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政务公开 >政府信息公开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农业系统 >青田县农业农村局 >规划信息
首页
青田县2016年现代生态循环农业发展实施计划的通知
索引号: 002652387/2016-29652 发布机构: 青田县农业局 发布时间: 2016-06-07 00:00:00

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局属各科(站、所)

为加快推进我县现代生态循环农业发展,按照《现代生态循环农业试点省建设2016年实施计划》(浙农科发[2016]4号)等文件精神,结合青田实际制定《青田县2016年现代生态循环农业发展实施计划》,现予以印发。请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青田县农业局

                            2016年6月7

 

 

 

   青田县2016年现代生态循环农业发展实施计划
    为贯彻落实全省农村农业工作会议和《加快推进现代生态循环农业试点省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文件精神,精准查补我县现代生态循环农业发展短板,确保生态循环农业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各项任务的顺利完成,我县将围绕现代生态循环农业“一控两减四基本”发展目标,以“六大行动”为主抓手,全面推进现代生态循环农业发展。

一、实施“十百千万”推进行动

(一)加快整建制推进。围绕“一控两减四基本”各项目标任务,按照“一项目标任务、一个推进方案、一套支撑政策”的要求,认真进行对照梳理,缺什么补什么,尽快建立完善各项政策方案,在2015年基础上实现制度与机制创新全覆盖,形成全境域、全领域推进现代生态循环农业常态化发展机制,建立现代生态循环农业制度体系和长效机制。

 ()加强示范创建工作。围绕畜禽养殖排泄物综合利用、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化肥减量增效、农药减量增效、农业节水等各个环节,积极开展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创建工作。一是认真做好示范区发展规划,以稻鱼共生发展为核心模式,加快推动方山省级现代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区提升发展。争取通过区域性现代生态循环农业项目建设,进一步打造稻鱼共生金字招牌,促进农旅融合,将示范区“盆景”变“风景”。二是继续深入开展示范主体创建工作,今年要创建认定皇山农特产品合作社、方源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坪峰寨生态农业有限公司3家生态循环农业示范主体建设,并通过市局考核认定。三是积极做好生态循环农业项目建设。完成2015年、2016年生态循环农业项目各3个。通过示范创建,实现主体小循环和区域中循环,以点带面,不断推动县域大循环发展。

()加快26县农业绿色发展。按照打造“生态循环农业先行区和绿色农产品主产区”要求,加快集成推广现代生态循环农业模式与技术,大力推进农旅结合和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以美丽农业景观带建设为契机,集成应用现代生态循环农业技术,着力打造方山示范区、章旦生态精品园、薇晓开心农场三大现代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基地。围绕26县高效生态特色精品农业发展考核目标,着力抓好生态循环农业建设、农业生态保护与治理、农业“两区”绿色发展、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县建设和“三品”生产。不断壮大发展农业生态产业,促进农旅融合发展,优化服务体系,推动我县农业绿色发展、特色发展和跨越发展。

二、实施畜禽养殖综合整治行动

 ()全面完成年存栏生猪50头以上养殖场生态整治扫尾工作。6月底前,全面完成已治理规模养殖场的达标验收以及限期整改或关停等工作。组织开展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回头看”百日行动,全面排查污染隐患和薄弱环节,落实“一牌一档两废三养”制度。开展关停养殖场废弃沼气池安全清理工作。组织开展沼液利用对比试验示范点建设,认真做好沼液消纳利用工作,建成沼液全量化利用示范基地1个。大力推进美丽生态畜牧业建设,创建美丽生态牧场3个。

()组织年存栏生猪50头以下养殖和水禽养殖治理工作。按照“一县一策”的要求,认真制定畜禽散养户和规模水禽场污染整治指导意见,组织开展生猪散养户和水禽养殖场生态治理。做到不漏一场、不漏一户,全面完成年存栏50头以下生猪散养户和年存栏水禽1500只以上水禽场治理。

()全面推进饲料兽药有害残留物治理和生猪保险无害化处理联动。指导和督促养殖场科学合理使用饲料和兽药,有效减少畜禽粪便中有害重金属和抗菌药物残留。进一步完善和推进实施生猪保险和死亡动物无害化处理长效机制。

()全面构建畜禽养殖污染防治长效机制。组织召开畜禽养殖场主体责任承诺大会,实施以网格化巡查为主要内容的“织网行动”,建立县、乡镇、村三级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网格化巡查网络,构建巡查、抽查和督查联动机制,健全畜禽养殖污染防控长效机制。与环保等部门联合研究制定畜禽养殖环境准入与退出意见和畜禽养殖污染防治长效监管机制,推进实施畜禽养殖环境准入、污染违法查处等制度。

