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政务公开 >政府信息公开 >政府信息公开 >计划系统 >青田县统计局 >统计数据 >统计分析
首页
青田县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系列课题-青田老年人口失能现状及其对策研究
索引号: 002652715/2023-00661 发布机构: 青田县统计局 发布时间: 2023-01-18 10:15:22
原文链接:点击查看源文件
政策解读链接:点击查看政策解读

内容提要:目的  了解青田老年人口的失能规模、失能率及其人口学特征和分布现状。方法  采用青田县第七次人口普查之老年人口的长表数据资料,整理、测算出青田城镇、乡村的失能老年人口规模和失能比例,对其人口学特征及分布现状进行深入分析。结果  老年人口失能率女性高于男性,高龄老年人口失能率较高,不同性别、居住状况的老年人口失能率的总体、城乡差异较大,乡村高于城镇,农村地区、女性、高龄、独居等特殊失能老年人口群体的养老和护理工作问题突出。结论  改善物质生活条件,提高医疗卫生保健水平,增强老年人口体质,加强为老服务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人居环境,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推进乡村基层医疗服务机构建设,大力培养专业医护人员,营建医养结合的养老服务机构和康复中心,完善照顾老年人口的社会机制,关注高龄、农村地区失能老年人口的生活与社会支持现状。

词:失能老年人口;失能率;失能规模;“七普”

 

能老年人口是指生活不能自理、在日常生活中丧失活动和生活能力的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1]随着人口老龄化的进程加快,老年人口基数大,增长快,老龄化和高龄化水平迅速提高,在增龄或生命期的过程中,老年人口患病率升高,自然肌体器官逐渐衰老、生理功能、适应性和抵抗力衰退、感知觉、智能、心理老化,生命能力逐渐丧失,这些是随着时间推移自发的必然过程,由此势必造成失能老年人口规模持续增长,失能比例逐年上升,给养老和照护工作带来巨大压力。失能老年人的规模和发展趋势是把握老年人口的照料服务需求、规划未来社会养老服务发展的重要依据。[2]

因此,本文基于青田县第七次人口普查资料,利用第二部分长表老年人口数据资料,整理、计算出青田城镇、乡村的失能老年人口规模和比例,旨在了解青田失能老年人口基本情况、特征及其分布现状,为政府相关部门制定养老机构规划、失能服务资金投入计划提供最新科学依据。七普资料显示,青田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的失能率为2.35%,男性为2.26%、女性为2.45%,女性高出男性0.19%。不同性别、婚姻状况和不同性别、主要生活来源的老年人口失能情况必然存在差异,但因缺少相关方面的数据,难以进一步分析。因此本文着重分性别从年龄、城乡、居住状况差异来探讨青田老年人口的失能现状,进而提出相应对策建议。

一、失能老年人口的年龄差异

青田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数量随着年龄的增长不断减少(见表160-69岁低龄组占比达52.84%95以上超高龄组仅占比0.48%,不同年龄男女老年人口数量差距较小。但不同年龄老年人口失能率、失能规模差距较大,最高和最低失能率相差27.94,最高失能规模占比和最低失能规模占比相差19.91%;不同年龄、不同性别老年人口失能率、失能规模差距也较为明显。具体来看:

1 分年龄、性别老年人口失能规模及失能率


60岁及以上人口(人)


失能规模(人)


失能率(%

合计


合计


合计

总计

8460

4250

4210


199

96

103


2.35

2.26

2.45

60-64

2262

1114

1148


15

8

7


0.66

0.72

0.61

65-69

2208

1096

1112


14

9

5


0.63

0.82

0.45

70-74

1484

780

704


27

13

14


1.82

1.67

1.99

75-79

1009

516

493


31

18

13


3.07

3.49

2.64

80-84

813

426

387


40

19

21


4.92

4.46

5.43

85-89

490

232

258


38

15

23


7.76

6.47

8.91

90-94

153

71

82


25

13

12


16.34

18.31

14.63

95-99

34

12

22


7

0

7


20.59

0

31.82

100及以上

7

3

4


2

1

1


28.57

33.33

25.00

(一)不同年龄老年人口失能率情况

老年人口失能率总体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上升(见图1),60-64岁、65-69岁之间的老年人口失能率最低,分别只有0.66%0.6370-89岁之间老年人口失能率呈现上升趋势、但相对平缓,失能率在1.82%7.76%之间;90-94岁之间的老年人口失能率快速攀升至16.34%,百岁以上老年人口失能率高达28.57%。由此可见,年龄别失能率随年龄增长快速升高,中低龄组上升速度相对缓慢,高龄、超高龄组呈加速上升态势。分性别来看,75岁以前不同性别老年人口失能率差别不是很大,之后随着年龄的增长差别较为明显,失能率差距逐渐拉大,男性老年人口失能率时而较高、时而较低,与女性老年人口失能率交替上升,出现四个节点。超高龄组受死亡率等因素的影响,95-99岁之间男性老年人口死亡率显示为100%,失能率出现异常为0%;女性老年人口失能率则呈下降趋势,与失能率总体变化情况相反。

