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政务公开 >政府信息公开 >政府信息公开 >农业系统 >青田县农业农村局 >规划信息
首页
青田县农业局2017年工作总结和2018年工作思路
索引号: 002652387/2018-29328 发布机构: 青田县农业局 发布时间: 2018-05-28 10:14:10

今年以来,县农业局围绕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在省市农业部门的精心指导下,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战略指导思想不动摇,以“培育新引擎,建设大花园”为引领,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实施“生态+”“标准化+”“品牌+”“互联网+”行动,着力推动县域农业向高效生态农业、有机循环农业、农旅融合发展,加快农业转型升级,有力促进全县农业提质增效、农民就业增收。

一、2017年工作实绩

一是抓转型,农业经济持续扩量增效。坚持政策引领,今年上半年我局组织专人开展调研,牵头起草了《关于加快高效生态农业发展的实施意见》,通过多方征求意见和修改,于 8月份提交县里正式出台,县财政每年安排5000万元资金用于产业发展。此外,还出台了加强粮食生产、农业品牌建设和农转旅等方面的扶持文件,为我县农业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撑。坚持绿色发展,壮大稻鱼、杨梅、茶叶三大主导产业,发展畜禽、水果、中药材等特色种养业。完成粮食播种面积16.21万亩,其中水稻面积6.91万亩,旱粮9.3万亩,总产预计5.4万吨;新建“百斤鱼、千斤粮、万元钱”稻鱼生态高效种养基地5000亩,青田稻鱼共生基地达到4.5万亩;青田杨梅面积11.6万亩,其中投产面积8万亩,产量4.06万吨,成熟期遇连续降雨天气影响,呈产量略增、产值下降的趋势;蔬菜播种面积达7.64万亩,总产量16.3万吨。同时,新建杨梅大棚促成栽培示范基地3个、避雨栽培示范基地120亩,新发展果园面积1833亩、茶园面积1100亩、皇菊基地1259亩、中药材基地450亩,打造高市蜜蜂亭、舒桥百合园、北山黄桃山、海溪提子园、阜山皇菊等一批精品农业示范项目,不断提升农业多样化发展成效,让农业既种丰收也种风景。坚持农旅融合,新增农转旅主体19个、商品26个,“丽水山耕”合作基地100个,实现“丽水山耕”农产品年销售额3.96亿元,依托绿水青山努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截止前三季度,全县实现农业增加值5.14亿元,可比增长3.5%,农业总量和效益有了新提升。

二是抓投入,农业基础条件明显改善。积极向上争取资金扶持,今年已争取中央、省市惠农资金2300余万,争取省级山区经济发展和现代农业提升发展项目资金673万元(含9个项目)。进一步加强项目验收管理,完成项目验收38个,下达资金334万元。大力开展农业招商引资,积极吸引工商资本、华侨资本投入农业建设,新签订轩德皇菊种植开发、益禾休闲农业开发、保加利亚黑莓庄园建设等一批大项目,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1.24亿元。加大了对农业设施的投入力度,实施农业“机器换人”工程,全县农业生产与物质装备条件取得新突破。

三是抓治理,美丽农业建设亮点纷呈。坚决贯彻落实县委县县政府部署的“六边三化三美”“五水共治”“三改一拆”等整治工作,突出抓好畜牧业整治提升,共拆除畜禽养殖场292家,生猪存栏减少2761头,拆除栏舍面积3.52万平方米,拨付补助资金468.8万元。完成全县336家存栏200头以下生猪散养户整治,其中关停185家,减少存栏1578头,整治144家,违章猪舍拆除力度进一步加大。对保留的35家生猪养殖场执行乡镇每周一巡查,县级每月一巡查机制,全面落实网格化巡查APP签到系统运行工作。强化农业行政执法,严抓私屠滥宰,组织开展农机安全打非治违和动植物疫病防控等工作,切实维护广大农民合法权益。深入推进生态循环农业“一控两减四基本”建设,推广测土配方施肥面积22.21亩,全县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2.1%,回收处置废弃农业投入品包装物22吨,减少农药使用量1吨、化肥使用量126吨。严抓农产品质量监管,新增56家农业主体纳入浙江省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农产品抽检合格率保持在99%以上。启动创建省级栖霞山农业现代园区景区化提升和小舟山创意农业特色强镇,新建1条现代农业产业景观带和4个农业休闲园,美丽农业建设有了新进展。