三、实施化肥农药减量行动

  ()集成推广化肥减量技术。以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为基础,推动有机养分替代,扩大有机肥、沼液肥、绿肥、秸秆还田等有机养分替代效应,推广稻鱼共生等环境友好型农作制度,全县推广应用商品有机肥0.6万吨,沼液5.44万吨。推动优化用肥结构,依托大数据平台,完善主导作物主要养分科学配方体系,加快配方肥应用,全县推广测土配方施肥21万亩次,应用配方肥0.2万吨。推动提升肥料利用率,加快缓()释肥、脲、胺氮肥等新型肥料推广应用,推广种肥同播、机械深施、水肥一体化等科学施肥技术。全县减少不合理化肥用量126吨,氮肥使用量比2015年减少2%以上。   

()集成推广农药减量技术。依托现有植保体系和信息化建设平台,加强农作物病虫害监测预警工作,做好暴发性、突发性、流行性病虫的监测。推进病虫害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融合发展,全县创建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融合示范乡镇(街道)1个。积极推进以生态调控、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为主的绿色防控技术应用,总结形成一批效果明显、成本适宜、操作简便的经济作物绿色防控技术规程。全县开展病虫害统防统治4.3万亩、绿色防控示范面积2.4万亩,减少农药用量1吨,比2015年减少1.5%以上。

()推动肥药减量在示范区的应用。以方山省级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区为主平台,按照现代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区肥药减量增效技术方案,结合示范区作物分布和土壤、地理环境,依托产业技术团队,集成推广化肥和农药减量技术,加强试验示范,寻找最优减量技术路径,按产业或作物优化示范区化肥和农药减量增效技术。

 ()推进肥药减量机制创新。在指导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科学施肥用药、节本增效的基础上,利用政府政策调节和财政激励手段,整合涉农资金,补贴比例向有机肥、配方肥、绿色防控产品、高效环保农药等倾斜,严控高风险农药应用,积极推进高风险农药定点经营、实名购买制度,引导农业生产经营主体自觉应用减肥减药技术,加快形成政府引导、主体自觉、市场倒逼的肥药减量机制。

四、实施清洁田园推进行动

 ()推进农业“两区”土壤污染防治。按照《浙江省农业“两区”土壤污染防治三年行动计划》的部署,开展土壤重金属等土壤环境质量指标监测预警,在全县永久基本农田和农业“两区”内建立12个土壤污染防治监测预警点,初步形成一批农业土壤污染治理技术模式和示范样板。建立农业“两区”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协调机制,组织开展农业土壤污染防治重点工作情况督查。

()推进秸秆综合利用。积极贯彻落实省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的意见等相关文件精神,加大秸秆全量化利用技术示范与推广、秸秆利用与禁烧制度机制创新力度。一是强化宣传、落实责任。以通告、挂图、电视、网络等形式积极开展秸秆禁烧与利用宣传工作,在油菜、小麦、水稻收获季节加强巡查。同时与各乡镇(街道)签订农作物秸秆禁烧与利用目标责任书,进一步完善考核机制。二是积极组织秸秆利用示范点建设,建成设秸秆全量利用示范基地2个,并于下半年组织召开全县秸秆综合利用现场会。三是积极推广农作物秸秆肥料化、饲料化利用,努力探索能源化、基料化和原料化利用,推进秸秆多元化利用和收集贮运长效机制。全县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0%以上。

()推进农药废弃包装物、废弃衣膜和肥料包装物回收处理。制定出台农药废弃包装物回收处置方案,落实县财政资金和回收主体,建立健全以“市场主体回收、专业机构处置、公共财政扶持”为主要模式的农药废弃包装物回收和集中处置体系,全面启动农药废弃物回收处置工作。全年农药废弃包装物回收率达到80%以上,回收处置率达到100%。按照《加强废旧农膜和肥料包装物回收处理意见》的要求,推动建立“责任落实、市场运行”的回收处理体系,组织开展废旧农膜和肥料包装物回收置工作,减少农业面源污染。

五、实施农业节水行动

 ()推动种植业节水。按照控制农业用水总量要求,组织制定农业节水指导意见,推动设施节水、农艺节水、品种节水、管理节水。加快推进农业园区智能化标准型微灌工程,推广喷灌、滴灌、微喷灌等先进节水设施,推广早粮生产、抗旱品种及渠道防渗、地膜覆盖、水肥一体化、覆盖保墒等农业节水技术。

 ()推进畜牧业节水。结合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和节能减排要求,改善节水型畜禽养殖生产设施和养殖污染治理设施,推广畜牧业自动饮水、污水处理回用、干清粪及水禽旱养等节水技术。

六、实施产品优质化行动

()推进生态农业标准化建设。按照现代生态循环农业建设要求,探索建立农业生产环境准入标准、生态农业建设标准、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与无害化处理标准,稳步推进“三品一标”农产品认证,主要农产品三品认证率47%以上,标准化生产率62%以上,新增无公害农产品3个、绿色有机食品2个、质量安全可追溯主体20个。

()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监督。深化“绿剑”执法行动,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案件查处。加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安排各类监测任务400批次以上,总体合格率稳定在98%以上。加强农业投入品监管,严厉查处生产经营假劣农资、禁用药物、非法添加隐性成分等行为。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