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政务公开 >政府信息公开 >政府信息公开 >计划系统 >青田县统计局 >统计数据 >统计分析
首页
人口老龄化对青田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
索引号: 002652715/2022-124531 发布机构: 统计局 发布时间: 2022-10-09 16:56:38
原文链接:点击查看源文件
政策解读链接:点击查看政策解读

一、青田县人口老龄化现状和趋势

根据青田县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全县常住人口中(含华侨人口),60岁及以上人口为95900人,占18.84%,与全省老龄化水平基本持平,比丽水市平均水平21.24%低2.4%。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0.87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占13.37%,比重上升0.33个百分点。


2010(六普)

2021(七普)

浙江省

13.89%

18.70%

丽水市

16.62%

21.24%

青田县

17.97%

18.84%

1. 60岁以上人口占比情况(常住人口)

 

 

年度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

2020

全省

17.27

17.89

18.68

19.54

20.37

21.10

21.85

22.46

22.87

23.43

丽水

15.47

15.95

16.59

17.25

17.90

18.50

19.06

19.48

19.78

20.35

青田

14.25

14.72

15.17

15.53

16.00

16.54

16.85

17.23

17.57

18.1

2. 60岁以上人口占比情况(户籍人口)

从户籍人口年龄结构来看,青田县60岁以上人口占比从2011年的14.25%上升到2020年的18.1%,老龄化程度低于丽水市平均水平,比全省平均值23.43%低5.33%。

 

总体而言,近十年,青田县大力推进华侨要素回流工程,实施工业强县、商贸兴县,吸引了一些海外年轻的华侨回乡定居创业,全县老龄化程度相对较轻,当前仍然处于轻度老龄化阶段。从发展趋势来看,未来几年,源于情感需求和我国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等原因,华侨回乡养老需求呈现加速增长,青田县老龄化程度将进入从轻度老龄化向中度老龄化过渡的状态。

二、青田县人口老龄化对经济社会的主要影响

(一)对乡村产业振兴的影响

1.农业生产主体“后继无人”。城镇化和工业化的发展,促使越来越多的农村青壮年离开农村,前往城镇地区现代产业部门就业,妇女、儿童、老人成为农村留守的主要人口构成,留守老人成为从事农业生产的主要力量,普遍呈现“村村难见年轻人”“庄稼地里草帽晃,近看全是白头翁”的景象。农业生产面临着“后继无人”的窘境。由于精壮劳动力大量转移,中老年农民年岁已高,无力耕地或进城给子女照顾孩子,没有妥善处置农地,导致隐形撂荒现象严重,必然会影响农业生产活动。

2.制约农业现代化发展农业科技的应用和推广对农业现代化有极大的推动作用。当前全县农业生产经营人员中,具有高中及以上学历的仅占4.4%,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者占65%,由于知识有限,对先进农业生产新知识、新技术的敏感度很低,对新兴产业的适应能力较弱,这会造成农业科学知识难以普及、农业新技术难以推广,农业发展后劲不足,阻碍农业现代化进程。

(二)对社会供需的影响

1.从供给端看,人口年龄结构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上个世纪50-60年代,新中国成立后的新中国实行鼓励生育的政策,第一次“婴儿潮”至此开始;同时,伴随着医疗卫生条件和生活质量不断改善,中国死亡率快速下降,中国人口快速升高。进入70-80年代后,随着“婴儿潮”中的新增人口的逐渐成长,适龄劳动人口的规模和比重也开始了上升的进程,人口红利也开始显现,对我国的经济增长起到了明显的促进作用。一方面,劳动供给提速有助于提高经济的潜在增长率和资本回报率;另一方面,随着劳动人口的不断回升,需要赡养的少儿和老人的比例相对下降,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社会负担,并有利于经济发展。人口老龄化会对劳动力供给产生影响,并降低生产总量。随着人口老龄化的逐渐升温,非劳动人口比例的增速也不断提高,就业人员增速趋于回落,人口红利逐渐消退,拖累经济增速。

2.人口老龄化对社会需求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结构上。当老年人在到达一定的年龄界限时, 结合老年人的心理、生理和家庭等因素综合来看消费需求就会与青少年、中年人口有较大区别。在医疗卫生, 保健与安全的消费上,老年人口占到其中最多的份额, 是老年人消费的主要支出方向,人口老龄化极大地促进了这一行业的蓬勃发展;在对工业产品、食品、娱乐产品的消费上, 支出明显少于青少年和中年人口;对居住交通和服务上的消费需求高于其他年龄人口;在教育和金融服务方面的消费需求较低。

