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政务公开 >政府信息公开 >政府信息公开 >宣传系统 >青田县教育局 >政策文件及解读 >其他文件
首页
青田县2020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与高中段学校招生录取工作意见
索引号: 002652678/2020-86151 发布机构: 青田县教育局 发布时间: 2020-05-20 09:10:35
原文链接:点击查看源文件
政策解读链接:点击查看政策解读

 

各中小学:

为加快推进我县教育现代化,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高中招生制度改革,规范高中招生秩序,促进教育科学和谐发展,根据《浙江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推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浙教基〔2017122号)和《丽水市教育局关于2020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与高中段学校招生录取工作的实施意见》(丽教基〔202029)文件精神,现就我县2020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与高中段学校(以下简称高中)招生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

2020年全县继续实行浙江省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以下简称“初中学业考试”)。初中学业考试性质是义务教育阶段终结时的省级考试,目的是全面反映毕业生在学科学习目标方面所达到的水平,考试结果是衡量初中毕业生学业水平的主要依据,也是高中招生的重要依据之一。

二、初中学业考试科目设置与命题、阅卷

(一)初中学业考试科目设置

1.文化考试

初中学业考试的文化课考试科目为语文、数学、英语、科学、社会·法治(含历史与社会、道德与法治),共五科:

考试日期

考试时间

考试科目

卷面分数

考试形式

6

26

上午

9001100

语文

120

闭卷

下午

130330

数学

120

闭卷

410530

社会·法治

80

开卷

6

27

上午

9001100

科学

180

闭卷

下午

130310

英语

120分(其中听力测试25分)

闭卷

初中地方课程及禁毒教育等内容列入“社会·法治”考试范围,包括省、市两级地方课程,共占10分左右。各科考试均不允许使用计算器。

2.技能测试

(1)体育考试。根据《浙江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调整2020年相关教育考试招生工作安排的通知》(浙教办考〔2020〕7号)要求,取消2020年中考体育测试,体育分不计入中考总分。

(2)实验操作测试。由各初中学校自行组织对学生进行测试,成绩按A、P、E三个等级呈现,分别代表优良、合格、待合格。测试工作须在五月底前完成。

(3)信息技术测试。由各初中学校自行组织对学生进行测试,成绩按A、P、E三个等级呈现,分别代表优良、合格、待合格。测试工作须在五月底前完成。

3.总分

初中学业考试成绩总分设总分1、总分2:总分1=五科文化考试之和,满分620分;总分2=总分1+优惠加分。

(二)文化考试命题

今年我县初中学业考试的文化考试由市教育局牵头,市教育招生考试中心组织命题,市教研院具体负责。

命题注重与社会实际和生活实际的联系,注重考查学生对学科知识的探究能力、对学科思想方法的理解能力以及在具体情境中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阅卷与成绩评定

1.阅卷工作由市教育招生考试中心统一组织,采用网上阅卷的形式进行。

2.考试成绩以分数制和等级制两种方式同时呈现。学业考试成绩以等级方式呈现,等级分为A、B、C、D、E五级,分别代表“优秀”“良好”“中等”“及格”“待及格”,其中“优秀”为15%左右,“良好”为30%左右,“待及格”控制在5%以内。各等级所对应的分数线由各学校划定,等级制成绩由各初中学校记录到电子学籍系统中。学业考试成绩待及格的学生,可参加各初中学校自行组织的补考,补考成绩作为毕业评价依据。高中招生采用分数制成绩。

三、初中学业考试报名

本县初中应届毕业生在毕业学校所在地报考的,由县教育考试中心导入学籍信息直接生成报名信息;青田户籍或学籍的历届生须持《义务教育证书》和户籍证明到县教育考试中心报名;青户籍的初中应届毕业生回我县报考,须持本人《学生基本信息表》(由学籍系统打印)和户籍证明到县教育考试中心报名。

一个学籍只能报考一次。高中在校生不得报考。

根据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做好外省籍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后在我省参加升学考试工作的实施意见》(浙政办发〔2012160号)精神,外省籍在我县务工人员子女同时具备以下条件,可以参加我县初中学业考试报考,并参加我县高中录取:

1.外省籍进城务工人员在本县有合法稳定职业;

2.有合法稳定的住所;

3.按照国家规定参加社会保险一年及以上;

4.随迁子女注册有本县学籍且在本县连续就学一年及以上。

报名审核工作由县教育考试中心负责。

四、综合素质评价

(一)认真做好综合素质评价工作。初中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是全面检测初中毕业生基础性发展目标达成状况的重要手段,也是高中招生录取的重要依据。各初中学校要高度重视此项工作,建立由校长任组长,分管领导、专任教师和家长代表为成员的综合素质评价领导小组;根据《青田县中小学校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办法(试行)》(青教基〔2016〕7号)完善综合素质评价的实施细则,对本校初中毕业生进行综合素质评价综合素质评价工作应在6月上旬完成。

