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协九届三次会议大会发言之十 发挥异地商会作用 促进青田人经济与青田经济互动发展

发布时间: 2014-01-23 11:47:25     文章来源:青田
领导照片:

 

   ----钟惠平代表经济委的发言

在外青商是青田发展的巨大财富。改革开放以来,近15万人青田人以“走出去”的魄力,在全国各地创业,他们凭着吃苦耐劳和无私奉献的精神,融入当地社会,创造了不凡的业绩。随着青商队伍的不断发展壮大,异地青田商会也孕育而生,成为了在外青商联络乡情、维护权益的娘家,成为了交流信息、合作共赢的平台,成为了联系家乡、报效桑梓的桥梁。

一、我县异地商会发展的基本现状

异地青田商会创建始于1998年。十五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关心与重视下,我县先后成立了北京、上海、义乌、意大利、昆明、南京、杭州、苏北苏中、宁波、绍兴和温州等11个异地青田商会,会员数超过2010个。异地青田商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逐步得到各地各部门的认可和重视,商会的活动日益得到各地各部门的支持和帮助,其经济性、民间性、统战性的作用越来越明显,也不断成为团结、帮助、引导、教育在外非公经济人士的重要载体。

一是增强了在外青商的凝聚力。以亲情、乡情、友情为纽带建立的异地商会,使广大在外青商的交往进一步拓展,会员间的距离不断拉近,乡土乡情观念得到增强;一些企业还聘请在当地有一定影响力和知名度的青田籍在外工作人士作顾问,促进本企业得到进一步发展壮大。通过异地商会这一平台,大家相互交流信息、咨询业务、探讨发展,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团结合作的局面正在逐步形成,异地商会正日益发挥“联谊乡亲、增进往来、优势互补、促进联合”的作用,增强了凝聚力和向心力。

二是树立了青田良好的对外形象。异地商会成立以来,积极配合县委、县政府开展项目推介、产品推广、招商引资等多种形式的活动,宣传推介青田。同时,商会还经常组织会员为当地群众捐款捐物、帮困扶贫、参与光彩事业,树立了青商的良好形象。一些会员事业有成,素质较高,又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还被推荐成为当地的政协委员、人大代表等职务,极大地提高了青田的对外影响。此外,通过及时组织各种活动,开展教育、引导和帮助,促进在外青商整体素质的提升。

三是保障了商会会员的合法权益。异地商会的工作坚持以服务会员、维护会员合法利益为宗旨,积极发挥整体优势,在信息交流、业务咨询、中介服务等方面为会员做了大量工作,及时帮助解决会员所面临的一些困难和问题,特别是当会员遇到合法权益受到侵害、发生经济纠纷,会员又无法得到解决时,通过商会的影响力和综合资源优势,妥善地得以调处,充分显示出商会作为民间社团组织的突出影响和独特作用,赢得了广大会员的好评,也进一步增强了在外青商的凝聚力。

四是密切了在外青商与家乡的联系。异地商会的建立,为在外青商与家乡党政部门之间搭建了联系的桥梁。县委、县政府十分重视、关心异地商会建设和在外青商工作,通过召开世界青田人大会、世界浙商大会青田分会、异地商会会长座谈会以及到各异地商会实地考察等方式,了解在外青商的发展状况,研究商会发展中的问题,指导商会开展工作。同时,在异地商会设立“青商回归和引进工作联络办公室”,推选1名异地商会的优秀代表担任市人大代表,安排9名异地商会代表担任县政协委员,激发了广大在外青商关心家乡、支持家乡发展的热情,为在外青商参与家乡经济社会建设提供了更多机会。

同时也要看到,在发挥异地商会作用中还存在不少需要解决的问题。一是引导管理商会缺乏有效的办法。相关职能部门对如何发挥好异地商会在经济建设中的作用定位还不甚明确;异地商会远在他乡,大多数在所在地登记注册,接受属地管理,原籍地对其管理存在一定的困难,缺乏有效的管理办法;与异地商会联系交流的方式上,借助商会平台开展招商引资活动比较多,平时帮助解决商会运行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与困难比较少。二是商会自身建设有待加强。商会的组织制度有待进一步规范;有的商会会长缺乏管理经验,不善于管理商会的问题比较突出;有的商会班子成员之间合作共事不够,集体凝聚力不强;有的商会长期不开展活动,缺少为会员服务的平台和手段,在会员中失去应有威信和影响力。

二、异地商会服务青田发展的工作重点

青田是我们共同的家园,青田人是我们共同的名字,青田的腾飞是我们共同的梦想。今后,异地青田商会要充分发挥自身独特的优势和作用,大力推动青田人经济与青田经济互动发展,积极服务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一是助推青商回归创业。主动加强与招商部门的联系,配合实施青商回归工程,动员引导在外青商积极投身到回乡创业、回归发展的热潮中来,把更多更新的理念、资本、技术、人才和项目带回青田,在重大基础设施、战略性新兴产业、总部经济、现代服务业等领域发挥更大作用,实现青商经济与青田经济良性互动、共同发展

