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面对外部环境发生深刻变化、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复杂形势,全县上下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省市决策部署,以青田担当落实“丽水之干”担纲“丽水之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提前谋划,真抓实干,大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一季度经济运行顺利实现“开门红”。
一、经济运行基本情况
一季度全县实现生产总值55.3亿元,增长11.2%,比去年同期高出3.1个百分点,其中一二三产增加值分别增长1.8%、11.4%、11.6%。
(一)工业经济大幅回升。一季度,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1.7%,增速较去年同期提高了17个百分点。受雨水偏多有利因素,水电行业产值出现大幅增长,对全县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贡献55%以上。受小升规企业带动,阀门和特色产业实现快速增长,规上产值分别增长43.8%和162.3%,全县44家小升规企业实现产值3.8亿元,对规上工业增加值的贡献约为28%。另外,全县两大重点行业基本平稳,鞋服行业规上产值增长5.7%,不锈钢及深加工规上产值增速下降1.8%。
(二)服务业保持高位。一季度实现服务业增加值32.1亿元,增长11.6%,较去年同期提高0.6个百分点,继续实现高位增长。商贸业繁荣发展,批发、零售、住宿、餐饮等行业限上增速较去年同期分别提高88、41.9、9.9和12.9个百分点,营利性服务业增长35%,增速在全市靠前。旅游业加快发展,千峡湖、生态乐园等景区人气不断提升,一季度完成旅游总收入33.2亿元,增长15.7%。金融业稳步增长,截止3月末,本外币金融存贷款余额分别达到730.9亿元和276.1亿元,分别增长15.4%和7.6%。
(三)投资消费稳步增长。投资增长快速回升,一季度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3.3%,较去年大幅提高。民间投资累计完成8.3亿元,增长16%,占全县固定资产投资达69.7%,制造业投资完成2.7亿,较去年同期增长56.3%;项目投资、房地产投资、生态环境和公共设施投资增速均实现两位数增长。消费市场保持活跃,实现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0.7亿元,增长11.6%,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总额3.1亿元,增长27.9%;网络零售额11.1亿元,增长21.5%;侨乡进口商品城实现销售额8亿元。
(四)收入支出平稳有序。一季度全县实现财政总收入8.6亿元,增长20.3%,其中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1亿元,增长18.7%。实现税收收入4.3亿元,增长26.5%,其中制造业税收收入2.3亿元,增长2.6%。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7.7亿元,增长26.5%,其中财政八项支出增长33%,全市排名第三,完成民生支出12.8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72.3%。一季度实现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429元,增长10.1%;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961元,增长10.1%。
二、需重点关注的问题
当前经济运行不确定性因素较多,仍存在着许多隐忧,从全年来看,部分指标持续增长压力较大,具体分析有下面几个方面。
(一)服务业保持较快增长难度大。一是商贸业限上企业偏少,批发业限上企业数量27家,零售业29家,餐饮业15家,住宿业6家,商贸业限上占比偏低,限上企业拉动全行业增长比较困难。二是新兴产业缺乏,服务业缺乏信息经济等新兴产业的有效拉动,单靠商贸等传统行业高位增长拉动不可持续,后续增长空间有限,产业内部结构亟待优化。三是过于依赖财政八项支出,非营利性服务业占三产增加值比重为26%左右,占GDP的比重约为12%,内生动力不足。四是个别指标增幅不理想,邮政业务总量下降2.7%,金融业中保费收入增速为-2.7%,对服务业增长起到拖累作用。
(二)工业新旧动能转化接续不畅。一是工业结构亟待优化,全县139家规上工业企业中,不锈钢、阀门等传统产业产品以原材料、半成品为主,企业数量偏多,产值占比较大,增加值率偏低;成人鞋服等传统行业,市场饱和度高,产值和增加值难有大的提高。二是新增产能动力不足,近年来新增入库产能依赖小升规的支撑,受市场需求低迷、生产经营成本上升、融资比较困难等影响,企业投资意愿不强,工业项目实质落地偏少,支撑后劲明显不足。三是新旧能转型缓慢,一方面是优质企业的高效益使得资金人才得以快速集聚,另一方面传统企业转型升级缓慢引发资金人才短缺,新旧动能衔接不当引致资源分化。
(三)固定资产投资后续增长存在隐忧。从制造业投资看,虽然一季度我县制造业投资实现了较快增长,但这种增长主要建立在去年同期低基数的基础上,增长不具可持续性,由于起步科创园、中翰高湖智能装备产业园等重大项目还未形成实质工程量,无法形成有效投资,今年我县制造业投资增长形势依然严峻。从重点项目看,今年安排县级重点建设项目60个,其中新建项目21个,估算总投资131.4亿元,将有效支撑全年的投资增长,但后续推进是关键所在,比如交通投资方面,主要依靠水阁至腊口公路、瓯江航道整治等少数项目支撑,温小公路、瓯南至油竹段改建等项目进展不快,北岸至湖边公路、塔腊公路等项目还未开工,无法形成有效投资量。
