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 决 或 基本解决 | 部 分 解 决 | 在解决或列入 计 划 解 决 | 待 创 造 条件解决 |
√ |
签发人:叶根长
关于青田县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
会议第33号建议的答复
陈财雄代表:
您在县十七届人大一次会议上提出的第33号建议《关于加大支持龙舟非遗文化传承和发展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青田龙舟节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也是青田县的地方文化品牌之一,它以其浓厚的民俗和竞技特色、精美的龙舟道具和精湛的水上表演吸引着世人,今后,我们将通过以下做法,继续做好对省级非遗项目青田龙舟节的保护、传承、发展和弘扬工作。
一、规范化提升仪式感,开创新局面。为了进一步规范青田龙舟节活动流程,增强仪式感,提升文化内涵。遵循优秀传统文化在“发展中继承,在继承中发展”的原则,支持青田龙舟节以民间节庆化民俗活动为基础,提升活动品质,形成节庆文化活动品牌。邀请民俗类专家来我县为青田龙舟节进行整体提升,通过实地走访、座谈讨论等形式,了解青田龙舟节的历史渊源、发展历程、存续状态、活动流程、独特之处等,将其中的“拜香龙、画龙点睛、放香、竞技、龙舟宴、收香”等内容,串成一条线完整的活动流程线,掌控好每个环节的活动时间和节点,严格控制整个活动时间,制定整套管理制度和规范的活动流程,赋予相应的文化内涵,增强祭祀环节中敬畏无地、不忘先祖的庄严感,每个参与人员必须以演绎角色的要求完成自己所要呈现的内容,增加舟上与岸上的互动和体验,营造浓厚的节日氛围,形成高品质文化节庆活动品牌。
二、多方位宣传亮形象,串起旅游线。以青田龙舟节为契机,带动节日经济。规范流程,提升品质,保障观赏性,将青田龙舟节打造成常态化的文旅活动品牌,以此吸引流量。通过文化企业运营,以青田龙舟节常态化演绎,让游客参与到龙舟活动中进行互动、体验,吸引客流,以此带动周边民宿、农家乐、观舟台(亭)的建设和发展,不断完善旅游配套设施。在活动两岸防洪堤上加设当地传统美食、传统工艺、文创产品、咖啡、糕点等摊位,以展示、互动、体验、销售的方式增加活动内容,刺激文旅消费,让非遗品牌活动与产业做到契合无间、统筹兼顾。还需要制定合理的旅游线路,把石门洞景区、伯温古村、陈诚故居、青田龙舟节非遗主题展示馆等周边的旅游景区与瓯江上的青田龙舟节活动相结合,使之形成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组成的旅游业,加速形成全域旅游发展新格局,深化文旅融合。利用今年拍摄制作的龙舟节短视频和宣传片等素材,在新媒介进行投播,加强对外推广青田龙舟节宣传力度,吸引大量的客流,形成“非遗+旅游”“非遗+产业”发展新路径,使文旅高度融合,还能促进非遗助力乡村振兴发展,达到经济致富、精神富有的目的,为建设成为共同富裕示范区县域样板注入非遗力量。
三、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激活源动力。活态传承是非遗保护的核心特征,传承人队伍是非遗延续和传承的重要载体。“青田龙舟节”现仅有夏小君这一个省级代表性传承人,梯级队伍人才紧缺问题亟待解决。下半年,我局将逐步开展第六批县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申报工作,在此过程中,与个别传承人梯级队伍薄弱的乡镇、街道、部门及主管单位联动,进行人才摸排,将那些在保护和传承“青田龙舟节”路上孜孜以求的匠心坚守者和不断践行突破的新生中坚力量纳入到传承人队伍中来,调动年轻一代保护传承非遗的积极性,不断加强“青田龙舟节”梯级人才队伍的培养,扩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队伍,激活传承发展青田非遗“源动力”。
感谢您对青田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联系人:青田县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非遗研究保护中心 王丽联系电话:0578—6022933
青田县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
2022年 6月6日
主送:陈财雄代表。
抄送:县府办、县人大常委会代表与选任工委、船寮镇中心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