(三)对社会养老功能、模式、布局的影响

人口老龄化使传统的家庭养老功能受到削弱,急需社会养老保障向更高层次迈进。我国人口寿命的延长,使高龄老人不断增多,家庭内的代际数将相应增加;伴随父母年龄的提高,子女的年龄也在相应提高,导致低龄老人供养高龄老人的局面产生,家庭供养能力会有所下降。而随着人口老龄化、高龄化发展,带病残疾、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比重日益增加,所以老龄化发展只解决经济供养是不够的,还要解决好社会照料和医疗护理问题。因此,大力培育社会化服务功能,发展以社区为中心的各项社会福利和社会服务事业,以弥补家庭养老功能的缺失,满足日益增强的社会养老需求,是人口老龄化提出的一个现实要求。

三、缓解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发展造成的不利影响的对策建议

(一)激活农业农村发展活力

1.大力实施“两进两回”行动。2012年开始,历次中央一号文件,都强调要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加大对农民实用技术的教育培训,让本土农民迅速成长起来,同时建立用才、育才、招才的长效机制, 畅通智力、技术、管理下乡通道,要从单向流动转向双向流动,让返乡、回乡、下乡的新农人成为新型职业农民,着力解决乡村人才流失问题,吸引年轻、有学识、有技术、会管理、懂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投身到广阔田地中,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保障。

2.积极向现代农业转型升级。农业现代化程度越高,对农业从业人员的素质和效率要求越高要想真正解决农民老龄化问题,必须突破农业人才匮乏的瓶颈,迫切需要培育一批高学历、高素质、有知识、懂经营、会管理的新型职业农民。引进新型农业技术,让土地耕种事半功倍,同时把产业链、价值链等现代产业组织方式引入农业,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互动。不仅要用机械化、标准化、信息化来改造传统农业,还要把目光放得更深、更远,不再局限于一次产业,初加工、精加工、销售、流通、休闲观光等一条龙生产加工,衍生出无限的增值机会。

3.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进一步创新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方式,引导土地经营权规范有序流转,积极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推动三产融合发展。农村青壮年劳动力流失加剧的趋势在短时间内很难逆转,加之目前中国绝大部分农村仍然沿袭着传统耕作方式,农业的出路还是要靠适度推行农村土地流转,发展规模经营来实现。土地分割太细碎,分散经营成本太高要满足建设现代农业的需求,至少一半以上的土地要流转出去,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让年轻人愿意留下来,有“利”可图。

(二)做强生态工业消解老龄化对经济发展的拖累

1.推动平台空间重塑,促进产业集聚集群。加大平台拓展力度。以超常规举措全面推进“五要空间”行动,深入挖潜土地资源,盘活整合闲置 低效土地,探索坡地开发利用,完善项目用地供应长效机制。推进工业园区集聚提升。抓住全省开发区(园区)整合提升和空间规划调整、平台“二次创业”契机,坚持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为基础,坚持以空间协同推动区域一体化发展、产业集群化发展,以瓯江为轴发展,在“一区十园”工业发展格局基础上,优化开发区发展格局,整合优化为东部、中部、西部三个功能片区,形成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一区三功能片区”生态工业集聚发展平台。研究吃透国家、省市政策,全力争取省支持山区 26 县加快跨越式发展“一县一策”、浙西南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等政策红利,切实把浙江省支持重大产业项目向山区转移的专项帮扶政策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建议县内成立省重大产业项目申报小组或委托专业机构专门负责,以省重大产业项目解决本县特色生态产业平台用地保障问题。

2.推进主导产业强链补链,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制定主导产业产业链提升方案,紧盯主导产业、领军企业、战略项目,面向“五大百亿新增产能”补链壮链、全方位融入长三角、全面融入温州都市区、山海协作、飞地合作等需求,精心谋划一批可推介、可对接、可转化的优质项目。实施传统产业改造提升行动,积极引导当地新材料、箱包服饰等本土产业链融入新能源电动装备产业链,引领产业链价值链提升,带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通过产业链的整合形成柔性生产综合体,进一步稳定供应链、降低空间交易成本,提升产业链韧性和抗风险能力,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和区域品牌效应。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充分发挥“1+5+6+N”的招商机制,要坚持“大招商、招大商”,围绕6大招商产业链,以链长制为抓手,以引领性、标志性意义的重大产业项目作为主攻方向,严格按照“缺什么引什么、弱什么补什么”的原则,不断优化招商项目全生命周期服务,持续创新招商模式,形成全员招商、全局招商的浓厚氛围,切实引进一批高带动、高科技、高成长、高税源、高投资强度,低能耗、低排放的大项目、好项目。

