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田县2020年度市场主体登记分析报告
2020年,面对来势汹汹的疫情,青田县市场主体发展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青田县认真落实国家、省、市扶持市场主体发展及复工复产的政策措施,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一切工作的总抓手,多举措助力企业开办、复产,为县域经济复苏注入动力。
一、市场主体登记总体概况
截至2020年12月28日,青田县共有各类市场主体36877户,其中,内资企业482户,占比1.31%;私营企业6340户,占比17.19%;个体工商户28937户,占比78.47%;农民专业合作社1208户,占比2.88%;外资企业58户,占比0.16%。
市场主体类型存量对照表
市场主体类型 | 本期末实有户数 | 2019年末户数 | 同比增长(%) |
内资企业 | 482 | 442 | 9.05 |
私营企业 | 6340 | 5912 | 7.24 |
个体工商户 | 28937 | 26131 | 10.74 |
农民专业合作社 | 1208 | 1208 | 0 |
外资企业 | 58 | 50 | 16 |
合计 | 36877 | 33693 | 9.45 |
二、2020年发展情况
(一)市场主体新设情况:截至2020年12月28日,全县新登记注册各类市场主体6677户,其中,内资企业57户,私营企业1098户,个体工商户5467户,农民专业合作社47户,外资企业8户。
市场主体新设立数量对比表
市场主体类型 | 本期末实有户数 | 2019年末户数 | 同比增长(%) |
内资企业 | 57 | 46 | 23.91 |
私营企业 | 1098 | 1018 | 7.86 |
个体工商户 | 5467 | 3718 | 47.04 |
农民专业合作社 | 47 | 58 | -18.97 |
外资企业 | 8 | 4 | 100 |
合计 | 6677 | 4840 | 37.84 |
(二)市场主体变更情况:截至2020年12月28日,全县企业、个体户变更数达2605家,变更登记事项达5812项,较上年有所放缓。其中,企业变更1313家,变更事项3227项;个体变更1292家,变更事项2585项。从变更类型上看,企业变更最频繁的为经营范围,其次为住所,再次分别为股东、名称及法定代表人;个体变更类型主要是经营范围的变更。
(三)市场主体退出情况:截至2020年12月28日,全县注销各类市场主体3792户,其中,内资企业30户,私营企业452户,农民专业合作社73户,个体工商户3228户,外资企业9户。
市场主体新注销数量对比表
市场主体类型 | 本期末实有户数 | 2019年末户数 | 同比增长(%) |
内资企业 | 30 | 26 | 15.38 |
私营企业 | 452 | 435 | 3.91 |
个体工商户 | 3228 | 3625 | -10.95 |
农民专业合作社 | 73 | 112 | -34.82 |
外资企业 | 9 | 4 | 125 |
合计 | 3792 | 4202 | 9.75 |
三、市场主体登记特点
(一)新设市场主体量先降后升。
2020年春节前后,受疫情影响,除部分民生类行业外,绝大多是市场主体无法正常营业,大众创业受挫,各类市场主体增量迎来低谷。得益于抗疫工作的迅速落实部署,该县疫情发展态势逐步趋稳,各类市场主体逐渐复苏活力,新设市场主体数量于4月份达到高峰值。
再加上商事登记制度改革的持续深化,已经疫情期间纾困帮扶属地责任的有效落实,5月以后,新登记市场主体量虽有小幅回落,但保持了高位稳定增长的良好态势。相较于2019年,全县市场主体增速同比增长37.84%。
2020年市场主体每月新设数量
月份 | 一月 | 二月 | 三月 | 四月 | 五月 | 六月 |
新设数量 | 353 | 187 | 702 | 839 | 542 | 532 |
月份 | 七月 | 八月 | 九月 | 十月 | 十一月 | 十二月 |
新设数量 | 652 | 543 | 690 | 524 | 609 | 535 |
(二)新旧动能加速转化。
2020年度,全县第一、二、三产新登记户数依次为635家、564家和5478家,分别较2019年增长了59.15%、24.5%和37.36%,呈现出一产迅速上升、二产所放缓、三产稳中有升的行业分布特点。从市场主体新登记总量来看,2020年三产远超一、二产总和,三产中占比高达83.66%的新增量均为个体工商户。可见,经济服务类的第三产业已成为该县经济增长的新动力,县域经济正逐步向以第二产业为支撑、以第三产业为主导的现代产业体系迈进。
从具体行业来看,新登记市场主体中,租赁和商业服务业增速较快,同比增长91.86%,其中,侨贸服务业因疫情期间华侨热钱融入而增长103.35%;批发和零售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教育业稳步增长,同比增长率分别为35.35%、38.74%、55.56%;旅游住宿等相关行业在大环境影响下遭遇寒冬,同比减少14.02%。
四、主要问题
(一)产业层次低,创新发展动能不足。2020年,该县各类市场主体虽然保持了较快增长,但与全省先进地区相比,无论在发展数量还是发展规模方面仍存有较大差距。特别是制造业中小企业,多为温州梯度转移的企业,普通存在规模小、整体投入少、经营分散、管理混乱等问题,组织化、规范化、集约化程度不高,难以发挥规模经济效应和辐射效应,部分市场主体生存周期短,淘汰率较高。
(二)实际经营率低,退出机制不畅。随着商事登记制度改革、“最多跑一次”改革的不断深化,准入门槛不断降低,登记便利化水平显著提升,导致市场主体增量呈井喷式增长。但与此同时,受市场主体法律与诚信意识淡薄、现行市场退出机制尚不健全等客观原因影响,领取营业执照后不经营、不年报的“僵尸户”、“空挂户”日益增多,不仅占用了大量行政资源,还导致市场主体信息失真,为政府决策带来负面影响。
五、促发展建议
(一)建章立制,窗口服务再规范。进一步推进政务服务规范化窗口建设,完善办事大厅硬件设施和服务设施,明确需提交材料的名称、依据、格式、份数、签名签章等方面的规范要求,强化窗口工作人员的法律意识和制度意识。通过定期培训、明察暗访等形式,着力改善窗口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和工作作风,破解企业办事过程中的难点、堵点问题,进一步优化经营发展环境。
(二)部门联动,推动审批再提速。积极增进市场监管、公安、税务、银行等相关部门的对接协作,实现涉企数据的归集交互和实时共享,推动企业开办时间再压缩。同时,优化、精简办事流程,协同多部门推行窗口“集成服务”,通过“一窗受理、并行办理”、即来即办、容缺登记、全面不见面代办等举措,不断提升群众办事的便捷度和获得感。
(三)定向帮扶,小微成长再发速。结合政策咨询、走访调研等形式,为小微企业发展提供帮扶指导,着力帮助小微企业解决发展中面临的问题,如引导通过股权出资、股权出质登记解决融资难题。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发展理念,活用注册资本认缴、“先照后证”、住所申报制等改革红利,支持生态旅游、电子商务等绿色产业发展,助力优化区域产业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