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基(公元1311-1375年),字伯温,浙江青田人,明朝“开国第一文臣”,学足以探三才之奥,识足以达万物之情,气足以夺三军之帅,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军事谋略家、思想家、文学家,同时也象姜太公、诸葛亮一样,人格卓尔不群,智谋超凡绝伦,为世人千古传颂,成为智慧的化身,被誉为“千古人豪”。
刘基文化博大精深,其精髓是“立德、立功、立言”的“三不朽”精神。
立德。刘基对自己的人格品德要求甚高,他的格言:“夫大丈夫能左右天下者,必先左右自己。曰:大其心容天下之物,细其心受天下之善,平其心论天下之事,潜其心观天下之势,定其心应天下之变。”
他在《郁离子》的《德胜》一文中曰:“或问胜天下之道,曰:‘在德。’何从胜德?曰:‘大德胜小德,小德胜无德;大德胜大力,小德敌大力。力生敌,德生力;力生于德,天下无敌。故力者胜,一时者也,德愈久而愈胜者也。夫力非吾力也,人各力其力也,惟大德为能得群力。是故德不可穷,而力可困。’”
强调战胜天下的办法,“在于用德。”道德的力量在于凝聚群力,故能无敌于天下。
刘伯温在帮助明朝削平群雄,平定天下,开国立政的过程中,运筹帷幄,揭忠尽智,始终保持清正廉直,秉公执法,不计名利,顾全大局的高风亮节,“辞封爵而不贪天之功,终身显荣而私产无寸”;功成之后,急流勇退。
如今,我们在刘基故里青田,所见刘基故居也就是几间陋室;刘基墓,是用岩卵石依山砌成的石阶,墓室长满萋萋茂草,没有任何人工雕琢痕迹,后人祭祀的供品只能放在一块“纯天然”的石头上,香烛也就插在石缝里。这一丘“上草下土”(墓)的土坟便是 “王佐”、“帝师”的长眠之地。如此“大气”、简朴、自然,正是“大丈夫”一身浩气,胸怀天下,两袖清风,清白一生的写照。瞻仰沉思,感人肺腑,肃然起敬。
在刘基故里能听到的总是刘基父子的一系列传奇故事,感受到的是文成人对这位“老祖宗”的敬仰与崇拜——庄严的刘基庙。他给后人留下的遗产便是刘基图书馆里的“智慧锦囊”——刘基著作。
刘伯温的高尚人格与品德正是我们现代人所向往与渴求的。我们若以此为表率,严格要求自身,何愁社会无安。
立功。刘基的主要功绩:统一天下,开国立政。
在统一天下方面,首先制定战略决策:先灭陈友谅,后定张士诚,然后分兵北向中原,混一宇内。在战事中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在许多重大战事中亲临指导,龙韬虎略,“遇急难,勇气奋发,计画立定,人莫能测”。为开创大明王朝建立了丰功伟绩
在开国立政方面,刘伯温更显现了他政治家的卓识与风范。在开国之前,受命卜地扩建南京城;后定制《戊申大统历》,确定历法;制定律令,建立法律制度和立国规模;又奏行军卫法,建立卫所军事行政制度;开国初任御史大夫,整肃纪纲,严惩贪枉,刚正严直。待“国威已立”之后,则要“为政宽猛如循环”,劝朱元璋修德省刑,济以宽大,体现了以严立政,以宽守之,宽猛相济的指导思想。
刘基功勋卓著,不胜枚举,以其民本思想,作为核心,略以浅见。
刘基的民本思想强调“国不自富,民足则富”。要指导百姓正确利用自然资源(“天地之盗”),这样国家也随之富强(“曲取”)。
刘基在《郁离子》《天地之盗》中如是说:“郁离子曰:‘人,天地之盗也。天地善生,盗之者无禁,惟圣人为能知盗,执其权,用其力,攘其功,而归诸已,非徒发其藏,取其物而已也,庶人不知焉,不能执其权,用其力;而遏其机,逆其气,暴夭其生息,使天地无所施其功。则其出也匮,而盗斯穷矣。故上古之善盗者,莫伏羲、神农氏若也,惇其典,庸其礼,操天地之心以作之君,则既夺其权而执之矣,于是教民以盗其力以为吾用。春而种,秋而收,逐其时而利其生;高而宫,卑而池,水而舟,风而帆,曲取之无遗焉。而天地之愈滋,庶民之用愈足。故曰惟圣人为能知盗,执其权,用其力,非徒取其物,发其藏而已也,惟天地之善生而后能容焉,非圣人之善盗,而各以其所欲取之,则物尽而藏竭,天地亦无如之何矣。是故天地之盗息,而人之盗起,不极不止也。然则,何以制之?曰遏其人盗,而通其为天地之盗,斯可矣。’”
就是说,人是天地万物的主宰,正确认识和掌握自然规律,合情合理地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尽力保护自然环境,维持生态平衡。只有天地善于使万物生长,然后人们才能在天地间容身。若大自然(天地)被破坏不能为人所用,那么对人的抢掠就会兴起,无穷无尽,不能停止。只有阻止那些人为的盗贼,充分发展生产力,物丰民富,才国泰民安。
