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主题鲜明、目标明确,求真务实、催人奋进,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指导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纲领性文献,也是指导人大工作的纲领性文献。现联系地方尤其是市县两级人大及其常委会的代表工作,结合本职岗位,谈几点学习体会。 一、学习人大制度理论,必须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 要做好人大常委会的代表工作,必须深入学习和认真研究人大制度理论。而学习和研究人大制度理论,必须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人大制度理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分论”与“总论”的关系。“总论”指导“分论”,“分论”丰富“总论”。“总论”的指导作用体现在指明政治方向和发展道路上,“分论”的丰富功能体现在具体制度的不断坚持完善上。我们要把宪法关于人大“行使职权”的规定,与“十七大报告”关于人大“履行职能”的论述,有机的结合和统一起来,防止只讲“行使职权”可能偏离方向,或只讲“履行职能”可能消极等待的片面现象产生。从而进一步强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对人大制度理论的指导渗透、统领融合并促进提高的思想认识和理论素养。 我国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关于民主理论的基本原理,又吸收了人类文明发展的有益成果,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人大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在整个政治制度体系中,具有首位性、根本性和人民主权性,具有无可替代的重要性。 细化分析,从理性层面看:人大制度的政权性质是人民主权性,人大制度的政治优势是民主广泛性,人大制度的工作特点是政治民主性,人大制度的运行规律是事序法规性,人大制度的体制体系是多级“双层性”,人大制度的组织原则是民主“两集性”(集体决定问题、集体行使职权——是我国国家机构实行民主集中制原则在人大体制内的具体化),人大制度的工作理念是“议行(议事行权)非行(非行政理念)”性,人大制度的政治灵魂是“三者”统一性(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从基层人大的实践层面看:其最大工作特点是“重民主”,其最大工作规律是“讲法序”,其最大工作方式是“议为首”,其最大工作要求是“决求慎(圣)”,其最大工作追求是“促发展”。 “重民主”:一是地方党委要支持和尊重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行使职权;二是人大及其常委会要增强“人民及代表是主体”的意识;三是“一府两院”及其工作人员要增强“人民及代表是主人”的意识;四是代表要增强“受选民与原选举单位监督”的意识。 “讲法序”:一是地方党委要善于把重大决策转化为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决定;二是人大及其常委会要依法行使职权;三是要监督和完善“一府两院”及其工作人员依法行政、依法审判、依法检察;四是人大代表要依法行使职权和履行职务。 “议为首”:一是要明确议的定位——“一议连两式”,即审议与议决的两种形式,从而明确议的重要性;二是要坚持议的方向,把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与依法行使职权、依法履行职务有机结合起来,促进发展、维护稳定、构建和谐、推动法治;三是要把握议的方法,具体要把握“三中”:“议在审中”(议中有审)、“行在决中”(职权行使要有议决)、“支在督中”(监督中有支持);四是要讲求议的实效,具体要选准三点,“一府两院”的工作重点、存在问题的难点、人民群众反映的热点,以推动问题的有效解决。 “决求慎(圣)”:一是对中心性、规定性、交办性的议题的议决,要大张旗鼓地宣传和推动,以凝聚人心;二是对自选性的议题、自度性的条文、自定性的议决,要多汇报、多衔接、多调研、多磨合,尽可能做到慎中求准、准中求新、稳步推进;三是常委会组成人员和人大代表,在做任免性决定和选举性决定的工作时,要投好神圣的一票,真正为人民用好权。 “促发展”:就是积极行使和履行人大及其常委会的职权、职能,充分发挥广大人大代表的作为、作用,有力促进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进步。当前就是要认真贯彻省委“两创”总战略和市委推进“两创”的工作部署,动员广大代表“求创业之计于群众,寻创新之路于实践,研富民之策于基层,汇强省(市)之力于民间”。不断深化人大及其常委会“在推动发展中关注民生、在关注民生中推动发展”的具体工作理念和方法,从而有力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同时要积极探索、依法创新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工作,把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坚持好、完善好、发展好。 尽管由于中国的历史、人文、发展、体制等因素的国情,造成了有时也会有些:表征性的议、象征性的审、指征性的决。但这与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的封建专制比,与“共和”后的袁氏复辟、军阀混战、民不聊生、生灵涂炭的惨状比,与二十二年的官僚买办、大资产阶级的独裁统治比,毕竟是一个翻天覆地的进步,是一个脱胎换骨的提升。展望未来,民主既是世界潮流,民主更有中国国情,民主还负有伟大复兴的使命。为此我们要切实提高“八性”认识: 1、人民的主权性——要牢固确立“主权在民”理念。