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五十年代瓯江水电站兴建停建始末回忆

发布时间: 2014-05-16 09:11:06     文章来源:青田    责任编辑:
领导照片:

                                口述 叶金甫詹志林   整理 

 

1958年开始,我在青田县委宣传部任宣传干事,10月调我到上海科学教育制片厂学习拍摄电影,过年过节回家为瓯江水电站建设拍摄过许多照片。詹志林从青田县委办公室直接调到青田瓯江移民办公室任秘书。我们都亲身经历和亲眼目睹了上世纪五十年代青田瓯江水电站的上马兴建到停建过程。

(一)

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期,斯大林执政时期苏联与中国关系非常友好,当时苏联为支援中国建设,与中国签订一百多个工程建设项目,并直接帮助提供借款和委派苏联专家参与工程项目建设。当时浙江有二个大型水电站工程项目建设,一个是新安江水电站工程,它比青田早几年就开工建设(已建成功);一个是青田的瓯江水电站建设工程,都属国家级的重大项目。瓯江水电站工程由华东勘测设计院勘测设计,瓯江水电工程局施工。总工程师是徐洽时,顾问是苏联专家。

为了建瓯江水电站,在青田西门山盖起了一排排整齐而漂亮的洋房。其中一座墙面漆成淡红色的带有苏联式建筑的房子,青田人把这座房子叫“西门山红楼”,专门给苏联专家使用。我亲眼看过苏联专家,有10多个人,就住在西门山专门为苏联专家盖的苏联式别墅小洋房里,他们长驻青田勘察设计。在高一塌的地方是瓯江水电工程局党委行政机关办公大楼。再上面是工程局工作人员的宿舍(电站停办后,办公大楼作为县教育局、卫生局、防疫站等机关办公用房,文革后一部分给县委党校,别墅分给居民住宅。现在已经全部拆建开发为西门山别墅小区)。工人宿舍安排在东门后半洋那里,搭建了一些二层楼简易宿舍。民工基本上分散居住在湖口头、湖口等地民房里面。

1958年,瓯江水电工程局还在青田兴建了一整套的配套机构、单位和设施。如已在石臼村建造一座电力大学,停办后给原城区办城区高级中学多年(现在已停办)。在今城东小学(该地点前身)是办瓯江水电站职工子弟学校。在今县城中心菜场地点用毛竹搭建了规模较大的可容纳一千多人的大会堂和电影院,供电站开会和看电影等文化娱乐活动使用。在今烈士墓后面办起瓯江水电站职工医院,后改作办国营青田布厂。在今刘基广场位置办起了瓯江水电站的造船厂,解决电站工地施工用船。

19586月,国家水利电力部和中共浙江省委批准瓯江水电站开发方案。方案设计安装水轮发电机组6套,总装机量135万千瓦,年发电量40.8亿度。建成后将通过22万伏和33万伏超高压输电线送到杭州、上海、南京及福建地区重要工业基地。并计划就近解决温州、金华、衢州新工业地区炼铝等大耗电工业用电。主要由4大主体工程组成:

一是拦河坝。坝址设计在青田县城西门外黄浦(现在金丽温高速公路青田出入口处),拦腰截断瓯江水,采用土石混合式坝型,高135米,顶长620米,底宽1004米,体积约2200万立方米。

二是厂房。设计在左岸山石内,地下式厂房,长145.5米,宽27.5米,高5.8米,规模为当时国内最大地下厂房。

三是泄洪隧洞。在右岸开凿2条直径18米隧洞和斜井,总长2000米,作为施工期导流和完土后泄洪之用。

四是航运过坝建筑物。在右岸拟建纵向斜面举船机,年通过300吨船只能力120万吨,坝面上专设干筏道2条,供竹筏木材过坝。

(二)

19588月动工兴建。这个月中旬在青田县政府原小礼堂(现已被拆)开会,总工程师徐洽时和苏联专家讲话,向全县机关干部报告工程规划和实施计划,特别是大家初次听“苏联老大哥”讲话,好比“水鸡听天雷”一点都不懂,可是听得很认真。会后几个爱开玩笑的小伙子象鹦鹉学舌,“喋哩噗啰”乱讲一通,以为赶时髦,学苏联,令人发笑。然而议论更多的是瓯江水电站的建设和移民问题。

当时青田等瓯江流域各县属于温州专区管辖。在青田成立浙江省瓯江水电工程局,工程局党委书记由温州地委副书记李铁锋同志兼任,工程局党委副书记同时又兼任温州地委副书记。工程局专门设公安处负责安全保卫电站工程建设。工程局党委和行政各设办公室,并设行政处、施工处、财务处、建设银行等机构。党委还设有组织部、宣传部、监委等。

