民健身普及率。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8平方米,体育产业布局更加优化,形成“一带串联,两区延展和多点集聚”的“1+2+X”的体育产业功能布局和产业结构。文化体育和旅游深度融合,文化体育和旅游业成为全县战略性支柱产业。二是谋划建设奇云智竞云谷数字产业、夜游太鹤湖、古城墙再现与文化展示等一批标志性旅游项目,新增2个4A级景区、2个国家级景区品牌,加快构建“一江一城、两石两湖、六镇六带”全域旅游发展新格局,力争旅游业收入、旅游业增加值实现倍增,旅游投资超200亿元,生态旅游实现新跨越,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和认同感,助力实现青田富民增收和共同富裕。

(三)发展布局。《规划》明确“十四五”时期发展布局:构建“一江一城,两石两湖,六镇六带”全域旅游发展格局。即沿瓯江风景线和欧陆风情县城的“一江一城”发展主线,打造石门洞、石文化旅游区和千峡湖、太鹤湖的“两石两湖”核心景区,以及千峡小镇、石雕小镇、欧洲小镇、康养小镇、稻鱼小镇、油茶小镇及瓯江山水诗路旅游带、小溪康养度假旅游带、四都港侨石风情旅游带、红色乡村旅游带、东部诗画田园旅游带、环城精品侨宿旅游带等“六镇六带”的全域旅游发展布局,突出“绿色、红色、夜色、古色”四色青田。

(四)主要任务。《规划》明确“十四五”时期重点实施以下任务:一是文化事业“品质提振”工程。包括基础设施建设、经典文化品牌打造、传统文化资源挖掘、文物保护管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城乡服务均衡化等。二是体育发展“提速增效”工程。包括推广全民健身活动、树立重要赛事品牌、谋划赛事营销、梳理竞技项目、完善体育场馆等。三是旅游产业“生态特色”工程。包括形成全域旅游格局、打响侨石金名片、扩大旅游消费投资、提升旅游供给品质、培育旅游新业态、拓展旅游消费市场、优化旅游公共服务等,推进各行业与旅游融合发展。


附件: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