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青田县养老服务业发展的调研报告

发布时间: 2019-09-15 19:17:10     文章来源:青田
领导照片:

2019年8月21日政协第十届青田县委员会常务委员会

第二十一次会议通过)

 

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养老服务,近年来,通过不断完善养老服务政策,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加快推进养老机构建设,着力提升居家养老服务能力, 初步建立起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养老服务业得到较快发展,老年人获得感和幸福感不断增强。

一、我县老龄化现状及趋势

截止2018年底,全县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9.74万人,占全县总人口17.23%,接近全国平均水平,预计2020年老年人占比18%,2025年老年人占比21%,以后还将进入加速上涨期。因为我县是劳务输出县,实际老人占比更高。特别是青田还有大量的华侨老人有回乡养老的愿望。总体上看,我县老龄化呈现老年人总量多、高龄老人多、农村老年人多的特点。老年人对多样化、多层次的养老服务需求日益迫切。

二、我县养老服务业发展现状

(一)规划政策体系初步建立。编制完成《青田县养老服务业“十三五”规划》、《青田县社会养老服务设施专项规划(2014-2020年)》。出台《关于鼓励民间资本参与社会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试行)》、《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实施意见》、《养老服务补贴实施细则》、《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居家养老服务业发展若干意见》、《青田县养老机构整治提升专项行动实施方案(2019-2022年)》、《青田县乡镇(街道)级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建设和运营补助暂行办法》等一系列政策文件,为我县养老服务业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撑。

(二)机构养老服务设施建设持续推进。按照“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的发展思路,推进养老机构设施建设。县养老中心一期工程投资1.32亿元,预计今年10月份主体工程竣工。青田瓯畔颐苑养老中心位于青田县三溪口街道溪口村,总投资2亿,设计床位1000张,目前该项目已开工建设。

县财政陆续投入1500余万元对部分乡镇敬老院进行了拆建和改造,对10所乡镇敬老院消防设施进行改造。

今年另有2家社区嵌入式养老护理机构正在建设

(三)居家养老服务能力稳步提升。累计投入资金三千八百余万元,用于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的建设,目前已建成1个县级居家养老管理服务中心、6个乡镇(街道)级居家养老服务中心、249个社区(村)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拥有日间照料床位2878张。

(四)老年人优待及补贴机制不断健全。建立高龄老人补贴制度。对8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发放每月50到500元的分档次高龄补贴,对90岁以上老人一次性奖励1000到 5000元。建立养老服务补贴制度,对失能失智的低保老年人、失能失智的低保边缘老年人对象入住养老机构的,都能享受到养老服务补贴。从2015年10月起开展养老服务补贴的“扩面试点”工作,将三个街道的70周岁以上低保和低保边缘户老年人、70周岁以上独居空巢老年人也纳入补贴扩面范围。

(五)养老运营模式试点先行。2015年民办居家养老服务机构“春满园”养老服务有限公司在我县登记成立,这是一家与移动公司合作建立了967885“一键通”呼叫中心,建成了集呼叫、受理、服务为一体的居家养老综合服务机构;2016年将第一敬老院和社会福利院通过招投标由社会资本进行改造并成立仁济养护院,成为我县首家“公建民营”医养结合的养老机构,养护院内设医疗机构,目前该养护院已入住老年人300多人;居家养老综合管理服务中心实施公助民营模式,由中标单位--春满园养老服务有限公司投资,建成了集日间照料、幸福食堂、智慧养老、健康保健、文化娱乐等多功能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整合县老年活动中心、县老年电视大学等资源,于2018年10月起运营。通过公建民营和公助民营模式的改革,激发了市场活力,提高了养老服务质量和专业化服务水平。

三、存在困难和问题

我县的养老服务业发展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面临日益严峻的人口老龄化趋势,面对老年人及其子女对老年生活期望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还有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如下:

(一)养老服务设施总量不足, 养老服务市场化程度低。截止2019年6月底,全县共有各类养老机构19家,总床位数计2315张,每千名老人拥有床位23.77张,其中护理床位有1092张,占总床位的47.17%。民办(民营)养老机构8家,床位1082张,占总床位46.74%。249个城乡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只有8个由第三方专业机构负责运营管理,社会化运营率只有3%。与省政府提出“2020年,每千名老年人拥有社会养老床位达到50张,其中机构床位数不少于40张,护理型床位占机构床位比例不低于50%民办(民营)机构床位占机构床位比例力争达到70%”、市政府提出“到2020年,60%以上的照料中心实现社会化运营”的目标要求差距很远。

    (二)养老服务质量有待于提升。从总体情况看,我县能提供优质服务的养老机构相对缺乏,除1家仁济养护院被市级评为乙等养老机构外,其他养老机构的绩效评估都在丁等以下,尤其乡镇敬老院整体布局分散、规模偏小、基础设施落后、护理型床位不足,工作人员年龄普遍偏大、文化程度低、管理服务水平跟不上。现有的民办养老机构主要还是以日常生活照料为主,难以提供更高层次、更为专业的服务,医疗护理、精神慰藉、紧急救援等能力明显不足。