 

(二)不同年龄老年人口失能规模情况

全县失能人口规模在65-84岁之间呈上升趋势,之后呈下降趋势,60-79岁之间男性老年人口规模略高于女性,之后女性老年人口失能规模略高于男性(见图2)。数据分析表明,虽然低中龄组老年人口较多、比重较大,但由于失能率较低,所以实际失能的老年人口数量并不多,60-64岁、65-69岁低龄组老年人口失能规模分别仅占比7.54%7.04%。而随着失能率急速上升,在80-84岁之间失能老年人口规模达至顶峰,占比20.10%。而后尽管失能率仍继续攀升,但由于高龄老年人口数量随着年龄的增长迅速减少,所以实际失能人口数量呈下降态势,尤其是95岁及以上失能老年人口下降明显,失能规模仅占比4.52%。由此可见,年龄别老年人口失能规模呈不规则倒“V”字布局,低龄组和超高龄组失能规模占比最小,而中高龄组占比最大,高达80.9%;不同年龄、不同性别老年人口失能规模同样呈不规则倒“V”布局,中低龄组男性失能规模总体大于女性,高龄、超高龄组女性失能规模总体大于男性。


二、失能老年人口的城乡差异


无论从县域层面来看,还是从镇域层面来看,老年人口失能情况在镇村之间都存在较大差异。总体乡村失能规模、失能率(103人、2.48%)略高于城镇(96人、2.23%);分性别来看,男性老年人口失能规模、失能率城镇(49人、2.34%)略高于乡村(47人、2.18%),女性则乡村(472.12%)略高于城镇(56人、2.81%)。具体来看:

(一)城镇老年人口失能情况

青田城镇老年人口失能率为2.23%,略低于全县老年人口平均失能率(2.35%),也略低于乡村老年人口失能率(2.48%),“这与城镇老年人享有较高的物质生活条件、拥有较好的医疗卫生保障、重视健身运动有关”[3]。城镇老年人口失能规模(见表3),在89岁以前呈此起彼伏的波动态势,在90岁以后呈急剧下降趋势;城镇老年人口失能率总体呈上升趋势(见表4),在低龄、和超高龄组出现波动,尤其是95岁及以上超高龄组,由于人口数量、失能规模骤减,引起较大波动。城镇男女老年人口失能规模、失能率差距较大,总体上男性都高于女性,75-89岁之间则女性高于男性,超高龄组较为异常。


3 城镇老年人口分年龄、性别失能规模 人

年龄组

合计

60-64

9

6

3

65-69

7

5

2

70-74

15

9

6

75-79

13

5

8

80-84

15

5

10

85-89

21

8

13

90-94

14

10

4

95-99

1

0

1

100及以上

1

1

0

合计

96

49

47

4 城镇老年人口分年龄、性别失能率  %

年龄组

合计

60-64

0.73

1.04

0.46

65-69

0.62

0.91

0.34

70-74

2.05

2.47

1.63

75-79

2.59

1.99

3.20

80-84

3.78

2.44

5.21

85-89

9.01

7.41

10.40

90-94

18.42

33.33

8.70

95-99

5.88

0

10.00

100及以上

50

50

0

合计

2.23

2.34

2.12


(二)乡村老年人口失能情况

青田乡村老年人口失能率为2.48%,略高于全县老年人口平均失能率(2.35%)和城镇老年人口失能率(2.23%),“这与乡村物质生活条件较差,老年人通常继续从事体力劳动和有毒有害作业有关,也与农村医疗保障水平较低,老人因病致残,因残失能较多有关”[3]。乡村男性老年人口数量在超高龄组陡崖式降至最低(见表5),但总体基本符合不规则倒“V”布局;女性老年人口规模在中低龄组此起彼伏,而后呈下降趋势。乡村男性老年人口失能率总体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上升(见表6),在高龄组因人口数量、失能规模下降出现波动;女性老年人口失能率则在中低龄组有所波动,而后呈持续上升态势。