(二)综合素质评价应做到过程与结果相结合。学校应当依照所建立的《学生成长记录册》内容,全程、全面、客观、公正记录学生在初中阶段各方面的成长状况,内容包括各学期的学习成绩、社会活动表现、奖励情况、反映个人特长和才能的成果、作品和获奖证书等。2020年应届毕业生应有三学年(2017、2018、2019学年)的学生成长记录。

(三)综合素质评价结果由“综合评语”和“等第测评”两部分组成“等第测评”共分四个模块:品德表现、运动健康、艺术素养、创新实践等第的认定分为A、P、E三个层次,分别代表优良、合格与待合格。其中实验操作和信息技术的测评按方案执行,评定结果纳入上述相应模块,并记入学生电子学籍“学生成长档案”。

(四)综合素质评价应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综合素质评价的内容、方法、程序等应事先向学生及其家长公布,评价结果应告知学生本人及其家长。学生的某项成果不能多处重复认定,比如学生在交通安全月中的漫画作品获奖,应视为社会活动中的成果,在美术测评中不能重复认定。获得A级认定的学生名单,应在学校或班级张榜公布,接受师生监督。学生对测评或认定结果如有异议,学校应及时进行调查、核实、处理。

五、招生优惠

符合优惠加分条件的考生在本县高中段学校录取中可以分别享受市、县级优惠中最高一项。

(一)市级高中段录取优惠政策:

1.

烈士子女(凭民政局证明),可根据本人志愿录取。

2.在初中阶段思想政治品德方面有突出事迹,并受到省级及以上党委、政府表彰的考生,可根据本人志愿录取。

3.符合条件的军人子女(凭丽水军分区证明),参照《丽水市教育局丽水军分区政治工作处关于军人子女教育优待的实施办法》(丽政联〔2020〕1号)执行。

4.符合条件的高层次人才子女(凭当地人才办证明),参照《中共丽水市委丽水市人民政府印发<关于加强高层次创业创新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等两个文件的通知》(丽委发〔201638号)执行。

5.少数民族考生(凭民族宗教事务局证明),降10分录取。

6.归侨、华侨子女、归侨子女和台湾省籍考生(凭侨办、台办证明),降5分录取。

(二)县级高中段录取优惠政策:

本县独生子女、农村二女户子女(凭乡镇、街道计生部门证明)降6分录取。(本条优惠政策2021年及以后不再实施)

 

根据省、市高中招生政策规定,完善我县高中招生录取办法,统筹普通高中、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工作,坚持统一制定招生政策、统一工作部署、统一录取平台,加强各类招生的统筹协调,确保普职招生大体相当。

1.加强招生计划管理。各普通高中学校必须按分配生(含创新型后备人才培养计划)、普通生、民族生、特长生申报招生计划(招生计划申报工作另行文)。

2.推进集团化分类办学。根据《丽水市教育局关于推进普通高中集团化分类办学促进创新型后备人才培养的指导意见》(丽教基〔20194号)精神,坚持特色多样、分类办学原则,统筹协调推进市域、县域创新型后备人才培养计划,加强人文科技、体育艺术等创新型后备人才培养。

3.实行特长学生单列招生。特长学生是指在某一学科或某一方面,主要是艺术、体育、创新发明、信息技术、自然科学、文学创作等具有特殊才能的学生。特长学生招生计划原则上不超过学校招生计划总数的5%。普通高中学校招收特长学生,应事先在招生章程中提前明确招收特长学生的类别、数量、标准等,并根据学生的初中学业考试成绩、专业测试成绩、综合素质评价结果,按一定权重进行考核录取,其中初中学业考试成绩所占权重不低于30%。招生学校要将招生的相关事项,包括标准、条件和程序等内容,在招生录取方案中详细列明,经县教育局批准后方可实施,并提前向社会公布。专业测试应在初中学业考试前完成,入围名单经公示后报县教育局。录取名单须向社会公布。

4.强化跨区域招生管理。除有少数民族单列招生计划和市域创新型后备人才培养计划的学校外,公办普通高中不得跨县(市、区)域招生。民办普通高中应主要立足本县招生,如要进行跨县(市、区)域招生的,必须进行招生计划申报,经批准后按计划执行。按计划跨县(市、区)招生时,必须经县教育局和生源所在县(市、区)教育局共同同意,由市教育局审核后方可办理新生学籍迁移,否则不能取得学籍。需跨设区市招生的,按省教育厅相关文件执行。

5.加强分配生招生工作。继续实行优质示范普通高中分配生制度,分配生招生指标应达到招生计划的60%,分配生初中学校(集团化学校以集团为单位)全覆盖。招收分配生必须在招生前由县教育局制定分配方案,并向社会公布。具备报考所在初中学校连续两年以上学籍并实际就读的应届毕业学生可享受分配生政策。分配生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由县教育局划定。

