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全县中小学54所,在校学生53299人,班级1367个。其中,小学34所,在校生28073人,初中14所(含九年一贯制),在校生14855人,高中6所,在校生10326人。专职体育老师219人、体育兼职老师74人。全县学校体育工作以《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国家学校体育卫生条件试行标准》和体育课程标准为指导,结合各校实际情况,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教育教学、教研活动和校园体育比赛活动,强化学校体育课和课外锻炼,推进体育课程改革,促进青少年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现将一年来的工作报告如下。 一、健全制度,加强管理 全县把体育工作纳入工作计划,做到专项管理,专人负责,认真组织实施体育工作,规范体育工作。严格执行课程计划,做到教师、教材、课时三落实,按照规定课时开齐开足开好体育课。建立了每天体育活动一小时制度,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落实了一小时课外活动、坚持开展“两操”和大课间活动。学校建立校园意外伤害事故的应急管理机制,制定和实施体育安全管理工作方案,明确责任人,落实责任。同时加强学生体育健康与安全教育,保障学生人身安全。 二、加大投入,改善条件 以创教育基本现代化县为契机,安排专项资金,为学校添置各种体育器械;加强塑胶运动场地建设和设备设施维护,及时增添损耗性的器械,学校的体育场地、器材、设备设施达到标准。今年全县学校体育场地经费支出274.58万元,体育器材经费支出181.48万元,体育工作经费支出100.53万元,各项费用较往年有明显增长。 三、认真落实体艺工作任务,取得体育优异成绩 一是认真开展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建立公布测试结果制度。学校每年进行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并在校内公布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总体结果,测试数据及时上传教育部。教育局以全县初中、小学学校为单位,建立学生体质状况监测和公布制度,重点向社会公布初三、初一(以生源小学为单位)和小学六年级学生的体质状况。二是结合体艺达标活动和学生体质健康测评,落实学校开展训练,提高学生体质体能。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体育比赛项目与往年相比,有所减少。举办了学生足球赛、篮球赛、排球赛,开展了全县学校大课间活动评比,有效促进了学生在校的体育活动。举办了“芝田春色•文艺”“芝田秋意•美术”系列评比活动,学生参与面广,有效提高了学生艺术欣赏水平。今年新增全国足球特色学校2所:青田二中、城西小学,新增全国足球特色幼儿园1所:仁庄镇小学附属幼儿园,新增省级足球特色学校3所、省级足球特色幼儿园2所。荣获ZSBL浙江省中小学生篮球联赛后备人才暨浙江省第六届小学生篮球邀请赛小学女子组二等奖,高市乡校获2020年全国青少年国防体育冰雪(山地户外)大赛团体总分第三名,山口镇中学女篮荣获ZSBL浙江省第十三届中学生篮球联赛第四名、凯迪拉克2020-2021中国初中篮球联赛(浙江赛区)第三名。 四、积极开展体育教研,促进体育教师快速成长 疫情之初,县教研室就发布了《2020年青田县中小学生居家锻炼建议》,指导学生进行科学地居家锻炼;2月17-28日向全县中小学学生推送了24节网络课,推送了90节网络体育与健康课,同时初中、高中体育教师进行直播或选择个性化资源进行线上教学活动,实现了居家锻炼过程的全覆盖。指导全县体育老师充分运用信息技术进行跨时空的教学活动,其中95.6%老师使用钉钉软件,24%老师用了微信平台;74%老师推送空中课堂内容,46%老师进行了钉钉直播形式,40%老师自己找适合自己学生的资源进行线上推送;50%老师进行了实时线上答疑,80%老师课后进行了作业反馈;全县体育老师进行了一次线上教学研讨活动,48%老师每周进行组里教研活动,23%老师每两周进行组内教研活动。今年按要求参加培训老师300多人次,荣获县级以上荣誉的老师140多人。 五、主要问题和改进措施 主要问题:体育教育学校层面落实不够,重智育轻体育现象仍然存在;学校的学练赛一体校本课程建设不完善,推进慢;教师专业素养整体水平不高;一些中小学校特别是城区学校,缺少课外活动场所。 改进措施:一是加大校本课程建设,在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挖掘优势资源,不断提高课程质量,指导提升全县中小学体育教学教研水平。二是继续加大投入,改善条件,努力解决体育场馆和有关器材、课外体育活动场所不足等问题,改善学校体育教育工作条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