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协九届五次会议大会发言之十七——关注学生课余生活 关心孩子健康成长

发布时间: 2016-03-22 14:20:59     文章来源:青田
领导照片:

 

刘晓君委员代表提案委的发言

 

发言摘要我县青少年课余生活存在家庭作业多、托管辅导多、游戏体验少等现象,令人担忧。为改变现状,建议一要减轻课余学业负担;二要净化培训辅导环境;三要完善校外教育阵地。

 

每当暮色将至,在我县各学校旁边的小区内,总有一群群行色匆匆的孩子背着书包涌向一套套出租房。他们不是回家,是从家里出来。你应该见到过他们,也许你的亲戚甚至自己的孩子也在其中,但你也许没有追问过,他们去哪里,为什么要去,有多少孩子去了,这正常吗,我们能做点什么?

这就是我县目前存在的一个普遍而又不容乐观的青少年课余生活现状。

一、青少年课余生活现状

1、家庭作业多。教育部门严令禁止给孩子增加课业负担,但现实是各种教辅材料大卖热卖,校园开学季,许多社会人员频繁穿梭于学校老师办公室推荐各种教辅材料。这些作为家庭作业的教辅材料,谁来批改呢?当然是家长,家长不会怎么办?只好送去培训辅导机构。究其原因,一是学校执行不到位,二是家长对孩子期望太高。

    2、托辅现象多。你轻易就能在各学校旁边的小区内找到几家托辅机构,打开中国青田网中的“分类信息”,随意就能找到培训机构开业或者招聘辅导老师的信息。每年的开学季,学校门口总有托辅机构人员发放传单的身影。接受这些培训机构辅导的孩子人数,是很难准确统计的,但只要问问在座各位,你们的亲戚朋友中有多少孩子是放在培训辅导班里的,就可以知道培训机构生意的火爆程度。

    3、游戏体验少。作业占用了孩子不少的课余时间,家长没意识或没时间或没能力带孩子出去体验游戏。再加上服务青少年的公益机构少、活动少,孩子的周末生活不是宅在家看电视玩电脑就是跟在大人屁股后面瞎转悠。由于接触社会的时间、机会少,孩子只生活在校园、家庭和虚拟的网络世界里,社会实践能力得不到很好锻炼。

    二、形成原因

1、应试教育捆绑。学校目前仍是围绕着“应试”团团转,这是高考制度、家长对学校的期望及教育主管部门考核学校的方式等诸多因素影响的结果。

2、家庭教育缺失。青田人重商不重文由来已久,孩子没读几年书就出国的现象相当普遍,父母长期在外赚钱形成的隔代教育、父母离异形成的单亲教育或继亲教育,成因复杂的托管教育及不负责任的放任无教育现象也十分普遍。

3、社会监管不力。一是社会服务机构少、各种诱惑多,孩子的课余生活单调;二是社会对教育乱象监管不到位,对无证经营培训机构视而不见。

三、对策建议

1、减轻课余学业负担。学校应严格落实省市县教育部门出台的文件,真正减轻作业量和作业难度,摒弃题海战术,把家长从辅导批改孩子家庭作业的困扰中解脱出来,同时尽可能增加孩子的体验活动时间。开展家庭教育,改变家长的陈旧教育观念,让家长多考虑孩子的健康发展。

2、净化培训辅导环境。一是多部门合作共同制止无证经营的培训托管机构。街道、社区对房屋出租的审批要把好关,工商、教育等部门要加强对各种社会培训机构特别是针对青少年文化课补习机构的管理,整治规范教育培训市场,坚决遏制各类非法培训活动对学校正常教学教育的负面冲击和影响,杜绝这种“不懂教育反而乱搞教育”的乱象;二是加大家庭教育力度,充分利用太鹤讲堂、育娃课堂、家长学校,建立家庭教育讲师团,宣传部、文明办、妇联、教育局要各司其职,逐渐形成“教育好自己的孩子才是自己最重要的事业”的社会意识。

3、善校外教育阵地。一是现有校外教育阵地要真正服务好学生,尽量安排出不与学校上课重复的时间向学生免费开放场馆,支持青少年参与职业体验;二是因地制宜开发建设一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乡村学校少年宫;三是鼓励学校把课堂直接设在各类有意义的教育场所,与主办者联合开发课程,充分发挥各类青少年活动中心、农村文化礼堂等阵地的作用,让孩子真正从课上走到课下,走进博物、科技、艺术、文化等公益类场馆。同时鼓励支持有闲有能的教师做校外辅导员,可以通过志愿者或兼职的方式让有闲有能的教师参与进来,允许学校教师在适当范围内参与家教,从而不断壮大校外辅导员队伍。

对孩子,我们生然后养,养然后育。生,是生命的开始;养,是身体的康健;只有“育”,才是为生命的高度而奠基。育,需要我们关注、需要我们陪伴、需要我们呵护、需要我们共同付出。现在,是时候为孩子创造一个快乐的童年了,在座的你,准备好了吗?

 

 

 

 

 

 

 

 

组稿单位:县政协提案委        执笔人:刘晓君

发言人:刘晓君  县政协共青团界委员、县青少年宫主任

【关闭窗口】  
主办单位:青田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青田县委员会 【网站地图】
地址:浙江省丽水市青田县鹤城中路33号 办公室电话:0578-6834213 邮政编码:323900
备案序号:浙ICP备08001658号-1 网站标识码:3311210001

浙公网安备 3311210200006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