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间经济是城市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繁荣消费、扩大内需的有效举措。《中国城市夜经济影响力报告(2019)》指出,目前我国60%的消费发生在夜间,大型商场每天18时至22时的销售额超过全天的一半。在青田创建“省级夜间经济试点城市”的当下,为探讨如何更好发展侨乡夜间经济,促进消费潜力释放,李飞林主席率政协调研组,多次召集经济商务、发改、财政、文广旅体、自然资源和规划、建设、行政执法、市场监管等相关部门了解情况、讨论交流,并赴温州市鹿城区学习考察。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县目前的夜间经济街区布局情况
(一)在鹤城,商业资源集中,土地空间成制约条件。如今,鹤城街道常住人口51226人。据初步统计,鹤城餐饮商户407家,占三个街道总数的61%;零售商户2296家,占总数的48%;住宿商户76家,占总数的51%。同时仅有的两家电影院、77%的卡拉OK厅也集中在鹤城。可以说较为繁华、人流量大的商业街区大多集聚在鹤城街道。但由于县城地域狭长、城区拥挤,造成“规模小、布局散、环境乱”。原有商业街区布局以刘基广场、欧洲城、临江路、龙东路、涌金街等为代表,已经比较成熟,但规模基本固定,难以拓展、壮大。但也有一些新的发展区域,如太鹤湖周边、网红桥、香溢PARK创意街区、香榭公馆等,正吸引集聚着新的人流。
(二)在瓯南,人口逐渐集聚,新商业区块初步成型。瓯南常住人口37553人,餐饮商户148家,占三个街道总数的22%;零售商户1358家,占总数的28%;住宿商户53家,占总数的36%。与鹤城相比,商业街区的繁华程度尚有差距。但瓯南土地资源相对充足,随着百川润城、滨江国际、中梁百悦城等小区的建成,聚集起大量人口,多个新型商业区块正在形成。如,以华侨总部经济大楼为中心,中梁百悦城商圈正在建设,可以预见,未来将成为具备高度集聚效应的大型地标商圈。
(三)在油竹,各项优势明显,但是人气稍显不足。油竹常住人口为27591人,餐饮商户112家,占三个街道总数的17%;零售商户1183家,占总数的24%;住宿商户19家,占总数的13%。油竹人口数、商户数相对较少,但规划大气、侨乡特色明显,石锦路、进口商品城集聚了大量进口商品销售企业和酒吧、西餐、咖啡等业态。同时,青田之心商贸综合体已经开工,油竹体育中心即将启用,未来可期。多次举办侨博会更是进一步提升了油竹的知名度。但作为新区块,油竹常住人口仅为鹤城的一半多一点,稍显人气不足,同时业态相对单一,目前尚无电影院、卡拉OK厅等休闲娱乐场所,酒店民宿仅19家,未形成“吃、住、游、购、娱”一条龙,外地客流量也不大。
(四)在周边,乡镇各有特色,具备发展潜力。如,温溪是工业大镇,常住人口53652人,超过鹤城街道,其中外来务工人员接近3万余人,潜在消费需求大;如阜山,距离县城近,历史文化村落资源丰富,可望成为“夜游”有益补充;如北山主打千峡湖旅游,必将是夜间经济发展不可若缺的一部分,等等。
二、侨乡发展夜间经济的优势与不足
(一)三大优势
一是特色优势。青田是侨乡,经过多年发展,西式酒吧、咖啡厅等业态普及,欧陆风情明显,形成了独具西方特色的侨乡文化。青田之所以成为丽水地区入选省级夜间经济培育名单仅有的两个县市之一,和侨乡特色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二是消费优势。受“侨乡文化”影响,青田县城夜景优美,素有“小香港”之美誉。人们休闲娱乐形式多,夜生活丰富,人均消费水平高。与部分县城夜里早早“偃旗息鼓”相比,青田到深夜仍保持着一定的城市活跃度,不少商家营业到次日凌晨甚至24小时营业,夜间消费时间充足。
