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晓剑港澳台侨委委员的发言
当前,两岸交流合作日益频繁,呈现出和平发展的光明前景。不断深化两岸经贸、文化交流合作,已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如何发挥对台工作资源优势,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和时效性,把握两岸深化合作交流的新机遇,承接“跨海效应”,增强我县经济发展的动力和活力,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在此,我们建议在高市乡打造两岸文化交流教育基地,借两岸大开放、大交流的东风,进一步深化交流合作,通过文化搭台推动经济唱戏,助力我县经济跨越发展;通过互动交流促进国家统一,巩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基础。
一、打造高市两岸交流文化教育基地的必要性和现实意义
(一)打造两岸交流文化教育基地是贯彻国家对台工作战略部署的需要。做好对台工作事关国家核心利益和民族根本利益,中央历来高度重视。近年来,随着台湾局势的变化,我国对台工作的重心转向致力和平发展,推动两岸经贸文化交流合作。十八大报告强调:“在民族认同的基础上密切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往来。”十八届三中全会“全面深化改革”的主题也为两岸文化、经贸合作注入了强劲的动力。省、市同样高度重视对台工作,出台了《浙江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强对台工作的意见》、《丽水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强对台工作的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文件,尤其是市委王永康书记对我县对台工作寄予厚望,要求把高市村建设成两岸文化交流教育基地,深化两岸合作交流。因此,建设两岸交流教育基地正是适应国家对台工作战略调整,顺应两岸大开放、大交流新潮流,促进我县对台工作创新发展的重要举措。
(二)打造两岸文化交流教育基地是充分利用青田涉台资源优势的需要。青田对台工作具有三大优势,一是地缘优势。海西经济圈,被誉为中国经济崛起的第五极。融入海西经济圈,承接台湾产业、技术转移既是推动对台工作新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推动我县经济跨越发展的需要。如温州“浙台(苍南)经贸合作区”,2012年以来,该县接待台商1300多人次,台资项目落地12个,投资额近13亿元,意向投资额近60亿元。二是文化优势。文化是两岸开展区域合作的“魂”,青田拥有陈诚故居、百名民国将领抗日事迹等一系列非常鲜明、突出的两岸交流地方特色。加紧整合好、运用好、发挥好这些丰富优质的涉台资源,使其融入成为我县旅游文化新内涵,转化成为我县经济发展新动力,应是我县发展战略的题中之意。三是人的优势。我县是对台工作重点县,全县有台属5万多人,在台湾有着十分广泛的亲缘关系。这应是与侨务资源并列的重要资源,同样具有招商引资引智的巨大潜力,深入挖潜必定能为青田引来巨大的发展推力。当前,我县在三大优势的有效利用、作用发挥方面仍有所欠缺,造成大量优质资源闲置、浪费,甚至流失。反观周边,各地依托本地特色,科学规划,整合资源,打造了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两岸文化交流教育平台。如江山清漾毛氏故居、奉化溪口两岸文化交流中心。这些平台在丰富当地旅游文化内涵、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因此,建设两岸交流教育基地正是整合资源、优化配置,突出地方特色,深化两岸经贸文化交流合作、助推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
(三)打造两岸交流文化教育基地是凝聚夯实世界青田人促统合力的需要。实现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的“中国梦”,同样也是全世界炎黄子孙共同的“中国梦”。海外华侨是推动祖国经济社会跨越发展的重要力量,同样也是推进祖国统一“中国梦”实现的积极践行者和传播者,而青田籍海外华人华侨更是其中的中坚力量。海外主要反独促统团体都有青田人担任骨干,海外青田人已成为促进国家统一的重要力量。祖国统一“中国梦”将全世界炎黄子孙紧紧地凝聚在一起,汇聚了磅礴的力量。这股力量是推动祖国统一的巨大力量,也是促进祖国、家乡发展强大推力。如何积极地引回这股力量,有效地借用这股力量?建设两岸交流教育基地,打造中华民族统一的促统品牌,正是夯实这股力量,并将这股力量引回青田,助力青田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载体。
二、打造两岸交流文化教育基地的基本思路和功能定位
(一)基本思路
两岸交流文化教育基地以展现青田人不屈不挠、奋勇向前、爱国爱乡的精神为主题,以展示陈诚等一批民国将领的爱国事迹、近年来祖国、青田发展的巨大成就、海内外青田人反独促统方面的突出表现等为主要内容,以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开展涉台爱国教育,丰富我县旅游文化内涵、推进旅游经济发展,加强两岸经贸文化交流、促进青田经济发展为主要目的,是一个集中展示抗战事迹、发展成就、开展涉台爱国教育等多方面工作的综合平台。
(二)功能定位
一是成为增强新生代台胞祖国认同的新阵地。尽管青台地理距离较近,但部分民众心理上的距离仍比较远,尤其是新生代台胞对祖国的了解、认识仍是台方单方面教育,不全面也不深刻。加强对新生代台胞文化、历史、发展等多方面的认同教育,是交流教育平台的重要职责。
二是成为吸引台胞回乡创业发展的平台窗口。名人故里是吸引人来旅游观光、来考察交流的好牌子。以台胞普遍了解和认同的“身边人”作为突破点,对于吸引台胞来青更具针对性和吸引力。充分利用好、发挥好这个“牌子”的作用,并通过建立对台经贸实验区等措施,吸引台胞来到青田、看到青田、认同青田,最终吸引他们将资金落到青田、将技术留在青田,成为推动青田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
三是成为增进两岸同胞情感联系的重要纽带。通过直接的展示国共两党抗日将领的事迹,突出了“中华儿女血脉相连、龙的传承使命相同”的思想,密切两岸同胞情感沟通和联系,真正将台胞的心留在大陆、留在青田。
三、几点建议
(一)组织管理。建立相应的组织机构,负责协调两岸文化交流教育基地建设相关事宜,落实经费、人员,建立管理机制体制,确保基地建设推进有序;尽快确保交流教育基地建设有序推进。
(二)规划选址。在文化交流教育基地选址方面,需统筹规划,慎重选择。为盘活整合现有资源,建议选址高市乡高市村,邀请专业机构进行规划设计,同现有文化村打造有机衔接。两岸文化交流教育基地是集交流展示、观光旅游、爱国教育于一身的综合性基地,既需要一定的展览场馆,仅有陈诚故居还是不够的,也需要开展培训、交流的综合场地,建议在规划时要加以落实解决。
(三)提前谋划。两岸文化交流教育基地展示交流内容丰富、涉及人员多、时间跨度大。相关内容在项目规划、建设阶段就需要提前征集,而不能等项目建成之后。因此,需要提前谋划,组织力量,开展有关资料的征集、甄别、筛选工作。
组稿单位:县政协港澳台侨委 主撰稿者:孙晓剑
发言者:孙晓剑 县政协台联界委员、县文联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