青田县专门成立瓯江电站移民委员会,由时任副县长王斌负责,担任移民委员会主任。下面专门设立移民办公室,办公室主任陈常修,他部队转业,原民政科长调任;工作人员有詹志林、徐王菊、郭成群等10多人。现在还健在就詹志林一人。

据当时测量,库区水要满到丽水以上。坝址以上沿瓯江两岸村庄都要移民。范围包括船寮港十一都大云寺、项村、下堡、武池、东源、平桥。十二都高湖、良川、季宅。小溪的仁宫、莒浦(现在巨浦)、坑底、白岩、北山、张口、岭根。大溪的石溪、湖边、船寮、石盖、高市、海口、祯埠、浮弋、石帆,丽水及其大港头、碧湖和云和的小顺等地,库区移民涉及的范围很大。共计移民人数13万多人。

因为丽水也要移民搬迁,丽水要停止搞建设,云和县和丽水县2个县合并,丽水县委机关要搬迁到云和镇办公,已在云和兴建一座办公大楼,还建立中共温州地委党校丽水分校。

瓯江水电站工程建设采用的是“边勘察、边设计,边施工、边移民”的方针。根据设计规划,青田县鹤城镇西门外和水南村头是坝址影响区,首先要施工。西门外是设计发电后的出水口,水南村头是拦河坝的出水口,因此工程局限制首先要迁移。由于时间紧迫,也来不及搞什么试点,根据规划就马上拆掉坝址这些影响区域的所有建筑物,其中有居民几百户、土改没收归原县委机关和公安局使用的大院、原县公安局看守所使用的夫人殿,以及天地坛、木排业工会等的房子。撤销了鹤城镇第十二、十三居民区。2个居民区居民都被移到城里,在城里见缝插针,有空就建房子安排居民居住。水南村头拆迁的几十户移民大部分安置在水南。湖口头也有20多户移民,迁移到平演村。同时,在司下殿和司下街兴建青田县委新办公大楼(即现在的县委机关大院)。

各区乡都相继成立了移民安置机构。农村首先在仁川搞移民试点,把10多户农民搬迁到村后的驮寮山上。城区在原平演乡洪山村安置一批,并已盖了大会堂等一批房屋。章村区已在赵庄村建了一所赵庄中学(现在已撤销停办)校舍。船寮区打算在梅花山搞治山治水相结合的试点安置移民。当时计划经济年代和土地政策的不同,移民安置政策处理相对比现在简单一些。

除移民工作外,根据主体工程施工需要,两岸共需要新筑公路60余公里,码头3对,施工用房38万平方米,生活用房24万平方米,永久性建筑9000平方米。电站总造价4亿8千万元左右人民币。全面动工使用职工近2万人。

开工建设时,在湖口头坝址两岸山上挖土清基,开凿大坝施工瓯江排水泄洪导流山洞,调集民工就有1000余人。全靠锄头、钢钎、铁锤等工具手工操作,江中数条大船上的钻探机日夜施工,干劲冲天。

195811月,为瓯江水电站施工用电,开始在石郭坑底兴建青田县第一座小水电站。19594月,国家水利部、中国科学院等单位联合建立瓯江水电工程局试验研究中心组,第一次在青田进行定向爆破筑堆石坝、粘土斜墙和坝体渗透、溢洪等项目试验。1124日那天实施定向大爆破堆坝,通过定向爆破就堆筑土石方18万立方米,占坝体总方量(30万立方)的60%。为此,上海科学教育电影制片厂专门来青拍摄了科技新闻简报电影纪录片。同时在西门山还兴建水池,铺设水管,引用毛桐坑溪水供瓯江水电站职工饮用。

为了电站施工,金丽温公路鹤城镇段要改道。临时公路自新建岭上山,经金田寺到北岸下山。湖口头(黄浦)坝址在北岸的下面。青田到丽水、金华必须要上这个山岭。1960年我调到杭州工作,出差温州乘夜班车,汽车就是走这个山岭的,当时电站正在施工。车开在山上,看到瓯江水电站工地施工的夜景,非常好看,我拍摄了许多瓯江电站施工的照片。原来在松阁巷北口借用民房汽车站,只能停一辆31座青田至金华木炭为动力的客车(这种木炭车需要在海口、丽水、缙云、永康等一路添加木炭作为燃料),迁移到烈士墓旁边,兴建了青田新车站(即今天青田汽车东站前身)。

