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政务公开 >政府信息公开 >政府信息公开 >计划系统 >青田县统计局 >统计数据发布与解读 >数据解读
首页
一季度全县国民经济运行情况分析
索引号: 002652715/2010-10962 发布机构: 青田县统计局 发布时间: 2010-04-22 00:00:00

2010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为“十二五”发展奠定良好基础的重要之年。今年一季度,我县继续深入实施“接轨温州,组团发展,建设和谐小康新侨乡”发展战略,以“三十工程”建设为抓手,围绕“民生保稳定、统筹促和谐”主基调,着力抓好经济平稳运行和转型升级,各项经济指标延续了去年以来回升向好的态势,继续保持平稳增长。

一、国民经济运行总体态势

1、农村经济保持平稳增长。一季度,全县实现农业总产值1.5亿元,同比增长4.7%,其中,农业产值0.8亿元,增长2.4%,林业产值0.1亿元,增长11.5%,牧业产值0.4亿元,增长7.4%,渔业产值0.1亿元,增长6.5%。全县春季农作物播种面积6443公顷,下降1.9%,其中,粮食作物面积3291公顷,下降4.4%,但经济类作物播种面积则有所增长,油菜籽、果用瓜播种面积分别增长了7.1%5.2%。畜牧业生产形势总体向好,生猪及家禽等规模化养殖户数由上年的28家增加到45家。一季度,全县生猪存栏6.16万头,增长11%,出栏2.4万头,增长17.6%,特色养殖业方兴未艾,相继涌现了高湖雀山鸡、东源的黄麂等一批初具规模及特色的养殖户,吸引了本地及日本等外地客商的关注,一季度,家禽存栏及出栏分别增长了8.5%23.5%

2、工业经济实现较快增长。一季度,全县累计实现规上工业企业产值34.96亿元,增长34.9%,较上年同期提高了28.7个百分点,环比提高了3.5个百分点。重工业增长幅度再度超过轻工业,一举扭转了上年同期金融危机的影响,全县实现重工业产值24.6亿元,增长40.4%,轻工业产值10.4亿元,增长23.4%,工业扩大再生产有效推进;行业生产全面回升。全县27个行业大类中,所有行业均呈现增长态势,其中,共有12个行业的产值增幅超过了全县产值的平均增幅,10个行业的产值增幅超过了50%,回升最为明显的是有色金属采矿业、纺织服装制造业、化学纤维制造业和金属制品业,产值分别增长了2.71.11.01.1倍,作为我县支柱产业的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和皮革、毛皮制造业两大行业,共实现产值23.9亿元,占规上工业企业产值的68.5%,同比分别增长了32.321.6%;重点骨干企业增势良好。一季度,产值超亿元企业共有7家,超5000万企业共有6家,产值超过5000万企业比上年同期增加2家,13家企业共实现产值25.7亿元,占规上工业企业产值的73.6%,对规上工业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了70.5%,拉动规上工业增长24.7个百分点。2010年开局,企业生产情况实现恢复性增长,亮点纷呈。随着全球大宗商品期货市场持续上涨,带动了镍价强势上涨,年初至今涨幅达33.89%,带动我县如瑞蒲机械、钢一管业、青山钢管等企业产值的增长,三个企业产值同比分别增长了127.6%75.8%84.7%。由于一季度雨量充沛,三台机组全部投入发电,北海电力公司产值则增长了9.4倍,名典鞋业公司则充分利用“创业基金”模式,有效化解了招工难的问题,保持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意尔康集团利用淡季推出“爱心鞋”,实现了产值增幅达26.2%;三辰电器成功开发出矿山通风系统等,从“卖产品”转变为“卖专利技术”;多年前落户海口镇的浙江欧斯特泵阀有限公司,2009年成功开发出大型气动闸阀等产品,申报8项国家专利,其中6项产品填补国内空白,在全国同行业有了发言权;环保设备老牌企业中国绿水集团,通过走引进、吸收、创新的路子,在卧螺离心机生产上,成为国内技术领先者,年产世界最先进离心机能力由150台(套)增加到300(),通过一系列技术创新,有效提升了我县工业企业的竞争力,保证了全县工业的可持续发展。

3、固定资产投资稳中略降。一季度,全县累计完成限上固定资产投资7.4亿元,下降7.3%。降幅比上年同期扩大了7.9个百分点。其中,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幅度较大,累计完成投资2.1亿元,下降48%,较上年同期大幅下降151个百分点(主因是上年同期意尔康土地购置费有2.1亿元),基础设施投资呈现快速增长,累计完成投资3.5亿元,增长34.2%,较上年同期提高了74.7个百分点,水利、环境公共设施与卫生设施分别增长了4.96.0倍,制造业累计完成投资1.1亿元,增长9.9%。从投资主体看,国有投资与民间投资双双出现负增长,分别下降了4.9%6.7%。从三次产业看,三产投资总量超过了一产与二产,三产累计完成投资4.4亿元,比一、二产业之和多1.4亿元。从项目个数上看,一季度累计施工项目个数147个,比上年同期多41个,其中,本年新开工17个,比上年同期多12个。

4、消费品市场需求旺盛。一季度,全县累计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0亿元,增长16.2%,总量继续位列全市第一位。其中,批发零售业累计完成零售额8.4亿元,增长16.3%,餐饮业零售额1.5亿元,增长16.2%;城镇市场完成零售额8.1亿元,增长15.7%,县及县以下市场零售额1.9亿元,增长18.3%

