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红华委员代表农资环委的发言
发言摘要:针对刘府祠复建至今长期闲置、资源浪费的现象,建议一要调整委托管理单位;二要明确刘府祠的功能定位;三要营造深厚的文化氛围;四要合理利用,对外开放,扩大刘府祠的影响和知名度。
明朝开国元勋刘基是青田最著名的乡贤,也是历史上的传奇人物。为表彰刘基的功勋,明嘉靖年间朝廷敕令在青田鹤城太鹤山麓修建了诚意伯庙,并准予每年春秋两次祭祀刘基。后来,祭祀刘基次子刘璟的“忠节祠”也并入庙内。因为该庙祭祀刘基父子,青田人就称之为“刘府祠”。由于历史原因,刘府祠后来被移作它用,并至大部被毁。原刘府祠座北朝南,依山而建,从石牌坊到一进门台、二进忠节祠、三进诚意伯祠,逐次抬高,颇有气势,是青田最重要、最有文化历史价值的建筑之一。
2011年刘基诞辰700周年和青田建县1300周年之际,政府在太鹤山麓原址完成刘府祠复建。刘府祠的复建,对于唤醒历史记忆,弘扬刘基文化和青田地方文化有着重要的意义。众所周知,古代为功臣圣贤建祠立庙并不只是为祭祀表彰,也有树立榜样、教化民众、激励来者之意。我们复建了刘府祠,当然也不只是为了纪念刘基,还应以此为平台,宣传刘基的思想品德、事业功勋,展示青田名人文化和人文底蕴。然而,刘府祠复建至今,却长期闲置,资源浪费。
本人认为,政府没能让刘府祠发挥功用的原因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位置问题,刘府祠位于二中校园之内,出入不便;
二是管辖问题,刘府祠现由政府委托二中代管,而作为学校,考虑教学质量、教学环境和校区安全等因素,刘府祠游人如织可能并不是校方所乐见,或想努力去实现的;
三是氛围问题,刘府祠复建已久,也作了简单的布展。但这毕竟只是仿古建筑而不是有历史沧桑感的原有建筑,加上原来的楹联匾额都不存在了,本身的文化氛围不浓;
四是认识问题,社会公众和部门单位对刘府祠的价值和作用并无充分认识,可能也不知道里面有刘基生平事迹方面的展览,而只是将之当作普通的祠堂寺庙,自己没有兴趣前往参观,更不会带外地宾朋去参观。
现在少年宫大楼已落成,太鹤公园的入口广场也已经基本建成,二中的大门内移至刘府祠旁边,刘府祠周边的环境已经大为改观,出入更加方便。这对于刘府祠的开放使用非常有利,为了更好地发挥刘府祠的作用,特建议如下:
一要调整关系。过去刘府祠完全处在二中校园内,交给二中管理合乎情理。但是,学校的功能和性质决定了,在二中的管辖下不利于刘府祠的充分开放利用。现在,刘府祠可由边门直接出入,为了理顺关系、发挥功效,政府可以考虑将刘府祠移交给太鹤公园管理部门或旅游部门管理;
二要定性定位。刘府祠虽然还沿用过去的名称,也还是纪念刘基父子的地方,但是,除特殊的情况之外,其祭祀的功能应该“屏蔽”,因为毕竟还是在校园里,烛光香火与现代学校的氛围并不相容。刘府祠所要展现的是刘基文化展示馆和地方文化教育基地的功能;
三要合理区隔。刘府祠位于二中的左侧边缘,远离学校的教学区,而所临近的操场有围栏全封闭,所以,一般的情况下刘府祠的开放不会影响到二中的正常教学秩序和安全,如果真要采取安全措施的话,可以考虑在刘府祠靠校内的一侧安装网状防护栏进行区隔;
四要文化提升。现在的刘府祠楹联匾额稀少,有些楹联匾额的内容抄自文成南田刘基庙,甚至有两副楹联的内容完全重复,而且许多楹联匾额用的是电脑字体,无品位档次可言,所以,要做好楹联匾额内容的征集和书写,以提升文化品位;
五要活态使用。青田有刘基研究会和其它的地方文化研究协会,这些协会没有自己的固定活动场所,在不涉及产权和管理权的前提下,应该让刘基研究会等协会在此设点活动,以此带动文化气息和人气,而且,刘基研究会还可以提供免费讲解,扩大刘府祠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六要广而告之。在鹤城的相关路段,应当设立标准的旅游点指示牌,把刘府祠、古城墙等文物景点标注出来,一来方便游客,二来营造氛围。同时,要多方推广,将刘府祠纳入到青田的旅游线路之中,鼓励旅游公司和各部门单位组织人员参观,以扩大刘府祠的影响和知名度。
组稿单位:县政协农资环委 执笔人:孙红华
发言人:孙红华 县 政 协 常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