三是地理优势。青田毗邻温州,距离接近,坐动车仅需20分钟、坐汽车仅需45分钟,素有温州后花园之称。尤其是2019年初,浙江省提出要建设杭州、宁波、温州、金义四大都市区,青田被纳入温州都市区,使得青田与温州无论是地域上、经济上还是未来发展上的联系更加紧密。“接轨温州”战略更是青田融入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的最佳途径。同时,温州人热衷旅游、消费力强,是青田重要的游客来源,大有潜力可挖。随着青田夜间经济、文旅产业的成熟,温州将为青田提供源源不断的客流量。
(二)四个不足
一是规划蓝图尚未明确。今年7月,虽然我县印发《夜间经济试点城市创建工作方案》,对未来的夜间经济发展有了目标、计划与设想,但其重点为试点城市创建,不能完全涵盖今后夜间经济发展的整体方向。在此基础上,应当以整个县城区域为棋盘,结合城市总规、控规,做好对夜间经济空间布局、功能定位、改造提升等方面的顶层设计,科学规划,合理布局。
二是经济业态不够丰富。目前青田县夜间经济业态以酒吧、咖啡、西餐、烧烤小吃和购物为主,旅游、文化、体育健身等相关业态发展相对薄弱。特别是环太鹤湖周边、临江路等主要集聚区的夜间经济业态还有待丰富和完善。侨乡进口商品城商圈目前餐饮、娱乐等业态繁荣程度不足,尚未与周边体育场馆、步行街等形成有效联动。
三是配套设施不够完善。主城区受土地空间影响,街道拥挤,停车位不足问题成为硬伤,不仅成为困扰侨乡市民出行的问题,更成为制约外地游客前来的瓶颈,急待进一步优化、扩容。同时,商业街区公厕建设布点较少,影响游客体验和城市文明印象。部分商业街区夜间灯光照明、配套景观建设、环境整治洁化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四是文旅结合不够紧密。夜间经济的拉动需要庞大的人流量。周边的丽水市区约48万常住人口,温州市区约300万常住人口。而青田县三个街道仅11万左右。为此,夜间经济需要与文旅产业紧密结合,除了吸引本地市民,更要引来外地游客。目前,青田文旅产业在整个丽水并不占优势,特别是“游客不过夜”这一硬伤,面临着“白天看风景,晚上看什么”的拷问。应结合周边乡镇的旅游景点,挖掘夜游产品,让“夜间经济”转为“过夜经济”,成为全面打开文旅产业局面的强助力。
三、加快发展侨乡夜间经济的建议
(一)凝聚发展合力
1.形成高度共识。应当统一思想认识,认清夜间经济发展不是后疫情时代的权宜之计,而是消费结构调整、消费品质提升的转型需要。2.形成强大合力。城区夜间经济发展领导小组已经成立,各职能部门应结合“十四五”规划和青田未来发展大势,分工部署,专班推动,共促夜间经济发展。3.形成浓厚氛围。加大政策支持,做好项目谋划。建议建立“夜间CEO”制度,由所在地党政一把手担任,负责落实上级关于夜间经济发展的相关部署,加快形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管理规范的夜间经济发展格局。
(二)绘好规划蓝图
建议结合“一心两翼”空间布局,主城区以环太鹤湖为中心,“内伸、外延、环瞰、连线、接轨”,以侨乡文化、欧陆风情为特色,努力把侨乡打造成浙南的一颗璀璨“夜明珠”。
内伸,即以鹤城、瓯南、油竹三个街道为核心,打造四个高品质夜间经济示范街区(商圈)。1.以太鹤湖为中心,谋划水上休闲项目,串联沿线防洪堤、网红桥、龙津公园、图书馆、石雕博物馆、咖啡之窗、会展中心等夜间文化休闲场所,打造地标性夜游、夜娱区;2.依托临江路酒吧一条街,串联周边的刘基广场、香溢PARK创意街区、涌金街、龙东路、龙津路、欧洲城及卡洛斯、开元美途酒店民宿,打造欧陆风情夜食、夜购、夜宿区。3.依托油竹进口商品城,结合农品城,串联体育中心及周边美食区块,同时结合“青田之心”商贸综合体建设,规划补充酒店民宿、休闲娱乐、亲子游玩等商业项目,结合文旅产业,留住客源。4.依托华侨总部经济商圈,打造以高端商务、现代都市、智能商业为主题的标杆性商业区。
