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城街道2012年工作总结和2013年工作思路
2012年街道紧紧围绕“优化发展环境年”的总体工作要求,团结和带领广大干部群众,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突出工作重点,狠抓工作落实,加快发展速度,提高发展水平,区域内经济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稳步发展,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社会治安和谐稳定。
2012年度工作回顾
一、经济平稳协调运行
一是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截至10月,实现农业总产值3050万元,同比增长8%。种养殖业示范基地建设加快推进,新增上规模种养殖场2个。特色农业产业带初具规模,新开发黄金茶基地50亩、中草药基地100亩。农产品营销市场进一步拓展,截至10月份,生猪存栏2000头,牛存栏150头。
二是稳步发展工业经济。截至9月,累计完成工业产值8.6亿元,同比增长26%。规上工业企业完成工业产值6341万,同比增长18.4%。完成制造业投资1200万元。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签订各类安全生产责任书140份。
三是发展壮大第三产业。紧紧围绕“山水家园、欧陆风情”的旅游形象定位,积极实施“侨乡风情品牌工程”,临江路咖啡酒吧一条街、龙津路品牌服饰一条街、少年宫路珠宝金融一条街、圣旨巷美食一条街等“特色内涵”日益凸显。稳妥推进临江路欧陆风情改造工程,不断丰富旅游内容。三产在三次产业中比重进一步提高,已成为区域内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
二、城乡发展环境逐步改善
一是强力推进项目建设。完善重点项目推进工作机制,实行领导联系项目制度、项目攻坚推进情况报告和通报制度,尤其是认真开展了“项目政策处理百日攻坚”活动,全力推进项目建设,截至目前,49省道青田县城至高速互通段公路改建工程、小巷里弄改造工程、中医院医疗用房改造工程、鹤东地质灾害安置点配套设施工程等项目如期开工建设,49省道鹤城段过境公路、县文化会展中心、青少年宫活动中心、欧陆风情改造一批县重点项目顺利推进,城市组团交通枢纽工程、高速公路县城互通、汽车东站搬迁工程等项目政策处理顺利完成。
二是不断完善城乡基础设施。稳步推进旧城改造工作,法院区块、原电信区块、原消防队区块商住房建设进展顺利。积极推进重点山塘除险加固工程,完成陈山村东堡垄水库整治工程,圩仁村坦下垅水库和金田村凹头水库已列入县2013财政计划建设项目。稳步推进农村饮用水安全工程,年底完成仁塘湾、北岸、黄降、鹤东四个村农村安全饮用水工程。完成了6行政村邮路站点装修并投入正常运营。完成13个行政村和10个社区的村级便民服务中心规范化建设。农村公路养护实现制度化、规范化管理,城乡基础设施日趋完善。
三是努力改善城乡环境。切实改善城区环境卫生,开展了“环境卫生大整治”、县城统一“除死害”等活动。继续加大县城社区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完成别墅小区和塔山小区排水工程,完成清溪门、宝幢、西门等10个社区路灯改造扩装,扎实推进背街小巷改造工程。重点开展河道整治、环境整治、乱搭乱建整治和绿化改造整治,极力改善“一江一溪三入口七流域”的环境卫生,实现创建省级卫生村30%,农村卫生户厕80%,无害化户厕60%,使城乡环境有明显改善。顺利推进食品安全保障工程,配合完成中心、城东农贸市场改造提升工作,进一步改善购买食品的环境。
四是统筹推进农村发展。积极开展“农民安全饮用水工程”, 完成北岸、仁塘湾、鹤东、黄降等4个村的农民安全饮用水工程。千库保安工程建设步伐加快,完成陈山村东堡垄水库整治工程的除险加固工作。农村危旧房改造进展顺利,已完成新建、修缮47户。
三、民生事业得到保障和改善
一是提高社会保障水平。积极推进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工作,实现参保人数4095人,金额达80.02万元。认真做好新型农医合作医疗保险工作,农医保参保率为85%,城居保参保人数达8331人。加强医疗救助政策宣传,发放医疗救助金44.62万元。推进低保扩面,新增低保对象15户,发放低保金25万。不断完善救灾救济机制,发放各类救灾救济款24200元。完成政策性农村住房保险工作,加快了农村社会保险体系建设,政策性农村住房保险参保率达81.4%。