5、收入继续保持增长、金融市场呈现稳定。一季度,全县实现财政总收入3.3亿元,增长14.0%,其中,地方财政收入2.3亿元,增长11.7%,个人所得税及其他地方各税成为拉动税收增长的主要原因,全县累计实现财政总支出2.5亿元,增长1.1%城乡居民收入保持较快增长,农村居民收入增幅依然快于城镇居民,城乡统筹水平不断提高。一季度,县城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及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分别为7585元和2159元,同比分别增长了8.3%13.7%。金融市场稳步发展,3月末,全县金融系统存款余额(人民币,下同)218.69亿元,增长25.6%,存款总量继续位列全市第一位(市区除外),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61.88亿元,增长24.4%。各项贷款余额117.44亿元,增长21.8%,全县存贷比为53.7%,较上年同期回落了1.7个百分点。

二、国民经济运行中值得关注的问题

一季度,我县经济虽然实现了恢复性的增长,但这与去年初受金融危机影响程度深、基数较低有较大关系,狠抓经济建设仍不能有丝毫的松懈,应充分认识到与实现全年目标任务相比仍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在发展过程中所呈现的矛盾与问题也十分尖锐,值得重点关注。

1、异常气候及生猪价格走势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据县气象局发布的气象信息显示,今年一季度,我县冷空气活动较为频繁,特别是3月中旬,我县境内又迎来了一次明显的降温过程,对全县农作物,特别是对茶叶、蚕蜿豆、马铃薯等农作物的影响较大。特别是一些高山地区和中西部地区,受害较为严重,对全年农民增收产生了不利影响。与此同时,年初至今的生猪价格持续下滑与饲料成本的不断上升,进一步挤压了养殖户的利润空间,给全县养殖业的发展带来了十分不利的影响,全年农业增收任务艰巨。

2、工业生产持续增长的基础仍不牢固。今年一季度,我县规上工业虽然取得了34.9%的较快速度增长,但这是基于上年同期低水平、低基础之上的增长。从横向比较看,我县一季度规上工业生产增幅低于全市平均水平2.6个百分点,增速列全市倒数第三位,与缙云县相比,增幅相差6.7个百分点,与全市增长水平最高的云和县相比,增幅相差33.3个百分点。与全年目标任务相比,一季度仅完成年度目标任务240亿元的14.5%,特别是在2009年同期基数呈现“前低后高”的不利境况下,全年工业经济的增长压力依然很大。企业生产成本不断上升。1-2月,我省工业品出厂价格和原材料购进价格同比分别上涨6%11.7%,进出价差扩大到5.7个百分点,对工业企业生产成本的增加产生一定的影响。一些企业反映当前生产经营的主要困难有:招工难、资金紧张和受原材料价格上涨过快的影响较大,对企业生产成本上升形成很大压力,全县工业企业随着生产资料成本的不断上升,效益基本面仍未能得到有效改观,1-2月,全县规上工业企业亏损面仍然到达15.7%,亏损额增长了116.3%,实现利税总额5353万元,微增3.9%,一季度全县共有39家规上企业产值仍然出现负增长,占全部规上工业企业家数的20.4%

3、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减弱。一季度,我县限上固定资产投资下降7.3%降幅比上年同期扩大了7.9个百分点。房地产投资成为我县一季度投资下降的主要原因,房价上涨过高、过快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刚性需求”,不利于改善居民的居住条件,也不利于整个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平稳发展,非国有投资有待于进一步激活。一季度,我县民间投资下降了7.9%,作为一个民间资本历来比较活跃的地区,由于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全县的民间资本投资意愿、投资积极性受挫,仍需政府出台一些相关政策,进一步激活民间社会资本。

三、保证国民经济运行的对策与建议

1、关注民生、高度重视居民生活与增收2010年,是我县“民生和谐年”。我们要充分认识到在当前CPI高企、通胀预期强烈下的民生问题,要继续深入开展低收入农户增收工程,强化干部结对帮扶作用;进一步拓展“百个侨团助百村、千名华侨扶千户”工程覆盖面,深化民企参与结对低收入农户集中村等活动,帮扶低收入农户有效增收。要坚持以“农民增收六大目标”为核心,加快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大力发展农业主导产业,提升杨梅品质,推进油茶低产林抚育复垦,建设油茶集散中心,打响“浙南油库”品牌。扶持壮大一批农业龙头企业,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2、全面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一个地方经济竞争力核心是创新能力的不断增强。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全国都加大了自主创新的力度,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创新的措施。从我县现状看,虽然自主创新有了较快发展,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率明显提高,但创新能力总体上还比较低。因此,必须结合全县实际,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提升经济竞争力的战略基点,作为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中心环节。要在发展科技创新产业上实现根本性突破。围绕我县改造提升传统支柱产业、培育壮大新的支柱产业、积极发展具有潜力的新兴产业,通过创新推动产业形态的创新和产业素质的提升。要完善促进企业的自主创新机制。坚持以企业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强化企业在创新中的主导作用,要在健全企业研发机构、整合企业研发力量、提高企业研发水平上下功夫,使企业真正成为研发投入的主体。要在培育科技创新人才上实现新突破。大力加强科技人力资源能力建设,善于识才、聚才、用才、容才,努力培养造就一支梯队合理、素质优良、新老衔接、数量充足,能够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富于创新精神的人才队伍。

3、进一步加快重点项目建设。必须牢固树立“项目主导发展,投资决定增长”的理念,坚持把抓项目、扩投资摆在经济发展的核心位置来抓。要周密详细地制定投资计划,积极落实配套资金,并且加强对项目建设的指导和协调,充分发挥政府投资的主导作用,引导和促进社会投资,确保最大限度地发挥中央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要加快一批重大项目的建设步伐,抢抓机遇,加强协调,精心谋划,加快开工建设金丽温铁路等投资体量大、技术含量高、带动效应强、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科学发展要求的重大项目。

附件:
附件: