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镇东源小学建于1938年,校内留存周恩来亲笔题词“中华民族新希望”,具有较大的爱国主义教育意义,也是独有的红色旅游资源,由于年久失修纪念厅已经成为危房,屋顶、房梁和墙都存在严重损坏,急需进行抢修。
1937年,在国民党军中任职的赵志垚(民国中将,青田高湖东山人,迁居东源)把给准备给母亲办六十寿宴的款项和平时的积蓄捐出,委托朱哲卿老师在东源建房三幢,计20余间,开始创办东源小学。1938年2月1日正式开学,首期学生180名。
一、历史文物价值
1.见证国共合作抗战历史。东源小学创办之际,正式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之时,国共再度合作。1938年初,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设立具有联合抗战性质的政治部,由国民党将领陈诚(青田人)出任主任,中共领导人周恩来和第三党重要人物黄琪翔分别担任副主任。赵志垚出任政治部总务厅长。有这样的政治氛围和政治机构,使得赵志垚有机会邀请国共名人周恩来、朱德、董必武、郭沫若、林森、陈果夫、陈立夫、于右任、吴稚晖为东源小学题词。
2.记录与伟人的渊源关系。当年题词的墨宝大部分已毁,只有最重要的周恩来的题词:“中华民族新希望”的手迹存世。据初步了解,东源小学可能是有周恩来题词的唯一一所小学。周恩来的题词激励着一代代的东源学校师生。抗日战争期间,东源学校先后有6名教师、4名学生投笔从戎,奔赴抗日前线。1956年,学校将周总理题词原稿送交浙江省图书博物馆陈列,现存浙江省档案馆。1978年,中共青田县委在东源镇东源村为周恩来题词建碑纪念。
3.见证当年国共领导人抗战必胜的信心。1938年左右,抗日战争处于战略防御阶段,日本进攻得势,中国全面被动,但国共高层人士还气定神闲为一所偏僻山区的小学题词,可见他们对抗战的前途充满信心。而且有如此之多的名人题词,本身就是一件文化胜事。
二、现状与保护困局
原建校舍现保存于东源小学校园之内,其中有一幢被辟为“周恩来题词纪念厅”。由于建筑为土木结构,历经80多年的风雨,已成危房。
据了解,东源镇、教育局、地方乡贤和社会各界对东源小学旧校舍的保护非常重视。2019年,在东源镇党委、政府牵头下,相关单位人员经过论证,确定以东源小学作为修缮保护项目的业主,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对旧校舍进行整修,保留纪念厅,利用空间布置乡贤馆等内容。并从财政拨付和乡贤捐款等渠道,筹集资金120万元。在做前期准备工作时有关部门了解到,旧校舍属于D级危房,按照城建相关规定D级危房只能拆除不能维修。故致使该工程不能立项目投标,原计划由财政提供的资金已经被教育局收回。
三、建议
普通建筑如属于D级危房只能拆除不能维修。但是东源小学旧校舍内的周恩来题词纪念厅为青田县不可移动文物(2011年青政发〔 2011 〕113 号 公布),因此东源小学旧校舍修缮项目可以走文物修缮途径,可不受房屋危旧程度限制。为此建议青田县政府加大重视,相关部门通过修复文物“周恩来题词纪念厅”的途径,筹资立项,把具有历史文物价值的东源小学旧校舍尽快修缮保护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