6.统筹普职同平台招生。中职学校按照“分级管理、属地为主、设区市统筹”的原则,与普通高中同时审核录取。三年制新生由县教育局负责,鼓励优质特色专业按一定比例开展跨区域招生;中职与应用型本科一体化培养专业、五年制学前教育专业面向全市招生,列入高中段学校招生提前批录取(由市教育招生考试中心统一负责审核录取),考生一旦被录取,不得再被其他学校录取;中高职一体化培养专业面向全市招生,由市教育招生考试中心统一负责审核录取。

7.规范报考程序管理。考生必须按规定报考,所有考生的报考信息和志愿填报信息(含放弃填报志愿)的纸质文本需经考生和家长进行书面确认,并报县教育考试中心备存。

8.强化录取工作要求。高中录取工作仍实行初中学业考试成绩统一公布后进行。各高中根据考生志愿进行录取,录取规则和办法按照招生“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由县教育局制定。

9.做好综合素质评价。综合素质评价等第为高中招生录取的前置条件,所有要求升入省一级重点普通高中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等第需达到2A2P及以上。

七、高中新生学籍录入及审核工作

1.高中学校必须严格执行招生计划,不得计划外招生。县教育局按下达的2020年高中招生计划设定各校新生学籍数量,未经同意计划外招生不能取得学籍。

2.普通高中招生分预录取和退录补录两个阶段完成。7月中旬前各县(市)上报新生录取库,完成招生预录取工作,8月上旬前完成退录补录工作,高一新生学籍库随即锁定。

3.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分预录取和退录补录两个阶段完成。在7月底前各县(市)上报新生录取库,完成招生预录取工作,915前完成退录补录工作,高一新生学籍库随即锁定,930前完成新生学籍迁移工作。中等职业学校招生继续实行月报告制度,在711月份招生工作期间,每月25日报告一次招生录取情况。

4.规范学籍变更管理。一般普通高中不得向原省一级重点普通高中转学。普通高中学生转学必须经县教育局同意并报市教育局核准,电子学籍方可进行变更。

5.对违反省教育厅有关规定,未经就读地和生源地教育局双方同意,擅自到外地就读普通高中的学生,不得办理学籍变更手续,不得转接学籍。

八、其它配套制度

高中学校招生应坚持“全面衡量、综合评价、尊重选择、适者录取”的原则。既要依据学生的学业考试成绩,又要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既要衡量学生发展的现有水平,又要参考学生的成长过程;既要重视学生的总体发展,又要关注学生某方面的突出才能和表现。

初中学业考试与高中招生制度改革,通过制度创新体现公正、公平、公开,实行严格的公示制度、诚信制度、培训制度、监督制度、考评制度等,杜绝腐败现象。

1.公示制度

初中学业考试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办法、优惠加分名单、学生成长记录册的要求、考试费用、高中招生办法(含收费标准、退费办法、贫困学生的补助办法)等,应提前向社会公示,自觉接受社会监督。各校要加大宣传力度,争取社会各界对中考改革工作的理解和支持。

2.诚信制度

建立和完善初中学业考试、综合素质评价、学生成长记录和高中招生的诚信机制。各学校要加强对学生的考试诚信教育,建立诚信档案。参加施考、监考、阅卷、综合素质评价和招生录取的有关人员要签订诚信协议,并采取有效措施,督促有关人员严格履行诚信责任和义务。

3.培训制度

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保证每位参与综合素质评价的人员得到及时有效的培训,明确各项目测评和综合评语撰写的基本程序和要求,统一标准和尺度。提高有关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和综合素质评价能力,确保评价过程和结果的公平、公正,确保权威性与可信度。

4.监督制度

纪检监察、教育督导、教育行政等部门应对初中学业考试、综合素质评价及高中招生录取工作进行全程监督,落实领导责任制,同时制定相应制度,实行社会监督。

学生、家长、教师和其他社会人士对初中学业考试、综合素质评价和高中招生中可能危害公平、公正的现象和行为,或者对结果存在异议的,可向县教育局或上级教育行政部门投诉。

各学校要严格遵守招生规范、对严重违反招生规定、扰乱招生秩序、剥夺学生考试权利的行为,将根据人事管理权限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

5.考评制度

各学校要加强对初中学业考试、综合素质评价及高中招生录取工作的领导。建立初中毕业与高中招生工作考核制度,对有关部门和人员及时进行评价和考核。

九、附则

本《意见》由县教育局负责解释。

 

 

                                   青田县教育局

2020年5月15日

 

(此件公开发布)

       

           

 


  抄送:市教育局,县府办,县委宣传部。

    
  
 

  青田县教育局办公室                      2020年5月15日印发

六、高中招生录取工作
附件: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