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省市主管部门的科学指导下,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稳粮保供给、增收惠民生、改革促统筹、强基增后劲”的要求,以“两区”建设为重要载体、主要平台和有效抓手,认真落实支农惠农政策,着力培育新型生产经营主体,大力推广应用农业科技,加快发展高效生态农业,切实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和“三务”公开专项治理和“五水共治”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相关工作,实现了时间任务“双过半”的目标。
一、扎实推进“两区”建设,助推现代农业持续发展
高度重视“两区”建设,着力在财力投入、提升主体、推广科技、壮大产业等几方面下功夫,促进农业转型升级。一是大力推进现代园区建设。青田县栖霞山省级现代农业综合区计划总投资1.68亿元,目前已投入资金1.81亿元,完成投资比例107.39%;4个主导产业示范区计划总投资5652万元,现已投入资金4654.7万元,完成投资比例82.35%;7个特色农业精品园计划总投资2497.8万元,现已投入资金1840.23万元,目前青田县仁庄稻田养鱼示范区、青田县船寮油茶主导产业示范区、青田县鹤城杨梅精品园、青田县腊口柑桔精品园、方山稻鱼共生精品园、青田易天渔业精品园通过省考核验收。二是大力推进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粮食生产功能区规划建设2万亩,涉及阜山、方山、仁庄等12个乡镇40个区块。今年完成了6个区块4200亩粮食功能区建设,分别是万阜乡2400亩;鹤城街道1200亩;瓯南街道450亩;章旦乡150亩。
其中仁庄稻田养鱼示范区创建取得良好效果,并通过省级考核验收。该示范园区建设完成稻田养鱼示范区面积3401亩,核心区为1690亩,基本建成了原种保护、技术创新、休闲观光、试验推广、产业示范、田鱼苗繁育区等6个稻鱼产业功能区,年产田鱼255余吨,为产业发展进一步夯实了基础。应庄垟、夏严、东坪等1250亩油茶基地完成“红花一号”和“红花二号”的种苗种植,孙山茭白、林山太空花卉、冯垟大棚蔬菜、八源特种养殖稳步发展。同时引进稻鳖共生发展模式,为农户亩产增收3000多元。近年来,先后引进了易天渔业、青山油茶种植等3家企业,在拓展田鱼产业发展链条做深做细鱼苗孵化培育销售和田鱼干等深加工的同时,鼓励侨资和工商资本开展竹茶果蔬种植,全面推进现代农业发展。
二、大力实施农业标准化生产,全面提高农产品竞争力
围绕“东梅西桔高山茶、山地蔬菜田养鱼”的产业布局,坚定不移发展循环农业,不断增强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引导县杨梅产业协会制订了杨梅安全生产十条自律,严禁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提倡使用有机肥料,推广物理性防治病虫技术,进一步提高了全县杨梅质量安全水平;全县杨梅面积11.5万亩,产量3.5万吨,产值5.5亿元。建设2014年省水稻千亩高产示范方建设,分别是阜山乡七源水稻千亩示范片,面积1050亩;仁庄洋稻田养鱼千亩示范片,面积1000亩;方山乡龙现稻鱼共生千亩示范片,面积1000亩。借助“世遗”金字招牌,着重做好“稻鱼共生、鱼米增效”文章,落实5个亩产“百斤鱼、千斤粮、万元钱”示范基地。
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积极推广使用生物农药、诱虫灯、性诱剂等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和开展测土配方施用,瓯南、仁宫等杨梅基地示范推广“罗幔杨梅栽培”和“大棚杨梅促成栽培”技术,新发展罗幔杨梅1000株,大力发展有机、绿色及无公害基地,进一步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农业产业化水平。全县累计通过有机食品认证3个、绿色食品认证3个、无公害农产品认证49个、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证61个。
三、大力推进农产品营销,扩大特色农业知名度
深入开展杨梅宣传促销活动,今年全县杨梅宣传促销活动推陈出新、亮点纷呈,今年首次举办网络杨梅节及杨梅网上销售。还开拍了全国首部以杨梅为主题的“青田杨梅”原创微电影,6月17日,在瓯南白浦村举行了青田杨梅开摘暨微电影开机仪式;6月23-25日,前往香港参加杨梅推介会,力争让青田杨梅全面打入香港市场;6月26-28日,成功举办浙江农业吉尼斯杨梅擂台赛和中国园艺学会杨梅分会年会,并一举夺得东魁杨梅擂主位置,破上一届纪录荣获今年“最甜杨梅”之称。
青田田鱼获得国家生态原产地保护产品标志。在青田承办了“南南合作”框架下的全球农业文化遗产培训班,来自15个国家的农业部农业文化遗产主管官员和技术专家共32人参加了培训。青田稻鱼共生系统参展由农业部和山东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第三届中国山东国际农产品交易会。