二是协助引进优质项目。着力发挥“青商回归和引进工作联络办公室”的作用,充分利用商会广泛的人脉关系,借助青商品牌优势,协助家乡引进大项目、大资本、大产业和新项目、新装备、新技术。

三是配合引进紧缺人才。积极采取多种办法,引导在外青商将科技创新成果带回青田,促进更多科技成果在我县转化。发挥联系广泛的优势,配合引进县内发展急需的重大科技创新人才、学科技术带头人和研发骨干。

四是帮助开拓国内市场。发挥在外青商分布广泛、市场网络较全的优势,加快建立全国青商营销网络,宣传推介青田名特优新产品,推进“青田名品进名店”,建立“青田产品展示中心”,为县内企业拓展县外市场搭建多种平台。

五是促进区域合作交流。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深入了解青田与国内各地的产业优势、资源优势,坚持互利互惠、互补互促,积极穿针引线、牵线搭桥,以项目为纽带不断拓展青田与国内各地的合作领域,促进共同繁荣发展

三、促进异地商会健康发展的若干建议

异地商会的健康发展,是支持青商创业创新促进青田发展的重要保障,是推动青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中国华侨名城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是宣传青田、展示青田形象的重要窗口。我们应加强异地商会建设,充分发挥异地商会的职能作用,为建设物质富裕、精神富有、生活富足的美好幸福侨乡作出新贡献。

一要深化认识,转变观念。充分认识异地商会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异地商会在经济发展中发挥着政府与企业之间的桥梁纽带作用,又有着政府和企业所无法替代的特殊地位和优势,可以弥补政府职能的不足,发挥非公企业代表的组织优势。克服异地商会是民间组织,可有可无的思想认识,大力支持异地商会建设,采取有力措施促进异地商会健康发展,注重发挥异地商会在促进青田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二要顺应要求,加快组建。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和改革向纵深推进,国内资本、技术、人才、管理、资源等市场要素流动日趋频繁,以企业为主体,以投资合作、市场开拓、商贸流通等为主要形态的区域合作如火如荼。我们应从有利于青田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出发,从有利于在外青商发挥团队优势的需要出发,从有利于发展和壮大“青田人经济”的需要出发,科学制定异地商会发展规划,按照“成熟一个、组建一个”的原则,加快异地商会组建步伐。同时,可根据“先建商会,后建支部,商会、支部同步发展”的工作思路,指导异地商会建立党支部,不断扩大党组织和党的工作覆盖面。

三要加强指导,优化环境。建立县领导联系异地商会制度,加强与异地商会的联络、服务和指导,引导异地商会创造性地开展工作,鼓励在外青商支持家乡建设。要重视吸收异地商会骨干参政议政,增强家乡对在外青商的吸引力,激发其对家乡的归属感。要根据异地商会的民间性特点,改善指导方法,做到“要重视,不代替;要指导,不包办”。放手让其在遵纪守法前提下,坚持商会“自愿入会、自选领导、自聘人员、自筹经费、自理会务”的组织原则,实行“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我协调、自我约束、自我教育”的活动方针,按市场规律运作,走民间化之路。要加大财政扶持力度,设立异地商会建设和管理专项资金,用于资助异地商会的组建和奖励有突出贡献的异地商会及个人,并将异地商会成立补助经费、异地商会筹建工作经费、日常联系管理工作经费列入财政年初预算。

四要强化培训,规范发展。加强培训体系建设,制定培训规划,通过不同形式有计划地对商会领导班子及秘书处成员进行培训,提高商会领导班子和秘书处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和管理能力。推动商会规范化建设,健全完善内部治理结构,形成规范有序的运作机制,使商会运作有制度可依,有章可循。探索在有一定规模和影响力的异地商会,聘任专职秘书长、专职工作人员的可行性和途径,配齐配强商会秘书处工作力量,不断提高商会对会员服务能力和水平。引导商会加强服务能力建设,以优质服务不断吸纳新会员,扩充新力量,扩大会员覆盖面,全面提升商会影响力和代表性,努力打造一批有广泛影响力的异地商会品牌。

五要加大宣传,营造氛围。创建宣传平台,利用县级主要媒体刊物开辟宣传异地商会的专栏,加大对异地商会性质、地位、作用的宣传,提高在外青商组建商会的积极性,为异地商会组建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重视挖掘、树立、表彰和宣传异地商会先进典型,提高异地商会的知名度和社会认同感,为异地商会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继续办好《青田人闯天下》及《青商零距离》等栏目加大对在外青商的宣传,使大家充分认识到青商的发展壮大,不仅为所在地区做出贡献,也是青田经济社会发展的宝贵资源。

 

 

组稿单位:县政协经济委                  主撰稿者:杨俊亮                            

发言者:邹惠平 县政协工商联界委员、青田宁波商会常务副会长

 

【关闭窗口】  
主办单位:青田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青田县委员会 【网站地图】
地址:浙江省丽水市青田县鹤城中路33号 办公室电话:0578-6834213 邮政编码:323900
备案序号:浙ICP备08001658号-1 网站标识码:3311210001

浙公网安备 3311210200006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