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把人大制度理论的“主权在民”权源理念,与我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理念有机结合和统一起来。“主权在民”的含义是权力来源于人民,执政为民的要求是权力服务于人民。 2、代议的规律性——代议制是社会发展的民主制度建设规律和社会管理规律。 3、国体的决定性——就是“工人阶段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的国体决定人民代表大会的政体,社会主义的根本制度决定人民代表大会的根本政治制度。 4、历史的选择性——就是坚持党的领导。从历史的大方位看:以往的历史性结论和现实的历史性任务,都决定中国共产党具有“客观主导性”——新中国缔造者、现代化事业的领导核心、振兴中华的领航人。同时要高度重视、认真把握、全力维护后天的选择。 5、发展的必然性——展望经济社会和民主政治发展的总趋势。 6、法治的重要性——这是由市场经济发展客观需求性,构建和谐的目标重要性,民主与法治建设的“联袂”性所决定的。 7、完善的渐进性——根据中国国情(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社会的、历史的、现实的),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努力与我国人民政治参与的积极性不断提高相适应,积极稳妥推进。 8、坚持的坚定性——从人大常委会的工作角度讲,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就是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就是坚持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就是坚持共产党的执政地位。 二、人大代表行使职权,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 人大代表依法行使职权,是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依法具体体现,必须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而不断深化,必须与人民政治参与积极性不断提高相适应,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和方向,以保证党领导人民有效治理国家。因此人大代表依法行使职权,既要树立主体意识,更要强化大局观念,不断在强化大局观念中依法履职,不断在树立主体意识中发挥维护和促进大局的积极作用。从而在履职工作中真正做到,“识大局”:就是围绕党和国家、党委和地方工作大局,围绕实施“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履行好代表职务。“顾两职”:就是正确处理代表任期职务与本人长期职业工作的关系,防止与克服“只要代表权利而不要代表义务,只要代表荣誉而不要代表责任,只要知情而不要出力”的现象产生。“承三责”:就是切实承担起会议期间的工作职责,闭会期间的活动职责,自觉接受选民或原选举单位监督的职责。“展四用”:就是要充分展示作为人大代表的依法行使职权的“主人翁”作用,广泛实施监督的“主力军”作用,充分表达民意的“主渠道”作用,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与自觉遵守宪法法律、构建和谐社会的“主示范”作用。“提五率”:就是要切实提高对代表大会的参会率,审议报告的参言率,大会议案、建议的参提率,本级人大常委会会议及活动的参与率,代表小组活动的参加率。“强六知”:就是代表要不断做到知政——政府行政与“两院”司法情况,知情——市情、县情、乡情、村情,知法——学习掌握履职的相关法律,知求——人民群众的要求,知提——议案建议怎么提、提什么,知办——跟踪所提议案建议的办理情况。 三、推进人大代表工作,必须以促进科学发展为中心,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为根本,以调动代表履职积极性为目标。 “做代表工作”是人大常委会的基础性工作,也是其代表工作机构的职能性工作。一方面人大常委会的工作离不开代表的支持、配合和参与、监督,另一方面代表作用的发挥也离不开人大常委会的组织、指导和服务、保障。要做好代表工作,我们必须研究特点、把握规律,围绕中心、抓住根本,明确目标、创新思路。我们要把握“做代表工作”主要是“组织联系代表、发挥代表作用”的特点,要把握“主体是代表、代表要活动、活动求创新、创新出成效、成效显作用”的具体工作规律;要围绕经济建设中心,推动科学发展,关注民生热点,以人民当家作主为根本;要明确以调动代表履职积极性为目标,进一步完善把握方向(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定准两位(参谋之位、服务之位),共聚“三识”(共同凝聚“人大代表即主人代表”的意识、代表是人大工作之“主体”的意识、代表要“依法履职”的意识),组导四用(组织指导代表发挥四方面作用),协把五关[代表“选举资审”关、议案建议提办关、视察调研推动关、小组活动成效关和人事任免知情三试(示)(公示、考试和试行履职承诺)关],扩展六知(知政、情、提、办、求、新)的工作思路,创新工作方法。突出“创新代表活动平台,丰富代表活动内容,充分发挥代表作用,优化代表工作环境”的工作重点,进一步具体落实组织联系要实,活动载体要好,服务代表要优的基本要求。以新的活动主题、新的履职要求、新的工作措施,把“做好代表工作”与“代表做好工作”有效结合和有机统一起来,推动代表工作取得新的成效,为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出应有的贡献。 来源:衢州市人大常委会 作者:王延生 责任编辑:阿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