(三)养老服务队伍人才严重短缺。乡镇(街道)没有养老工作专干,养老服务的职能也只能由乡镇民政助理员兼职,乡镇敬老院院长也是由乡镇民政助理员或大学生村官或农村临时聘用人员等担任,同时,我县现有养老机构从业人员整体文化水平较低,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只占20%,全县养老机构中只有34位专职养老护理员,专业技能缺乏,管理水平不高,远不能满足服务对象的需求。

(四)养老服务信息化水平低。一是养老服务信息系统不健全。虽然,我县近几年已初步建立了养老服务信息系统,录入了全县老年人的基础信息,但还没有与其他部门实现数据共享,机构供给和老年人需求信息无法及时对接。二是养老服务机构缺少智能化管理手段。三是政府监管手段落后。

四、调研组建议

养老服务产业的发展,事关群众幸福健康。建议着重在落实和完善养老政策、规范和提升服务质量、加强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创新管理和服务机制等方面上下功夫,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优化我县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让更多的老年人老有所养、安享晚年。

(一)政策引领,健全和完善养老扶持政策

县委、县政府要更加重视新形势下的养老服务工作。全面梳理我县现行养老扶持政策,分析失能失智刚需和高龄老年人群保障、嵌入式护理机构建设、养医融合发展及养老服务质量提升、人才培养等方面的政策需求,抓紧出台激励社会资本投资、培养养老专业人才、机构运营评定奖励等为核心的系列扶持政策推动我县养老业的快速发展。

(二)科学谋划,加快养老服务业长远发展规划的制定

《青田县养老服务业“十三五”规划》、《青田县社会养老服务设施专项规划(2014-2020年)》这两个规划制定较早,已跟不上新时代的要求,应及时启动修编同时要充分考虑居家养老的社区(城乡区域)服务中心布局。    

(三)多措并举,加快养老服务业基础设施建设

县政府要继续加大财政投入。加快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建设,高度重视政府兜底的一些贫困人口、特别人员的养老保障。对现有的散而小的乡镇敬老院加快整合、改造,提升等级。

加快县养老中心项目建设,县养老中心总建筑面积57296平方米,设计床位数761张, 总投资2.76亿元。 目前一期工程的主体建筑将于10月竣工,要求尽快运营,投入使用;二期项目建设等条件成熟再续建。

加快推进社区嵌入式养老护理机构的建设,为居家养老提供保障。

加快推进规划中的其他养老服务业基础设施建设。三溪口街道溪口村的青田瓯畔颐苑养老中心,总投资2亿,设计床位1000张,目前该项目已开工建设;位于山口镇雅陈村的山口镇太阳岛休闲养生养老综合体, 项目设计总投资1.71亿元, 设计养老床位392张,但目前还没有开工迹象。

加快信息化建设,探索建立青田县智慧养老综合服务中心,以互联网技术和智能技术手段,实现数据共享、供需对接、可视化监管等,从而提升养老服务的精细化和精准度。

(四)创新机制,提升养老服务水平

我县养老机构数量多,形式不一,更要不断创新管理运营机制。在重视物质养老的同时更要关注精神养老,积极引进国内有资质、信誉度高的专业的养老机构来经营管理、同时努力培育本土养老机构做强做大。

对试点经验及时总结,加大推广“公建民营”“ 公助民营”模式,鼓励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服务业发展,提高市场化程度,实现社会化运营。

推动居家、社区和机构养老融合发展。支持养老机构运用社区养老服务设施,上门为居家老年人提供服务,实施“互联网+养老”行动。

完善医养结合服务能力。推进医疗卫生机构和养老机构协议合作,简化医养结合机构设立流程。

(五)创新理念,加强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

把人才培养工作作为系统性工程来抓。既要重当前,又要着长远

积极引进有资质、有信誉的专业管理团队,快速提升服务理念和能力;规划确定的县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乡镇要配置一定的事业编制,招聘专人专职管理;开展养老护理员各类技能知识免费短期培训;探索在县职业技术学校、县广播电视学院等部门开设“老年服务与管理类”等相关专业班,培养本地的养老服务专业人才;参照教育、卫生等定向培养生政策,定向培养本土养老专业高级人才。同时要提高养老护理员待遇,增强职业荣誉感,留住专业人才。

 

【关闭窗口】  
主办单位:青田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青田县委员会 【网站地图】
地址:浙江省丽水市青田县鹤城中路33号 办公室电话:0578-6834213 邮政编码:323900
备案序号:浙ICP备08001658号-1 网站标识码:3311210001

浙公网安备 3311210200006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