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丰委员代表港澳台侨委的发言
发言摘要:为发挥我县侨贸优势,助推侨乡进口商品城健康发展,建议政府既要夯实大本营,又要抢占大市场,通过对进货渠道的规范、加强侨乡进口商品城的品牌宣传、完善线上线下一体化商贸流通体系等举措,做大做强侨乡进口商品市场。
近年来,欧洲经济持续低迷,越来越多的侨商处在了创业的十字路口,回归愿望越发强烈。县委、县政府英明决策,发挥优势建立青田侨乡进口商品城,开辟了华侨回国投资创业新阵地,促进最具核心的华侨要素回流。这个核心体现在三个90%(即我县有90%以上的华侨分布在欧洲各国、90%华侨从事第三产业、90%侨资是通过中国加入WTO国际贸易推销中国商品所赚,充分彰显青田华侨做生意有经验、有市场、有网络,这也是我们华侨最大的优势。)
可以说,进口商品城的建立是我县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县委、县政府为侨界办的最得民心、侨心的一件大实事、大好事。
实践证明,侨乡进口商品城自开业以来,营业额节节攀升,影响力不断扩大,商业氛围日趋浓厚,彰显出巨大的发展潜力。应该说,总体态势好过预期,商品城项目进展顺利,开局良好。然而,我们的商品城在发展中还存在如市场秩序不够规范、抢占意识不强、拓展力量偏弱等问题。为推进侨乡进口商品城更好发展,我认为,下一步政府既要夯实大本营,又要抢占大市场。下面,我就如何夯实大本营,提出以下建议:
一、进口商品的进口来源要“统起来”。 现在,进口商品的进货渠道五花八门,甚至还有些灰色渠道,造成一些货品来源不清、商品雷同严重、市场秩序偏乱等现象。我们认为,随着我县保税仓库、海关等配套项目的逐步推进以及我国“义新欧”国际货运的开通,政府要统筹协调,要求规范进货渠道,所售商品都有正规手续,保证货源合法。
二、进口的商品不能“改姓”。作为著名侨乡,我们进口商品城之所以有知名度、有影响力,依托的就是我县丰富的侨特色和优势,人家认的就是“侨乡青田”这块牌子,这就要求我们进口的商品必须真正具有“侨味”、“洋味”,具有带着“青田”烙印的“侨味”,这是夯实我们侨乡进口商品城大本营的本质所在。
三、商品城的品牌要打响。要加快战略布局,快速扩大市场影响力,着重挖掘侨乡进口商品城这个金字招牌的含金量。一方面要建立自己特有品牌,创建一个青田侨乡进口商品城的类似于“丽水山耕”那样的公共品牌;另一方面要加大侨乡进口商品城的品牌宣传,充分展示特色和优势,提升品牌形象,努力使侨乡进口商品城发展成为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商贸区。
四、商品城的自我管理要加强。根据专业市场发展的一般规律,市场发展最终要市场化运作,市场要学会自己走路、自己腾飞。尤其现在商品城的行业自律欠缺,造成相互减价、利润降低等不良现象。建议政府要整合资源,当好“店小二”,提升商品城自身管理能力。充分发挥商品城商会的主体作用,引导商家诚信经营,做到自我制约、自我管理、自我发展,共同营造良好的商业生态氛围。
同时,我们也对如何抢占大市场提出建议:
一、抢占市场的意识要树立。当前,中国进口商品市场已经成为一个庞大的蛋糕,且增长速度快,潜在市场规模巨大,全国各地都在抢占进口市场先机。可以说,形势逼人,时不我待。我县虽然起步较早,但我县地理位置、空间等优势微弱,更何况作为我县最大优势的侨商群体,本身就极具流动性。我们要有紧迫感和危机意识,积极研究对策,凝聚并发挥我县的侨贸优势,提升抢占进口市场的强大竞争力。
二、拓展市场的定位要精准。根据当前市场的运营实践和发展导向来看,我县需要改变原先面向浙西南偏远地区拓展的定位,要充分发挥华侨优势,整合利用青田华侨“两头在外”的市场资源,具体要突出“三个中”的定位,即进口商品要走中端路线,消费群体要针对中产阶层,市场拓展要面向大中型城市。
三、组织化程度要高。目前,商品城各商家单打独斗,销售还是以零售为主,缺乏组织、协作的统一平台。建议政府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一方面要引导商家实现抱团发展,形成规模效益;另一方面抢抓机遇,积极回应其他地区合作发展的良好意愿,坚持总部始终在青田,以“青田侨乡进口商品城集团”名义与外地对接,整合资源优势,有效拓展青田进口商品城的县外市场。
四、线上销售要强化。当前,电子商务已成为最重要的商业模式之一,我县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发挥电商优势,打破我县地域限制,抢占更多进口市场份额。要抓紧完善和发挥我县进口产品电商平台功能,做好“线上”电子商务的谋划和进口商品的展示,用“互联网+”思维,打造一个“线上”的青田侨乡进口商品城,建立我县线上线下一体化的商贸流通体系,推进我县商贸业转型升级。
各位领导、各位委员,做大做强青田进口商品消费市场,前景非常广阔,我们大有可为。我相信,只要党委、政府坚定不移抓下去,只要我们全县上下齐心协力做下去,我们华侨回归发展的信心会更强,青田侨乡进口商品城这张金名片将更加熠熠生辉!
组稿单位:县政协港澳台侨委 执笔人:倪连连
发言人:李丰 县政协侨联界委员 西班牙华侨 青田联华房产公司董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