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朝忠、吴林伟等代表:
你们在县十七届人大一次会议上提出的第17号建议《关于加大我县油茶加工产业扶持的建议》、《关于加大我县油茶加工产业扶持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油茶是青田的传统产业,全县油茶林面积位居全省第一,素有“浙南油库”之美誉。近年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油茶产业发展,以振兴“浙南油库”为目标指引,切实加强规划引领,加大扶持投入,强化科技引领,进一步做好油茶产业延链、补链、强链工作,助推油茶全产业链发展。据统计,全县油茶产业发展已累计投入资金超过1亿元。目前,全县现有油茶林面积30.57万亩,其中新造良种油茶面积9.17万亩,老油茶林21.4万亩。2021年全县油茶籽产量22985吨,茶油产量5200吨,油茶产业总产值达7.26亿元。油茶产业已成为青田林业发展、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
你们提出的关于油茶产业发展的相关建议,对现状分析具体、对策建议合理,我们非常赞同和支持。下一步,我们将着力抓好油茶产业发展规划、示范基地建设、油茶精深加工、产业科技支撑、各类政策保障等,进一步推进我县油茶产业发展。
一、抓规划引领,优化产业布局
坚持把油茶作为富民特色产业,高起点、高标准做好油茶产业顶层设计,今年重点将编制好油茶产业发展规划和油茶产业振兴三年行动计划,前期已与亚林所油茶首席专家姚小华和相关规划编制老师多次进行了沟通对接,目前已起草总体框架,初步设想以“三产立业、二产突破、一产稳定”的思路,走出油茶产业发展新路子。
二、抓政策扶持,推进基地建设
一是推动油茶种植扩面提质。根据浙江省林业局“十四五”期间油茶新种和改造油料生产保供任务,进一步做精做强优质、特色的油茶资源和良种基地,对低产低效油茶林进行改造提升,完善基地基础设施建设,鼓励发展油茶林下经济,着力建设一批经济效益显著、科技支撑力强、配套设施完善、示范带动作用明显的高标准油茶基地。二是完善基地基础设施建设。积极争取省级林区道路建设资金,改善林区道路通行条件;统筹县级高效生态农业发展资金,全力支持油茶基地管理用房、堆晒场、操作道、单轨运输车等基础设施建设,有效提高油茶基地的综合生产能力。三是发展林下经济。鼓励发展油茶成林套种中药材、珍贵食用菌等,幼林间作粮油作物和油茶林下养殖等“一亩山万元钱”高效复合经营模式,有效提高林地利用率和产出率。四是强化金融支持。通过实施山茶果保底收购、引导茶农参加油茶低温保险等手段,增强茶农的抗风险能力,保障其利益,提升其种植积极性。
三、抓科技支撑,优化产业服务
一是开展科研攻关。坚持把科技作为油茶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采取“请进来、送出去”的方式,主动与省林科院、亚林所、浙江长三院等科研院所、校企加强合作交流,建立科研协作关系,推进油茶高效栽培、病虫害防治、机械设备和品牌研发等方面的产学研合作,共同解决油茶培育、加工、综合利用过程中急需解决的油茶林抚育管理技术、油茶壳综合利用技术、林下套种技术等。二是提升油茶生产机械化水平。鼓励本土企业加强油茶剥壳、茶籽烘干等机械设备研发,通过建设油茶剥壳、烘干流水线、油茶冷榨工艺生产线、化妆品油生产线等,增强油茶精深加工和高附加值产品研发,建立油茶产品质量管控体系,不断提升油茶产业发展效益。三是加强技术推广和培训。结合举办培训班、送科技下乡等活动,把种苗繁育、造林整地、防病治虫、低产低效林更新改造等实用技术传授到广大林农手上,应用到生产实践中,切实提高油茶经营管理水平,提高油茶产业发展质量效益。
四、抓品牌建设,加强市场培育
一是打响一个品牌。争取“青田山茶油”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发挥“小”地理标志品牌“大”影响力作用,让青田油茶既“有身份”又“有身价”。二是加大宣传力度。开展油茶健康文化挖掘和宣传工作,广泛宣传油茶产业和油茶产品的独特功能、综合效益及发展油茶产业的政策、技术、典型,通过组织参加“森博会”、“农博会”等,加大青田油茶品牌市场宣传,为油茶产业发展创造良好的舆论氛围。三是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依托良好的资源禀赋,深度挖掘油茶文化、油茶科普知识等内涵,突出区域特色,在章村乡打造集科普住宿、休闲游玩、文化体验为特色的油茶文化展示地,在大尖山建设集旅游观光、度假养老为一体的油茶休闲观光园区,将油茶与旅游嫁接,真正把美丽风景变身“美丽经济”,为共同富裕注入强劲动力。
感谢你们对林业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欢迎再提宝贵意见。
联系人:叶苗(县林业技术推广站)
联系电话:159*****229,6515212
青田县林业局
2022年6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