四是抓扶持,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建立农业首席专家团队,加大与省市农科院等科研机构合作,组织开展了形式多样的送科技下乡活动,今年已举办各类农业实用技术讲座和培训班26期,发放宣传资料1.2余万份,现场为农民解答各类生产技术难题560余个, 赠送有机肥料等物资80万元。认真落实农业主体“一对一”上门帮扶制度,及时提供信息、技术、培训和市场营销等“零距离”服务,指导完善内部管理机制,提高规范化水平和自我发展能力,指导申报创建市生态精品示范乡镇2个、示范主体8个、农产品15个。成功举办了2017浙江“六月杨梅红”系列活动暨青田杨梅节启动仪式,开展青田杨梅系列推介活动,与百草味公司签订杨梅加工协议,借助淘宝、顺丰直邮等平台销售杨梅,想方设法减少强降雨给梅农带来的损失。发挥“农民信箱”农产品买卖信息化功能,多渠道拓宽农产品销售,促成农产品交易达205万元。9月底,组织相关农业企业,共同参与在杭州举办的2017丽水生态精品农博会暨中国长寿之乡养生名优产品博览会,开展青田本地食材推介、青田稻鱼米推介、组织单位企业参与相关贸易洽谈活动;11月,组织企业参加2017年浙江农业博览会,举办青田稻鱼米、轩德皇菊推介会,青田县云端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生产的稻鱼米获“2017浙江好稻米”金奖产品,是我市唯一入选的稻米,农业“走出去”步伐进一步加快。前三季度,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同比增长9.8%,农民增收取得新成效。

五是抓改革,农业发展活力日益增强。深入开展村级集体“三资”监管和减轻农民负担工作,对群众反映强烈的村集体财务问题,开展“三年一轮审”和重点审计,切实维护农民合法权益。全县村股份经济合作社换届选举圆满完成,村党支部书记兼任村股份经济合作社董事长比例达到96.8%。实施消除集体经济薄弱村三年行动计划,成立了青田县强村联合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拟投资2亿元建设平湖-青田山海协作“飞地”产业园。同时,推行“村两委+乡贤荟”模式推进协同发展、“支部+合作社+基地”模式做强特色农业、“固定资产租赁”模式盘活物业资源、“山石旅游带动”模式催生附加产业等不同开发式扶贫,加快走出一条发展村集体经济的新路子。全力以赴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完成214个村的外业调查工作,完成承包地测绘73754户,占二轮土地承包农户数的72.1%;完成承包地测绘138578亩,占二轮土地承包地面积的98.9% ;完成一轮公示行政村82个。

六是抓作风,干部队伍面貌焕然一新。切实加强局领导班子建设,在农业项目申报、资金拨付等重大事项决定上,坚持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实现了各项决策的科学民主。认真贯彻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扎实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全面开展“2+X”主题党日活动,切实加强机关党建工作。扎实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把涉及的28项农业行政审批事项全部进驻到县行政审批服务中心办理,大幅缩短办理时间,努力实现让“数据多跑路、老百姓少跑腿”。结合“干净干事创新业”作风建设专项活动,大力倡导“立足岗位做贡献、创先争优当先锋、服务三农做表率”的农业精神,全面开展“庸懒散”专项治理,形成了心齐气顺、务实苦干的良好局面,干部队伍作风展现了新面貌。

二、存在问题和2018年工作思路

回顾全县农业工作,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工作中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从2016年度全省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报告看,我县还处于全省落后位置;二是我县农业基础依然薄弱,产业“散、小”局面还未得到根本改变,稻田养鱼、杨梅等产业虽有较高知名度,但规模还不够大,实现高质量、高水平的生态精品农业发展目标还任重道远,农业品牌建设还存在工作短板;三是基层农技推广体系不健全,存在农业专业干部断档的趋势,特别是乡镇农技人员缺编,年龄结构老化,影响了农技推广的“最后一米”服务;四是农村“三资”管理制度不健全,基础工作还需要夯实。

2018年,县农业局要把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把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新思想、新内涵,落实到全县农业工作中,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全县生态精品农业转型升级;以始终筑牢农业安全生产为底线,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和农村“三资”管理,切实维护农民群众合法权益;以农旅文融合创新发展为动力,培育壮大现代农业生产经营主体,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繁荣;以深化农业品牌建设和农产品加工开发为突破,提升现代农业发展水平,推动全县农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具体而言,着力抓好以下六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实施稳粮惠农行动。整合惠农资金和涉农项目,落实粮油种植大户补贴、水稻政策性保险、农机购置和作业补贴等政策。实行最严格的审核保护制度,制止粮食生产功能区“非粮化”。实施“稻鱼共生”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做好“稻鱼共生、鱼米增效” 文章,加快推进省补5000万元的“稻鱼共生”循环有机农业试点项目,新建亩产“百斤鱼、千斤粮、万元钱”示范基地7200亩、田鱼源种保护点5个。扩大粮食主导品种、优良栽培方法和先进适用技术运用,开展优质米品种引种试验和十佳好稻米评选,创建省级水稻高产千亩示范方2个、旱粮示范方1个。