外延,即以三溪口、温溪、山口、阜山四个乡镇为拓展,挖掘夜间经济潜力。如三溪口的威尼斯小镇;温溪的古榕群、小石门、境舍庄园等;山口的石雕城、花旗街、林氏古宅、千丝岩等;阜山的陈宅古村、清真禅寺、陈琪故居、轩德皇菊基地等。
环瞰,即以太鹤山、塔山、东堡山、红罗山四座山为围绕线,做好灯光景观建设,设置观景台,俯瞰青田夜景,开发“夜游”价值。
连线,即串连千峡湖、石门洞、千丝岩三个青田主要景区,将夜间经济与文化旅游紧密结合。弥补青田主城区旅游资源不足。
接轨,即接轨温州。与温州开展多方面合作交流,旅游产业对接、资源共享,实现互惠互赢。
(三)融合文旅产业
建议以主城区为核心,周边乡镇、景点为延伸,谋划几条“住在城区、游在景区”的经典二日游或三日游线路,破解青田“旅游不过夜”难题,把游客留下来。白天周边游。选择经典景区或旅游项目,如石门洞、千丝岩、高市滑雪场、青都乐园等,并在周边开发一批新景点,如山口花旗街、阜山安店古街、油竹陈慕华故居等。夜晚城内游。延长图书馆、博物馆、体育馆等设施夜间开放时间,丰富大剧院演出节目,开发欧陆风情旅游演艺产品,发展石雕篆刻、印石把件等文创经济等,营造文化氛围,丰富休闲选择。同时谋划一批城内夜游项目。如,夜游太鹤湖、太鹤山、塔山等。
(四)做好流量文章
对本地居民、外地游客双管齐下,想方设法聚人气。1.灯光引流。参考宁波老外滩、厦门曾厝垵,在专项规划的基础上,做好街区主题灯光设计,花大力气打造提升夜色景观。同时,立足青田现有夜景优势,策划青田夜景灯光秀、水幕电影等,展形象、聚人气,为夜色更添光彩。2.业态引流。对本地的商业业态和市民需求进行摸底调查,从而有目地进行引导、补充、完善。特别是对新商圈、新综合体,在招商时及时谋划,既有烟火气,也要高档次,构建“吃、住、行、游、购、娱”一条龙消费圈。3.活动引流。利用体育中心举办国际性赛事,继续举办侨博会等大型活动,提高知名度影响力,同时多频次组织一些“轻节庆”,如青田本地特色美食节、街头音乐节、露营节;“夜跑”、“夜爬”等体育健身活动;夜间直播比赛、夜青田随手拍比赛等等,加大商旅融合,聚集人气度。4.营销引流。依托县餐饮协会、电商中心、传媒集团,引入“抖音”、“快手”等新平台,加大对青田夜间美景、美食、文化的宣传,打造“夜青田”网红品牌。特定时段景区免门票,鼓励商家开展“越夜越优惠”、转发打折等促销活动,并将温州纳入青田全域旅游一卡通,吸引更多游客。5.交通引流。发挥好青田铁路交通要道优势,推出旅游业奖励扶持政策,在高铁引流上下功夫,消除高铁游客“停在丽水不到青田”或“越过青田直达温州”的“梗阻”现象;人性化设计夜间交通出行,在周末和节假日延长公交运行时间,增加“夜游”公交线路,并开发太鹤湖水上公交,打造“游、行”一体的特色人气线路;区域交通上与温州接轨,积极争取将青田纳入轨道交通发展规划,更好融入温州都市区。
(五)提升城市形象
着力打造三个“夜青田”,营造侨乡良好“夜印象”。1.创意夜青田。坚持“政府引导、市场主导”,大胆引入社会资本,引导市场主体开展业态创新、产品创新和运营模式创新及软硬件提升。评选示范街区、诚信店铺和业态创新企业,全力推动夜间经济形成引领服务业发展的新动能。2.智慧夜青田。建设智慧景区街区,完善5G网络覆盖,扩大免费WIFI布点,让“点一点”、“扫一扫”、“刷刷脸”成为游购常态。发展物流业,鼓励商户开展线上购买、即时配送和邮寄配送业务,游客购物可直接邮寄到家,促进商业消费。3.品位夜青田。做好停车位、垃圾分类、公共厕所、标识指引等配套设施的建设提升工作。并从建设文明县城角度出发,统筹抓好治安、噪音、环境卫生、食品安全、消费投诉等工作,提升城市治理水平和游客体验。
发展夜间经济,正当其时。只要我们谋划长远、久久为功,一定能使侨乡夜色更加璀璨,让商业“火”起来、人气“聚”起来、旅游“旺”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