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协九届三次会议大会发言之二十 树立科学理念 形成工作合力大力推进温溪小城市建设

发布时间: 2014-01-23 14:38:12     文章来源:青田
领导照片:

 

--何康磊代表农资环委的发言

党的十八大指出: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城乡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加快小城市培育,对于优化城镇体系布局,促进区域统筹发展,提高城乡一体化水平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温溪是我县的经济重镇,全国第三批发展改革试点镇、省级中心镇、丽水市小城市培育试点镇。加快温溪小城市建设,对于促进温溪经济社会发展、推动组团城市均衡发展,为我县其他中心镇建设提供示范和样板,推进我县的城镇化建设等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为我县小城市和中心镇建设的排头兵,2010年,温溪镇同壶镇、碧湖一起被确定为丽水市小城市试点镇,经过三年的培育,温溪镇呈现出了率先发展、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但在建设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特别是与入选省级小城市试点的壶镇镇相比,出现了一些明显的差距。

一、温溪小城市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没有清晰的小城市建设“路线图”和“时间表”。有关方面对温溪小城市建设认识不够、重视不足,造成温溪小城市建设目标不定、路线不明,职责不清。温溪小城市建设仍偏重经济建设,城市建设缺少特色,“人的城市化”发展理念尚未完全形成,没有清晰的小城市建设的“路线图”和“时间表”,没有年度计划目标、实施步骤、造成各方面工作主动性不强,对接沟通不够,合力不足。

(二)体制机制改革需进一步深化。下放部分经济社会管理权限是中心镇建设的重要举措。虽然我县已出台了《关于加快温溪小城市培育的实施意见》(青委〔2011157号)和《青田县中心镇强镇扩权工作的实施意见》(青委〔2011156号)等文件,下放9个部门18项县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扩大温溪镇的人事、财政权,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但从当前来看,权限下放和对接、承接工作进度缓慢,责权不匹配、人事不匹配、财事不匹配现象突出。经济社会事务管理上由于种种原因权限下放不到位,导致“权在部门,事在基层”,“看得见的管不了,管得了的看不见”,如跟城镇建设最直接相关的审批服务,壶镇早在2010年便已着手设立了镇级行政审批中心,进驻22个部门人员,可集中办理153项事项,碧湖也已筹建审批中心,温溪镇的行政审批分中心至今尚未设立;人员配备上,干部队伍相对老化,呈现老干部多、女同志多和行政人员多的特点,小城市建设急需的如规划、工程、金融等方面的专业人员缺乏;财政体制上,分灶吃饭看似不错,但由于历史欠账多、基本支出多,基本还是吃饭财政;人事体制上,领导班子和干部激励机制不足,对派驻机构的管理权限不足。比照壶镇镇,其党委书记为县委常委、丽缙五金科技产业集聚区管委会副主任(兼),镇长为丽缙五金科技产业集聚区管委会党工委委员、副县长级(兼),优秀的班子成员按正科级配备,县政府派驻机构或下放或接受壶镇镇党委政府的日常管理和考核,现在温溪镇的人事管理体制需进一步完善。

(三)城市公共设施建设滞后。温溪镇城市规划先天不足,基础设施建设历史欠债较多,城镇布局较为混乱,居住、工业、商业、行政办公混杂,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建设滞后,严重制约了温溪小城市建设。一是城市道路框架,给排水等基础设施不完善,影响小城市功能发挥,如东西走向的三条纵向主干道,有两条没有打通,严重影响镇域交通状况。二是教育、医疗、保洁等公共事业发展滞后,难以满足城镇发展的需求。教育方面:全镇尚无一所公立幼儿园,2012年学前教育普及率仅为73%,远低于壶镇的98.6%;中小学校名额紧张、班额偏大现象普遍;医疗方面:医疗用房狭小、陈旧,专业技术人员不足,核定医院床位数110张,而实际开设病床仅48张,千人床位数只有1.7,远低于壶镇镇的3.1,医院服务能力跟城市发展严重不匹配。特别是外来农民工子女的就学、就医问题尤为突出,这严重阻碍了外来人口在温溪落户集聚。

(四)要素制约突出。资金方面,虽然温溪镇已经成立融资公司,但镇级融资平台的作用未能充分发挥,民间资本未能充分利用;土地方面,温溪镇规划建成区面积仅为7.5平方公里,工业功能区规划面积仅有5.2平方公里,其中已开发面积4.2平方公里,土地空间的限制大,空间布局不够合理,可供开发利用的土地少,难以满足小城市建设和发展需要,且在土地征收政策处理上面临的困难日益突出;人才方面,高端人才不愿意向小城市集聚,经济管理、城市建设、项目管理的专业人员严重缺乏,人员配备和城镇管理要求不匹配,严重制约着城市发展。

(五)产业结构有待优化。温溪镇以工业经济为主导产业,产业结构单一和层次较低,除少数龙头企业外,大多数企业处于价值链的低端,生产工艺、管理水平较为落后,缺少核心技术和自主品牌,造成生产效率和产品附加值低,生产环境污染较重。受全球经济及国内经济大环境的影响,产能扩张比较困难,发展后劲明显疲软,目前只有70%左右的规上企业能保持增长势头,钢铁制造业今年甚至出现了下滑。且温溪镇土地利用空间限制大,可供开发利用的土地少,仍一味地依托工业经济,温溪小城市建设的产业发展难以突破。

