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二季度青田县重点工业企业调查分析报告
青田县发展和改革局
6月底,我局对全县60家重点工业企业进行了一季度网上问卷调查,发出问卷60份,收回问卷60份,有效问卷回收率100%。调查结果显示:二季度,工业运行指数为55.3,发展环境指数61.6,工业运行指数较上季度有所上升,发展环境指数有所下降,但仍处于荣枯线以上;企业经营指数为51.0,较上季度和去年同期均有所上升,主要工业企业经营情况好于去年同期。
总体来看,受宏观经济下行压力以及中美贸易摩擦影响相对不大,企业经营状况反而有所好转,从总体趋势来看,二季度除企业经营指数之外的另两项指数均低于去年同期。企业经营形势较上一季度显著优化,工业运行环境总体态势平稳,但市场发展环境有所恶化。
(一)发展形势判断
一是国内外发展环境有所恶化。监测显示,二季度国外宏观经济环境指数47.5,国内宏观经济环境指数53.3,同比分别下降5.8和4.2个点;发展环境指数61.6,略低于去年同期。发展环境指数虽然有一定程度回落但仍处于高位区间,而国内外宏观环境指数明显低于去年同期,国外宏观环境指数甚至低于荣枯线,表明企业对宏观发展环境判断总体不太乐观。认为国外环境和国内环境发展情况“变好”的企业分别占13.3%、13.3%,认为“变差”的分别达18.3%、6.7%,与上一季度相比“变差”比例有所增加,但占75%的调查主体仍然认为无明显变化。
二是行业发展势头趋于下滑。监测显示,一季度本行业发展指数为52.5,同比下降6.7个点,处于较景气区间。认为本行业发展情况“变好”和“变差”的企业分别占15% 和10%,下季度预测本行业发展情况“变好”和“变差”的企业分别占18.3% 和8.3%,企业“变好”判断均多于“变差”,但占74%的调查主体认为无明显变化。
三是改革服务和营商环境满意度大幅提升。“最多跑一次”改革调查各项指标满意度均较高,其中对国(地)税涉税事项满意度达68.3%。企业对营商环境满意度总体均较高,财税环境满意度58.3%,政务服务环境满意度61.7%,但以下几项服务满意度较上季度也有所提升但仍有待提高:基础设施配套(46.7%)、人才发展环境(46.7%)、上下游产业链配套(45%)。
(二)生产经营情况
一是企业经营状况总体实现好转,但仍存在成本上升等问题。二季度产品订货实现增长的企业占18.3%,销售产值实现增长的企业占23.3%,环比均上升10个百分点,企业对下季度预测以持平为主,预测增长与下降相差不大;用工情况总体稳定,从业人员增长的企业占8.3%,较上季度有所上升, 95%的企业预计下季度用工保持增长或持平;从产能利用率看,利用率在90%以上的企业占比仅为18.3%,较上季度增长10个百分点,下季度预测增长1.7个百分点;从企业成本看,主要集中在生产经营成本和用工成本上,与上季相比生产成本增长的占20%,环比下降8.3个百分点,下季预期增长的占10%,用工成本增长占43.3%,生产经营成本和用工成本的下季度下降预期均为0%。
二是企业投资意愿持续低迷。系统监测数据显示,我县工业企业自2014年监测以来,连续20个季度近期投资意愿均低于20%。二季度高达91.7%的企业表示未来三个月内并无投资意愿,即仅有5家企业有投资意愿,其中有2家企业投资增加5%以内,其余分别增加5-10%和20%以上,投资方向主要为技术改造和基础设施项目。企业无投资计划的主要原因是:从企业自身的角度出发,“没有好的项目”占52.7%、“资金不足”占38.2% 、缺乏专业人才占14.5% 、“看不准投资方向”占20%、对未来预期不乐观”占20%;从外部环境的角度看,“宏观经济下行”占25.4% 。
二、热点分析
根据当前经济运行中出现的重点、热点问题,我县就中美经贸摩擦、产业发展、政策满意度和最多跑一次专题等四个专题做了专项调查。
(一)中美经贸摩擦
中美经贸摩擦持续升温,我县企业影响不大。从调查结果来看,我县对美外向型经济程度不高,其中对美国有出口业务的企业仅有2家,占比3.3%,与去年同期相比,二季度出口订单分别下降20%以上和0-10%,上半年利润基本保持不变。受到美国对我国商品加征关税影响,美国的买方企业承担的关税比例约占50%-75%,涉美企业所处行业供应链受影响程度较大,其中有一家企业该季度和预计下季度都存在“抢出口”行为,但企业的核心技术不存在“卡脖子”的情况。其中中美经贸摩擦对企业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减少产能、减少招聘数量或直接裁减员工以及跨国并购计划受阻方面。为了应对当前国际贸易形势,企业们通过加快技术研发提高产品竞争力,深度开发国内市场增加内销比重等途径提升竞争力的同时,希望政府采取以下建议:进一步降低企业税费成本、加快“一带一路”系列站、境外经贸合作区和国际产业合作园建设、稳定人民币汇率、加快制定出台《外商投资法》及相关细则。
(二)产业发展
产业发展蒸蒸日上,产能转移偏低。从调查结果看,我县绝大多数企业在国内和国际产业链的竞争位势处于一般(64%),国际产业链相对较弱。大部分企业没有产能转移意向(86.7%),有初步意向和已有计划的企业仅占到10%,而正在转移的企业也仅有2家(3.3%)。其中,实施或计划产能转移的目的地主要为国内中西部地区(30%),转移比例大致为10%以内。企业实施计划产能转移的主要环节有研发环节(30%)、生产环节(18.3%)、销售环节(16.7%)、售后服务环节(15%)。
(三)政策满意度