二是实施产业富农行动。加强农业招商引资,做好产业化项目建设,切实把县委、县政府关于加快高效生态农业发展实施意见的惠民政策落到实处。实施青田杨梅提质增效三年行动计划,推广统一杨梅品牌包装,新建杨梅绿色高产高效标准化示范基地面积6500亩,建成杨梅设施避雨栽培和大棚促成栽培示范基地面积190亩。加快柑桔、茶叶、蔬菜等产业优化改造,新发展果园面积1800亩、无性系良种茶园面积1000亩、中药材基地面积1000亩,蔬菜轮作示范基地面积1200亩。按照“稳生猪、促家禽、增牛羊、重特色”的发展思路,改造和新建一批“景观式”“花园式”生态牧场,进一步提升畜禽规模生产水平。实施蜂业振兴计划,打造“蜜蜂之乡”。加快推进农业与旅游的融合发展,新建4个农业休闲观光园。实施农产品转化为旅游地商品三年行动计划,力争使用“丽水山耕”品牌的农产品年销售额达到3.4亿元以上,在农产品转化为旅游地商品深度融合上做深功夫、做强品牌、做成优势。开展栖霞山省级现代农业园区景区化改造提升,争取成功申报为省级农业综合园区,推进农产品加工园区和阜山农业特色强镇建设工作,不断让田园种出新风景、养出新亮点。加强“青田青”农业公共品牌建设,健全品牌使用许可机制,提高青田优质农产品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积极组织企业参加各类农博会、农展会,广泛开展农民信箱“每日一助”和营销专场活动,加快农产品“走出去”步伐。

三是实施安全护农行动。加强农业投入品监管,对20家农资经营店开展提升工作。实施最严格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推行农产品生产记录、产地准出制度、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和二维码制度,全年定性定量检测各类农产品1.5万批次,建成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县,顺利通过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放心县验收。申报“青田稻鱼米”为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新增“三品一标”认证农产品8个,小舟山乡5100亩稻鱼米基地获绿色食品认证,建设杨梅、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示范区面积1万亩。加快推进动物防疫和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全力抓好集中免疫、疫情监测、风险评估和检疫监管,抓好柑桔黄龙病、加拿大一枝黄花等疫病防控,确保不发生区域性重大动植物疫情。落实农业安全生产责任制,抓好拖拉机道路交通安全整治,推进阜山乡平安农机示范乡和8个平安农机示范村创建工作。积极推进秸秆综合利用,坚决杜绝沼气安全事故的发生。

四是实施主体活农行动。突出组织结构优化、运行机制完善、功能作用发挥,深入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化建设;鼓励合作社以产业、品牌、资产为项式纽带进行整合与重组,争取组建联合社或联合会;新发展一批规范化合作社、省级示范性农民专业合作社;新培育市级农业龙头企业2家。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参与农产品基地开发、加工技术改造和发展订单生产;积极争取加大金融信贷、政策性保险等政策扶持,吸引大学生、华侨工商人士回乡从事农业创业,积极创建家庭农场、华侨农社。做好土地流转经营权证颁证工作,争取各乡镇建立土地流转服务组织,鼓励委托流转、股份合作流转和季节性流转,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实施消除集体经济薄弱村三年行动计,“一村一策”统筹推进村级集体经济项目,确保年度消除村集体经济薄弱村31个;进一步做好“三资”管理“三务”公开专项治理,理顺工作机制,规范完善相关制度。

五是实施科教兴农行动。继续落实“三位一体”基层农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有关政策,做到人员、职责和工作“三到位”。努力提高农业公共服务人员素质,建立健全责任制度和激励机制,改善农业公共服务条件。广泛开展农技人员进乡村服务行动,大力实施农业科技入户工程,积极培育农业科技示范基地3家、示范户200户,培训农民5000人次。加强农广校学历教育、农业实用技术培训,着力培养一批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职业农民和各类专业大户、贩销大户。落实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推进农业领域“机器换人”工程,推广先进适用的农机具650台套。组建青田杨梅社会化服务中心,探索开展全包式、半包式社会服务。

六是实施服务强农行动。认真组织全局干部职工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提升全局工作人员谋划发展农业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坚持狠抓反腐倡廉,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强化权力运行制约监督,始终保持党政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坚持优化职能服务,着力精简办事流程,健全农业行政服务工作机制,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打造阳光政务、提高行政效率。当好“店小二”,加大对招商引资项目跟踪、对接,协助企业加快前期工作,促进落户项目尽快开工建设。结合农业“三联三送”基层走亲连心、党员“双报到、共服务”、农业科技宣传周等活动为农民送去实实在在的帮助。

附件: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