二是扎实推进就业援助。全力实施“农村发展六大行动计划”, 2012年农民转移就业132人,帮助解决岗位就业33人,异地转移就业22人。建立13行政村和10社区的社会保障与劳动救助站,聘请23名专职保障员,实现了村居全覆盖。
三是积极发展社会事业。全面落实中小学幼儿园的安全工作,认真抓好校园周边环境的治理工作,维护校园平安和谐。组织开展3场大型广场文化汇演,各社区开展文化活动30多场,群众文体活动蓬勃开展。街道代表队获迎“七·一”2012年青田县“原创歌曲”演唱大赛金奖、2012年青田县戏剧小品大赛金奖、丽水市第五届乡村文化艺术节小戏小品大赛铜奖,体育竞技水平不断提高。鸣山、清溪门等两个社区积极创建省级体育先进社区,建成农家书屋13个,投入10余万元增添各类文体器材,村居文体设施建设持续加强。扎实开展慈善救助工作,共募集捐款1.1万元。圆满完成社区组织换届选举工作。依法推进计生工作,严格落实责任制,取得良好成效。
四、围绕中心工作,着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一是推进“平安鹤城”建设。有效化解各种社会矛盾和信访积案。1-10月,共受理信访事项19件,其中初信初访14件重复件2件阅处件3件,初信初访14件,已报结12件,初信初访报报结率85.47%。强化矛盾纠纷源头治理,今年以来共排查各类矛盾纠纷108宗,成功调处106宗,成功率达98.1%。扎实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深入开展做好“六五”普法工作。高度重视反邪教警示教育工作、禁毒、归政矫正人员安置帮教、流动人口管理、青少年犯罪管理、留守未成年人管理服务、正在劳教人员的子女救助工作等积极开展各类主题教育活动。
二是强化社会管理整治。殡葬改革逐步推进,平毁坟墓31处,坟墓覆土绿化率达81%,完成圩仁村生态公墓工程。县城“两禁”实现常态化管理,并加强重点区域的治理,配合县城管执法局开展主要街道夜市整顿行动,迁移塔下社区大桥下临时搭建的蔬菜市场,取得良好效果。积极开展“安全生产月”活动,进行安全生产执法大检查,积极完成“药品安全示范街道”创建工作,完成“安全生产规范化”建设, 安全生产领域集中开展“打非治违”专项行动,今年以来,辖区内未发生安全生产事故。
三是有序推进民主法制建设。坚持党委总揽全局,支持人大依法行使职权,发挥各人民群众参政议政的作用。重视人民武装工作,侨台、宗教、档案、统计、老干部、老龄、残疾人、妇联等工作进一步加强。
五、坚持执政为民,着力加强党和政府建设
一是党的建设进一步巩固。不断加强基层党建工作,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切实提高活动知晓率,深化承诺、践诺制度,创新点评方式和活动载体,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的生机和活力;认真开展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解决基层党组织建设中的突出问题,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完善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体制机制;开展红星争辉行动计划,提升党员能力水平,增强党员责任意识,增进党组织向心力,保持党员队伍先进性纯洁性。深入开展“优化发展环境年”活动,在一线破解发展难题,不断优化发展环境。认真组织实施“县乡村三级联动办实事”实践活动和“进村入企”大走访活动,街道10件实事和23个村居的80件实事按计划完成,共解决各类问题85个,切实解决群众在生产生活中碰到的困难和问题。扎实推进基层调控力建设,深入开展村监会规范化建设示范点创建月活动,扎实推进村务监督委员会规范化建设工作。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加快基层监督组织的建立、制度的完善,促进干部廉洁从政。
二是政府自身建设进一步加强。以作风建设为载体,坚持“住村联心”制度和周一学习例会制度,深化干部每周一天“一线巡查、现场办公”制度,以制度促进干部作风转变。深入开展机关效能建设,实施街道行政服务中心改造提升工程,融合便民服务、社会管理服务、招投标三大中心功能,入驻8个部门,开设10个服务窗口,健全为民办事长效机制,提升为民政府形象,继续完善全程代理制和村级财务委托代理制等便民服务制度,进一步完善机关干部工作目标“月月考”岗位责任制,强化为民服务。加强对重点专项资金、重大投资项目的监管,对工程建设等实行严格的招投标制度,完成了鹤金公路至下司砻一期(季庄段)水毁修复工程等8个项目的招投标工作,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进一步落实廉政建设责任制,强化“作风建设”考核,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努力建设一支风气正、作风硬、干事强的干部队伍。积极推进政府信息公开,提高政府工作透明度,服务好经济社会发展。
今年以来我街道工作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离县委县政府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同时还存在着不少问题:一是经济总量偏小,发展空间有限;二是重点项目繁多,社会稳定压力较大;三是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相对比较滞后,群众“出行难、停车难”等问题比较突出。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切实采取有效措施,努力加以解决。
2013年度工作思路
街道党工委、办事处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重点,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全面改善民生为根本,紧紧围绕“深化接轨温州,打造世界青田,建设幸福侨乡”发展战略,以“服务城市,发展鹤城”为基本定位,按照“打造休闲旅游中心,建设幸福侨乡之都”两项工作要求,通过狠抓四个重点:以城带乡抓发展,推进项目快发展,优化环境保发展,创先争优促发展,努力实现建设“休闲、效率、幸福鹤城”目标。
一、致力于经济平稳增长
一是大力发展高效生态农业。要继续做好仁塘湾金田一带的标准化稻田养鱼基地的建设,巩固壮大农业主导产业的发展,并在原有的基础上,积极发展优势产品和特色产品,进一步发展名特优新品种,同时,鼓励农产品上规模生产种养殖,抓好下司垄等综合养殖场的建设。要加大政府对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的扶持,提升农产品的品质,拓展农产品经营销售空间。
二是努力做大工业经济总量。进一步树立工业服务意识,继续推行全程服务代理制,着力优化工业发展环境。继续加大对中小企业扶持力度,在土地、资金、政策等方面给予最大支持,并鼓励中小企业推进技术革新,增强企业发展后劲,提高工业运行质量,推动工业经济总量增长。
三是全力推动三产繁荣。努力培育临江路咖啡酒吧一条街、龙津路品牌服饰一条街、少年宫路珠宝金融一条街、圣旨巷餐饮美食一条街。充分利用城郊山水风光及特色优势,精心包装太鹤山等名胜古迹和城市特色广场、侨乡风情建筑,大力发展生态果林、“农家乐”等农村休闲旅游新产业,精心打造温州的“后花园”,努力构建“旅游商务接待中心”。
四是克难攻坚促项目落地。扎实做好项目政策处理工作,加快一批重大基础设施、民生改善项目的实施。确保49省道鹤城段过境公路、城市组团交通枢纽、高湾小区政策性住房二期、49省道青田县城至高速互通段公路改建、瓯江干堤鹤城段加固、原消防队区块商住用地、原电信地块商住楼、法院区块商住房、中医院医疗用房改造、文化会展中心、青少年活动中心、金丽温高速公路青田鹤城互通、塔山人防工程地面管理用房及周转办公用房、客运东站搬迁、欧陆风情改造、外坟山背区块、鹤东地质灾害安置点配套设施工程、条厂区块商住房、殡仪馆停车场等一批项目建设顺利推进,49省道青田县城至高速互通段公路景观工程、丹山门外区块开发、低丘缓坡开发利用政策处理顺利推进。
二、致力于城乡统筹发展
一是不断改善城市面貌。继续实施小巷里弄工程,不断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同时,继续加强夜市等重点区域的常态化管理,加强城区环境整治工作。
二是持续推进新农村建设。重点开展河道整治、环境整治、乱搭乱建整治和绿化改造整治,极力改善“一江一溪三入口七流域”的环境卫生,深化长效保洁机制,使农村环境有明显改善。继续做好山塘水库的除险加固工作和千万农民饮用水工程,促进农村人居环境改善。
三是加快推进城乡管理。以服务群众为第一目标,进一步提升13个行政村和10个社区的村级便民服务中心服务功能。加强社会专项整治,继续巩固和提高县城婚丧事及烟花爆竹燃放管理,严肃处理“两违”行为,积极实施殡葬优化工程,全力整治“青山白化”,有效控制森林火灾,全面提高社会管理水平。
三、致力于改善民生