四、抓好农业服务体系建设,着力提高服务质量与水平
全面推进“三位一体”基层农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积极争取上级项目和资金支持,启动最后一批共计7个乡镇的农业公共服务中心建设,其中船寮镇要创建示范性服务中心,并将建设任务列入对乡镇的重点考核内容;组织示范性服务中心的地理信息系统建设,及时维护系统信息。
努力促进农民信箱系统农产品网络营销服务能力。主动收集农业企业、种养殖大户的供求信息,发布“每日一助”服务信息183条,并认真填写服务档案,及时发布到浙江农业信息网后台;开展网上农博会电子商务平台宣传推广,维护网上农博会摊位257个,展示展销农产品822个;积极宣传“农民信箱”买卖信息功能,发动农户、企业、合作社、乡镇信息员等通过该功能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共发布供求信息772条。继续实施万村联网工程建设,全县建立了263个行政村网站,农家乐建站数14个,农业企业等达到118个,村网站信息年更新数达20条以上的网站有188个,总计发布信息4930条。
五、深入开展农业综合执法,切实保障农业生产安全
对农产品产前、产中和产后的各个环节,实行全流程、全区域的整治,确保主要农业投入品、农产品生产基地和农产品100%纳入监管范围,切实保障了农产品质量安全。共检测各类农产品(食品)3580批次,合格3504批次,不合格76批次,合格率为97.87%;其中抽检蔬菜、水果、茶叶等农药残留检测2226批次,合格2197批次,不合格29批次,合格率为98.69%;其中重点抽取杨梅、草莓、蔬菜等样品226个,开展了农药残留定量检测。联合公安、市场、执法等多部门,针对生猪私屠滥宰违法行为开展联合执法行动,形成监管合力,提高打击力度,自职能划转以来共开展日常市场巡查及夜间巡查373人次,组织夜间部门联合执法执法7次,共计出动执法人员123人次,打掉供私屠的“黑窝点”2处,查获私屠滥宰生猪11头,生猪产品176公斤,发放宣传资料590余份,全县生猪私屠滥宰违法行为势头得到有效遏制。县高湾机械化定点屠宰场的日生猪屠宰量由年初的130头,提高到近260头,为群众吃上“放心肉”打下良好基础。
六、强化行业监管整治力度,有效保证农民合法权益
利用放心农资下乡、“3·15”消费者权益日等活动,通过印发资料、现场指导等宣传形式,普及农业法律法规,传授农资识假辨假知识和科学使用方法,努力营造氛围争取社会对农业执法工作的支持。今年我大队共出动执法人员547人次,出动执法车辆201车次,检查农资经营企业278个次,种养殖生产基地32个次,农村集贸、种苗市场35个次。共立案查处违法案件16起,已全部结案,共计罚没款35875元,没有发生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案件。
开展“三资”管理和“三务”公开工作,制定《关于集中开展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和“三务”公开专项治理的实施方案》,提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目标,列举“三务”公开目录等,对专项治理工作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各乡镇街道确定一个示范村和一个整治村先行开展治理,并全面推进,形成长效机制。通过治理,进一步推进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信息化建设,确保农村集体资金不截留、不挪用,资产不流失并保值增值,资产、资源有效合理开发利用,从源头上预防腐败问题的发生,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维护农村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
开展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工作,完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制度,要求全县土地承包合同签订率100%,土地承包权证发放率100%,截至目前,已完成承包合同签订率90.3%,发证率84.7%。对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进行试点,拟定《青田县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试点工作方案》,确定汤洋乡为我县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试点乡。土地流转和土地流转经营权证办理工作,已经完成流转任务8000亩,目前办理土地流转经营权证任务35本。