二、加快推进温溪小城市建设的几点建议

(一)树立科学理念,形成工作合力。一是提升发展理念。从注重规模扩张向更加注重功能完善和质量提升转变,围绕“城镇特色化、产业生态化、功能集约化、人的城镇化”的美丽城镇新要求,将小城市建设从以集聚人口、发展经济为重点转向以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与满足人们幸福生活需求并重上来。二是大胆突破思路创新。对外,突破行政区划的限制,以更大的范围和视野来研究温溪小城市建设的发展战略、功能定位和空间布局,强化温溪同鹤城、油竹等组团的融合发展,实现与温州的“城市接轨”。对内,立足温溪小城市发展空间的局限性,按照“产城融合”的发展理念,合理确定城市道路、公共设施、工业园区、住宅小区、商贸服务中心等规划布局,实现产业与城市的融合发展。三形成发展合力。成立由县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各方参与的小城市培育工作领导小组,配备领导小组办公室力量,加强对各相关部门的培训指导,督促检查,统一发展思路,明确职责分工,建立考评保障机制,对联系领导、联系部门实行与小城市发展实绩“捆绑式考核”,进一步促进责任落实、工作落实,形成工作合力。

(二)争取入选省级小城市试点,全面提升城市建设水平。一是加大向上争取力度。省级小城市试点,既能为小城市建设注入资金,又能借助完善的考核激励体系,激发各方面工作热情,推动小城市建设。今年将开始新一轮省级小城市试点,为此努力入选省级小城市试点,争取省级资金补助和政策扶持,既借动力又借压力,提振精神,提速发展,应当是我们的一个工作方向。二是加强城市功能规划。加强上下位规划、横向相关规划之间的衔接,实现发展规划、空间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三规合一,增强规划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根据发展规划,进一步细化明确建设内容、开发时序,分解落实责任,参照省级小城市培育“每年一大步、三年大变样”的三年行动计划编制要求,合理确定温溪小城市建设年度实施计划三是积极破解要素制约。资金方面: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积极探索BTBOT等投资模式,鼓励民间资本、社会资本参与小城市公共设施的投资、建设、经营,逐步建立“投资-回收-积累-再投资”的城市建设模式实现“以城养城”的滚动发展、良性循环;土地方面:适时推进行政区划调整,支持周边条件成熟区域行政区划调整,扩大小城市腹地和发展空间,加大低丘缓坡开发力度,加大闲置用地清理力度,推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人才方面:根据发展需要,适当增加人员编制,提升小城市建设人才力量,深入实施“引智”工程,采取与高校合作培养等模式,积极引进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等各类实用型人才,加快优秀人才集聚。

(三)提升服务水平,推进“人的城镇化”。一是增强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能力。根据温溪小城市发展的实际,按照“人责统一、权责统一、财责统一”原则,加强温溪镇领导班子配备,提升小城市政治地位,出台个性化的培育政策,深入推进“扩权强镇”,进一步扩大温溪镇人权、事权、财权,参照省级小城市的培育力度,赋予温溪镇相当于县一级的经济社会管理权限,将审批事项下放到温溪镇集中办理,加快公安分局、环保分局、国土分局、城市综合执法分局、城建分局、就业保障服务中心、土地储备中心和应急维稳中心等五分局三中心建设,进一步扩大和完善服务功能,提升综合管理服务水平,最大程度实现生产便利、生活便捷、办事方便。二是加大对市政建设和公共服务的投入。按照“适度超前、设施完善、要素齐全、便捷高效”的要求,加大对市政建设和公共服务的投入,加快推进等级幼儿园、民工子弟学校、第二人民医院迁建工程等项目建设,加大工业小区闲置厂房“退二进三”和旧城旧村改造推进力度,加快交通、通信、供电、给排水等市政基础设施覆盖,做好沿江、沿路的绿化美化工作,优化生态环境,提高小城市的承载力和美化度。三是提升城市归属感。注重文化传承,大力弘扬温溪敢闯敢冒、协作发展的商企文化等地缘文化内涵,以文化促发展,提升城市品质内涵,积极发展社区文化、校园文化、企业文化,组织开展文明创建和群众性文化活动,引导全社会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健康心态、社会风气和精神风貌,强化城市文化归属感,加强转移人口与城镇居民的生活融入,实现“人的城镇化”。

(四)推进产业转型升级,优化产业结构。一是加快产业提升。加快搭建兴业设计和关键共性技术研发公共服务平台,鼓励企业加大研发科技投入,加强同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职业技术学校的合作,为产业发展提供创意、设计、管理、专业技术等多方面人才,不断提高产业竞争力,提升产业层次。二是加强专业化协作。大力招引与特色产业相配套的高、大、优、新产业项目落户,加强大、小企业之间的协作,引导小企业加快转型生产经营模式,积极参与产业分工,走“专、精、尖”发展模式,提高为大企业配套的能力,积极加入大企业的生产营销网络,实现产业群内部分工合作,形成以意尔康、青山钢铁等大企业为龙头,其他中小企业专业化协作的产业化网络,推动鞋革、金属加工、装备制造等特色产业由分散的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发展。三是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大力发展现代商贸、商务总部、现代物流等产业,大力加快温溪商贸综合体建设,依托丽水唯一的出海港口温溪港,大力发展港航服务业,深化同温州港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通过港口、仓储基础设施和瓯江航道建设,积极发展港口、铁路、公路的多式联运,建设全市港口物流的枢纽区。

 

 

 

 

组稿单位:县政协农资环委                主撰稿者:何康磊                           

发言者:何康磊 县政协中共界委员、县政协港澳台侨委副主任

 

【关闭窗口】  
主办单位:青田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青田县委员会 【网站地图】
地址:浙江省丽水市青田县鹤城中路33号 办公室电话:0578-6834213 邮政编码:323900
备案序号:浙ICP备08001658号-1 网站标识码:3311210001

浙公网安备 3311210200006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