5 乡村老年人口分年龄、性别失能规模 人

年龄组

合计

60-64

6

2

4

65-69

7

4

3

70-74

12

4

8

75-79

18

13

5

80-84

25

14

11

85-89

17

7

10

90-94

11

3

8

95-99

6

0

6

100及以上

1

0

1

合计

103

47

56

 

 

 

 

 

6 乡村老年人口分年龄、性别失能率  %

年龄组

合计

60-64

0.58

0.37

0.79

65-69

0.65

0.73

0.56

70-74

1.59

0.96

2.37

75-79

3.54

4.91

2.06

80-84

6.01

6.33

5.64

85-89

6.61

5.65

7.52

90-94

14.29

7.32

22.22

95-99

35.29

0

50.00

100及以上

20.00

0

25.00

合计

2.48

2.18

2.81


(三)镇域老年人口失能情况

镇域之间老年人口的失能率差距较大(见表7),万阜、汤垟、油竹最高,分别为7.27%6.67%6.03%;黄垟、高市因老年人口死亡率为100%,所以失能率为0;此外失能率最低的是腊口、瓯南、阜山,分别为0.49%1%1.07%。失能率在2%以下的乡镇(街道)有12个,在4%以上的有5个,整体差距较大。从镇域尺度来看,镇村之间的失能率差距也较大,总体乡村高于城镇,有25个乡村高于城镇,其中18个乡镇失能老年人口都在乡村;镇村之间失能率差距最大的是北山、万阜、汤垟、油竹,分别相差14.42%7.27%6.67%6.13%,都在6%以上;失能率差距最小(除黄垟、高市以外)的是温溪、仁庄、腊口,分别为0.20%0.30%0.39%

7 镇域分镇、乡村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失能率 %


60岁及以上人口(人)

失能人口(人)

失能率(%


合计

乡村

合计

乡村

合计

乡村

合计

8460

4305

4155

199

96

103

2.35

2.23

2.48

鹤城

1392

1294

98

35

34

1

2.51

2.63

1.02

瓯南

698

560

138

7

4

3

1.00

0.71

2.17

油竹

531

522

9

32

32

0

6.03

6.13

0

三溪口

160

22

138

2

0

2

1.25

0

1.45

温溪

1015

867

148

12

10

2

1.18

1.15

1.35

东源

317

112

205

10

2

8

3.15

1.79

3.90

高湖

251

152

99

6

2

4

2.39

1.32

4.04

船寮

515

187

328

14

3

11

2.72

1.60

3.35

海口

247

99

148

5

0

5

2.02

0

3.38

腊口

410

133

277

2

1

1

0.49

0.75

0.36

北山

95

6

89

3

1

2

3.16

16.67

2.25

山口

226

189

37

5

3

2

2.21

1.59

5.41

仁庄

200

86

114

5

2

3

2.50

2.33

2.63

祯埠

222

76

146

4

2

2

1.80

2.63

1.37

万山

25

0

25

1

0

1

4.00

0

4.00

黄垟

67

0

67

0

0

0

0

0

0

季宅

185

0

185

4

0

4

2.16

0

2.16

高市

114

0

114

0

0

0

0

0

0

海溪

158

0

158

3

0

3

1.90

0

1.90

章村

251

0

251

6

0

6

2.39

0

2.39

祯旺

73

0

73

1

0

1

1.37

0

1.37

舒桥

214

0

214

10

0

10

4.67

0

4.67

巨浦

90

0

90

2

0

2

2.22

0

2.22

万阜

110

0

110

8

0

8

7.27

0

7.27

方山

145

0

145

3

0

3

2.07

0

2.07

汤垟

75

0

75

5

0

5

6.67

0

6.67

贵岙

54

0

54

2

0

2

3.70

0

3.70

小舟山

72

0

72

2

0

2

2.78

0

2.78

吴坑

128

0

128

5

0

5

3.91

0

3.91

仁宫

153

0

153

2

0

2

1.31

0

1.31

章旦

80

0

80

1

0

1

1.25

0

1.25

阜山

187

0

187

2

0

2

1.07

0

1.07

三、失能老年人口的居住状况差异

由表8可以看出,青田60岁以上老年人口,大部分与配偶同住,其次是独居、无保姆,再次是与配偶和子女同住,独居、有保姆以及住在养老机构的老年人口较少。不同居住状况老年人口失能情况存在较大差异,不同性别、不同居住状况老年人口的失能情况也截然不同。具体来看:

8 分性别、居住状况老年人口失能人数及失能率


60岁及以上人口(人)

失能规模(人)

失能率(%

合计

合计

合计

总计

8460

4250

4210

199

96

103

2.35

2.26

2.45

与配偶和子女同住

1105

648

457

22

15

7

1.99

2.31

1.53

与配偶同住

4428

2473

1955

53

34

19

1.20

1.37

0.97

与子女同住

779

220

559

41

17

24

5.26

7.73

4.29

独居(有保姆)

59

27

32

10

5

5

16.95

18.52

15.63

独居(无保姆)

1503

594

909

17

3

14

1.13

0.51

1.54

养老机构

78

50

28

31

12

19

39.74

24.00

67.86

其他

508

238

270

25

10

15

4.92

4.20

5.56

(一)不同居住状况老年人口失能规模情况

“七普”资料显示,与配偶同住、与子女同住、住在养老机构的失能老年人口最多,与配偶和子女同住、独居且无保姆、独居但有保姆的失能老年人口较少。尽管情况相对复杂,但不难发现这显然是根据失能情况进行选择后的结果。与配偶同住、与子女同住失能老年人口多是为方便家人照料、且不愿将老人送到养老机构的人数占比多;住在养老机构失能老年人口较多是为了获得更专业的照料、接受非传统养老模式的人数逐渐变多。而与配偶和子女同住老年人口较多,但失能人数较少,无疑是在家人照料下,失能规模控制在较低水平;独居但有保姆以及独居且无保姆老年人口占极少数,因此失能规模也很小,但值得关注的是60岁及以上独居、无保姆老年人口较高,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机能逐渐降低,该群体失能规模、失能率势必会升高。分性别来看,与配偶同住、与配偶和子女同住的男性失能老年人口多于女性,独居但有保姆的男女失能老年人口规模相当,其他类型居住状况的女性失能老年人口都高于男性。

(二)不同居住状况老年人口失能率情况

从失能率方面来看,不同居住状况的老年人口失能率差距较大。住在养老机构、独居但有保姆、与子女同住的老年人口失能率最高,分别为39.74%16.95%5.26%;独居且无保姆、与配偶同住、与配偶和子女同住老年人口失能率则分别低至1.13%1.20%1.99%;最高与最低差距较大,可以明显看出是根据失能情况进行选择后的结果。为了让失能老人获得全天候、全方位、更专业的照料,家人会偏向将老人送到养老机构,因此住在养老机构的老年人口失能率变高;而独居老人有条件聘请保姆的人数较少,聘请保姆也主要是因为生活无法自理,所以失能率也较高;与子女同住老年人口失能率高,无疑是因为老人丧偶或离异,大多子女不愿将老人送到养老机构,因此失能率较与配偶或与配偶子女同住失能率更高。不同性别老年人口失能率差距也较大,独居且无保姆、住在养老机构以及其他居住状况的女性老年人口失能率高于男性,其中住在养老机构女性老年人口失能率高出男性较多,其他类型差距较小。而男性老年人口失能率高于女性的类型基本差距较小,尤其是与配偶同住、与配偶和子女同住差距不到1%

四、主要结论与讨论

青田广大农村地区、高龄、女性等特殊老年人口群体失能率偏高,失能失智照护刚需日益凸显,而随着家庭小型化和空巢化加速,家庭照护功能不断弱化,社会养老供给压力不断加大。老年人口的失能现象是个体年龄、生理、心理差异、身体条件、社会环境等共同作用的结果,[4]应针对老年人口的失能现状特征,以及华侨回乡安居养老意愿,提出相应对策建议。

(一)掌握失能老人群体状况,建立全域动态管理数据库。“七普”资料为基础,加强失能老人群体动态管理。重点改善区域物质生活条件,提高医疗卫生保健水平,加强健康教育宣传,强化老年人口的自我保健、预防疾病意识,积极引导其加强体育锻炼,定期检查身体,降低老年人口的患病概率,增强老年人口体质,提高人均预期寿命。加强区域为老精神文化、休闲娱乐、体育服务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力度,改善老年人口居住环境条件,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氛围,提升老年人口的生存质量。加强医疗卫生资源的均衡配置,推进乡村基层医疗服务机构建设,完善医疗服务设施,提升医技水平;加强养老服务领域医护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培养医技过硬、服务技能扎实规范、有仁者之心、责任感强、服务意识到位的具有职业资格的医疗、护理人员。根据镇域经济发展情况及老年人口的经济承受能力,营建不同规模、不同服务档次的医养结合的养老服务机构和康复中心,针对失能老年人口提供生活、护理、医疗保健、娱乐等多方面的养老、医疗和生活服务需求。进一步完善照顾丧偶、未婚、病残等失能老年人口的社会机制,高龄失能老年人的身心健康状况较差,[5]农村失能老年人健康行为水平较低,[6]老年失能患者生活质量相对较低,[7]要特别关注高龄、农村地区失能老年人口的生活与社会支持现状。