一是提高社会保障水平。扎实做好2013年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工作,确保参保率达到95%以上,全面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与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并轨制度,将新政策宣传到位。认真做好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提高居民养老保障水平,并如期完成任务,积极抓好2013年的住房保险的政策宣传及收费工作。继续抓好低保对象的动态管理、低保边缘户的审核申报工作,实现“应保尽保”,改善困难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切实做好各项民政资金的发放工作,确保专款专用。充分发挥鹤城慈善分会的作用,规范慈善募捐、慈善救助,加快街道慈善事业发展。统筹推进各项事业发展,认真做好工会、共青团、妇联、老干部、优抚、宗教、对台、侨务、社会福利、残疾人、红十字等工作。
二是加快社会事业发展。抓好教育基础设施建设,配合做好平演小学校建项目,继续加强校园周边环境整治工作,积极配合做好校网布局调整工作,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深入落实中小学幼儿园的安全防范措施,切实加强校园安全。不断巩固省级体育强镇创建成果,广泛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继续推动全民健身运动。整合现有文化资源,积极组织开展大型广场文化汇演,进一步推进庭院文化、广场文化和节庆文化繁荣,不断完善文化队伍建设,广泛开展送戏、送电影活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健全完善城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不断增强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急能力。重视人口计生工作,强化基层基础,加大力度进行专项整治,稳定低生育水平,开拓创新,力争迈上新台阶。
三是维护社会稳定。以夯实基层基础为重点,创新社会管理方式,深化街道、村两级综治规范化建设,加强街道社会管理服务中心和村居社会服务管理站建设,进一步强化基层组织建设。突出机制建设,着力在矛盾纠纷化解排查上下功夫,在强化社会治安防控上下功夫,在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上下功夫,推动维稳工作的深化。深入推广“季宅模式”,结合“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活动,进一步建立健全“大调解”工作体系,建立健全长效机制。以“平安鹤城”建设为抓手,坚持“全面大巡防”活动,切实抓好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大力整治突出的治安问题。加强宣传工作,积极开展平安创建活动,要进一步强化信访工作化解包案机制,落实好维护稳定责任倒查机制。继续开展领导干部大接访活动,健全信访工作责任制,深化“一线巡查现场办公”,积极预防和化解各类矛盾纠纷。强化安全生产检查,深入开展食品、药品、交通、危险化学品等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强化重点企业、重点环节和重点领域的监控检查,防止各类重特大事故的发生。加强应急管理网络和应急队伍建设,增强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能力。
四、致力于党和政府自身建设
一是进一步加强党的建设。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切实抓好党员干部队伍建设。继续抓好基层党建工作,重点做到“七个一”,并按照“567”的目标要求,开展星级考核评比。完善和提升村级便民服务中心服务功能,切实解决群众在生产生活中碰到的困难和问题。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加快基层监督组织的建立、制度的完善,促进干部廉洁从政。
二是进一步加强政府自身建设。以作风建设为载体,坚持“住村联心”制度,深化干部每周一天“一线巡查、现场办公”制度,以制度促进干部作风转变。深入开展机关效能建设,加强街道行政服务中心建设,继续完善全程代理制和村级财务委托代理制等便民服务制度,进一步完善机关干部工作目标“月月考”岗位责任制,强化为民服务。进一步落实廉政建设责任制,加强对重点专项资金、重大投资项目的监管,对工程建设等实行严格的招投标制度,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努力建设一支风气正、作风硬、干事强的干部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