3.提升创新能力,推进“青田智造”。坚持创新引领。统筹配置优势创新资源,加大创新投入,集聚创新要素,激发创新主体活力,谋划并着力建设一批能够真正支撑全县自主研发、创新创业、转化应用和高新产业迅速发展的重大创新平台,全面增强县域创新能力。做好科技赋能。全面实施新一轮创新主体“双倍增”行动,加快推动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进一步加大科技成果转化力度,走科技创新、数字化和绿色低碳的融合聚变之路。加强人才支撑。坚持招商引资与招才引智相融互促,围绕重点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需求,全力做好国家和省级“海外引才计划”、省领军型创新创业团队、省海外工程师以及市“绿谷精英”等项目。要用好浙江人才大厦、丽水数发大厦、杭州奥克斯科创飞地等载体,高标准建设全球人才科技孵化中心、鞋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等重大科创平台,大力招引6大产业链的研发平台与专家团队,实现“引进一个人才、带来一个团队、推动一个项目、壮大一个产业”。建立“侨智库”,推进“人才地图”、“人才之家”建设,全面打造“引得进、留得住”的人才综合服务平台。

(三)加快建立普惠性社会养老服务体系

1.加强顶层设计,前瞻性谋划养老服务业发展。科学编制养老服务业发展专项规划。规划编制要从山区县和侨乡养老服务的特殊性出发,加强需求调研,制定好养老服务业发展的总体目标和阶段任务,规划好养老资源的布局、数量、规模,统筹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统一谋划已建在建拟建项目,以有效供给满足真实需求,形成具有侨乡特色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完善补助政策,加强制度保障。政府在养老服务业中主要承担托底职责,同时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服务业,让市场发挥在养老服务业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政府要积极发挥主导作用,通过一系列引导型、扶持型政策,建立健全支持养老服务业发展的政策体系,将投融资、土地、税费、人才支持等优惠政策落到实处,为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服务业降成本、增便利,构建 “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群众受益” 的养老服务发展格局。

2.坚持需求导向,重点推进侨乡特色居家养老服务。尊重老年人养老意愿、让老年人自主选择养老方式,是促进养老服务供需对接,提升养老服务质量和效率的重要保障。根据本次实地调研情况,现阶段我们应该重点发展居家养老服务。居家养老符合我国老年人对“家庭”和“服务”的双重需求,有利于老年人的身心健康,是最契合我国国情的理想养老方式。 打造侨乡特色 “三精准”居家养老服务体系。“精准”布点,托管运营。立足山区县实际,结合乡村振兴按照“集聚提升、融入城镇、特色保护、搬迁撤并”分类推进的要求,兼顾当前和预期需求,统一规划、建设城乡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进一步推进布局优化和功能完善。“精准”补贴,引导消费。建议对高龄、低收入服务对象等托底和刚需服务,加大服务补贴力度,通过养老服务需求评估,实施精准化补贴。“精准”服务,智慧养老。建议对全县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养老机构实施信息化改造,建立消费刷卡系统、台账档案信息化、数据电子化,升级建设全县智慧养老信息化和大数据平台,全面提升养老服务管理质量和效率,依托大数据分析能力,为养老服务决策、补贴、政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3.加强养老服务队伍建设,提高养老服务专业化水平充实基层养老工作力量。建议配足县民政局养老工作人员编制,设立养老科,负责指导全县社会福利事业建设、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组织、指导养老机构的行业管理和社会化养老服务、居家养老服务工作。各乡镇街道至少要配备1名养老工作专干,主要负责辖区内养老服务机构的监督管理,负责养老服务补贴对象的审核和发放等工作。养老工作专干可以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实现,工资待遇参照社保员,经费纳入财政预算。鼓励养老机构规范化发展。鼓励我县设施条件较好、服务能力较强的养老机构为生活不能自理的特困供养人员提供机构养老服务,政府可以向该类民办养老机构购买服务,将特困人员的救助供养金统一划拨给民办养老机构,并给予按护理人员与供养人员1:4的配备比例给予补助护理人员工资经费,护理人员工资补助标准参照我县行政事业单位编外人员工资标准引进养老服务专业团队。引导、鼓励高校和中职学校老年服务管理类专业毕业生从事我县养老服务工作,建议提高入职奖补标准,改善养老护理队伍人才结构,推动我县养老服务业发展。积极引进养老服务知名品牌企业参与我县养老服务机构管理运营,为老年人提供高品质、多样化、专业化的生活照料、康复护理、精神慰藉等养老服务。


附件: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