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务公开 >政府信息公开 >政府信息公开 >县政府信息公开 >规划计划 >发展规划
首页
着力培育特色产业 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索引号: 331121000000/2008-106862 发布机构: 青田 发布时间: 2021-09-03 16:26:50

文号:

原文链接:点击查看源文件
政策解读链接:点击查看政策解读
  立足本地条件,以市场为导向,大力发展杨梅、油茶、稻田养鱼等特色产业;依靠产业基础和科技进步,发挥华侨华商网络优势,做大做强特色制造业;实施“华侨要素回流”工程,培育壮大具有侨乡特色的现代服务业。突出三次产业互动发展,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走出一条具有侨乡特色的产业发展之路。
 一、大力发展高效生态农业
   ——推进生产区域化。坚持因地制宜、分类引导的原则,构筑梯次分明、结构合理、特色突出的农业生产区域化布局,不断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平原和低山区稳定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同时积极发展城郊型农业和休闲观光农业。认真落实特色产业发展规划,大力发展东部地区的杨梅,西北部的油茶等特色农业,加大油茶抚育力度,加快柑桔品种改良。做大做强以仁庄、方山为重点的稻田养鱼产业,加强章旦、小舟山等地的田鱼原种繁育基地建设。

  
  ——推进生产科技化。深化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开展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并通过技术承包、入股、转让和合作兴办农业科技园等形式,加快成果转化;大力引进新品种、新技术,建立良种繁育综合基地,健全良种繁育推广体系,开发高附加值的特色产品;加快杨梅保鲜储运技术研发;全面实施“农民信箱”工程,健全农业信息服务网络。

  
  ——推进生产标准化。充分发挥生态优势,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产品基地,推广标准化生产,着力创建绿色品牌,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知名度和综合竞争力。实施“肥药减量增效”、“沃土工程”,严格控制和有效解决化肥、农药、畜禽养殖等农业面源污染,维护农业生产和生态安全。健全农产品安全检测体系,切实做好农产品安全监测工作,保障农产品食用安全。

  ——推进生产市场化。引导组织农业专业合作社和行业协会,探索和完善互利合作机制,提高农民应对市场风险能力。依托区位和资源优势,加快县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建设,建立农村资金、农村科技和劳动力要素市场。着力抓好农产品深加工和精包装,把农业产业链延伸到加工环节、流通环节。积极发展杨梅、稻田养鱼、油茶等特色农产品生产、加工、包装龙头企业。到2010年,培育产值超千万元农业龙头企业8家。
  二、做大做强特色制造业
   立足现有产业基础,以金丽衢和温台产业带为依托,加快承接发达地区产业转移,加快科技进步,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做大做强特色制造业。到2010年,工业总产值达到200亿元左右,培育超亿元企业20家。

  
  ——巩固发展优势产业。冶金、鞋革产业是我县的优势产业。“十一五”期间,引导企业鞋革企业在扩大规模的同时,重点是提高产品质量,优化产品结构,创造品牌效应,巩固和扩大市场份额,着力把我县打造成国内重要的鞋革业基地。冶金产业今后的发展重点是引进相关配套协作企业,推动产业向两端发展,丰富产品品种,完善产品体系,争取形成比较完整的产业链。

  ——改造提升传统产业。采用先进适用技术对电气控制设备、环保设备、五金制品、阀门、电子仪表制造等传统产业进行改造、嫁接、提升,加快新型机械电器产品开发步伐。加快信息技术在产品设计、生产、销售、管理等环节的应用,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抓好石雕产品、花岗岩城市雕塑加工园区建设,进一步提高产品制作水平,争取成为全国印石文化中心和城市雕塑类工艺品中心。

  ——积极培育新兴产业。加快承接温台产业转移,积极打造温台地区低压电器、轻工产品制造基地。充分发挥我县华侨贸易出口的强大优势,努力培育和做大鞋类、服装、袜子、被套、眼镜等外贸出口产品制造业,争取成为省内重要的出口产品加工基地。

  ——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加快高新技术产品的开发研究,积极推广新成果、新技术、新工艺在各领域的应用,争取“十一五”期末,高技术产业占比达到5%以上。加快矿山通风控制系统、PTA成套专用螺旋离心机等高技术项目建设,并形成产业化发展。