三、全年走势预判及下一阶段工作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一年。国际环境方面,2019年世界经济发展将维持复苏回暖势头,但中美贸易摩擦将对我国经济造成一定影响,外部环境发展环境趋紧。国内环境方面,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着力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打好三大攻坚战,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适时适度实施宏观政策逆周期调节,主要宏观经济指标保持在合理区间,市场信心明显提升,新旧动能转换加快实施,改革开放继续有力推进,经济效益结构将继续改善,但国内经济存在下行压力,经济运行仍然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从我县自身看,经过这些年强基固本,改善条件,我县产业配套能力增强,特别是浙江(青田)华侨经济文化合作试验区的成功创建,使得项目落地、招商引资有了更好平台,承载力凝聚力提升。
综合分析,2019年我县经济开局良好,工业、投资、商贸等主要经济指标态势良好,但实体经济形势符合宏观经济预期,不能盲目乐观,为实现全县经济社会转型高质量发展,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统筹推进年度目标任务。一是主要指标增速不能放松懈怠。确保规上工业、营利性服务业、财政八项支出等主要指标平稳增长,继续保持强劲势头,实现贸易、金融等指标较快增长。二是占比小的指标要落实盯紧。继续做好农业、工业、服务业各子项指标分析,相关责任部门要深挖各项指标潜力,特别是交通运输业、规下工业、邮政业务总量等相对薄弱环节。三是加强部门沟通衔接。运用好县里经济运行的协调机制,积极向市统计做好沟通汇报,做到应统尽量统,抓好重点产业、重点企业和新增长点的调度服务,积极协调解决经济运行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二)推动产业转型提质。一是夯实工业发展基础。着眼于中部经济崛起发展战略,强化项目前期论证,抓住省级矿地综合开发利用试点机遇,重点抓好起步科创园、小河坑休闲椅产业园、安特小微企业孵化园、高湖中瀚智能装备产业园等项目建设。着力提高不锈钢、鞋服、阀门和特色产业等产业发展强度,积极开展机器换人、腾笼换鸟。落实“减负18条”意见,全面增强企业发展信心,营造良好的营商、兴工氛围。深入推进“三服务”行动,完善政银企常态化对接帮扶机制,全力缓解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二是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大力发展生态旅游,推进北山千峡小镇、生态乐园等项目建设。突出培育特色商贸,完善侨乡进口商品城运行、监管机制,建成侨乡进口商品城第五市场,积极发展现代金融,继续推进农房抵押贷款试点,不断丰富侨乡特色金融产品供给。继续推动房地产、邮电通信、交通运输、社区服务、文化会展等服务业健康发展。三是强化招商引资。坚持招大引强,制定重点在谈项目、推进项目两张盯引清单,落实“一个招商项目、一名县级领导、一个牵头单位、一个工作专班”制度,做到全员全程全责、盯人盯约盯落地。深入开展“以商招商”“感情招商”“商会招商”,完善侨乡投资项目交易中心金融、中介服务等配套功能,招引更多县外、市外项目入驻。
(三)推进重大改革细化落实。一是拓展对外开放平台。以试验区建设为统领,着力打造独具侨乡特色的“华商之窗”。办好第二届侨博会,常态化开展促销推介活动,力争年销售额同期翻番;完善提升海关、商检、保税仓的仓储、检测、金融便利创新等功能,全力打造进口商品“拳头”产品;针对国内市场需求,制定咖啡交易平台投资合作模式,打造青田咖啡集聚地品牌。二是持续推进一批重点改革。高标准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加强信息化建设,高质量推动“就近办”“网上办”“掌上办”。继续深化国有企业和经营性事业单位改革,推进交投、水投、菜篮子等国有企业改革重组。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加快推进农房确权登记颁证,着力抓好矿地综合开发利用采矿权试点,推动“标准地”改革延伸推广。三是深化区域合作交流。加强与嘉兴平湖、绍兴嵊州、宁波梅山的山海协作,积极推进产业园共建、项目共引、农产品互推、文旅走亲等合作工程,打造山海协作升级版。深化与吉林梅河口、四川平昌的多领域合作,提高对口支援和东西部扶贫协作水平。
(四)提升社会和谐稳定力。一是努力增加居民收入。落实就业再就业政策,积极开展职业技能人才培训,提高农村转移劳动力、城镇就业困难人员等群体就业水平。实施大搬快聚富民安居工程,不断发展壮大农业特色产业。推动农村电子商务、来料加工、民宿经济“新三宝”蓬勃发展,鼓励农民就近创业。二是持续改善民生事业。深入实施第二轮基础教育提升计划,加快伯温中学、温溪五小、船寮幼儿园等一批校建项目实施。推进县域医共体建设,加快县人民医院医技楼、油竹卫生院等项目建设,积极谋划建设侨乡国际诊疗中心,推进建设健康青田。继续开展“文化三送”活动,深入实施省全民健身工程,打造非遗重点品牌项目,建成县体育中心、“三馆合一”等项目,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打造“侨乡中国年”“乡村村晚”等活动品牌。三是不断强化社会治理。健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严厉打击违法犯罪活动,筑牢信息化、网格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突出抓好道路交通、消防、食品安全等重点领域隐患排查治理,坚决遏制重大以上事故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