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协九届四次会议大会发言之十四——挖掘历史传统文化,提升文化礼堂的文化品位

发布时间: 2015-02-01 10:21:16     文章来源:青田
领导照片:

本文概要:当下,我县农村文化礼堂建设如火如荼进行,文化礼堂这一文化综合体,极大地丰富了农民精神生活,促进了经济社会和谐。但是,我们应该清醒地看到,目前我县文化礼堂的娱乐功能得到充分发挥的同时,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文化礼堂少文化,以娱乐代替文化等问题。建议应通过整合这些散落于民间、存活在百姓记忆中的文化资源,提炼出风格独具的文化礼堂主题,形成“一村一色”、“一堂一品”。应重点从以下几点进行挖掘提炼整理:一是彰显农耕文化;二是弘扬传统文化;三是挖掘乡贤文化;四是做足礼仪文化。

 

根据省市部署,从2013年起我县各地掀起文化礼堂建设热潮。至2014年末,我县共成功创建31家农村文化礼堂。如今,农村群众在余暇之余都会到文化礼堂唱一唱,跳一跳,看看图书,听听讲座,下下棋。文化礼堂这一文化综合体,极大地丰富了农民精神生活,促进了经济社会和谐。但是,文化礼堂建设的关键,在于把政府建设文化礼堂的外部推动力转化为村民普遍的文化认同和内在需求,把文化礼堂从物质的外部形态转化为村民观念中的精神和情感要素,这就要求我们在文化礼堂建设中提升精气神,使之真正成为“精神家园”。而我们应该清醒地看到,目前我县文化礼堂的娱乐功能得到充分发挥的同时,这其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文化礼堂少文化,以娱乐代替文化等等问题。

前不久,省委常委,宣传部长葛慧君在考察我市农村文化礼堂曾经作了一番发人深省的讲话,她说:推进农村“文化礼堂”建设,要进一步明确功能定位。要跳出“就文化活动建基础设施”的狭隘观念,按照“文化殿堂、精神家园”的功能定位,发挥其在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传承和文明礼仪养成中的积极作用。的确,要让文化礼堂建起来,用起来,活得下去,除充分发挥文化礼堂娱乐功能同时,更重要的是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让村民在厚重的传统历史文化中找到归属感、认同感,从而无限地延伸文化礼堂的生命力。

作为千年古县和四千多年人居历史的青田,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这些历史文化积淀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历史馈赠给青田人民的宝贵财富。应充分利用文化礼堂建设这个契机,将这些优秀的传统历史文化加以整理挖掘,并在文化礼堂内展现。在我县文化礼堂建设过程中,也涌现了许多成功的例子,如我县高市乡雄溪村,过去一直以来都是默默无闻、没有显示特色的小村子,而2013年因为建文化礼堂的需要,通过查阅宗谱和走访老人,挖掘出一批非常珍贵的文化史料,如今,只要走进该村,就可以感受到一股浓浓的文化气息,并受到省市领导和外地文人和游客的高度赞赏。再如鹤城街道平演村,通过文化礼堂建设成功挖掘木球文化,船寮镇大路村整理出大路南拳抗日文化等等。可以设想,雄溪村、平演村、大路村如此,其他村庄又何尝不是如此呢?凡此种种,足以证明青田是一座底蕴深厚的文化矿山,关键是我们如何去挖掘。

综上所述,我们建议各村应该通过听村史、看家谱、观民风,整合这些散落于民间、存活在百姓记忆中的文化资源,彰显文化礼堂的生活化、本土化和内在化特质,提炼出风格独具的文化礼堂主题,形成了“一村一色”、“一堂一品”。具体从以下几方面挖掘传统历史文化,提升文化礼堂内涵:

一是彰显农耕文化。青田属山区县,千百年来,我们的先人在九山半水半分田里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劳作,给我们留下了丰富宝贵的农耕文化。但是随着青田社会经济发展,越来越多的农人走出家门到外谋生,越来越多的田地荒芜长草,目前得到充分挖掘的仅有青田的稻鱼共生系统等少量农耕文化,青田的农耕农化丞待抢救整理挖掘。

二是弘扬传统文化。青田的许多民间艺术和民间习俗,都具有相当独特的魅力。如果把这些文化不断地加以挖掘和整理,就是一大笔熠熠生辉的宝贵精神财富。前几年,通过文化部门的抢救整理,许多濒临灭绝的传统文化得以复新焕发生机,如青田石雕,百鸟灯,鱼灯,龙凤灯,刘伯温传说等化。但是还有许多散落在民间的传统文化需要挖掘,如青田素有华侨之乡之美誉,近年来,侨务部门也一直在整理挖掘我县的华侨文化,应通过文化礼堂建设这个契机,将此类富有地域特色的传统文化搬进文化礼堂,在增加文化礼堂文化味的同时,也使这些传统文化艺术得以更多的展现。

三是挖掘乡贤文化。青田素有名人之乡之称,但是,青田许多历史名人和名文,由于没有得到及时的挖掘和整理,至今依然鲜为人知。如南宋的著名诗人蒋继周,是我县垟心人。他7岁作《牧童诗》,其“回首一声笛,斜阳遮半山”之句,至今脍炙人口,后官至礼部尚书。又如元末明初,高湖乡绅季谦自费创办义塾,让当地儿童免费入学(堪称中国最早的“义务教育”) ,刘基专门为之撰文,大加赞赏。再如青田曾出过3位宰相,100多位将军,还有李白、杜甫、文天祥,谢枋得等历史名人都和青田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并在青田留下许多精美的文章和诗句。

四是做足礼仪文化。中华民族是礼仪之邦,传承和创新百姓认同的各种礼仪,对于用活、用好文化礼堂具有点睛意义。应组织本地文化学者、老艺人等建立礼仪编纂小组,结合本地民众习惯对礼仪活动的形式进行改编创作,使一批传统礼仪如迎新礼、启蒙礼、成人礼、婚庆礼、升旗礼、敬老礼、石雕拜师礼在文化礼堂里得到了新生。

(陈介武执笔)

 

 

 

组稿单位:县政协文史委              主撰稿者:郑旭昶、陈介武

发言者:郑旭昶 县政协共青团界委员、县委宣传部网宣办副主任

【关闭窗口】  
主办单位:青田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青田县委员会 【网站地图】
地址:浙江省丽水市青田县鹤城中路33号 办公室电话:0578-6834213 邮政编码:323900
备案序号:浙ICP备08001658号-1 网站标识码:3311210001

浙公网安备 3311210200006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