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科普丨老年人接种新冠疫苗三大误区,听疾控专家这么解读
发布时间: 2022-06-29 15:34:14    文章来源: 青田传媒 点击数:  作者:   

当前,部分社会群体对于老年人接种新冠病毒疫苗仍然存在认知误区。为此,江苏省南通市疾控中心免疫预防科科长陈杰专门做了解读。


误区一:

疫苗是药物,是药三分毒,没事别接种

正确认知:疫苗成分简单,代谢毒性低,比多数药物都安全。


疫苗的成分非常简单,很多辅料成分本身就是食品添加剂,十分安全。其作用机理是特定抗原在体内刺激免疫系统,产生特异性的免疫反应,组织代谢毒性较低。同时,疫苗在上市前需经过大量的临床研究,确保疫苗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此外,每一批疫苗在出厂前更要经过食品药品监督部门的批签发检定。因此,能够上市接种的疫苗都具有很高的安全性,甚至比很多药品都要安全。



误区二:

老年人多患有基础性疾病,不能接种疫苗


正确认知:有基础性疾病的人员,感染新冠病毒后会加重原有基础性疾病,重症风险高,更应尽快接种。


老年人患有基础性疾病,感染新冠病毒后,重症风险相对较高,这是因为新冠病毒在体内经过大量复制,通过血液循环进入到身体的各个脏器中,在组织细胞中进一步繁殖,会大量破坏组织细胞,造成脏器功能的受损。若老年人原本就有基础性疾病,原有的脏器功能就较弱,再加上新冠病毒对脏器的影响,两者叠加,更容易引发重症,甚至造成死亡。因此,有基础性疾病的老年人,经过评估处于稳定期,属于可以接种新冠病毒疫苗的人群,应当尽快接种疫苗,保护自身健康。




误区三:

老年人“不出门”,没必要接种疫苗

正确认知:老年人只是不怎么出远门,其实感染风险依然存在,比如菜场、超市、棋牌室、红白事聚餐场所等,都存在地方疫情传播的风险,亟需接种疫苗。


现代社会发展迅速,交通便利,人员流动频繁,任何地方都不是一个与病毒隔绝的地方。陈杰介绍,老年人所谓“不出门”,其实只是“不出远门”,但无论是买菜、串门还是打牌,甚至参加红白事,都存在感染风险。即使在家中不出门,家庭成员或者保姆每天都会有与他人接触的机会,就有可能把病毒带回家,可能造成老年人感染。当前老年人认为感染风险小,主要得益于国家“动态清零”的政策,在严格防控下减少了老年人的感染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