  ——强化园区平台建设。结合城乡一体化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通过挖潜、农保区调整、河漫滩开发、造地等措施,增加工业用地储备,拓展工业发展空间。按照工业西进的要求,做好沿江工业区规划,推动经济开发区扩容。完成青田经济开发区和田步垟区块开发,加快温溪驮滩区块开发,推进中部区块、海口区块、西部区块开发。加强园区道路网、防洪堤等基础设施和小企业创业基地建设。创新工业用地新路子,留足空间发展大企业,合理安排产业工人生活、娱乐用地。引进关联度大、集聚度高的大企业和龙头企业,以及相互配套的协作型企业,不断提高园区投资密度和产出水平。

  三、加快发展服务业
  构筑以旅游业为龙头、华侨为主体、侨资为纽带、休闲服务为主线的具有侨乡特色的现代服务业体系,不断提高我我县服务业规模和发展水平。

  
  ——旅游业。做大做强旅游业,把旅游业培育成为服务业的龙头行业,使旅游业成为我县新的经济增长点。修编《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完善瓯江流域、滩坑库区旅游规划。树立大旅游理念,重视区域合作,协同丽水、温州、缙云、景宁、乐清、永嘉等“二市五县”,联手打造浙西南奇山秀水生态黄金旅游线路。加大对旅游业的投入,整合旅游资源,完善旅游配套设施建设,加快“一江一湖两石六线”【注】山水生态旅游基地建设;充分发挥我县自然环境优势和石雕之乡、华侨之乡、名人之乡的人文优势,推出生态游、休闲度假游、侨乡风情游、石雕文化游、农家乐和红色旅游等项目,使我县成为浙南著名的休闲度假旅游胜地。建立多元化、多层次的融资渠道,出台优惠政策,鼓励华侨资本、民间资金进入旅游业,开发建设泉山旅游休闲区、石门洞二三期景区、方山全球农业遗产稻鱼共生系统保护区等一批具有浓郁侨乡特色的旅游景区(点),建成正达开元大酒店。利用华侨和稻鱼共生系统全球农业遗产保护项目,加大宣传促销力度,打响“休闲度假·侨乡青田”旅游品牌,吸引华侨华人和“长三角”地区游客到青田旅游度假,吸引国内外知名宾馆、饭店管理集团进入我县旅游业。

  ——商贸物流业。积极发展现代物流业,加快物流设施、物流信息、物流配送平台建设,培育商贸物流龙头企业。大力发展购物中心、超市、连锁店、专卖店等多种业态,努力构筑多层次零售商业网络体系。积极培育水南农副产品交易、山口石雕等专业市场。针对青田华侨群体的消费需求,把鹤城滨江区块打造成为具有欧洲风情,集购物、休闲、娱乐于一体的中心商务区。

  ——房地产业。加强政府管理和引导,调整房地产供给结构,规范建筑业与房地产市场秩序,促进住宅与房地产业持续健康发展。以鹤城为依托,加快房地产业向山口、温溪等地延伸;加强土地市场调控力度,每年保持适度的土地供应量,加快已出让地块的建设进度,满足不同群体的住房需求。重点发展普通居民住宅,加快经济适用房、安居房、廉租房建设,切实解决低收入群体住房困难问题。依托山水、生态环境,适度开发一批面向华侨和高收入群体的精品景观房。健全和规范住房交易体系,激活二手房交易市场。

  ----金融业。引导和鼓励金融企业开展各种形式的金融创新,不断丰富金融服务产品,完善金融服务功能。引导民间资本流向有产品、有市场、有效益的行业或产业。充分发挥我县民间资本雄厚的优势,在条件成熟时,创建为中小企业融资服务的贷款公司。

  ——社区和中介服务业。大力发展物业管理、家政服务等社区服务业,引导组建各种类型的专业化或连锁的家政服务公司和社区机构,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培育和发展出国、度假、外贸相关的涉外中介服务业,继续发展会计、律师、公证、广告、资产评估等各类社会中介服务业。
  一江一湖两石六线:一江即瓯江,一湖即滩坑电站,两石即石门洞和石雕,六线即滩坑景区、陈诚故居——石门洞景区、章旦生态示范区——阜山——百丈祭——大奕坑、章旦生态示范区——阜山——仁庄——山口石雕城——方山田鱼村、高湖九门寨——金坑电站——东源(周恩来题词纪念碑、章乃器故居)——万山革命遗址、温溪古榕树——小石门等六条旅游线路。

附件: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