1960年回家过春节,一看变化真大。短短的时间青田县城就开辟了一条新大街和建有三大建筑。铲平了原县政府(今人武部)门前的大片菜地果园、陈厉两姓祠堂牌坊和散落的居民住户以及宝幢街口的水井等,建设了一条宽30米(当时说,超前50年设计)的新大街。在新大街旁边兴建人民大会堂、百货商店和文化馆等三大宏伟建筑。特别是文化馆和百货商店的建筑式样非常有特色,它具有苏联式建筑风格和兼有中华民族古建筑的特点,样子非常好看,两大建筑处在新大街十字路口的两对面相呼对应,成为当时青田县城的主要标志性建筑,也成为县城最繁华的商业文化中心地带。在东门后半垟,建设了许多竹篱屋,作为电站工人公寓,文革后拆建了10多幢砖瓦结构房屋。

瓯江水电站建设给青田人民和建设带来了一些利益,但同时也给青田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

1958年,正是“大跃进”、“大办钢铁”时期,青田也与全国一样,刮起瞎冒进、乱指挥、强迫命令之风,时任一些领导也被冲昏头脑,称库区清理是一举两得,一是清理库区,二是为大办钢铁烧炭炼钢,结果没有把握好尺度,将沿江两岸库区内山上树木统统砍掉,造成青田县一大批山林树木的大破坏。如在我老家东源村后山,300多株明清时期古松一扫而光;平桥、良川大片珍木苦楮树林被毁;石门洞参天古树也被砍掉。瓯江电站下游的石郭、平演、魁士、彭括的大松树乘机也被砍了烧炭炼钢。有人还想砍掉太鹤山上的古松,经有识之士极力劝阻,才被幸存保护下来。其实被砍的大部分树木在瓯江沿岸130米以上半山腰上,本来电站库区水是满不到的,应该是库区生态保护的。这个历史教训必须记取。

(三)

风云突变,形势急转。上世纪五十年代中期,苏联赫鲁晓夫阴谋篡权上台,对内搞颠覆,搞修正主义,烧掉水晶棺保存的斯大林尸体;对外屈服于美帝国主义,搞和平过渡;对兄弟党搞大国沙文主义,称霸,对不跟他“指挥棒”走的国家实行打击报复,反对阿尔巴尼亚,反对中国,中苏关系严重对抗、升级恶化。

1960716,苏联政府照会中国政府,决定召回在中国工作的苏联专家,不等中国答复,就通知在中国专家自728开始撤离,91前全部撤完,并向中国逼还国债,撕毁斯大林时期签订的中苏友好条约和几百个合同,迫使我国正在建设的一百多个建设项目停工下马。因为苏联专家撤走,撕毁协议,加之国内天灾人祸, 1960年至1962年上半年形成极其困难时期,国内经济相当不景气,全国各地出现了饿死人的悲惨情景,一大批机关干部、工人、教师和商品粮职工家属下放农村。在这样的国家历史大背景下,19623月,国家水利电力部决定停建瓯江水电站。造成国家人力财力物力的严重浪费和损失。

时代在前进,形势在发展。50多年来,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坚持一手抓改革开放,一手抓经济建设,全国各地取得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青田的社会经济同样取得了飞速发展。特别是近十几年来,不仅在瓯江大溪坝址的上游青田境内先后建起了五里亭电站、外雄电站、三溪口电站等3个大中型梯级水电站,而且在小溪还建起了大型的滩坑水电站,均已投入发电使用。全部电站的建设都是我们自己规划设计,自己施工建造,实施的是现代化和机械化的科学施工。那种“寄人篱下”、“受制于他国”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作者简介:

叶金甫曾任青田县委宣传部干事,上海科影厂摄影助理,浙江电影制片厂摄影师,温州专署公安处科员,青田县文化馆馆长、党支部书记等职,高级摄影师,现年87岁,现退休在家

詹志林时任青田瓯江电站移民办公室秘书,后调县人委办公室、县交通局等单位工作,现退休在家

 青田县政协常委,青田县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主任

叶金甫1960年摄的照片 1、瓯江电站模型    2、河床钻测

3、江畔古松      4、西门山红楼      5、百货商店和文化馆

 

201458

【关闭窗口】  
主办单位:青田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青田县委员会 【网站地图】
地址:浙江省丽水市青田县鹤城中路33号 办公室电话:0578-6834213 邮政编码:323900
备案序号:浙ICP备08001658号-1 网站标识码:3311210001

浙公网安备 3311210200006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