政策满意度与日俱增,发展问题集中。最近,针对民营经济发展遇到的问题,省经信厅牵头建设了浙江省惠企政策信息平台,集中发布和展现142项惠企政策,听说过但不清楚具体情况的企业占50%,清楚了解的占40%。总体来说,企业对这一轮惠企政策感到满意。从政策类别看,企业对扶持政策的了解主要集中在创新扶持方面(51.8%)、降本减负方面(72.2%)、金融支持方面(33.3%),而这三方面对应的企业已经享受的政策分别占33.3%、65%、21.7%;从了解渠道看,主要通过政府网站、微博、微信(71.7%)、政府及相关部门组织的培训(65%)和新闻媒体(50%)等途径;从落实部门看,政策落实效果较好的主要分布在税务部门(53.3%)人力社保部门(40%)、财政部门(38.3%)、经信部门(31.7%)和发改能源部门(28.3%)。同时,企业普遍认为政府在落实惠企减负政策中没有问题(91.7%),但也存在三家企业认为政府存在慢作为、虚作为情况。在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政策上,企业“多证合一”改革政策实施(45%)、“受办分离”审批模式改革政策实施(30%)、推行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改革和标准地制度等投资审批领域政策(25%)均为获得感明显领域;在对进出口环节惠企政策上,企业普遍认为能降低企业通关成本(43.3%)、改善营商环境(21.7%);在降低企业用地成本惠企政策上,企业主要享受了用电优惠政策(48.3%)。此外,财政政策扶持、金融政策扶持、税收优惠政策对企业生产经营的帮助和支持均有一定效果,其中企业所得税和增值税为税收主要受惠方面。4月1日实行增值税下调政策后,享受政策红利的企业占75%,企业已经或预计利润会有所增加(64.4%),价格会有所下降(31.1%)。而企业没有享受到政策红利大多是因为红利被下游企业获取或同时被上下游企业获取。
同时,企业在许多方面也遇到了问题。其中,在申请及享受扶持政策时,集中体现在缺少实施细则(38.3%)、获得信息不及时(30%)等方面;在融资过程中,集中体现为担保条件严格,政策性融资担保机构作用不明显(35%)、贷款实际利率未下降或下降不明显(38.33%);在与政府部门打交道时,最不满意的环节主要是获取土地、资金等生产要素环节(18.3%)、项目竣工、验收环节(16.7%)等等;在面临技术创新过程中,最主要的是对市场前景把握不准(41.7%)、缺乏研究人员、研发能力不强(38.3%)等问题。因此,针对各类扶持政策的制定和落实,政府部门应加强以下方面工作:在政策制定中,听取企业的意见和建议(43.3%),提升扶持政策的含金量和普遍性(40%)、加强扶持政策的宣传解读力度(31.7%)。此外,政府应在创新扶持、金融支持、降本减负等方面加大力度,这样才能有效改善民营企业发展环境。
(四)最多跑一次
“最多跑一次”改革纵深推进,群众获得感提升。系统监测数据显示,近半数企业(43.3%)近期办理过“最多跑一次”事宜,主要涉及企业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26.9%)和企业开办(23.1%)等等。其中主要一次性选择办理了企业及分支机构登记(57.1%)、银行账户开户备案(42.9%)、社保职工参保登记(100%)、基本医疗保险职工参保登记(66.7%)。据统计大部分企业都是在人工窗口(73.1%)或是网上办理(53.8%),且一趟就办好的占57.7%,“零趟”(网上办理)的占38.5%,企业满意度较高,达到92.3%,同时也有部分企业认为没办好或跑了多趟才办好,主要原因是申报材料受理前,多次前往办事中心咨询办事流程和所需材料(31.8%)以及因自身原因材料没带齐或不合规(36.3%)。
三、存在的困难和对策建议
当前制约企业发展的主要困难仍是订单不足(36.7%)、能源、原材料价格波动加剧(36.7%)、成本上升过快(30%)、研发支撑不足(25%)等问题。经过梳理汇总,企业下步应对措施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积极拓宽融资渠道,缓解企业资金紧张局面,要进一步深化银企合作平台建设,引导促进金融机构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有效信贷投入,改善企业融资环境,建立一个统一完整的征信系统;二是扶植企业技术创新,加速科技成果转化,要完善科技激励机制,以科技成果转化产生效益为导向抓实创新能力建设,在做好开发适销对路产品同时,抓住工业绿色发展底线;三是纵深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让企业感受多样化暖心服务,要不断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审批事项需要进一步规范,审批权的层级配置需要进一步合理化,审批过程的各种要素需要进一步精简,实质性审批需要进一步加强;四是打好转型升级组合拳,助力供给侧改革,要抓紧企业转型升级主线,抓牢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抓好“小、散、乱”治理工作,借“一带一路”政策加快产能转移,在投资方面重点提升投资环境、加大扶持力度、以及建立风险防控机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