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全县中小学54所,在校生53299人,专职教师3770人,其中专职艺术类教师261人。为深入实施素质教育,改进美育教学,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全县学校全面开展艺术教育工作,进一步突显学校艺术特色,促进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范化、长效化发展,提高学校整体办学水平。现将我县艺术教育工作报告如下: 一、艺术课程。按照国家要求,开齐开足上好音乐、美术等艺术课程。利用当地教育资源,开发具有地域特色的艺术课程,今年开发艺术类校本教材10项,不断推进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 二、艺术活动。面向全体学生组织开展艺术活动,因地制宜建立学生艺术社团或兴趣小组,保证每周有固定的艺术活动时间,组织合唱节、书画展览和艺术节等活动。充分利用学校校歌、广播、电视、网络以及校园、教室、走廊、宣传栏、活动场所等,营造格调高雅、富有美感、充满朝气的校园文化艺术环境。学校各开展3次音乐类与美术类艺术活动,各校组织学生艺术社团如合唱、民乐、管乐、交响乐、舞蹈、戏剧、戏曲、美术、书法等,艺术活动学生参与面广。举办了“芝田•文艺”和“芝田•秋意”全县中小学生音乐舞蹈、书画系列比赛。 三、艺术教师。在学校核定的编制总额内,按照国家课程方案规定的课时数和学校班级数配备艺术教师,满足艺术教育基本需求,加强教师培训,提高队伍素质。艺术教师总数261人,其中音乐128人、美术129人、其他艺术类4人;艺术教师平均周课时在12课时左右;艺术教师缺额数14人;艺术教师参加县级以上培训人数近300人。优先引进艺术类教师,逐步配齐配足体艺教师,不断优化体艺教师师资。加大艺术教师的培训力度。举办中小学青年艺术教师专业基本功比赛和中小学艺术教师课堂教学基本功比赛,为艺术类教师搭建展示才华的平台。开展学科培训活动、“精准教学”教研活动,促进老师成长,教师在省级以上艺术类获奖10人次。 四、条件保障。各学校设置艺术专用教室和艺术活动室,并按照国家标准配备艺术课程教学和艺术活动器材。艺术专用教室/活动室:156个,其中音乐72个、美术74个、其他10个。重视对艺术教育经费的投入,以创教育基本现代化县为契机,新添置了器材设备,为特色建设提供了物质保障。根据体艺“2+1项目”需要,学校安排一定比例的经费专项用于组织开展体艺教育活动,努力改善体育锻炼和艺术教育活动的场地、器材配备,充分挖掘社会资源,设法拓展学生体育、艺术活动空间。 五、特色发展。发挥本县艺术教育资源优势、依托本地民族民间优秀传统文化艺术资源,形成学校艺术教育发展特色。充分利用社会艺术教育资源,利用当地文化艺术场地资源开展艺术教学、实践活动和校园文化建设,学校与社会艺术团体及社区建立合作关系。认真组织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积极开展戏曲进校园活动,大力宣传和总结参与实验学校的先进典型和成功经验。 在丽水市弘扬践行“浙西南革命精神”暨第十届“绿谷之春文艺”比赛中,全县5个节目获一等奖、6个节目获二等奖、12个节目获三等奖,江南实验学校和伯温中学获优秀组织奖。 在浙江省中小学生艺术节中,荣获音乐类一等奖2个:江南实验学校选送的《窦娥冤 斩娥》、伯温中学选送的《回十八》;美术作品类一等奖5个:县职业技术学校选送的《厉家豪篆刻》、县实验小学选送的《蝴蝶的秘密》《青田糖糕》、温溪高中选送的《中国梦》、江南实验学校选送的《小人国》;3件作品获二等奖、7件作品获三等奖。 六、开展学生艺术素质测评。本学年学生艺术素质测评的覆盖面占学校学生总数比例100%,合格率达96%左右。开展了体育运动技能和艺术特长达标测评活动,覆盖全县义务教育学校,各校认真组织了测评活动,艺术特长达标率为83.2%,远超过达标要求的7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