在具体实践中,刘基指导绍兴百姓利用荒滩涂泥烧制各种陶器,利废为宝。有《缸窑头》民谣曰:“缸窑头,缸窑头,600年前荒滩头,来了伯温刘老头,烂泥变成元宝头”。
刘基非常重视农业生产,把种种的农、林、牧、渔的物产品类记录下来,利用粮、棉、竹、木、蚕、丝、茶、纸等物加工制造成各种生活用品。他撰写了12卷的《多能鄙事》一书,其中就有酒谱、茶谱、菜谱等等加工制造的记载。
由此可见,刘基对于资源节约与利用的重视,对大自然的尊重与保护,对百姓的关心和爱护。是心系苍生,以天下为己任的理论家、实践家。章太炎先生称他 “环地球之师”。
刘基的“民本思想”是政治经济的核心,内涵深刻丰富,有待我们深入探讨研究、发扬光大,这对人类自然环境的保护与拯救,对社会的治理等贡献不可估量。
立言。刘基既“属开国之勋业”,又有传世之文章。他博学多识,著作等身,涉猎我国传统文化的各个领域,如文学、哲学、历史、地理、天文历算、军事学等等。都有专门研究,并在实践的基础上应用发展,独具一格,自成体系。以下对刘伯温的几本传世著作作简略赏析。
神奇兵法《百战奇略》。此书会聚古代兵法之精华,归纳为一百个命题,以古代兵法为依据,结合自身认识与体验,并配以著名战例加以分析,涉及战略、战术、计谋、治军以及后勤供应等各个方面。不仅仅适用于军事领域,对社会生活的各个侧面无所不能,是政治、军事、经济管理、日常生活、事业经营等方面的智慧宝库。
处事智慧《郁离子》。是刘伯温在元末所著的预言体笔记文集,被后代政治家誉为其言“凿凿乎如药石之必治病,断断乎如五谷之必疗饥”,“明乎吉凶祸福之几,审乎古今成败得失之迹”的宝书,是审时度势,治国安邦大智慧的锦囊秘笈,也是待人处事,交朋结友,革陈图新的镜鉴真言。《郁离子》思想内容尤其丰富,从国家、社会到家庭、个人,从政治、经济到军事、外交,从思想、伦理到鬼怪、神仙,无所不有。研习此书,对我们今天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经济发展将闪耀着它不可磨灭的光辉。
三命奇谈《滴天髓原注》。本书对人与自然界的关系作了详尽的分析应用,对天地人的运行规律与和谐统一(“天地人和”)进行了具体的阐述。“戴天履地人为贵,顺则吉兮凶则悖”。强调人在大自然(天地)中非常重要,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大自然。我们今天强调的“低碳”“环保”等等便如此理。
阴阳卜筮《多能鄙事》。天文历法、阴阳五行、卜筮星相是刘伯温著作中最富色彩的一部分。此书对《周易》等传统文化的深入研究应用到了极致,又是具体指导人们生产、生活、经营等方面的具体方法的一部及其全面的宝典。
风水宝鉴《灵城精义》。本书主要从“形气”与“理气”两个方面探讨人与居住环境的关系。“宇宙有大关合,气运为主;山川有真性情,气势为先”。“地运有推移而天气从之;天运有转旋而地气应之;天气动于上而人为应之;人为动于下而天气从之。”具体明白地剖析宇宙、山川、大地、人之间的运行规律和紧密联系它们的气(场、能)的“性情”与“组合规则”等。人们可以遵循这些“规则”,选择适合自己居住和工作生活的环境。对我们现代社会的环境规划与建设等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奇门奇书《新锓诚意伯奇门定局》。本书为天地日月星辰风雨气候三式占侯诀和《烟波钓叟赋注解》。是刘基光大传统文化的经典之作,是认识宇宙自然,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社会的一部高深难测的应用性极强的奇书。当今西方现代科学发展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由于受光速的局限,他们对宇宙自然的探索与研究受到严重的限制,便回头研究东方传统文化,换个层面找寻突破光速的方法。而我们研究传统的“奇门遁甲”到了一定的深度后,超光速现象就不那么神秘了。如果我们今天把这传统文化的“瑰宝”放弃,既对不起远古先哲,更有愧于后世子孙。
就文学而言,刘伯温被称为明初三大作家之一,明初文坛旗手。其诗独标高格,规模韩杜,“故超然独胜,允为一代之冠”。“所为文章,气昌而奇,与宋濂并为一代之宗。”而且提出“文以理为主,而以气摅之”,“有裨于世教”等文学主张。所著《覆瓿集》、《写情集》、《犁眉公集》、《郁离子》等,传于后世。
今天我们继承刘基“三不朽”精神,深入学习研究发展博大精深的刘基文化,将其发扬光大,对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经济发展,探索宇宙奥秘,造福人类社会意义深远而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