(二)创新医养结合养老模式,推动新型养老模式全覆盖。针对失能老年人口城乡差距和居住状况差异,创新实行“医共体+医养”的运行方式,建立以家庭养老为主、机构养老为辅、多种形式养老服务与医疗服务深度融合发展的医养结合新型养老服务体系。以送医助养为主,医中延养、养中融医、医养协同为辅,积极推进县、乡、村三级医养结合工作布局。积极建设“医共体+数字医养”工作,建立全县数字化医养健康管理中心,为全县老人提供具有实时定位、健康监测、预警报告等服务功能的智慧平台,聚力打造数字赋能医养工作新局面。进一步加快社会资本引进,多元投入发展高端医康养服务,鼓励华侨建设优质高端的养老服务中心。具体有:“医中延养”模式,在医疗机构内开展养老服务,可依托中心城区、中心镇医疗卫生资源,发展旅居养老、休闲度假型养老、老年健康教育等新业态;“养中融医”模式,在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机构、护理院,如“仁济养护院”作为全市首家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利用完善的医疗服务,提高入住率,保障养老机构可持续发展;“医养协同”模式,不具备开设医疗机构条件的养老机构,可与所在地乡镇卫生院合作,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签订医疗合作协议,“定期+不定期”提供上门服务;“送医助养”模式,通过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等向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和家庭,为高龄、重病、失能(半失能)、失智老年人提供定期体检、上门巡诊、送药上门等医疗服务。

(三)完善养老服务补贴制度,构建普惠型养老服务体系。青田乃至整体丽水农村居民居住较为分散,且不少偏远山区交通不便。随着大量务工经商、读书求学人口离家外出,绝大多数农村只剩下留守、空巢、孤寡、独居老人,许多老人因年事增长失能、半失能的状况不断增多。养老服务补贴作为目前解决基本养老服务支付保障和社会消费引导的一项核心政策,近年来在兜住困难老年人基本养老服务底线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在普惠养老和消费引导方面相对不足。享受补贴的对象主要是低保家庭的重度失能失智人群,覆盖面较窄,目前全市范围内享受补贴的人数仅8573人。补贴标准也偏低,其中入驻机构每年补助15000元,居家服务每年6000元。受资金绩效等因素影响,资金发放时效性差,服务机构真正领到补贴往往要半年或一年以后,垫资财务成本高。针对养老服务补贴制度存在的惠及面窄总量小、服务专业性不强、引导消费不足以及资金发放不及时、服务质量监管难等问题。应从“补建设、补供方”向“补服务、补需方”转变,努力完善养老服务补贴政策,保障基本、聚焦刚需、适度普惠、引导消费,在现有基础上适度扩面提标,按老年人身体状况和经济状况两个维度设置分类补贴标准,明确基本养老服务项目清单,突出刚需保障和专业服务,支持引导普通家庭基本养老服务消费,并充分利用智慧养老平台跟进全过程服务质量监管,提高资金使用绩效,规避基层操作风险。

 

参考文献:

[1]陈习琼.中国老年人口失能现状及地区差异[J].中国老年学杂志,2022,42(05):1197-1201.

[2]张文娟,魏蒙.中国老年人的失能水平到底有多高?——多个数据来源的比较[J].人口研究,2015,39(3):34-47.

[3]潘金洪,帅友良,孙唐水,张吟鹤,薛晓华,周长青.中国老年人口失能率及失能规模分析——基于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J].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2,28(04):3-6+32.

[4]钱军程,陈育德,饶克勤.中国老年人失能流行趋势的分析与建议[J].中国卫生统计,2012,29(1):6-9.

[5]王建辉,安思琪,陈长香.高龄失能老年人身心健康状况的支持体系[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8,38(14):3496-3498.

[6]程彦如,路雪芹,陈传波,陈超然,李彦杰,王彬.农村失能老年人焦虑及抑郁情绪与健康行为的相关性[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7,37(23):5967-5969.

[7]袁泉,姚文兵.老年失能患者的生活质量及社会支持[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7,37(19):4909-4910.


附件: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