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振波
楹联释义:此联教育子孙必须继承祖先的优良传统和践行两条正路:即克勤克俭,惟读惟耕。这是李氏,也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物质和精神密码。
这一联为马岙李氏第七世孙、邑痒生景奎公(1856~1928),于光绪三十一年(1905)《李氏宗谱》重修时题撰。“克勤克俭”、“惟读惟耕”是李氏家规的核心内容,这幅楹联是勤俭、耕读家规的艺术概括。家规第七条“重勤耕。耕耘收获,衣食所需,父母妻儿所属,必依时及候,披星戴月,早出晚归。”家训第十条:“重勤读。读书是无价之宝,果能坚志勤读,定发科名,所以不论贫富,择其子弟之俊秀者,礼敬师友,以养德性,涵育薰陶,自然上达。纵万一不遂,虽不甚智,亦不甚愚,一切悖戾之事,庶几可免。”同时也体现了祖辈朴素的辩证思想。勤是开源,源开而源远;俭是节流,流节而流长。读以耕为基础,耕以读为指导,以耕助读,以读促耕,相辅相成,有机统一。
这幅楹联也是马岙李氏发展规迹的回眸。清顺治年间(1644-1661),马岙李氏始祖守德公自闽来青,关山难越;搬迁之始,孤苦零丁;溯其由来,撮土全无,艰苦备尝。正是:“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天涯逆旅,谁悲失路之人?”守德公三十六岁才娶十六岁的王氏为妻,育有四子,终因劳累过分,四十九岁便于世长逝——而且是死在东江平山(今属海口镇平山村)的灰寮中,是当地群众以稻草裹尸草草安厝的。可怜所遗孤儿寡母,除去勤俭度日,还有何生路?谱赞先祖“勤则先日而作,后日而息,青笠绿簑,锄雨犁云;俭则精打细算,节衣缩食。”这是实情。天道酬勤。至第四世永昌公(1739~1831),已稍有储积,家声渐振。于第五世锡富、锡栋、锡福诸公,家声益振,已是田园广进,置业半海溪了。于是合族开始“延师讲学”,开启了“重勤读”的先河。《宗谱》盛赞好学者“鸡窗奋起,课耕萤案”而终致学业有成者:锡栋公“名登国学”,第六世继纲公“名列增广”,第七世景青公进升贡生,胞弟景山登榜贡元,宗祠前立有旗杆。此后每代学业有成者益多,李氏也成为乡野间的名门望族。
随着孙支繁衍,人口递增,建房筑室成为繁重任务,所幸各房子孙都有一定的经济实力,至清朝末年,先后建成占地面积1200多平方米的四合院六幢。四合院屋后有花坛果园,旁边有泥墙围成的大菜园;门前各有农田数亩,秋收时节辟作晒谷场,晒晾十分方便。整个马岙村阡陌纵横,屋舍俨然;往来“黄发垂髫,怡然自乐”。夏夜天热,常聚门口消暑纳凉,大人谈天说地,小孩嬉戏迷藏;稻田蛙鼓阵阵,族众笑语声声。谈笑中消去一天的辛劳疲惫,盘算着来日的勤耕活计。难以忘怀的田园风光!不过,那种乐趣只是在封建社会里,李氏祖先通过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艰辛劳动,求得自给自足,生活略显安定而己,是决不能和今天的小康幸福生活同日而语的。
今天,这幅楹联仍然有不可忽略的现实意义。同时李氏第四次修谱时还注入以下新的内涵。先说“克勤克俭”。记得有首歌词:“樱桃好吃树难栽,不下苦功花不开;幸福不会从天降,社会主义等不来。”“只要汗水勤灌溉,幸福的花儿遍地开”。看来过上小康生活的今天,勤劳的传统只有继承的义务,没有丢弃的权利。“俭”也一样,在过好生活的同时,还应想想一钱一物皆来之不易,也只能继承祖先节俭的美德,而不能养成浪费的恶习。再说“惟读惟耕”。当今社会是科学知识爆炸的年代,科学技术成为第一生产力,发展突飞猛进。为此,更应加倍“勤读”,不断提高文化素质,增长耕的能力,促进耕的发展,这也才能立身社会有所作为、有所贡献。不过随着时代的发展,耕也不再是单一的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耕,应该有更丰富的内容,即不管是务农、作工、经商或从事其他社会工作,只要是为国家为社会为他人,也为自己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都可以称作耕。即使农耕,也应该是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的大农业。新时代读书的主要目的也不再是为了做官,而是提高文化素质,加强道德修养,首先做个好公民,全面提高耕的能力。
“克勤克俭”、“惟读惟耕”的楹联,刻在李氏的宗祠里,记在李氏子孙的心恳中,但绝不是李氏的专利,而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方朝晖先生说:“在乡土中国,耕读是家族生生不息的物质与精神的密码。”(见2017年2月15日《报刊文摘》第七版)。愿我们共同努力,细解这一密码,让李氏和中华民族“勤俭传承千载业,读耕奠就万年基”!
【相关链接】马岙李氏宗祠座落本村枫树岗麓,靠北面南,为李氏第四世裔孙永昌公年近80岁即1816年时建,迄今已200年。宗祠二进,前厅有楼,中有天井,左右有厢房,总占地面积逾400平方米,主体部分雕梁画栋,堪称大观。1931年,有本村郭姓居右厢房,不慎右厢遭火焚。2002年,有部分雕刻精美的附件被盗。2003年,青田县人民政府公布,马岙李氏宗祠被列为第七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05年李氏子孙通过集资和自愿捐资,对宗祠进行彻底整修。复建了右厢房,依样复制了被盗雕刻物,加固了梁柱,加厚了瓦片,并经油漆,终于焕发了昔日的辉煌。
《陇西郡李氏宗谱》:首创于大清同治九年(1870),后经三次续修,分别为光绪34年(1905)、民国26年(1937)和中华人民共和国1996年。内中收有各次修谱的序文(包括引言、跋)等28篇,《家规》14条,有关《传赞》等文字100多篇,以及《外支纪图》、《李氏世图》及子孙《传略》,总计291页、字数约23万。2013年《陇西李氏宗谱》被编入《丽水市文化大辞典》。
作者简介:李振波,为李氏第十世裔孙。腊口铁资中学退休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