2015年农业工作思路
2015年,要认清形势,把握机遇,明确重点,沉着应对,以改革创新精神,积极构筑新优势,努力寻求新突破,推动青田农业转型升级、科学发展。具体而言,着力抓好以下工作:
一要实施稳粮惠农工程。认真落实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规划,建立电子地图和数据库档案;整合惠农资金和涉农项目,全年建设粮食生产功能区5350亩。落实粮油种植大户补贴、水稻政策性保险、农机购置和作业补贴等政策。抓好水稻高产示范方建设和示范户培育,扩大粮食主导品种、优良栽培方法和先进适用技术运用;着重做好“稻鱼共生、鱼米增效”文章,建设亩产“百斤鱼、千斤粮、万元钱”示范基地;加强农作物病虫监测预警体系建设,严密防控水稻重大病虫害。继续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结合“三联三送”基层走亲连心、“三深入、三服务”、党员“双报到、共服务”、农业科技宣传周等活动为农民送去实实在在的帮助。
二要实施产业富农工程。健全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投入机制,整合农业产业发展、农田水利建设、农业综合开发等项目资金集中投入园区建设,引导农业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工商华侨人士等投资参与建设,力争建设1个主导产业示范区。实施品质提升工程,大力推广杨梅、稻田养鱼等主导产业良种良法,加快柑桔、茶叶、蔬菜等产业优化改造,着力推进生态、规模畜牧业发展,提升产品品质。加强主导品种营销能力建设,进一步提高青田杨梅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鼓励杨梅加工企业发展;积极参加省农博会、网上农博会等展会,广泛开展农民信箱“每日一助”和营销专场活动。“青田田鱼”申报完成国家生态原产地产品保护。
三要实施安全护农工程。加强农业投入品监管,加快农产品安全快速检测室免费开放,推行农产品生产记录和产地准出制度,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制度。加快推进动物防疫和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全力抓好集中免疫、疫情监测、风险评估和检疫监管,确保不发生区域性重大动物疫情。进一步推进农作物病虫监测预警休系、重大植物疫病阻截带建设,继续抓好柑桔黄龙病、加拿大一枝黄花等疫病防控。落实农机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警农合作和农机安全宣传教育,继续抓好拖拉机道路交通安全整治;创建市级平安农机示范镇和市级平安农机示范村。
四要实施主体活农工程。突出组织结构优化、运行机制完善、功能作用发挥,深入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化建设;鼓励合作社以产业、品牌、资产为项式纽带进行整合与重组,争取组建联合社或联合会;新发展规范化合作社、省级示范性农民专业合作社;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参与农产品基地开发、加工技术改造和发展订单生产;新发展产业带动力大、市场竞争力强的农业龙头企业;积极争取加大金融信贷、社会保障等政策扶持,吸引大学生、华侨工商人士回乡从事农业创业,积极创建家庭农场、华侨农社。争取各乡镇建立土地流转服务组织,鼓励委托流转、股份合作流转和季节性流转,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做好“三资”管理“三务”公开专项治理工作,做好发展扶持村级集体经济薄弱村项目的实施;进一步完善农村土地流转机制,实现土地承包权和经营权分离,做好土地流转经营权证颁证工作。
五要实施科教兴农工程。继续落实“三位一体”基层农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有关政策,做到人员、职责和工作“三到位”;努力提高农业公共服务人员素质,建立健全责任制度和激励机制,改善农业公共服务条件。广泛开展农技人员进乡村服务行动;大力实施农业科技入户工程,积极培育农业科技示范村、示范户。加强农广校学历教育、农业实用技术培训,着力培养一批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骨干农户和各类专业大户、贩销大户。
六要深入开展“五水共治”工作。深入推进水环境保护和综合治理的实施意见,着力加强种植业污染防治,扎实推进畜禽养殖污染减排,调整优化农业布局,大力发展环保高效的生态农业,努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病虫害综合防治、生物防治和精准施药技术,控制畜禽养殖区域和污染物排放总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